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实验研究

温炬;陈宝田;李慧;林中方;阮一民;马静;冯洁莹

关键词:消风散, 被动皮肤过敏反应, Ⅰ型变态反应
摘要:目的 探讨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模型,观察消风散对Ⅰ型变态反应模型的作用.结果 消风散可明显抑制由卵白蛋白致敏的大鼠同种PCA反应,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4、组胺和白三烯的水平(P<0.05).结论 消风散具有显著抗Ⅰ型变态反应的作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负载VEGF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的实验研究

    目的 构建一种负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聚合物修饰铂金微弹簧圈表面,考察其表面特征及VEGF缓释性能.方法 将4COOH-P(DLLA-co-TMC)聚合物溶液涂覆铂金微弹簧圈.固定肝素,利用肝素与VEGF的特异作用实现负载和控制释放VEGF.扫描电镜观察铂金微弹簧罔的表面结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微弹簧圈表面的VEGF缓释性能.结果 铂金弹簧圈表面成功涂覆4COOH-P(DLLA-co-TMC)聚合物,通过聚合物的肝素化.使VEGF负载于铂金微弹簧圈表面,VEGF的释放量在测试周期内呈现明显的积累递增趋势,整个过程无明显的突释期.结论 利用共聚物4COOH-P(DUA-co-TMC)可实现在铂金微弹簧圈表面负载和控制释放VEGF的目的 ,赋予铂金微弹簧圈一定的生物活性.

    作者:汪求精;孙新林;姬斌;祝爱萍;全大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先天性二尖瓣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心导管和外科手术记录,分析15例不同类型先天性二尖瓣及瓣下结构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11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1例进行了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治疗.结果 降落伞二尖瓣畸形6例,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发育不良的二尖瓣通过短的腱索附着到单组左心室乳头肌上,二尖瓣活动受限.双孔二尖瓣畸形4例,表现为左侧房室瓣倍增,显示两个分开的瓣口和各自的瓣下支持结构,合并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先天性二尖瓣狭窄表现为两组乳头肌,前外侧乳头肌为优势乳头肌,后中乳头肌较小.1例显示左心室两组乳头肌和二尖瓣口旋转.3例显示左心室明显的三组乳头肌和三个联合部位的二尖瓣畸形.结论 超声心动图评价先天性二尖瓣畸形有显著优越性,可以清晰地显示瓣膜厚度和腱索的附着情况,乳头肌的位置、数量、大小和相互关系,对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王飞;莫展;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创伤早期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多发创伤病人早期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变化与创伤严重度评分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的关系,探讨创伤后两者及两者比值变化的意义.方法 急诊就诊的男性多发创伤患者95例,就诊时间均在伤后24 h 内,即时采集血样.采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沉淀法测定病人早期血清中睾酮、雌二醇含量.按照ISS评分予以分组,其中合并颅脑损伤病人按GCS评分分组.并与15例上E常对照组比较,同时各分组间比较睾酮、雌二醇含量以及雌二醇/睾酮变化.结果 多发创伤病人早期.创伤越重,睾酮值降低越明显.雌二醇值升高.严重创伤组(ISS>25分)睾酮、雌二醇、雌二醇/睾酮值与其他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合并颅脑损伤组按GCS评分分组:5≥GCS≥3组、8≥GCS>5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血清性激素睾酮、雌二醇水平的改变以及雌二醇/睾酮的改变与严重创伤、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伤情、观察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武钢;王赞智;王阳;符娟;许立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雷帕霉素转换在肝移植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钙调磷酸酶抑制剂(CNI)相关性性肾功能不全时,进行雷帕霉素(Rap)转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从2004年1月到2008年6月间肝移植术后因肾功能不全而从CNI转向Rap治疗的病例.观察免疫抑制剂转换前后肾功能的变化,以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 转换后4个月肾功能获得明显改善(P<0.05).转换后3个月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控制范围内.结论 当肝移植术后患者出现CNI相关性肾功能不全时,Rap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免疫抑制剂.

    作者:余思;何晓顺;马毅;胡安斌;巫林伟;朱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诊治中的应用:附326例病例报告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手术对乳腺病灶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我科2008年3月~2008年12月对326例患者406个乳腺病灶进行超声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手术切除.对活检病理为良性的患者进行不少于8个月的随访,对于恶性或交界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个别组织学和影像学特征不一致的患者进行开放性手术活检.结果 术后病理学诊断恶性及良恶交接性病例共14例,均接受开放性手术,其中组织学低估1例(7.1%).针道种植1例(11.1%);312例共392个病灶为良性病变,其中假阴性1例;出现近期并发症5例(1.5%),无患者出现远期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Mammotome旋切微创手术能完全切除5~30mm的乳腺病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作者:凌飞海;崔世恩;黄伟钊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鼠宫颈MMP-2、MMP-8动态表达的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大鼠宫颈基质金属蛋白2(MMP-2)、基质金属蛋白8(MMP-8)的动态表达,探讨胶原降解与宫颈成熟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大鼠分为未孕动情间期、妊娠10d、妊娠16d、妊娠19d和分娩后即刻组,每组各6只.宫颈称湿重.HE 常规染色显示宫颈大体结构,VG染色进行胶原纤维和肌纤维显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MMP-2、MMP-8.结果 (1)HE染色显示大鼠宫颈主要由大量纤维(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组成,分娩后即刻组宫颈间质见少量中性粒细胞.其余组未见中性粒细胞.(2)临产前宫颈湿重已有增加,至分娩后即刻增加更明显.(3)宫颈纤维组织由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纤维组成,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别.分娩后即刻组胶原纤维和肌纤维排列较非分娩时松散.(4)MMP-2(棕染)在所有组别间质均有表达,鳞状上皮无表达,胶原纤维、平滑肌纤维、上皮及少量血管壁呈阳性表达;妊娠19d和分娩后即刻组阳性表达的密度较其他组增强.(5)分娩后即刻组MMP-8染色见间质散在中性粒细胞棕染.其他组的组织或细胞均未见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成熟后,官颈纤维组织松散、断裂,中性粒细胞由外源性血管浸润到宫颈间质,这一变化在分娩时尤其明显;MMP-2、MMP-8这两种不同来源的基质金属蛋白酶共同降解了宫颈纤维,导致宫颈软化、扩张.

    作者:尹春艳;毛邱娴;罗姣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HO-1的表达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采用Sprague-Dawlev(SD)大鼠为供体和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供肝收获前无任何处理;CoPP组,供肝收获前24h供体腹腔注射CoPP5mg/kg;ZnPP组,供肝收获前24h供体腹腔注射ZnPP 20mg/kg.每组16只.供受体各8只,受体不做任何处理.肝移植后3 d每组各处死3个受体进行检测:(1)肝功能;(2)肝脏移植物HO-1的表达;(3)肝脏移植物细胞凋亡;(4)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每组留下5个受体观察其肝移植后的生存时间.结果 (1)CoPP组的ALT(65±27.8),AST(187.2±43.2)明显低于对照组ALT(346.4±45.1),AST(474.4±89.7)和ZnPP组ALT(577.8±75.3),AST(1084.4±127.9)(P<0.01).(2)CoPP组的HO-1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3)CoPP组的凋亡阳性细胞百分率(3.2±0.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2.4)%和ZnPP组(25.8±3.1)%(P<0.05).(4)CoPP组与对照组、znPP组比较,肝细胞损伤轻,炎症细胞浸润少.CoPP组的Suzuki评分(0.76±0.59)明显低于对照组(1.32±0.741和ZnPP组(1.80±0.70)(P<0.05).(5)CoPP组的中佗生存时间(100d)明显长于对照组(12 d)和ZaPP组(93 d)(P<0.01或<0.05).结论 HO-1表达上调对肝脏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定华;张华;黄毓;周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老年大鼠供肝应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老年大鼠供肝的应用,并探讨老年大鼠肝移植供体年龄限制.方法 采用肝动脉重建二袖套原位肝移植技术,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受体均为雄性Wistar大鼠,受体鼠龄均为5月,根据供体鼠龄分组,A~E组供体鼠龄分别为5、17、20、23、26月,每组12例.检测术后第1、3、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术后3月存活率.结果 B、C和D组肝移植术后第1天和第3天ALT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第7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肝功能恢复延迟,肝功能于术后第7天趋于稳定.老年大鼠移植肝植入前组织病理学表现存在轻度肝纤维化,老年大鼠肝细胞数目减少,脂褐素数量增加.E组术后ALT增高(P<0.05),肝功能损伤不可恢复,3月存活率为0.结论 供体年龄是影响老年供肝移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鼠龄低于23月的老年大鼠移植肝可恢复功能.

    作者:许赤;易慧敏;傅斌生;李华;张彤;陈规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我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研究文献的定量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的研究现状.方法 利用统计学和文献计量学方法对764篇PACS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ACS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稳定3个阶段;地区发文分布不均衡:高产作者和核心研究机构少,作者合作意识强,机构合作待加强;PACS研究核心期刊已经形成;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欠缺.结论 我国PACS研究与开发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当务之急是加强HIS、DICOM、网格技术在PACS中的应用研究.加强PACS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为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化进程,实现远程医疗打下坚实基础.

    作者:张草贤;郭文明;周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对患者肺内分流及氧合作用的影响

    目的 比较支气管堵塞管(BB)行左下肺叶隔离与左双腔支气管导管(DLT)行右单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肺内分流(Qs/Qt)和氧合作用影响的差异.方法 拟行左侧削胸下段食管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成BB组和DLT组,每组各18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后,BB组插入ID8.0单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引导9FrCoopdech BB置入左下肺叶支气管,DLT组插入左DLT.两组均作双肺间歇正压通气,20 min后摆放有侧卧位,DLT组行右单肺通气,BB组对堵塞管套囊充气行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于双肺通气后20min(T1),右单肺通气或右肺和左上肺叶通气后20min(T2),开胸见左肺或左下肺叶完全萎陷后(T3),术毕拔出气管导管前(T4)抽取足背动脉血及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计算Qs/Qt.并请手术医生在开胸后即刻评价术野清晰度.术后第1天作动脉血气分析和胸片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野评价,各时点pH、PaCO_2、血红蛋白,T1的Qs/Qt、PaO_2、PO_2、氧合指数无统计学差异.在T_2~T_4时点,BB组的Qs/Qt低于DLT组,PaO_2、P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P<0.05或0.01).BB组术后无肺不张病例,DLT组有2例发生左下肺不张.BB组术后第1天的PaO_2、氧合指数高于DLT组,术后住院天数比DLT组短(P<0.01).结论 支气管堵塞管行左下肺叶隔离能在左侧剖胸下段食管手术中减少患者的肺内分流、改善术中术后的氧合.

    作者:叶靖;古妙宁;张朝群;蔡开灿;蔡瑞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非小细胞肺癌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的网状结构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血管构筑二维表型(2D-TMAP)的结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完整采集30例NSCLC肺内结节标本.按其活体解剖方位选取与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大层面相当的病理层面,构建该病理层面2D-TMAP.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2D-TMAP各指标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2D-TMAP在NSCLC组织中呈异质性表达,不同区域微血管密度(MVD)无明显差异,周同区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明显多于中心区(P值为0.030).总MVD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r=0.042,P=0.831),周围区未形成完整管腔的MVD与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8,0.533,P值分别为0.041,0.02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phrinB2、EphB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4、0.549、0.549、0.370,P值分别为0.005、0.002、0.002、0.048).分化程度与PCNA、VEG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04、0.370,P值分别为0.001和0.048),与基底膜完整性呈负相关(r=0.531,P=0.033).结论 2D-TMAP能观察肿瘤生长微环境的整体状态,对血管新生与肿瘤增殖的调控呈网状结构.深入探讨2D-TMAP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曾;周晖;刘进康;胡成平;周漠玲;夏宇;周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自体血栓性家兔局部脑缺血性梗死模型的建立

    目的 介绍一种简单、实用的自体血栓性家兔局部脑缺血性梗死模型.方法 采用家兔自体动脉血栓,经颈外动脉插管栓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局部脑缺血性梗死.利用临床观察、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及HE染色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及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实验组术后醒来可观察到家兔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症状,大脑中动脉阻塞6h以后TTC染色均证实脑梗死存在.HE染色后,光镜观察可见:脑梗死灶的病理变化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加重的现象.对照组未出现以上症状及病变.结论 往家兔颈内动脉导人自体血栓栓塞大脑中动脉,接近临床局灶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能够既简便又稳定的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此模型对研究脑血管病损伤机制和防治措施有着切实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燕;杨佩钢;余琦;张春芳;朱红;杨鹏辉;刘恩岐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溪黄草中总黄酮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目的 筛选适合分离和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确立纯化T艺参数.方法 以吸附及解吸率为指标考察8种型号的树脂,确定纯化溪黄草黄酮的佳树脂,并通过单因素分析考察该树脂分离、纯化溪黄草总黄酮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HPD100吸附率及解吸率均高于其他7种树脂.其具体工艺条件为:控制上样浓度4.56 mg/ml流速0.5 ml/min,上样体积6BV,洗脱剂浓度80%,洗脱剂用量17倍体积.结论 HPD100型树脂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纯化溪黄草总黄酮效果良好,总黄酮浓度可达近85%.

    作者:王妍;王勇;翁凤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彗星分析法研究靶向SMPD1的siRNA对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目的 建立彗星分析小鼠卵母细胞凋亡的模型,研究靶向酸性鞘磷酯酶1(SMPD1)的siRNA对卵子自发性凋亡的保护作用.为建立新的生殖保护方法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同源性分析并结合siRNA设计软件设计并化学合成靶向SMPD1的3条siRNA,用超排卵技术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超排卵并杀鼠取卵,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siRNA分别导人超排获得的小鼠卵子.分别于48 h和72 h观察卵子形态学变化,通过彗星分析检测卵细胞DNA破坏程度来分析卵子自发性凋亡情况.结果 彗星分析法观察到小鼠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24 h可见少量DNA泳出,48 h可见大量DNA泳出:通过显微注射导人siRNA 48 h后的彗星分析结果显示,其中1对siRNA注射组,即siRNA003组的卵母细胞泳出量与其它2个siRNA注射组及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其它2对siRNA注射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靶向SMPD1的siRNA能够有效保护卵子的自发性凋亡,有望成为新的生殖保护方法.

    作者:张仁礼;孟锦绣;闻安民;黄跃深;周灿权;王凯;贾磊;刘彩霞;邓新燕;陈系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同放射敏感性肺腺癌细胞株中DNA-PKcs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

    目的 通过检测DNA-PKcs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成克隆实验分别测定肺腺癌细胞株A549、H1299照射后的剂量.存活曲线,Western blotting及DNA-PK活性分析法检测两株细胞中DNA-Pkcs的含量与活性.分析放射敏感性与DNA-PKcs的关系.结果 成克隆实验结果显示:肺腺癌细胞H1299较A549放射更敏感,SF2分别为A549:0.7412,H1299:0.2473.Western-blot显示A549和H1299积分光密度比值分别为:3.29±0.44、0.50±0.17,A549中DNA-PKcs的表达更高(t=10.37,P<0.001).DNA-PKcs活性检测结果为A549:8.29±1.37.H1299:2.47±1.09(t=5.76,P=0.005).结论 放射敏感性不同的肺腺癌细胞株中DNA-Pkcs的表达不同.提示DNA-PKcs可能是影响肺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重要因素.

    作者:岑伟健;潘焱;李伟雄;杨素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450例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 对更年期妇女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价.方法 填写Kupperman Index量表(K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对450例社区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未绝经妇女WHOQOL-BREF心理领域得分高于已绝经妇女(P<0.05);KI<15分组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及生存质量主观感觉、健康状况主观感觉六个方面得分多于KI≥15分组(P<0.05).结论 随着更年期症状的加重,更年期妇女生存质量下降,心理状况更加恶化,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缓解更年期妇女身体症状,加强心理护理,保持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赵春梅;王小云;黄月婵;陈秀廉;邬素珍;朱东方;庞俏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D Horizon、TSRH内固定对成人脊柱侧弯的疗效分析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庄勤林;朱志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Tiam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26例临床乳腺癌组织标本中Tiaml的表达情况.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转移潜能乳腺癌细胞株中Ti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Tiam1表达明显高于良性乳腺组织(P<0.05).Tiam1的表达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型无相关性(P>0.05),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展示Tiam1 mRNA和蛋白在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细胞株中相对高表达.结论 Tiaral和乳腺癌转移行为密切相关,可能在促进乳腺癌转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吴元清;彭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可溶性预测模型在包涵体复性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包涵体复性后可溶性的预测方法,区分复性类型,提高复性效率.方法 利用可溶性预测模型对43个疾病相关重组蛋白的表达进行预测,并采用双变性-复性方法对表达形成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结果 预测有可溶性表达倾向的14个蛋白表达的包涵体.复性后均收率高、可溶性好.预测为高不溶性表达倾向的29个蛋白.表达的包涵体复性后高收率与低收率并存,对这两种收率包涵体特性的统计学分析显示理论等电点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可溶性预测模型叮以应用于区分包涌体复性类型,预测复性后蛋白可溶性,为提高复性效率提供了新方法.同时提示蛋白的理论等电点在模型应用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颞;王菊芳;冯延叶;杨忠;马骊;王小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荧光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扩增和蛋白表达状态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在检测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方面的应用.方法 采用FISH技术对66例IHC检测结果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和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乳腺癌石蜡切片进行HER-2基因扩增状态检测.结果 用FISH技术检测42例IHC结果显示HER-2基因过度表达(3+/2+)的标本,31例显示HER-2基因扩增,11例无扩增.检测24例IHC检测显示HER-2基因低度表达或无表达(1+/-)的标本,均未显示HER-2基因扩增.两组之间比较,Kappa系数为0.672,P<0.001,显示两项检测技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另外.用FISH技术检测到部分病例显示17号染色体多体性,并且该多体性在HER-2高表达(3+/2+)的病例发生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或无表达(1+/-)的病例(x~2=4.688,P=0.03).结论 FISH和ICH两项技术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HC可作为HER-2基因扩增和表达状态检测的筛查手段.FISH技术可以作为检测HER-2基因扩增和17号染色体多体性的确诊手段.

    作者:潘小英;郜红艺;张佳立;傅文婷;刘舒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