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杂氮脱氧胞苷逆转膀胱癌T24细胞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转录表达

徐宁儒;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许凯

关键词:膀胱癌, 5-杂氮脱氧胞苷, 死亡相关蛋白激酶, 甲基化, 凋亡
摘要:目的 研究膀胱癌细胞T24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使用5-杂氮脱氧胞苷(5-aza-dc)处理T24细胞后对DAPK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膀胱癌细胞株T24后,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aza-dc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情况.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转录、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不同浓度5-aza-dc对T24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的大凋亡率为(24.12±1.4)%.正常培养条件下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出现高甲基化且DAPK mRNA无表达,在5-aza-dc(12.5μmol/L)作用24 h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恢复为未甲基化状念且DAPK mRNA及蛋白重新恢复表达.结论 膀胱癌细胞株T24中DAPK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抑制其转录表达的重要原因;5-aza-dc可以通过去甲基化作用使DAPK恢复表达,从而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5-aza-dc有望成为膀胱癌化疗的有效药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Bio-oss骨胶原植骨手术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植入Bio-oss骨胶原对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的疗效.方法 对30例患者37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先行根管治疗,牙周基础治疗后四周,使用Bio-oss骨胶原进行植骨手术.术后1,3,6,9,12月,检杏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松动度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6、9、12月牙周袋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减轻,附着水平均显著获得,松动度有所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o-oss骨胶原植骨手术治疗牙周牙髓联合病变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孙江;刘琼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受力部位的不同对毛囊单位移植物的影响

    目的 研究毛囊单位(FUs)移植物因受力部位的不同对其组织形态和毛干生长长度的影响.方法 将人头皮毛囊在显微镜下分离.选取含有单根毛干的生长期FUs,随机分为A、B、C三组,A和B组分别用显微镊子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夹持其毛乳头和隆突部,C组为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从三组中分别挑选部分FUs行HE染色,光镜下检测其组织学变化;剩余部分行器官培养10d.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FUs的形态学变化,目镜测微器测量毛干生长长度.结果 A、B、C三组中FUs的组织形态变化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毛干平均生长长度分别为(1.293±0.245)、(2.116±0.423)和(2.235±0.379)mm,A与B组和A与C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P<0.05),B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毛发移植过程中要避免手术器械对毛乳头的损伤.

    作者:苗勇;胡志奇;孙锡金;谭挺;陈明娟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肝癌细胞特异性结合肽的实验研究

    目的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特异性靶向人肝癌细胞的短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建立Hep62荷瘤裸鼠实验动物模型,并在裸鼠体内对经过体外3轮筛选的肽库再进行1轮筛选.随机挑取3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噬菌体展示肽的特异性.结果 经过3轮体外筛选和1轮动物体内筛选.噬菌体在靶细胞HepG2上出现明显富集,随机挑选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十二肽VRKRSECLGAHD出现次数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证明该噬菌体能特异结合于肝癌细胞.结论 筛选得到的短肽能够特异性与肝癌细胞结合,为进一步研制用于治疗肝癌的高靶向性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杨璞;何剪太;王吉伟;胡玉;于丽;金鑫;张阳德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3D-CE-MRA对肠系膜动脉硬化的探讨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旨在探讨3D-CE-MRA技术在诊断肠系膜动脉硬化中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1例患者行肠系膜动脉的3D-CE-MRA,进行图像后处理(3D重建和MIP后处理)成像.将23例正常人肠系膜动脉成像作为对照.观察、分析异常的肠系膜动脉异常表现.对病变组与对照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与各级分支的数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21例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动脉硬化.肠系膜动脉硬化MR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变细,管腔狭窄,边缘不规则,管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腔内形成多处对比剂充盈缺损.二级以上分支减少、走行僵硬.部分患者分支纤细呈虚线状或分支消失.仅2例肠系膜下动脉主干显示,走向僵硬.病变组肠系膜上、下动脉管径分别为3.8±0.32mm和1.20±0.12mm(正常组分别为6.51±1.01 mm和2.90±0.90mm),经检验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肠系膜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分支数目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动脉期小肠粘膜强化程度减低,肠管呈挛缩状聚拢、充气扩张、肠管张力减低.结论 3D-CE-MRA成像能明确显示肠系膜动脉硬化及肠管继发性改变.本方法对病变的检出及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杨沛钦;郑晓林;范宪淼;全海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148例外伤性肝破裂临床治疗分析及预后多因素探讨

    回顾性分析14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并发症49例,发生率3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收缩压、脉搏、出血量、肝脏损伤分级、伤后就诊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蒋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C-erbB2基因siRNA质粒的构建、鉴定及转染

    目的 构建人C-erbB2干扰载体pGenesil-erbB2,并稳定转染入CerbB-2高表达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观察其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从转录后水平对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CerbB-2高表达细胞株HT-29,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RNA干扰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进入载体pGenesil-erbB,进行鉴定及测序.并稳定转染至HT-29细胞.结果 测序证明人C-erbB2 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erbB构建成功,pGenesil-erbB稳定转染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证明pGenesil-erbB可显著抑制Her-2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erhB2干扰载体质粒pGenesil-erbB.稳定转染至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能抑制HT-29细胞的Her-2蛋向的表达,为靶向CerbB2的siRNA对结肠癌的放射增敏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东利;党诚学;隋燕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前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2型糖尿病人MBL及hs-CRP浓度.(2)检测糖尿病组药物干预前后MBL、hs-CRP、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1)血MBL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显著降低;(2)血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显著升高;(3)予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干预后MBL、hs-CRP、血糖、TC、TG、LDL-C、HOMA-IR水平显著下降,HDL-C、HOMA-ISI显著升高.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作者:秦映芬;方桂兴;黄迪迪;张劫;周嘉;罗佐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胃泌素调节激素在双歧杆菌中的表达及其转化双歧杆菌对肥胖小鼠体质的影响

    目的 观察载体pBBADs-OXM转化双歧杆菌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 以电穿孔方法将pBBADs-OXM转入双歧杆菌,ELIS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pBBADs-OXM转化长双歧杆菌培养上清及菌体沉淀中OXM的表达.并以此转化双歧杆菌灌饲肥胖小鼠,观察肥胖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ELISA、免疫印迹法检测到OXM在pBBADs-OXM转化的双歧杆菌的培养上清及菌体中均有表达.此转化双歧杆菌灌饲的肥胖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肥胖小鼠(P<0.05).结论 pBBADs-OXM转化的双歧杆菌具有减肥作用.

    作者:龙若庭;曾位森;罗深秋;郭娇;林元藻;黄清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CEA慢病毒载体的制备及其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鉴定

    目的 构建人癌胚抗原(CEA)慢病毒表达载体并包装成感染性病毒颗粒,获得稳定表达CEA的树突状细胞(DC).方法 以人CEA的测序质粒为模板,PCR扩增CEA全长,装入pLentiGFP转移质粒,经过测序证实其序列与标准序列完全一致.将pLentiGFP-CEA、包装质粒p△8.2和pVSV-G用LipofectamineTM2000共同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感染性病毒颗粒,感染树突状细胞,并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验CEA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DC细胞病毒感染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CEA慢病毒载体在细胞中高效表达,PCR扩增可得到人CEA的2009 bp基因片段,与预期大小一致,Western blot显示CEA在感染DC中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CEA慢病毒表达载体,重组慢病毒感染DC细胞后表达出有活性的CEA蛋白,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探讨CEA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红;张文玲;赵国强;董子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不同抗病毒药物对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预防疗效:附996例分析

    目的 分阶段比较2000~2005年中山一院肾移植受者术后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发牛情况、预防方案及其效果.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行尸肾移植并随访到3个月以上的996例受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全部采用普遍预防策略预防CMV感染.根据其采用的CMV预防药物不同分为两组:阿昔洛韦组(A组,667例)和更昔洛韦组(B组,329例).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CMV感染率,CMV病发生率、急性排斥、合并其它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同时对同时期引起受者早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A组667例受者中,有238例发生CMV感染,发生时间第2~7周,平均3.21±1.04周;65例发生CMV病,发牛时间5~14周,平均11.17±2.02周;死亡16例.B组329例受者中,有126例发生CMV感染,发生时间2~8周,平均3.75±1.39周;31例发生CMV病,发生时间6~16周,平均13.54±2.10周;死亡7例.A组急性排斥发生率为16.64%(111/667),B组发牛率为11.58%(38/32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4.490,P=0.034).3个月时A组总的感染发生率为33.13%(221/667),B组为38.60%(127/329),包括伤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两组总体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早期死亡的各种原因中,由其他原因导致的受者死亡人数在减少,而与CMV有关的死亡人数没有降低.结论 CMV病是肾移植受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抗原血症阳性受者采用了静脉更昔洛韦治疗的方案,两种方案都能够有效降低CMV病发生;采用口服低剂量更昔洛韦的预防方案在预防效果上并不优于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的普遍预防方案,提示低剂量更昔洛韦口服的预防方案对CMV感染的预防效果有限.

    作者:邱江;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李军;陈国栋;黄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曲马多联合罗哌卡因用于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经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R组:0.18%罗哌卡因;F组:0.18%罗哌卡因+0.000 3%芬太尼;T组:0.18%罗哌卡因+0.5%曲马多.3组术毕均经硬膜外注入0.5%罗哌卡因6 ml,连接一次性微量泵进行硬膜外镇痛.监测术后不同时间的VAS疼痛评分、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以及肛门排气时间,镇痛总体满意度评分.结果 R组VAS评分明显高于F组和T组(P<0.05);F组和T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R组和T组(P<0.05);F组和T组镇痛总体满意度优良率明显高于R组(P<0.05).结论 曲马多、芬太尼分别与罗哌卡因合用均可达到有效的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曲马多与罗哌卡因配伍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硬膜外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徐国勇;廖永福;吴春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噬菌体随机肽库中B型钠尿肽结合肽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特异性靶向人肝癌细胞的短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建立Hep62荷瘤裸鼠实验动物模型,并在裸鼠体内对经过体外3轮筛选的肽库再进行1轮筛选.随机挑取3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噬菌体展示肽的特异性.结果 经过3轮体外筛选和1轮动物体内筛选.噬菌体在靶细胞HepG2上出现明显富集,随机挑选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十二肽VRKRSECLGAHD出现次数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证明该噬菌体能特异结合于肝癌细胞.结论 筛选得到的短肽能够特异性与肝癌细胞结合,为进一步研制用于治疗肝癌的高靶向性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振辉;刘世明;吴文言;张焕堂;郑伟楠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pworth嗜睡量表在妊娠合并OSAHS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为妊娠可能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患者提供简便、价廉以及准确的初筛诊断方法.方法 对妊娠可能合并OSAHS的打鼾产妇78人应用Epworth嗜睡表(ESS)进行嗜睡评分(EP),并测量颈围(NC)、体质量指数(BMI).再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根据监测所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低血氧饱和度(LSaO2把患者分为鼾症组和OSAHA组(轻、中、重),后以PSG-AHI为诊断OSAHS的金标准,并分析ESS和PSG-AHI的相关性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 各组指标(NC、BMI、EP、AHI、LSaO2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P、PSG监测结果均与AHI具有显著相关(P=0.000)且关系较为密切(r=0.759),并较其他监测指标NC(r=0.668)、BMI(r=0.663)的相关性更高;EP、NC、BMI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72、0.784,显示EP值对妊娠合并oSAHS的诊断价值更大;根据交叉曲线,取EP的佳工作点=7.5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6.8%)和特异性(68.2%).结论 应用方便、经济的Epworth嗜睡量表对妊娠可能合并OSAHS的患者进行筛查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具有较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徐仲;叶红;李涛平;陈敦金;刘慧姝;高春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灯盏细辛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灯盏细辛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灯盏细辛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 ml/(kg·d)灌胃,每天1次,共15 d).各组再分脑缺血/冉灌注后5 h和24 h两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测定血清神经元稀醇化酶(NSE)含量、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与脑缺血/冉灌注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后5 h和24 h,灯盏细辛预处理组血清NSE含显著减少(P<0.05,P<0.01),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P<0.05).灯盏细辛预处理组与假手术组比较,相关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缺血前给予灯盏细辛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詹海涛;刘应时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蛋白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RT-PCR检测RAW264.7细胞TLR4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AW264.7细胞TLR4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MPO活性.结果 罗格列酮浓度依赖性地下调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MPO活性.此外,TLR4阻断剂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MPO活性有部分地抑制作用,而罗格列酮可增强这一抑制效应.同时罗格列酮明显地抑制TLR4特异性配体脂多糖的促MPO分泌效应.结论 罗格列酮可下调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表达,并可能通过干预TLR4,影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MPO分泌,减轻炎症反应,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姬媛媛;王志东;刘俊田;刘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并跟踪我院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经过3个月及12个月后采用CT复查,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并且不被强化.结论 氩氦刀治疗肾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存东;潘斌;薛康颐;钟钦;曾甫清;陈方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Aurora-B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家族成员Amom-B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SCLC组织中Aurora-B蛋白的表达,其中肿瘤组织121例,癌旁组织4l例,Ⅰ期86例,Ⅱ~Ⅲ期35例;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NSCLC细胞株A549、H460及H1299等细胞株中Aurora-B 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上述细胞株中Aurom-B蛋白的表达.结果 Aurora-B蛋白在121例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7.7%(94/121),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率为9.8%(4/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urora-B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之间(腺癌、鳞癌及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鳞癌中表达明显上调;与NSCLC的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肿瘤的分化程度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因素则无明显相关性(P>0.05);在NSCLC细胞株A549、H460及H1299 中均存在Aurora-B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中以A549细胞株的表达水平为高.结论 在NSCLC组织及细胞株中存在Aurora-B的表达:Aurora-B蛋白表达在NSCLC的分化、转移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多种NSCLC细胞株中Aurora-B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差别.

    作者:王文睿;杨胜生;林金祥;曾志勇;刘道明;刘洪涛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用治疗50例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对照组50例,仪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结果 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组有效率为94%,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组有效率为82%.结论 鼻郎鼻腔喷雾器可有效提高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的疗效,减少甚至避免其不良反应.

    作者:凌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rAAV介导BDNF基因转染对急性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检测视网膜电图b.波(ERG-b)、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GC)、测量内层视网膜(IRL)厚度、电镜观察RGC超微结构变化等,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埘急件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 d玻璃体内注射10μl 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 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RGC计数、IRL厚度测量.三组中第14天结束观察的各6只观察眼,在实验开始前(基线)及造模后第1、3、7、14天,分别检测ERG-b波.另选5只兔用于观察RGC的超微结构,其中1只不做任何处理;另4只兔单眼造模(模型组2只,BDNF组2只),第7天处死.结果 造模前三组的ERG-b波的振幅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BDNF组ERG-b波振幅值在造模后第1天均降至低水平,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后逐渐恢复,但第14天均未能恢复至基线水平(P<0.01).实验结束时BDNF组ERG-b波振幅值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兔眼视网膜RGC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BDNF组兔眼视网膜RGC数量和IRL厚度的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其程度均较模型组轻(P<0.05,P<0.01).电镜观察可见急性高眼压引起了RGC的损害,而BDNF组损害较轻.结论 玻璃体注射rAAV-BDNF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高眼压引起的ERG-b波及视网膜结构的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建明;孙乃学;惠娜;范雅稚;冯海晓;赵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广东、新疆中小学生及成人风湿性心瓣膜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广东与新疆中小学生风湿件心瓣膜病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2005~2006年分别在广东和新疆协作区部分中小学校开展以听诊和体检为主要手段的风湿性心瓣膜病普查,结合病历回顾、成人调查和9~12岁小样本甲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甲链)带菌率调查.结果 各协作区中小学生风湿性心瓣膜病检出率为0,新疆成人风湿性心瓣膜病患病率(12.9‰)高于广东清新(2.2‰).新疆甲链阳性带菌率为9.8%~12.6%,高于广东的连洲(2.3%)和清新(3.9%).结论 新疆小学生甲链带菌率和成人风心病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广东,提示新疆的风心病流行较广东严重.中小学生风湿性心瓣膜病患病率与1994年相比有下降趋势.

    作者:邓木兰;李河;陈剑光;沙坎;陈燕情;杨崇选;郭成业;姚桦;刘小清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