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文超;刘世明;熊龙根;李国强;谭孟群
目的 观察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用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使用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对照组50例,仪用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喷鼻.结果 鼻郎鼻腔喷雾器与曲安奈德鼻喷雾剂合组有效率为94%,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组有效率为82%.结论 鼻郎鼻腔喷雾器可有效提高曲安奈德鼻喷雾剂的疗效,减少甚至避免其不良反应.
作者:凌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载顺钔磁性纳米靶向药物对荷人鼻咽癌裸鼠的治疗作用并初步研究同时放化疗对移植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人鼻咽癌细胞CNE2接种干36只Balb/C裸鼠背部建屯移植瘤模型.按照肿瘤体积大小随机分成对照组、单纯放疗组、顺铂治疗组、顺铂联合放疗组、纳米靶向药物治疗组、纳米靶向药物联合放疗组,每组6只,分别进行放疗、化疗和同时放化疗干预,给药量按顺铂计算3 mg/kg,每天1次,共3次,裸鼠尾静脉注入,给药前0.5 h均予以0.5 ml牛理盐水灌胃水化,对照组给生理盐水.放疗为直线加速器,每次2 Gy.隔天1次,共照射3次.观察各组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计算肿瘤体积和抑瘤率,测量治疗后荷瘤鼠体质量及肿瘤重量,观察肿瘤组织PCNA的阳性指数.结果 药物治疗各组裸鼠体质量均不同程度下降,肿瘤增长明显减慢,除顺铂组外,其他各治疗组疗效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铂联合放疗和纳米靶向药物联合放疗治疗效果好,与顺铂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改性载顺铂磁性纳米药物靶向治疗或联合放疗对鼻咽癌均有良好疗效,且毒副反应并无增加.
作者:龙镇;谢民强;张涛;沈辉;徐雪青;郭灵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采取球囊损伤加高胆固醇饮食方式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用多种方式评估,研究快速建模及无创评估模型的方法.方法 16只雄性新西兰白兔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后,实验组给予高胆固醇饲料喂养,对照组普食喂养,8周后应用病理切片、血管造影及体表超声等多种方式检测斑块成膜情况,分析其斑块性质.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8周后兔体重、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明显升高(P<0.001),腹主动脉造影及体表超声均能直接观察到实验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实验组损伤部位与对照组损伤部位之间血管收缩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921,P=0.000),体表超声测得偏心指数较大的斑块在药物刺激后血管收缩明显增加,偏心指数与血管收缩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83,P=0.000).
作者:刘毅;李志樑;雷霄;傅强;付晓华;缪绯;余志国;刘映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甲状腺索片治疗老年难治性心力衰竭(RHF)并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E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RHF并ESS的老年患者54例随机分为常规抗心衰治疗组(A组,n=32)以及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左甲状腺素片治疗组(B组,n=22),左甲状腺素片口服剂量为6.25~25μg/d.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血浆BNP水平、心脏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心功能NYHA分级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期间5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其余27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LVEF值以及NYH均未见明显改善(P>0.01).B组患者治疗期间无发生死亡或严重心律失常,血浆BNP水平、LVEF值及NYH分级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期间无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结论 针对老年RHF并ESS患者,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甲状腺素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作者:刘泽;吴军;张源源;冯德光;刘玲;孙杰;彭艳;郭振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成年叙利亚金黄地鼠胰岛的分离、纯化及功能鉴定的方法.方法 胶原酶V灌注分离成年叙利亚金黄地鼠胰腺,不连续密度梯度法纯化胰岛.经DTZ染色后于倒置显微镜下测定胰岛细胞的数量和纯度.通过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测胰岛细胞的功能.结果 纯化后每只地鼠胰腺可获得(359±35)胰岛细胞当量,胰岛纯度>90%,胰岛活率>90%.在低糖和高糖刺激下,胰岛细胞体外培养液中胰岛素含量的浓度分别为(3.29±0.32)mU/L和(11.12±0.57)mU/L.高糖刺激后胰岛素释放肇为低糖的3.38倍.体外培养1周生长状况良好.结论 成功获取了高纯度、高活率的金黄地鼠胰岛细胞.
作者:孙侃;孙嘉;陈宏;张桦;蔡德鸿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膀胱癌细胞T24中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APK)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探讨使用5-杂氮脱氧胞苷(5-aza-dc)处理T24细胞后对DAPK转录表达的影响及其细胞生物学效应.方法 使用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膀胱癌细胞株T24后,使用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5-aza-dc对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率.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变化情况.应用RT-PCR、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5-aza-dc(12.5 μmol/L)处理前后T24细胞中DAPK转录、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MTT法显示不同浓度5-aza-dc对T24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24细胞的大凋亡率为(24.12±1.4)%.正常培养条件下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出现高甲基化且DAPK mRNA无表达,在5-aza-dc(12.5μmol/L)作用24 h后,T24细胞中DAPK启动子区恢复为未甲基化状念且DAPK mRNA及蛋白重新恢复表达.结论 膀胱癌细胞株T24中DAPK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抑制其转录表达的重要原因;5-aza-dc可以通过去甲基化作用使DAPK恢复表达,从而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5-aza-dc有望成为膀胱癌化疗的有效药物.
作者:徐宁儒;刘春晓;郑少波;李虎林;徐亚文;许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与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生物相容性,探索新型生物工程材料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SD大鼠体外培养BMSCs,将细胞分别接种于致密、大孔、小孔组镍钛合金材料表面,建立体外共同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第3天BMSCs的增殖率;第7天采用Hoechst33342标记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各材料组细胞数的差异: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各组材料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结果 大孔、小孔组材料表面的细胞在第3天细胞增殖率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7天在荧光纤维镜下发现各组镍钛合金材料上均有细胞生长,大孔、小孔组细胞数和致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孔、小孔材料之间细胞增殖率和细胞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大孔、小孔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表面接种的BMSCs形态正常,增殖旺盛,黏附性良好.结论 多孔处理的新型镍钛合金材料在体外实验中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促进BMSCs黏附、聚集和增殖.
作者:罗杰;柯以铨;徐如祥;姜晓丹;薛杉;吕云;李森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并跟踪我院氩氦刀治疗肾乳头状腺瘤3例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 经过3个月及12个月后采用CT复查,发现肿瘤明显缩小,并且不被强化.结论 氩氦刀治疗肾肿瘤尤其是良性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刘存东;潘斌;薛康颐;钟钦;曾甫清;陈方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脶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6例下肢DVT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腘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使用一般治疗+抗凝治疗+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间治愈率、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传统肝索抗凝治疗的基础上,同等剂量尿激酶溶栓药物下,经导管溶栓疗效明显优于全身溶栓.两组治愈率均不满意,考虑与溶栓治疗的局限性有关,对残留白色血栓无效,进一步行血栓抽吸术、血管腔内成形、支架置入或延长导管溶栓时间可能会有更好效果.结论 经腘静脉介入性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优于全身性尿激酶溶栓治疗,而且副作用少.
作者:于新发;周成宇;陈小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RIP,Caspase-8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采用SABC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2例口腔鳞癌、14例口腔扁平苔藓、14例口腔白斑、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中RIP和Caspase-8表达的情况.结果 RIP在正常口腔黏膜中以阴性和弱阳性表达,各占50%(5/10),而在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白斑、口腔鳞癌主要以弱阳性和阳性表达,占75%(36/50),且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以阳性和强阳性表达为主,占63.7%(14/22)(P<0.05);Caspase-8在各组均以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为主,其阳性表达率正常口腔黏膜80%(8/10),口腔扁平苔藓100%(14/14),口腔白斑85.7%(12/14),口腔鳞癌100%(22/22).结论 RIP,Caspase-8在口腔鳞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中均起一定的作用.
作者:史永建;沈丽佳;殷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疾病状态下T细胞受体(TCR)Vγ亚家族T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对18例GVH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VγⅠ~Ⅲ亚家族基因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12例健康成人外周血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GVHD患者外周血中TCRVγⅡ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GvHD患者TCR VγⅠ~Ⅲ亚家族的表达模式也发生了改变.TCRVγⅡ的表达量比TCRVγⅠ或TCRVγⅢ的表达量低.结论 TCRVγ Ⅱ亚家族的表达低下可能与GVHD的发病相关.
作者:吴秀丽;刘启发;范志平;陈少华;杜璇;孙竞;李扬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方法筛查血清中与肝癌转移相关的蛋白质分子.方法 收集具有相同疾病背景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和未转移)患者以及正常人的血清(每组各20例),经过去高丰度蛋白预处理后.进行双向电泳(2-DE)分析,筛选出肝内转移肝癌与未转移肝癌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质斑点,进行MALDI-TOF/TOF质谱鉴定;使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蛋白质组分析的结果.结果 对3组血清的双向电泳图谱分析,与正常人和未转移肝癌患者的血清相比.在肝内转移肝癌血清中共筛选出12个差异大于2倍的蛋白质斑点,MALDI-TOF/TOF成功鉴定出3个表达下调的蛋白质[包括Inter-alpha (globulin)inhibitor H4、Complement factor H-related protein 1 precursor(FHR-1)、apolipoprotein E]和一个上调蛋白(Cytokeratin 9,CK9).Western blotting对所有样本血清中的CK9进行了检测,结果与蛋白质组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 肝癌的转移与多种蛋白表达改变相关,其中CK9的高表达可能与肝癌的转移有关,可能作为肝癌转移相关的潜在血清标志物.
作者:傅斌生;刘炜;张剑文;张彤;李华;陈规划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巨细胞病毒感染孕妇治疗前后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率的变化,为优生优育积累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巨细胞病毒感染且出现早期流产的孕妇62例,采用抗病毒和免疫凋节对其进行综合治疗,在治疗前后取其静脉血以同步银染法检测染色体Cd变异率,探讨巨细胞病毒对Cd的致畸作用和抗病毒治疗对Cd的影响.结果 治疗前后母体外蒯血Cd畸变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抗病毒治疗可使Cd畸变率降低.结论 巨细胞病毒是导致外周血Cd畸变的因素,Cd畸变率检测可反应病毒感染程度和治疗后恢复程度.
作者:高岚;刘彦慧;黎丽芬;吴亚敏;王明波;石静;袁冰;宋娟;何永明;魏代奎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应用内窥镜微创手术方法进行鼓室段面神经梳理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面肌痉挛患者10例共12侧耳(其中两例为双侧面肌痉挛).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方法,以耳内窥镜经外耳道进入鼓室,凿除外耳道后上壁部分骨质,暴露面神经管鼓室段,暴露面神经鞘膜,用细针刺入面神经纵行来回梳理5~10个平面,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情况直至出现轻到中度面瘫为止.结果 所有病人均能在内窥镜微创手术方法下顺利完成手术.随访1~5年,面肌痉挛无复发或减轻,疗效稳定.结论 应用内窥镜微创手术方法进行鼓室段面神经梳理术,创伤小,疗效满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广理;卢汉桂;张湘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回顾性分析14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并发症49例,发生率33.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收缩压、脉搏、出血量、肝脏损伤分级、伤后就诊时间是影响外伤性肝破裂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蒋艺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载体pBBADs-OXM转化双歧杆菌对肥胖小鼠的减肥作用.方法 以电穿孔方法将pBBADs-OXM转入双歧杆菌,ELISA及免疫印迹法检测pBBADs-OXM转化长双歧杆菌培养上清及菌体沉淀中OXM的表达.并以此转化双歧杆菌灌饲肥胖小鼠,观察肥胖鼠体质量的变化.结果 ELISA、免疫印迹法检测到OXM在pBBADs-OXM转化的双歧杆菌的培养上清及菌体中均有表达.此转化双歧杆菌灌饲的肥胖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模型组肥胖小鼠(P<0.05).结论 pBBADs-OXM转化的双歧杆菌具有减肥作用.
作者:龙若庭;曾位森;罗深秋;郭娇;林元藻;黄清松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肺静脉异位引流的CT征象,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价值.方法 对12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超声心动图和手术结果对照.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和容积再现等三维重建.12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10例有手术结果,2例行心血管造影.结果 在10例有手术结果的病例中,心上型7例,心内型2例,心下型1例.多层螺旋CT对异位引流静脉均给出定位和定性诊断,超声心动网仅诊断5例.2例心血管造影,1例异位引流静脉行程显示不清.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三维重建是一种诊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无创、准确检查方法.
作者:胡志辉;王思云;杨有优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人C-erbB2干扰载体pGenesil-erbB2,并稳定转染入CerbB-2高表达的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细胞,观察其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从转录后水平对Her-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筛选出CerbB-2高表达细胞株HT-29,以人C-erbB2cDNA基因为靶标设计RNA干扰片段和阴性对照片段,退火形成双链并克隆进入载体pGenesil-erbB,进行鉴定及测序.并稳定转染至HT-29细胞.结果 测序证明人C-erbB2 siRNA表达载体质粒pGenesil-erbB构建成功,pGenesil-erbB稳定转染入人结肠癌HT-29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证明pGenesil-erbB可显著抑制Her-2蛋白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erhB2干扰载体质粒pGenesil-erbB.稳定转染至结肠癌HT-29细胞株,并能抑制HT-29细胞的Her-2蛋向的表达,为靶向CerbB2的siRNA对结肠癌的放射增敏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东利;党诚学;隋燕霞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检测视网膜电图b.波(ERG-b)、计数视网膜节细胞(RGC)、测量内层视网膜(IRL)厚度、电镜观察RGC超微结构变化等,探讨玻璃体注射携带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BDNF)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BDNF)埘急件高眼压兔眼神经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模型组,共24眼),用生理盐水前房灌注法造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侧眼不作任何处理作为正常对照组(24眼).另24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任选一眼作为造模眼(为BDNF组,共24眼),BDNF组在造模前3 d玻璃体内注射10μl rAAV-BDNF.于造模后第1、3、7、14 d三组各摘除6只观察眼做病理切片,进行RGC计数、IRL厚度测量.三组中第14天结束观察的各6只观察眼,在实验开始前(基线)及造模后第1、3、7、14天,分别检测ERG-b波.另选5只兔用于观察RGC的超微结构,其中1只不做任何处理;另4只兔单眼造模(模型组2只,BDNF组2只),第7天处死.结果 造模前三组的ERG-b波的振幅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和BDNF组ERG-b波振幅值在造模后第1天均降至低水平,与基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以后逐渐恢复,但第14天均未能恢复至基线水平(P<0.01).实验结束时BDNF组ERG-b波振幅值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兔眼视网膜RGC数量减少,IRL厚度变薄.BDNF组兔眼视网膜RGC数量和IRL厚度的变化与模型组相似,但其程度均较模型组轻(P<0.05,P<0.01).电镜观察可见急性高眼压引起了RGC的损害,而BDNF组损害较轻.结论 玻璃体注射rAAV-BDNF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高眼压引起的ERG-b波及视网膜结构的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建明;孙乃学;惠娜;范雅稚;冯海晓;赵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目的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特异性靶向人肝癌细胞的短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HepG2为靶细胞,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建立Hep62荷瘤裸鼠实验动物模型,并在裸鼠体内对经过体外3轮筛选的肽库再进行1轮筛选.随机挑取30个阳性噬菌体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噬菌体展示肽的特异性.结果 经过3轮体外筛选和1轮动物体内筛选.噬菌体在靶细胞HepG2上出现明显富集,随机挑选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十二肽VRKRSECLGAHD出现次数多,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一步证明该噬菌体能特异结合于肝癌细胞.结论 筛选得到的短肽能够特异性与肝癌细胞结合,为进一步研制用于治疗肝癌的高靶向性药物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张振辉;刘世明;吴文言;张焕堂;郑伟楠 刊期: 2009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