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中广泛门静脉病变时手术方式探讨:附4例报告

钱世鹍;陈德;彭和平;薛平;何晓顺;朱晓峰

关键词:肝移植, 广泛门静脉病变, 门静脉重建
摘要:目的 探讨肝移植手术中广泛门静脉病变时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广泛门静脉病变在原位肝移植术围手术期CT/MR、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肝功能等,评估选择门静脉重建术式的效果.结果 4例门静脉病变患者情况各异,肝移植中都克服了手术困难、成功地重建了供肝门静脉灌注并取得较好的效果.结论 术前详尽的影像学资料,尤其是门静脉及肝动脉血流动力学资料对术式选择非常重要;术中结合具体情况,采用PV属支直接或架桥吻合或CPHT是解决供肝PV灌流的有效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广西三江侗族乳母膳食营养与乳汁成分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三江县侗族乳母的膳食营养及乳汁营养素的状况.方法 收集广西三江县侗族120名0~6月乳母的乳汁,测定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的含量,并对产妇进行膳食调查.结果 乳母产后1个月内蔬菜、豆类等摄入严重不足,产后1个月以后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满月前乳母乳汁中蛋白质、脂肪、铁的含量高于参考值,满月后蛋白质、铁的含量低于参考值.钙、锌、维生素A的含量低于参考值.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接近参考值.结论 应加强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乳母的营养指导,改变哺乳期不均衡的膳食习惯.建议广两i江侗族孕妇及乳母应适当增加铁、锌和优质蛋白质的摄取量.

    作者:江蕙芸;陈红慧;杨万清;王艳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肠炎清通过抑制NF-κB活性对大鼠肠黏膜起抗炎作用

    目的 检测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改变,探讨肠炎清对大鼠小肠炎模型肠黏膜通透性的作用的机制.方法 应用氨甲碟呤制备大鼠小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100 mg/kg)组及肠炎清组(CYQ,100mg/kg),每天灌胃给药1次,共6d.每天观察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和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光镜下观察组织学改变并评分(HS).ELISA测定大鼠IL-10,RT-PCR方法检测大鼠肠黏膜内TNF-α、IL-β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各处理组细胞内磷酸化胞质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小肠炎模型组DAI、CMDI、HS评分明显升高(P<0.01).肠炎清组DAI,CMDI,HS评分较模型组有明显下降(P<0.01).MTX组TNF-α、IL-1βmRNA达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肠炎清组与NAC治疗组TNF-α、IL-1β表达水平低于MTX组,但IL-10的表达高于MTX组.肠炎清能抑制IκB的降解.结论 姜黄素对肠黏膜起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抑制NF-κB活性,进而减少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mRNA表达,增强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宋卫兵;吕永慧;李亚南;肖丽萍;余新沛;刘岗;王媛媛;张小兰;李鹰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

    目的 分析HIV/AIDS临床各期患者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HIV/AIDS临 床各期患者170例,对照组为普通患者(HW阴性)34例,均行胃镜检查,并对活检粘膜行快速尿素酶及病理检测明确有无Hp感染.结果 各组Hp检出率分别为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23.4%(11/47例),有症状感染期(B1、B2)14.0%(8/57例),AIDS期(A3、B3、C1-3)13.6%(9/66例),对照组47.1%(16/34).HIV/AIDS各组Hp检出率低于对照组,有症状感染期(B1、B2)组和AIDS期(A3、B3、C1-3)组均低于无症状HIV感染期(A1、A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HW/AIDS临床各期患者中,胃粘膜严重的免疫缺陷,可能导致Hp感染率下降.

    作者:罗红彬;胡中伟;郭家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型β地中海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排斥与受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

    目的 研究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前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分析其与移植排斥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25例次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预处理前后外周血中CD3~+、CD3~+CD4~+、CD3~+CD8~+、CD3~-CD56~+细胞比率,以同期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例急性白血病患儿作对照,研究移植排斥与细胞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组植入率65.2%,排斥率34.8%,急性白血病组植入率100%;CD3~+CD8~+T细胞百分比,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组在预处理前、后均高于急性白血病组(P均<0.05);CD3~-CD56~+细胞比率,重型β地中海贫血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升高(P<0.05),而急性白血病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显著降低(P<0.05);预处理前CD3~-CD56~+NK细胞比率,重型β地中海贫血排斥组高于植入组(P<0.05).结论 CD3~-CD56~+NK细胞可能与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排斥有关,可做为预测排斥的指标之一;CD3~+CD8~+T细胞与β地中海贫血移植排斥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郝文革;黄绍良;孙新;刘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膜联蛋白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膜联蛋白V(Annexin 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35例、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3例及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38例的Annexin V mRNA及蛋白进行测定.结果 Annexin V主要表达于蜕膜细胞的胞膜、胞浆及间质.荧光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表达等各方法验证结果显示:Annexin V mRNA及蛋白在正常妊娠组蜕膜组织中表达高;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中次之;早发型子痫前期中低,正常妊娠组与早发组和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发组和晚发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nexin V在子痫前期蜕膜组织中表达下调,Annexin V 的低表达可能与子痫前期高凝状态形成有关.

    作者:冯亚玲;周昌菊;薛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度低肺功能肺结核咯血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低肺功能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手术治疗方式和术后并发症,探讨重度低肺功能肺结核并咯血患者外科治疗的价值.方法 和结果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3例低肺功能肺结核并咯血患者的治疗经验.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2%(16/43),住院死亡率为2.3%(1/43).肺叶切除和空洞清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0/16)和23.07%(6/2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肺功能肺结核并咯血患者手术治疗应结合病史、术前其他检查来综合判断.采用不同术式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薛宗锡;刘健雄;游佩涛;邵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度脓毒症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与器官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重度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表达及其与器官功能不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ICU确诊为重度脓毒症患者91例,监测患者第1、4、7天外周血CD_(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记录患者同期MODS评分(采用1995年Marshall标准)和28 d预后情况.结果 28 d内死亡34例,死亡率为37.4%.死亡组HLA-DR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01),且持续处于低水平低状态,Marshall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存活组HLA-DR逐渐升高(P<0.01),Marshall评分逐渐降低(P<0.001).在所有观察时段中,HLA-DR均随着器官功能不全数的增多和Marshall评分的升高而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且器官功能不全数目在2~4个、Marshall评分在5~12分的重度脓毒症患者中,第1、4、7天HLA-DR逐渐升高(P<0.05或P<0.00t),但器官功能不全数目在5~6个、Marshall评分在13~22分的重度脓毒症患者,HLA-DR无明显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全程HLA-DR与Marshall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368,P<0.001).结论 重度脓毒症患者CD_(14)~+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持续低下者死亡率高,HLA-DR表达与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严重程度具有明显相关性.

    作者:李轶男;周立新;方滨;毛克江;温伟标;誉铁鸥;邹毅成;黎文研;黎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亚胺培南的机制研究

    目的 调查和研究西安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分子机制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方法 收集西安地区六所三级甲等医院一年间临床分离的非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株146株,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E-test法检测金属酶,NaCl抑制试验检测OXA型碳青霉烯酶,PCR扩增OXA-23、OXA-58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其阳性产物经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筛选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非重复株15株,14株耐药菌经E-test法鉴定未产金属酶,经NaCl抑制后发现其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增加,提示产生OXA型碳青霉烯酶,其中11株PCR扩增bla_(OXA-23)阳性,1株PCR扩增bla_(OXA-58)阳性,NaCl抑制试验与PCR检测结果的一致率达85.7%.结论 产OXA型碳青霉烯酶是西安地区该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其OXA-58型基因在国内尚属新型碳青霉烯酶基因型;NaCl抑制试验是一种简单、有效、价廉的表型筛选OXA型碳青霉烯酶的新方法.

    作者:谭湘淑;刘原;韩新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注射吸毒及医源性引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对17例因注射吸毒及5例医源性操作所引致假性股动脉瘤进行急诊外科治疗,先行加压包扎,支持疗法后,均行手术.其中行瘘口修补术6例,ePTFE人造血管移植1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2例.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足背动脉搏动有力,患肢肤色、皮温、毛细血管反应正常.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股动脉通畅无明显狭窄.结论 急诊彻底清创,血管的外科修复,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假性股动脉瘤的关键.

    作者:赵成利;邓国三;黄广香;陈华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大剂量分割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大剂量分割放疗联合多西他赛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探讨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对72例明确诊断为肺癌骨转移癌患者进行随机性分组:A组(治疗组:大剂量分割联合多西他赛组,n=36):放疗3.0Gy/次,每周5次,总剂量30Gv.并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应用,每次60mg,每周1次,连用2周.B组(对照组:常规剂量分割组,n=36):单纯放射治疗,2.0 Gy/次,每周5次.总剂量40 Gy;所有病例放疗均采用6 MV X射线常规外照射.结果 全组病例总有效率为93.1%(67/72),无效6.9%(5/72).A、B组的总有效率各为97.2%(35/36)、88.9%(32/36).放疗结束后,两组间止痛效果(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但B组起效时间较A组快.结论 放射治疗对于骨转移癌的一种有效的对症治疗手段,止痛疗效确切.大剂量分割照射更能快速达到止痛效果.

    作者:冯正富;刘昕;刘灼梅;宋慧胜;汤锐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门静脉高压模型犬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及NO、ET、PGI_2和TXA_2的变化

    目的 观察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后门静脉高压模型犬体循环的变化及与NO/ET、PGI2/TXA2的关系.方法 正常家犬12只,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门静脉高压模型组(采用部分结扎门静脉的方法建立门静脉高压症犬的模型并饲养12周),进行门静脉和肝后下腔静脉阻断与开放实验,监测围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B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楔压(PAWP)、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分别于麻醉后术前、无肝期30min、新肝期30min 3个时点抽取中心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前列环素(PGI_2)/血栓素A2(TXA_2)水平.结果 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两组犬出现了明显的体循环的变化,表现为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均处于低有效循环,但模型组相对稳定;门静脉高压模型组围术期体循环血浆NO水平在门静脉和下腔静脉阻断后持续显著降低.结论 在围术期两组犬出现了明显的体循环的变化,门静脉高压组阻断期体循环相对稳定,血浆NO、ET、PGI_2、TXA_2的意义需进一步探讨.

    作者:池信锦;魏涧琦;黑子清;葛缅;刘德昭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表达与抗体制备

    目的 构建凋亡素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并制备表达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凋亡素 pGEM-T/Apoptin载体,并将凋亡素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将该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受体菌中,以IPTG对其进行诱导表达,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目的蛋白.用表达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体的滴度.结果 凋亡素基因被成功的克隆至pET-28a(+),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量约17 000的位置出现目的蛋白条带,大小与预期结果一致,Balb/c小鼠经5次免疫后,得到了滴度为1:5×10~5血清抗体.结论 凋亡素原核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和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为进一步研究凋亡素的功能和凋亡素的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健生;张明鑫;段小艺;莫非;王全颖;杨广笑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肥大细胞和胃肠激素在TNBS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中的变化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MC)、胃肠激素在三硝基苯磺酸(TNBS)所致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大鼠经肛门按100 mg/kg注入TNBS的50%乙醇溶液0.3 ml,分别于实验第0、6、11、16、21 d处死,行结肠MC计数,采用荧光测定、放免等方法测定血组胺、结肠组织组胺、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TNBS模型MC与SP、VIP、SS阳性神经纤维关系.结果 TNBS模型实验第6d见远段结肠有明显溃疡形成,血组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肠组织组胺浓度显著下降(P<0.05),以后上述指标逐渐恢复正常;实验第16天起MC计数显著增加(P<0.05),并持续至实验第21天,MC分布发生改变,结肠肌层出现MC聚集.实验第11天起SP显著增加(P<0.05),并持续至实验第21天.免疫荧光双染显示TNBS模型各时期远段结肠多数MC与SP、VIP阳性神经纤维紧邻,结肠肌层VIP阳性神经纤维增加,但MC与SP、VIP无共染现象.MC与SS阳性神经纤维无伴行关系.结论 MC及其释放的组胺参与了TNBS所致大鼠的肠粘膜损伤过程.SP、VIP分泌异常参与了TNBS所致大鼠UC发病过程.MC与SP、VIP的双向调节机制在TNBS所致大鼠UC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赵平;董蕾;罗金燕;管海涛;马卉;王学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高危因素分析与对策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妇女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为建立乳腺癌风险模型,有针对性地筛查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成组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分别进行乳腺癌人群和非乳腺癌人群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绝经前妇女中,服用避孕药、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有不良情绪、有不良事件、劳动强度大等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有乳腺增生病史、有乳腺组织活检史、有相对剧烈的运动等因素可能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绝经后妇女中,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是危险因素,情绪调节能力强是保护因素.结论 绝经前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不完全相同,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建立绝经前后不同的乳腺癌预报模型,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乳腺癌的早期干预应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张安秦;夏建红;王颀;李文萍;许娟;陈中扬;杨剑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大鼠HSC,预先给予或不给予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处理,再经系列浓度的PPARγ天然配体(15-d-PGJ2)或合成配体(GW7845)及TGF-β1序贯作用后,通过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ting分析CTGF表达状况,透射电镜观察HSC形态学变化.结果 15-d-PGJ2和GW7845可显著抑制HSC中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同时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且PPARγ配体对CTGF表达的抑制作用可被GW9662部分或完全逆转,说明此种抑制效应确由PPARγ所介导;电镜观察亦显示HSC由活化态向静息态的形态学转变.结论 PPARγ活化可显著抑制HSC中TGF-β1诱导的CTGF表达,提示PPARγ可作为逆转肝纤维化治疗的新的有效靶点.

    作者:孙凯;黄晓卉;汪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肝脏移植百例回顾与展望

    目的 总结肝移植手术成功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105例肝移植资料.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10~350 min,平均250 min;无肝期35~65 min,平均53.5 min.手术中输血0~6600 ml,平均400ml.95例术后恢复顺利,10例死亡,手术成功率9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胆道并发症12例(11.4%),内出血6例(5.7%).结论 减少术中出血是肝移植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术中彻底止血、保证胆道有充足的血供能大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周杰;林建华;崔忠林;张思云;王宇;张国伟;林艺雄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睾丸横过异位的诊断和治疗(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睾丸横过异位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报告一例睾丸横过异位,行精索松解并将异位睾丸通过阴囊纵隔进行复位固定.结果 随访6个月,患儿双侧睾丸位置良好,血流正常.结论 睾丸横过异位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病因不明,宜采用手术治疗.

    作者:赵善超;郑少斌;谭万龙;徐军刚;陈彤;陈鹏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胫腓联合分离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的设计及其初步临床应用

    目的 利用数字化三维重建与逆向工程技术设计、制备下胫腓联合损伤固定数字化导向模板,并在临床初步应用.方法 自2006年1月~2009年1月,选择5例不合并腓骨骨折的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进行双踝关节连续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三维重建下胫腓联合模型,以STL格式保存,导入Imageware10.0软件,定位三维参考平面,利用RE原理、以AO内固定原则为基础设计下胫腓联合固定螺钉的佳进钉钉道,提取腓骨的表面解剖学形态及钉道模型,建立与其解剖学形态一致的数字化虚拟模板.通过激光RP技术生产出实物模板.手术时首先复位下下胫腓联合,将模板准确贴于患侧腓骨远端外侧,利用模板上预先制备的导向孔进行定位和置人螺钉.结果 建立了下胫腓联合数字化模型以及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的方法,制备出的导向模板具有较好的匹配性,适用于下胫腓联合的固定,在临床初步应用中显示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采用数字化三维重建及逆向工程技术制备的固定导向模板下胫腓联合分离的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金丹;王丹;张元智;张玉忠;相大勇;秦煜;裴国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苦参碱通过诱导NKG2D配体高表达增强NK细胞对ABCG2high耐药鼻咽癌细胞杀伤活性

    目的 探讨苦参碱提高ABCG_2~(High)[三磷酸腺苷(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耐药鼻咽癌细胞对Allo-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利用免疫磁珠技术分离ABCG_2~(High)CNE2/DDP细胞及Allo-NK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分离后细胞纯度及经苦参碱处理前后靶细胞NKG2D配体表达率,LDH释放测定法检测经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_2~(High)CNE2/DDP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结果 ABCG_2~(High)CNE2/DDP细胞分离后ABCG_2表达率为(91.40±2.32)%,分选后NK细胞CD3~-CD16~+CD56~+细胞的纯度达90%以上,经苦参碱处理之后靶细胞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率,由药物处理之前的(2.92±0.33)%、(4.27±0.33)%、(5.80±0.62)%、(11.10±3.15)%、(7.75±1.14)%分别上升到(11.30±0.89)%、(14.29±2.61)%、(12.56±1.06)%、(43.24±4.43)%、(12.77±1.06)%.在效靶比为10:1、20:1,Allo-NK细胞对苦参碱处理前后ABCG2HighCNE2/DDP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5.32±1.34)%、(27.26±6.81)%及(28.53±1.37)%、(42.72±2.80)%.处理前后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F=29.05,P=0.000).结论 苦参碱通过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NKG2D配体(MICA/B、ULBP1-3),使肿瘤细胞对Allo-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

    作者:黄宇贤;王杨;孙明;周雪云;邓兰;郭坤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微创治疗输尿管结石3种不同方法比较(附326例报告)

    目的 比较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输尿管镜碎石(URL)、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分别采用ESWL、URL、PCNL术治疗输尿管结石3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三种方法碎石成功率分别为78.5%(146/186),91.2%(93/102)和100%(38/38).ESWL组结石直径分别为0.5~0.99 cm,1.0~2.0 cm,>2.0 cm三组,碎石成功率分别为90.8%(89/98)、69.3%(52/75)、30.8%(5/1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RL组3例入镜困难,5例结石上移肾盂,1例结石残留,发生输尿管穿孔2例;PCNL组均1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碎石成功,结石清除率为100%,无气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WL佳适应症是<1 cm输尿管结石;URL适合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特别是中下段结石,入镜成功是碎石成功的前提,结石返肾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PCNL处理输尿管上段大的梗阻性结石有优势,特别是ESWL、URL失败病例.

    作者:肖耀军;邵志强;张明;王海坤;王建平;黄谷;李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