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宁儒;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许凯
目的 比较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2008年住院的54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其中23例行ECMO辅助,31例行LABP辅助,观察ECMO和IABP辅助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以及行PCI治疗的情况.结果 心脏指数,心排出量在ECMo辅助后明显增加,高于IABP辅助下的心脏指数和心排出量增加量,P<0.05.ECMO对患者动脉血压的改营作用也明显优于IABP(P<0.05).结论 与IABP相比,ECMO能更好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为患者进行PCI提供了必备的前提条件,有望提高危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蒋崇慧;谢钢;吴丽英;张励庭;宁晔;尹刚;连丽虹;吴美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oll样受体4(TLR4)mRNA和蛋白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采用RT-PCR检测RAW264.7细胞TLR4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RAW264.7细胞TLR4蛋白表达,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MPO活性.结果 罗格列酮浓度依赖性地下调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MPO活性.此外,TLR4阻断剂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MPO活性有部分地抑制作用,而罗格列酮可增强这一抑制效应.同时罗格列酮明显地抑制TLR4特异性配体脂多糖的促MPO分泌效应.结论 罗格列酮可下调AngⅡ诱导的RAW264.7细胞TLR4表达,并可能通过干预TLR4,影响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抑制MPO分泌,减轻炎症反应,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作者:姬媛媛;王志东;刘俊田;刘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采取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方式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用多种方式评估,研究快速建模及无创评估模型的方法.方法 16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对照组普食喂养,8周后应用病理切片、血管造影及体表超声等多种方式检测斑块成膜情况,分析其斑块性质.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兔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01),腹主动脉造影及体表超声均能直接观察到实验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实验组损伤部位与对照组损伤部位之间血管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21,P=0.000),体表超声测得偏心指数较大的斑块在药物刺激后血管收缩明显增加,偏心指数与血管收缩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83,P=0.000).
作者:刘毅;李志樑;雷霄;傅强;付晓华;缪绯;余志国;刘映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新型的速度向量成像(VVI)结合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冠脉狭窄时心肌收缩、舒张功能及血流灌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不同程度冠脉(前降支)狭窄的实验犬模型8只,在冠脉狭窄前后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时,取左室短轴图像进行VVI分析并行MCE,测量心肌血流量(A·β值)和短轴圆周方向上收缩期(Srsys)和舒张期峰值应变率(Srdia).结果 静息下,只有当重度冠脉狭窄时,其供血区的Srsys、Srdia和A·β值才均低于狭窄前(-1.1±0.50 vs-1.62±0.50,1.19±0.48 vs 1.75±0.51,0.4±0.21 vs 0.80±0.47,P<0.05).负荷时,与狭窄前相比,狭窄冠脉供血区的Srsys、Srdia和A·β值随冠脉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改变,呈递减关系(-4.31±1.14 vs -3.20±0.98 vs.1.18±0.64,4.51±1.13 vs 3.39±0.98 vs 1.37±0.64,3.54±1.95 vs 1.81±0.89 vs 0.82±0.42,P<0.05).无论静息还是负荷时,Srsys和Srdia(r静息=0.88,r负荷=0.96,P<0.01),Srsys和A·β(r静息=0.55,r负荷=0.71,P<0.01)以及Srdia和A·β(r静息=0.57,r负荷=0.72,P<0.01)间均呈良好相关性.结论 VVI和MCE结合能够用于动态评价短轴心肌节段舒缩功能和血流灌注的变化情况,且VVI通过对心肌舒缩功能的评价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情况.
作者:刘俭;陈冬冬;腾中华;宾建国;李美瑜;吴平生;宾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14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并发症49例,发生率3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收缩压、脉搏、出血量、肝脏损伤分级、伤后就诊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蒋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通心络对金属蛋白酶-3(MMP-3)、金属蛋白酶-9(MMP-9)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探讨通心络的抗AS机制.方法 将实验动物家兔分为对照组(n=8)、高脂模型组(n=8)和通心络干预组(n=8);高脂模型组用高脂饲料饲养14周,通心络干预组除高脂饲养外加用通心络;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3、MMP-9和PPARγ在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以及通心络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 高脂模型组和通心络组兔主动脉壁所含MMP-3和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是通心络干预组兔所含MMP-3和MMP-9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低于高脂模型组(P<0.01),而所含PPARγ的阳性标记物百分比显著高于高脂模型组(P<0.01).结论 通心络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MMP-3和MMP-9的表达,增加PPARγ的表达.其抗AS作用可能与抑制MMP-3和MMP-9及增加PPARγ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鸿雁;秦玲;黄可欣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探索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致密、大孔、小孔组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第3天BMSCs的增殖率;第7天采用Hoechst33342标记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材料组细胞数的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结果 大孔、小孔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在第3天细胞增殖率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在荧光纤维镜下发现各组镍钛合金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大孔、小孔组细胞数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孔、小孔材料之间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大孔、小孔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表面接种的BMSCs形态正常,增殖旺盛,黏附性良好.结论 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在体外实验中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BMSCs黏附、聚集和增殖.
作者:罗杰;柯以铨;徐如祥;姜晓丹;薛杉;吕云;李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SandersⅡ型及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以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螺钉固定,治疗组给以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两组均予留置引流条,术后常规清洁换药和使用抗生素.结果 治疗后患足Matvland评分治疗组优良率97.78%,对照组优良率82.22%,两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肠皮神经损伤症状发生率治疗组2.22%,对照组5.41%,两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距下关节炎发生率治疗组13.33%,对照组37.78%,两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能够有效地恢复跟骨正常彤态、关节面平整及患足功能,有效减少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并跟踪我院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经过3个月及12个月后采用CT复查,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并且不被强化.结论 氩氦刀治疗肾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存东;潘斌;薛康颐;钟钦;曾甫清;陈方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RIP,Caspase-8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扁平苔藓、14例口腔白斑、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RIP和Caspase-8表达的情况.结果 RIP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以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各占50%(5/10),而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主要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占75%(36/50),且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占63.7%(14/22)(P<0.05);Caspase-8在各组均以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为主,其阳性表达率正常口腔黏膜80%(8/10),口腔扁平苔藓100%(14/14),口腔白斑85.7%(12/14),口腔鳞癌100%(22/22).结论 RIP,Caspase-8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史永建;沈丽佳;殷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对照组50例,仪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结果 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组有效率为94%,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组有效率为82%.结论 鼻郎鼻腔喷雾器可有效提高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的疗效,减少甚至避免其不良反应.
作者:凌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前后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 (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2型糖尿病人MBL及hs-CRP浓度.(2)检测糖尿病组药物干预前后MBL、hs-CRP、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敏感性的变化.结果 (1)血MBL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显著降低;(2)血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中显著升高;(3)予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干预后MBL、hs-CRP、血糖、TC、TG、LDL-C、HOMA-IR水平显著下降,HDL-C、HOMA-ISI显著升高.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影响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水平.
作者:秦映芬;方桂兴;黄迪迪;张劫;周嘉;罗佐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脶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6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间治愈率、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传统肝索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同等剂量尿激酶溶栓药物下,经导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全身溶栓.两组治愈率均不满意,考虑与溶栓治疗的局限性有关,对残留白色血栓无效,进一步行血栓抽吸术、血管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或延长导管溶栓时间可能会有更好效果.结论 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优于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而且副作用少.
作者:于新发;周成宇;陈小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索片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并ESS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A组,n=32)以及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组(B组,n=22),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25μg/d.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期间5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2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LVEF值以及NYH均未见明显改善(P>0.01).B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浆BNP水平、LVEF值及NY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针对老年RHF并ESS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刘泽;吴军;张源源;冯德光;刘玲;孙杰;彭艳;郭振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RNA干扰蛋白聚糖酶-1(aggrecanase-1)对大鼠肋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肋软骨细胞,采用脂质体转染试剂将针对aggrecanase-1的载体质粒转染软骨细胞,观察转染后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检测aggrecanase-1 mRNA水平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蛋向多糖(aggrecan)的变化.结果 RNA干扰aggreanase-1对细胞生长速度及形态无明显影响,可明显降低aggrecanase-1的mRNA表达水平(P<0.05).增加aggrecan的含量(P<0.05).结论 抑制aggrecanase-1可减少蛋白多糖的降解,RNAi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软骨细胞基质代谢的工具.
作者:王正辉;贺西京;杨壮群;王丽;李丽霞;屠军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为妊娠可能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患者提供简便、价廉以及准确的初筛诊断方法.方法 对妊娠可能合并OSAHS的打鼾产妇78人应用Epworth嗜睡表(ESS)进行嗜睡评分(EP),并测量颈围(NC)、体质量指数(BMI).再行多导睡眠监测(PSG)并根据监测所得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低血氧饱和度(LSaO2把患者分为鼾症组和OSAHA组(轻、中、重),后以PSG-AHI为诊断OSAHS的金标准,并分析ESS和PSG-AHI的相关性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结果 各组指标(NC、BMI、EP、AHI、LSaO2间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EP、PSG监测结果均与AHI具有显著相关(P=0.000)且关系较为密切(r=0.759),并较其他监测指标NC(r=0.668)、BMI(r=0.663)的相关性更高;EP、NC、BMI三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72、0.784,显示EP值对妊娠合并oSAHS的诊断价值更大;根据交叉曲线,取EP的佳工作点=7.5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76.8%)和特异性(68.2%).结论 应用方便、经济的Epworth嗜睡量表对妊娠可能合并OSAHS的患者进行筛查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并具有较佳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作者:徐仲;叶红;李涛平;陈敦金;刘慧姝;高春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人C-erbB2干扰载体pGenesil-erbB2,并稳定转染入CerbB-2高表达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观察其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从转录后水平对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CerbB-2高表达细胞株HT-29,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RNA干扰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进入载体pGenesil-erbB,进行鉴定及测序.并稳定转染至HT-29细胞.结果 测序证明人C-erbB2 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erbB构建成功,pGenesil-erbB稳定转染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证明pGenesil-erbB可显著抑制Her-2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erhB2干扰载体质粒pGenesil-erbB.稳定转染至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能抑制HT-29细胞的Her-2蛋向的表达,为靶向CerbB2的siRNA对结肠癌的放射增敏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东利;党诚学;隋燕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Rs)在CD34+造血干/祖细胞迁移中的作用.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CD34+细胞,悬浮于transwell培养板的上层,在不同组细胞中分别给予FTY720预处理、含或不含百日咳毒素(PTX)或CXCR4单抗,下层添加SDF-1,流式细胞仪检测迁移细胞数,计算迁移率.同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迁移前后CD34+细胞的SlPRs的表达情况.另用兀Y720处理脐血CD34+细胞,在不同时间点(1、8、16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9d(VLA-4)、CD11a(LFA-1)、CD62L(L-selectin)的表达.结果 FTY720不影响CD34+细胞的自发迁移,但明显促进SDF-1诱导的CD34+细胞迁移(15.262.14 vs 28.64 2.37),这种作用可以被PTX和CXCR4单抗完全阻断.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表达S1P1-5,但在FTY720和SDF-1作用下发生迁移的CD34+细胞只表达S1P1、S1P3,S1P4.CD34+细胞在FTY720作用下各个时间点测得的黏附分子表达水平无差别.结论 S1PRs可能与CD34+细胞快速迁移有关,激活S1PRs能够增加SDF-1对CD34+细胞的趋化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CXCR4介导的,信号传递偶联PTX敏感的Gi蛋白受体家族.表达特定S1PRs的CD34+细胞才容易发生快速迁移.FTY720不改变CD34+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作者:区文超;刘世明;熊龙根;李国强;谭孟群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率的变化,为优生优育积累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出现早期流产的孕妇62例,采用抗病毒和免疫凋节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后取其静脉血以同步银染法检测染色体Cd变异率,探讨巨细胞病毒对Cd的致畸作用和抗病毒治疗对Cd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后母体外蒯血Cd畸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抗病毒治疗可使Cd畸变率降低.结论 巨细胞病毒是导致外周血Cd畸变的因素,Cd畸变率检测可反应病毒感染程度和治疗后恢复程度.
作者:高岚;刘彦慧;黎丽芬;吴亚敏;王明波;石静;袁冰;宋娟;何永明;魏代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初步探索静脉溶栓后应用降纤、抗凝药物对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实验组45例应用尿激酶溶栓后6 h给予东菱迪芙10 BU静点,溶栓后12 h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同时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45例于尿激酶溶栓后仅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溶栓前后各时间段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监测实验室指标及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各时间点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延长,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均降低,但实验组治疗后FTB降低明显,尤以第1、2天为明显(P<0.01,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提高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溶栓后应用降纤及抗凝药物,能有效维护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的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愈率,并且相对安全.
作者: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