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新发肺结核96例临床分析

董秋兰;王颖;刘采昀;李佩珠

关键词:肺结核, 糖尿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新发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 同期选取96例新发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A组)与80例非糖尿病新发肺结核患者(B组),以同一抗痨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胸部X线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结果 (1)A组较B组起病急、症状重,以干酪病灶为主,病变范围广,易于溶解形成空洞,痰菌阳性率高,起病进展恶化快.(2)A组痊愈率、好转率、痰菌阴转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充分合理的抗痨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预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抗体制备

    目的 构建凋亡素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并制备表达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凋亡素 pGEM-T/Apoptin载体,并将凋亡素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受体菌中,以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用表达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滴度.结果 凋亡素基因被成功的克隆至pET-28a(+),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量约17 000的位置出现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Balb/c小鼠经5次免疫后,得到了滴度为1:5×10~5血清抗体.结论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凋亡素的功能和凋亡素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健生;张明鑫;段小艺;莫非;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西藏小型猪、小猎犬与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西藏小型猪、比格犬与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互关系.方法 采集成年西藏小型猪、比格犬和人的血液样品,用全自动血液粘度计分别测定其全血粘度(WBV,高、中、低切变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血浆纤维蛋白原5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1)雄性西藏小型猪的WBV值(150、30、5、1s~(-1))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低于雌性(P<0.05,P<0.01,P<0.05,P<0.01,P<0.01);(2)雄性比格犬的WBV值(150和1 s~(-1))显著低于雌性(P<0.05);(3)男性的WBV(1s~(-1))和红细胞压积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P<0.01),而男性的血沉值则显著低于女性(P<0.01);(4)比格犬的WBV(1 s~(-1))、血浆粘度、血沉值均显著低于西藏小型猪和人(P<0.05,P<0.01,P<0.05),而红细胞压积值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则显著高于西藏小型猪和人(P<0.01);(5)西藏小型猪和人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比格犬相比,西藏小型猪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更接近于人.

    作者:袁进;吴清洪;陈丽;张嘉宁;顾为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交流阻抗法测量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谱

    目的 研究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数据特征.方法 在射频段使用阻抗分析仪测量了30例正常人血液样本的交流阻抗,通过介电谱、复平面图、介电损耗因子、电导率虚部和损耗角正切的频谱分析,明确了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的频率特性.结果 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常数和电导率具有频率依从性;正常人血液细胞介电性能具有两个特征频率:第一特征频率f_1=0.59MHz,第二特征频率f_2=2.12MHz.结论 通过频域阻抗分析法可以确定血液细胞频率特性.

    作者:丰明俊;马青;王力;陈林;陈晓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诱导人口腔上皮癌细胞G1期阻滞

    目的 探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口腔上皮癌KB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测定EGCG对K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经EGCG处理48 h后KB细胞周期改变;通过RT-PCR和免疫印迹分别检测Cyclin A、Cyclin D1和Cyclin E表达改变.结果 EGCG对KB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EGCG(25,50,100,200,400,800μmol/L)作用KB细胞48 h后,细胞活性分别是(85.4±2.4)%、(80.4±2.8)%、(51.5±4.5)%、(30.2±1.9)%、(25.3±1.5)%和(20.0±1.1)%,与对照组(100.0±2.2)%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MTT结果也显示相同趋势,呈浓度依赖;EGCG(100μmol/L)处理后G1期细胞百分数为(73.5±4.4)%,与对照组(47.3±3.5)%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GCG下调Cyclin A和Cyclin E表达.结论 EGCG通过诱导G1期阻滞,抑制KB细胞增殖,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作用与下调Cycline E表达相关.

    作者:江穗;陈锡林;丁咏;陈仲伟;朱李军;冯航;王启朋;甄茂川;汪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肥大细胞和胃肠激素在TNBS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MC)、胃肠激素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大鼠经肛门按100 mg/kg注入TNBS的50%乙醇溶液0.3 ml,分别于实验第0、6、11、16、21 d处死,行结肠MC计数,采用荧光测定、放免等方法测定血组胺、结肠组织组胺、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TNBS模型MC与SP、VIP、SS阳性神经纤维关系.结果 TNBS模型实验第6d见远段结肠有明显溃疡形成,血组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组胺浓度显著下降(P<0.05),以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验第16天起MC计数显著增加(P<0.05),并持续至实验第21天,MC分布发生改变,结肠肌层出现MC聚集.实验第11天起SP显著增加(P<0.05),并持续至实验第21天.免疫荧光双染显示TNBS模型各时期远段结肠多数MC与SP、VIP阳性神经纤维紧邻,结肠肌层VIP阳性神经纤维增加,但MC与SP、VIP无共染现象.MC与SS阳性神经纤维无伴行关系.结论 MC及其释放的组胺参与了TNBS所致大鼠的肠粘膜损伤过程.SP、VIP分泌异常参与了TNBS所致大鼠UC发病过程.MC与SP、VIP的双向调节机制在TNBS所致大鼠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平;董蕾;罗金燕;管海涛;马卉;王学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的分类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不同病变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历年收治的81例先天性阴道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1例阴道异常患者中,共有6种病变类型,先天性无阴道16例(19.7%),阴道闭锁15例(18.5%),阴道横隔10例(12.3%),阴道纵隔14例(17.2%),阴道斜隔18例(22.2%),处女膜闭锁8例(9.8%).48例有原发性闭经(59.2%),22例伴有不规则下腹痛(27.1%).15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采用腹膜法阴道成形术,其余患者均采用隔膜切开引流加阴道隔膜切除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对于阴道发育异常患者不同病变类型需选用不同手术方法,无阴道患者腹膜法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黄柳;黄峥;王一斌;叶明;唐家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PAK1基因对大肠癌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研究p21-activated kinase-1(PAK1)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把重组p21活化蛋白激酶1质粒用脂质体转染大肠癌SW480细胞,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和空载体对照组.于转染后48 h采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PAK1的蛋白表达水平,Boyden小室模型检测大肠癌细胞SW480在转染重组PAK1基因质粒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SW480细胞转染p21活化蛋白激酶1重组质粒后,与空白对照和空载体对照相比,PAK1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转染pPAK1重组质粒能够有效上调PAK1基因,增强大肠癌细胞系体外侵袭潜能,提示PAK1基因高表达可能与大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相关.

    作者:武金宝;韩宇晶;南清振;张振书;张宏权;宋于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鼠脑电近似熵在局灶性脑梗死时的变化

    目的 观察大鼠发生局灶性脑梗死时脑电(EEG)参数近似熵(ApEn)的变化,探讨ApEn是否对脑梗死的发生具有监测作用.方法 选择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脑梗死组(n=12),线栓法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对照组(n=12).行颈内动脉分离、结扎,不阻塞大脑中动脉.记录梗死组在梗死前(T_0)、梗死即刻(T_1)、梗死后5、15、30、60min(T_(2~5))时大鼠脑部缺血区域(C4)和正常区域(C3)的ApEn.按相同时间点记录对照组的ApEn.结果 对照组各时间点C3、C4间及假手术后与基础值相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梗死组梗死前大鼠脑部C3、C4的EEG参数ApEn基本相同.梗死后,脑部C3、C4的ApEn较梗死前均升高,C4低于C3(P<0.05);ApEn随时间进行性下降;梗死后30 min时,C4的ApEn已低于梗死前的值(P<0.05).对照组C3、C4区域各个时间点的ApEn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梗死前和假手术时的ApEn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ApEn可对大鼠脑部出现的单侧局灶性梗死进行监测,可能对梗死后的脑缺血程度有一定的判定作用.

    作者:欧阳铭文;林春水;秦再生;古妙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多次食管酸灌注对豚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 观察多次食管酸灌注对豚鼠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双室体描仪测定对照豚鼠和多次食管酸灌注豚鼠的气道阻力和气道反应性,同时用ELISA法测定豚鼠肺组织、气管、神经节和肺泡灌洗液的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 多次食管灌酸组豚鼠第15天灌酸后的气道阻力增长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时间点气道反应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次食管酸灌注可增加豚鼠肺组织、气管、结状神经节、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SP含量.结状神经节SP含量与气管中SP含量呈正相关.正常对照组、多次灌生理盐水组、多次灌酸组豚鼠肺组织、气管、神经节、BALF的VIP含量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次食管灌注盐酸可以增加豚鼠气道阻力但不能改变其气道反应性,其原因可能与迷走神经介导的食管-支气管反射引起气道神经末梢释放SP有关.

    作者:姚卫民;赖克方;罗远明;刘春丽;陈如冲;罗炜;钟南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机制研究

    目的 调查和研究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机制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 收集西安地区六所三级甲等医院一年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146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金属酶,NaCl抑制试验检测OXA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5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其阳性产物经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15株,14株耐药菌经E-test法鉴定未产金属酶,经NaCl抑制后发现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增加,提示产生OXA型碳青霉烯酶,其中11株PCR扩增bla_(OXA-23)阳性,1株PCR扩增bla_(OXA-58)阳性,NaCl抑制试验与PCR检测结果的一致率达85.7%.结论 产OXA型碳青霉烯酶是西安地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其OXA-58型基因在国内尚属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NaCl抑制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表型筛选OXA型碳青霉烯酶的新方法.

    作者:谭湘淑;刘原;韩新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改良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

    目的 探讨改良微创伤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的可行性,并讨论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 8例青少年漏斗胸患者(7男1女,平均年龄17.2岁)施行改良漏斗胸矫治术.在患者两侧腋中线胸骨凹处略高水平做两个2.5 cm小切口,在胸腔镜下将已塑形的矫形板由右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左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顶起,矫正凹陷畸形,并将矫形板固定于胸壁;加强、改进围手术期处理并随访.结果 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放置矫形板满意,无心脏、肺脏等伤害性事件发生,疼痛超过1周的3例,伤口延迟愈合1例,术后平均术后住院日8.8d;全部患者随访2~19个月,取得满意的结果,矫形效果优的6例,良好2例;无矫形板移位、塌陷.结论 Nuss手术矫治青少年漏斗胸是一种创伤小,美观,效果确切的良好术式,改进、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的关键.

    作者:陈群清;闫玉生;童健;陈坤棠;张福伟;肖飞;李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70例肝功能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加服国产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对照组加服进口阿德福韦酯10 mg,每日1次.记录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ALT复常率、TBIL及γ-GT水平.结果 治疗12周后,试验组的HBV D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HBV DNA表达水平、HBeAg的阴转率及血清转换率、肝功能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治疗12周及48周后的ALT、TBIL,γ-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为P<0.01),治疗12周与48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试验组则为11.4%,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良反应均较轻微,经对症处理后消失.结论 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够有效抑制HBV,改善肝功能,不良反应轻微,与进口阿德福韦酯相比,疗效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常青;黄晓虹;邱秋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标准通道经皮肾镜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

    目的 研究标准通道下经皮肾镜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的可行性.方法 取36例脓肾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同期行经皮肾镜手术的非脓肾结石患者36例作为对照,行经皮肾镜Ⅰ期手术治疗,术中肾造瘘扩至F24标准通道,用瑞士EMS碎石清石系统进行碎石取石,监测术中肾盂内压力变化,同时行手术前后血培养、尿培养、术后体温变化、血WBC等相关指标监测.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治疗.结果 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和试验组术中所测肾盂内压力平均为23.2 cm H_2O和22.8 cm H_2O,两组各有1例术后一过性菌血症,无1例败血症发生,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其他相关指标也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标准通道,在肾盂低压状态下利用EMS碎石清石系统Ⅰ期治疗结石性脓肾有效.

    作者:周大庆;王坚;李文刚;庞翔;刘尚文;余小祥;江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氧浓度和钙离子对野生型及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真核表达的影响

    目的 对已构建的突变型人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F-1α-564Ala(单突变)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双突变)进行进一步的功能鉴定.方法 将pcDNA3.1+/HIF-1α、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分别用脂质体法短暂转染人胚肾上皮细胞(human embryo kidney 293,HEK293);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正常氧、低氧无钙离子或有钙离子条件下各组转染细胞HIF-1α蛋白水平:RT-PCR法检测正常氧条件各组转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表达.结果 正常氧条件下,转染突变体的细胞较转染野生型HIF-1α载体的细胞HIF-1α蛋白和VEGFmRNA水平增高;低氧条件下,转染野生型HIF-1α载体的HEK293细胞HIF-1α蛋白水平增高:Ca~(2+)刺激减少低氧时转染野生型HIF-1α载体细胞HIF-1α蛋白水平,但对转染突变体细胞HIF-1α蛋白水平无明显影响.结论 pcDNA3.1+/HIF-1α-564Ala和pcDNA3.1+/HIF-1α-564Ala-803Ala两种突变体产物在蛋白水平上具耐氧和耐蛋白酶降解的特性.

    作者:傅锐斌;吴平生;邱健;向定成;马骏;洪长江;何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移植中广泛门静脉病变时手术方式探讨:附4例报告

    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中广泛门静脉病变时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广泛门静脉病变在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CT/MR、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肝功能等,评估选择门静脉重建术式的效果.结果 4例门静脉病变患者情况各异,肝移植中都克服了手术困难、成功地重建了供肝门静脉灌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术前详尽的影像学资料,尤其是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资料对术式选择非常重要;术中结合具体情况,采用PV属支直接或架桥吻合或CPHT是解决供肝PV灌流的有效方法.

    作者:钱世鹍;陈德;彭和平;薛平;何晓顺;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广西三江侗族乳母膳食营养与乳汁成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三江县侗族乳母的膳食营养及乳汁营养素的状况.方法 收集广西三江县侗族120名0~6月乳母的乳汁,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的含量,并对产妇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乳母产后1个月内蔬菜、豆类等摄入严重不足,产后1个月以后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满月前乳母乳汁中蛋白质、脂肪、铁的含量高于参考值,满月后蛋白质、铁的含量低于参考值.钙、锌、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参考值.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接近参考值.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乳母的营养指导,改变哺乳期不均衡的膳食习惯.建议广两i江侗族孕妇及乳母应适当增加铁、锌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取量.

    作者:江蕙芸;陈红慧;杨万清;王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鼠δ阿片受体基因的pIRES2-EGFP质粒的构建及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大鼠δ阿片受体基因的pIRES2-EGFP表达质粒,并实现其在HEK293细胞的表达.方法 提取大鼠脑组织总RNA,通过逆转录巢式PCR,扩增δ受体全长cDNA,克隆至pMD20-T载体中,测序鉴定,经酶切、连接克隆人pIRES2-EGFP中,将获得的δ-pIRES2-EGFP重组子转染人HEK293细胞中,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和δ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δ基因正确构建入 pIRES2-EGFP表达质粒中,转染了重组子的HEK293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应用细胞免疫荧光,可以观察到δ基因高强度表达.结论 利用巢式RT-PCR等成功构建了δ-pIRES2-EGFP表达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作者:胡子有;漆松涛;张遐;曹琼;吴炳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对药物性肝炎亚急性肝功能衰竭(简称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94例;分治疗组61例(早、中、晚期患者分别为32例、19例、10例),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观察其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变化和救治成功率,并与仅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33例患者(早、中、晚期分别为17例、11例、5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肝功能主要生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早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期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晚期患者两组差别不大.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可以改善患者肝功能,提高早、中期患者救治成功率,但对晚期患者救治成功率无明显影响;针对药物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提倡尽早予以人工肝治疗,力争在早、中期进行.

    作者:黎明;吴锦瑜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临床回报输血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通过对我院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 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输注机制血小板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输注浓缩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发热反应多见,而输注血浆引起的不良反应则以过敏反应常见.结论 应用去除白细胞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普山;叶汉深;陈漫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孕晚期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一种新的卵母细胞来源

    目的 探讨来源于孕晚期、自然周期及Gn刺激周期(包括超促排周期及IVM周期)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差异及颗粒细胞对孕晚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 共获得未成熟卵母细胞1076枚,包括OCC 633枚和DO 453枚.其中OCC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IVM周期组;DO分为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分为OCC组和DO组.所有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后,ICSI受精序贯培养,除IVM周期组行胚胎移植外,其余均培养至囊胚阶段.分别比较OCC和DO各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和超促排卵周期组的囊胚形成率,统计IVM周期组的移植周期妊娠率;比较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 OCC:孕晚期组、自然周期组及IVM周期组的体外成熟率分别为74.3%、76.9%和82.2%,孕晚期组与IVM周期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三组受精率、卵裂率相比,孕晚期组和自然周期组囊胚形成率相比均未见统计学差异,IVM周期组移植周期妊娠率为20%.DO:超促排卵周期组体外成熟率高(86.0%),明显高于自然周期组(72.5%)和孕晚期组(72.7%),P<0.01;孕晚期组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分别为65.0%、83.3%和38.5%,与其他两组相比均亦未见统计学差异.孕晚期OCC组与DO组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差别.结论 孕晚期来源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具有同样的发育潜能,孕晚期捐献的卵母细胞可作为一种供卵来源:有无颗粒细胞并不影响孕晚期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

    作者:石宇;龙晓林;杜红姿;黄玉玲;黄青;杨建华;张伟良;刘见桥;许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