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郑玉玲;李克;林娜;樊青霞
目的 探讨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并跟踪我院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经过3个月及12个月后采用CT复查,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并且不被强化.结论 氩氦刀治疗肾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存东;潘斌;薛康颐;钟钦;曾甫清;陈方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蛋白聚糖酶-1(aggrecanase-1)对大鼠肋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肋软骨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aggrecanase-1的载体质粒转染软骨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检测aggrecanase-1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蛋向多糖(aggrecan)的变化.结果 RNA干扰aggreanase-1对细胞生长速度及形态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aggrecanase-1的mRNA表达水平(P<0.05).增加aggrecan的含量(P<0.05).结论 抑制aggrecanase-1可减少蛋白多糖的降解,RNAi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工具.
作者:王正辉;贺西京;杨壮群;王丽;李丽霞;屠军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矫治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7月手术治疗CoA合并心内畸形58例,其中男42例,女16例;年龄4 d~8岁,平均(13.3±9.1)月,其中小于1岁39例,小于3月龄22例;体质量3~23 kg,平均(6.6±3.0)kg.均经胸骨正中切口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一期矫治CoA合并心内畸形.结果 深低温停循环(DHCA)48例,深低温微流量8例,中度低温体外循环2例.体外循环47~243min,平均(126±51)min;主动脉阻断26~153 min,平均(59±32)min;DHCA 16~56 min,平均(23±8)min.手术死亡3例,分别死于心肺功能衰竭和低心排.结论 婴幼儿CoA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手术操作复杂,宜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转流中控制停循环时间,使用pH稳态和α稳态相结合的血气管理,传统超滤结合改良超滤等措施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和心肌保护促使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
作者:彭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颈椎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舒芬太尼靶控输注(TCI)临床佳效应室浓度.方法 选择颈椎择期手术男性病人60例(ASA Ⅰ~Ⅱ级),以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随机分成三组:Ⅰ组0.3 ng/ml;Ⅱ组0.5 ng/ml;Ⅲ组0.7 ng/ml.记录诱导前(T0)、诱导后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min(T3、3 min(T4、10 min(T5各时间段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双频指数(BIS)值、OAA/S镇静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手术时间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P>0.05);与基础值相比,Ⅰ组SBP、MAP、HR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在插管时明显升高(P<0.05),HR在插管后仍呈明显升高(P<0.05);Ⅲ组SBP在插管后10min呈.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相比,在插管时Ⅱ、Ⅲ组SBP明显低于Ⅰ组(P<0.05),在插管后,Ⅲ组SBP明显低于Ⅰ组(P<0.05);与T0相比,拔管时三组患者的MAP、HR及RPP均呈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舒芬太尼靶控输注(Gepts药代模型)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Marsh药代模型)用于国人颈椎手术全凭静脉麻醉,诱导时推荐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 ng/ml联合丙泊酚血浆浓度3μg/ml.
作者:冯红斌;缪海生;胡琼玉;蒋海;曹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延长犬活体肝移植存活的机制.方法 14只受体犬建立活体肝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处理组,对照组仅做活体肝移植,处理组在活体肝移植的基础上,术中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术后观察两组犬的生存时间、肝功能(AST、ALT)、组织病理变化及移植细胞的分化状况.结果 ①处理组比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1).②肝功能变化:术后两组AST、ALT总体相比较,处理组AST、ALT水平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⑨组织病理变化:术后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排斥反应,且排斥程度相似.④移植细胞分化情况: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肝样细胞分化.结论 输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延长活体肝移植受体犬的存活时间;经门静脉输注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向肝样细胞分化.
作者:潘明新;侯外林;张清军;龚独辉;程远;简国登;高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Rg3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的诱凋亡作用及其对凋亡相关基因survivin的影响.方法 人肺鳞癌SK-MES-1细胞分为Rg3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药物为三氧化二砷.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的人参皂甙Rg3处理SK-MES-1细胞48 h后,细胞凋亡率增加,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人参皂甙Rg3能够下调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各实验组与宅白对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参皂甙Rg3对人肺鳞癌SK-MES-1细胞具有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鑫;郑玉玲;李克;林娜;樊青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14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并发症49例,发生率3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收缩压、脉搏、出血量、肝脏损伤分级、伤后就诊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蒋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MTT染色法用于检测与区分化疗后活的与凋亡的骨肉瘤细胞可行性.方法 以手术切取的骨肉瘤组织的细胞建立凋亡细胞模型,采用MTT染色法检测.直接在光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并与荧光染色方法的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TT染色法可准确判定化疗后活的与凋亡的骨肉瘤细胞.并可清晰分辨正常细胞、凋亡细胞和死亡细胞.结论 MTT染色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检测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方法,可用于化疗后肿瘤坏死率的研究.
作者:陈强;张进华;陈建庭;史占军;邓永健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人癌胚抗原(CE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感染性病毒颗粒,获得稳定表达CEA的树突状细胞(DC).方法 以人CEA的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EA全长,装入pLentiGFP转移质粒,经过测序证实其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将pLentiGFP-CEA、包装质粒p△8.2和pVSV-G用LipofectamineTM2000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感染性病毒颗粒,感染树突状细胞,并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验CE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DC细胞病毒感染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CEA慢病毒载体在细胞中高效表达,PCR扩增可得到人CEA的2009 bp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显示CEA在感染DC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CEA慢病毒表达载体,重组慢病毒感染DC细胞后表达出有活性的CEA蛋白,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CEA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红;张文玲;赵国强;董子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疾病状态下T细胞受体(TCR)Vγ亚家族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8例GV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Vγ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1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GVHD患者外周血中TCRVγ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GvHD患者TCR VγⅠ~Ⅲ亚家族的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改变.TCRVγⅡ的表达量比TCRVγⅠ或TCRVγⅢ的表达量低.结论 TCRVγ Ⅱ亚家族的表达低下可能与GVHD的发病相关.
作者:吴秀丽;刘启发;范志平;陈少华;杜璇;孙竞;李扬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植入Bio-oss骨胶原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患者37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先行根管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四周,使用Bio-oss骨胶原进行植骨手术.术后1,3,6,9,12月,检杏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松动度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9、12月牙周袋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减轻,附着水平均显著获得,松动度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o-oss骨胶原植骨手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江;刘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临床特点,提高肾移植效果.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实施17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受者之间的关系以父母与子女(36%,63/175)和兄弟姐妹(28%,49/175)为主.175例供者中,50岁及50岁以上52例,镜下血尿4例(其中2例合并高血压),肾结石2例,肥胖供者2例.59例供肾做零点穿刺病理检查,15例发现异常.受者年龄33±10.5岁,原发疾病以肾小球肾炎为主72.6%(127/175),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病各占4%(7/175).结果 供体术后第7 d、第1个月血肌酐分别为102±22.5 μmol/L、92±19.1 μmol/L.受者1例死于重症肺部感染.2例分别因吻合口狭窄合并急性排斥、移植肾动脉栓塞而切除移植肾.患者和移植肾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99.3%、98.2%.加速性排斥发病率1.1%(2/175),急性排斥14.9%(26/175).其他并发症包括肝功能损害(22.3%)、感染(9.7%)和白细胞减少(4.6%)等,移植肾动脉狭窄发病率2.3%(4/175).结论 我国亲属活体与尸体肾移植受者的原发疾病谱可能不同;术后需注意急性排斥与肾动脉狭窄或吻合口狭窄的鉴别诊断与治疗:边缘供肾制定合理入选标准,可较好用于肾移植;患者和移植肾近期效果良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邓素雄;刘龙山;王长希;陈立中;费继光;邱江;李军;陈国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毛囊单位(FUs)移植物因受力部位的不同对其组织形态和毛干生长长度的影响.方法 将人头皮毛囊在显微镜下分离.选取含有单根毛干的生长期FUs,随机分为A、B、C三组,A和B组分别用显微镊子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夹持其毛乳头和隆突部,C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从三组中分别挑选部分FUs行HE染色,光镜下检测其组织学变化;剩余部分行器官培养10d.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FUs的形态学变化,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干生长长度.结果 A、B、C三组中FUs的组织形态变化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毛干平均生长长度分别为(1.293±0.245)、(2.116±0.423)和(2.235±0.379)mm,A与B组和A与C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毛发移植过程中要避免手术器械对毛乳头的损伤.
作者:苗勇;胡志奇;孙锡金;谭挺;陈明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在羊水过少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放免法检测羊水过少和正常妊娠各30例产妇脐血中TXB2和6-keto-PGF1α浓度,计算TXB2/6-keto-PGF1α比值,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血栓素A2受体(TXA2R)蛋白含量.结果 研究组脐血TXB2浓度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6-keto-PGF1α浓度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XB2/6-keto-PGF1α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中TXA2R阳性表达(22/30,73.3%)明显高于对照组(11/30,3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羊水过少组TXA2R阳性表达以强阳性为主.结论 脐血中TXA2浓度异常升高及TXA2/PGI2比例失衡与羊水过少发病有关.
作者:王志坚;余艳红;陈洁;赵影庭;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鼻咽癌高发于中国南方,是一种恶性度较高的肿瘤,与EB病毒(EBV)关系非常密切.本研究利用前期已经设计和克隆好的EBV已知和预测的编码基因作为eDNA探针,构建EBV芯片,用于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V基因表达.方法 85个EBV基因探针通过一对设计于T/A克隆载体多克隆两端的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与8000个人基因打印到同一张玻片上,建立EBV与人基因的检测芯片.随后用于检测鼻咽癌组织与正常鼻咽组织之间的基因表达差异,观测检测效果,以确定是否可以临床应用.结果 在人的基因表达谱中,我们成功检测了大量的人基因表达.而在EBV阵列中,我们虽然得到了一些EBV基因表达的信号,但这些信号都非常微弱,没有明显可见的荧光,其表达强度无法与人的基因表达信号强度相比.结论 虽然我们成功地构建了EBV芯片,但由于可能受到基因芯片检测的敏感性以及EBV基因在鼻咽癌中表达量的限制,不能用于临床检测,需要进一步改进研究方法.
作者:方唯意;郑文岭;马文丽;刘真;李欣;姚开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索片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并ESS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A组,n=32)以及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组(B组,n=22),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25μg/d.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期间5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2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LVEF值以及NYH均未见明显改善(P>0.01).B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浆BNP水平、LVEF值及NY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针对老年RHF并ESS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刘泽;吴军;张源源;冯德光;刘玲;孙杰;彭艳;郭振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肾脏疾病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的发生率及发生PAH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MHD患者73例,洋细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病、透析龄、透析问期体质量的增加量、通路(动静脉内瘘、深静脉置管)、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肺动脉收缩压、右室横径、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左审射血分数(LVEF),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临床因素作相关分析.PAH的确定按照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结果 73例MHD患者中,超声心动图发现肺动脉高压28例(排除有其他因素引起),发生率38.3%,其中轻度PAH 20例(71.5%),中度PAH 6例(21.4%),重度PAH 2例(7.1%).PAH组与无PAH组的年龄、性别、透析龄、通路、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磷、甲状旁腺素、C反应蛋白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期间体重量增加、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变量统计分析得到的对PAH发生、发展可能有影响的因素,包括透析期间体重量增加、右房横径、右房长径、左室射血分数,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和左室射血分数与MHD并发PAH显著相关.结论 MHD患者并发PAH不少见,透析期间体质量的增加成为PAH的主要原因之一,MH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减退也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邵咏红;王飞;孔耀中;赖玉琼;肖观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膀胱癌细胞T24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使用5-杂氮脱氧胞苷(5-aza-dc)处理T24细胞后对DAPK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膀胱癌细胞株T24后,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aza-dc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情况.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转录、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不同浓度5-aza-dc对T24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的大凋亡率为(24.12±1.4)%.正常培养条件下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出现高甲基化且DAPK mRNA无表达,在5-aza-dc(12.5μmol/L)作用24 h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恢复为未甲基化状念且DAPK mRNA及蛋白重新恢复表达.结论 膀胱癌细胞株T24中DAPK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抑制其转录表达的重要原因;5-aza-dc可以通过去甲基化作用使DAPK恢复表达,从而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5-aza-dc有望成为膀胱癌化疗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宁儒;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许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9(MMP-9)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心络的抗AS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家兔分为对照组(n=8)、高脂模型组(n=8)和通心络干预组(n=8);高脂模型组用高脂饲料饲养14周,通心络干预组除高脂饲养外加用通心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3、MMP-9和PPARγ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通心络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脂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兔主动脉壁所含MMP-3和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通心络干预组兔所含MMP-3和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而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 通心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MMP-3和MMP-9的表达,增加PPARγ的表达.其抗AS作用可能与抑制MMP-3和MMP-9及增加PPARγ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鸿雁;秦玲;黄可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阶段比较2000~2005年中山一院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牛情况、预防方案及其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尸肾移植并随访到3个月以上的996例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采用普遍预防策略预防CMV感染.根据其采用的CMV预防药物不同分为两组:阿昔洛韦组(A组,667例)和更昔洛韦组(B组,329例).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急性排斥、合并其它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同时期引起受者早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A组667例受者中,有238例发生CMV感染,发生时间第2~7周,平均3.21±1.04周;65例发生CMV病,发牛时间5~14周,平均11.17±2.02周;死亡16例.B组329例受者中,有126例发生CMV感染,发生时间2~8周,平均3.75±1.39周;31例发生CMV病,发生时间6~16周,平均13.54±2.10周;死亡7例.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64%(111/667),B组发牛率为11.58%(38/3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490,P=0.034).3个月时A组总的感染发生率为33.13%(221/667),B组为38.60%(127/329),包括伤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两组总体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早期死亡的各种原因中,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受者死亡人数在减少,而与CMV有关的死亡人数没有降低.结论 CMV病是肾移植受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抗原血症阳性受者采用了静脉更昔洛韦治疗的方案,两种方案都能够有效降低CMV病发生;采用口服低剂量更昔洛韦的预防方案在预防效果上并不优于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的普遍预防方案,提示低剂量更昔洛韦口服的预防方案对CMV感染的预防效果有限.
作者:邱江;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李军;陈国栋;黄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