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杨
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从2010年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采血以来的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月,共采血1856例,均为出生大于72小时,并无其他合并症的新生儿,平均体重3296g,充分哺乳8次以上的新生儿;成功1793例,成功率为96.6%,失败63例,占3.4%。因位置选择不当导致失败14例,占22.2%。因采血前准备不充分导致失败49例,占77.8%。2采血方法2.1.1采血时间在新生儿充分哺乳8次后,冬季用38℃-39℃、夏季用37℃-38℃的温水洗澡,轻柔新生儿足跟部,待到足跟部充血红润时进行采血。2.1.2采血前的准备环境:室内空气用三氧消毒机消毒30-60分钟,室内中性温度24℃-25℃,相对湿度55%-60%[2]。物品:采血卡片,无菌采血针,75%酒精棉球或棉签,无菌无滑石粉手套。操作者洗手,戴口罩、帽子、手套。2.1.3注意事项以下部位不能用于新生儿筛查采血:一是后足跟弯曲部位;二是足弓部位;三是足跟中心部位;四是水肿部位;再就是手手指部位(新生儿手指末端皮肤至手指骨之间距离1.2-2.2mm,在此部位采血易伤及骨头,局部感染和坏死是手指采血的并发症)。前三个部位采血,容易导致新生儿的神经、肌腱、韧带和软骨的损伤,造成一定的后遗症。
作者:李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血糖升高,脂肪、蛋白质、矿物质代谢紊乱。患者可有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下降的表现,严重时可发生水及酸碱代谢紊乱,引起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血糖长期得不到良好的控制,还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及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残废或死亡。
作者:宋晓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近几年,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也逐步进入老年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我院作为一家干部疗养院,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承接离退休老干部的疗养工作。离退休老干部多文化层次高,高龄多病,行动不便,因此他们对健康的需求,对疗养生活的期望也很高。如何让老干部在我院舒适、便捷、安全的进行疗养生活,成为我院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现将我院对离退休老干部安全护理的措施和体会汇报如下,与护理同仁们探讨。1主要的安全问题1.1预防跌倒等意外发生离退休干部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姿势控制能力降低,肢体协调性和灵敏度减弱。有些老年人步行辅助器(拐杖)使用不当。加之我院位于半山腰的特殊地理位置,院内多台阶、楼梯,导致我院易发生休养员跌倒的意外。
作者:钱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药物相互作用包括中西药的相互作用及西药相互作用。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今天,怎样合理应用中西药才能增强疗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已经成为困扰临床医师的问题,也是临床药师研究的重要内容。中西药配伍,已成为当今临床治疗的一个手段,中西药配伍,有些能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但有些却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反应,而中西药的配伍禁忌在临床上却重视不够,常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中药使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存在中药无毒或毒性小的偏见、有效成分不清楚,重复用药、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不当、中西药配伍不合理等几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证。结果与结论中药安全性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更为我国大力发展传统中医药医学设置了障碍,为使国药继续焕发生命力,医护人员应提高安全意识,恪守合理用药原则,使中、西药真正安全、有效。
作者:熊新荣;熊新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潍坊市近10年的艾滋病发病现状及未来的趋势、方法:对我市近10年全市各类群体的HIV血清进行检查和监测,并对于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以用于预测病情未来的发展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结果:通过对近10年来共监测的582394例患者中,发现389例艾滋病感染者,其中已经死亡42例,所有患者的感染病毒类型均为 HIV-1型。结论:潍坊市虽然是艾滋病发病率较低的地区,但是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仍然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艾滋病的传播。
作者:张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于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总结诊断经验。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接受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并确诊为胸部疾病患者142例,对照常规CT与螺旋CT诊断符合情况。结果:常规CT诊断肺癌、孤立肺结节、支气管扩张、合计符合率80.67%、73.33%、76.67%、85.21%,螺旋CT为96.77%、93.33%、100.00%、9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大血管病变诊断符合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诊断胸部病变效用显著,成像技术针对性强,于病灶筛查、定性诊断、病情判断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曹天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30例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分析新生儿硬肿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结果:30例新生儿硬肿症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全部治愈出院。无肺出血、心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损害的发生。结论:加强新生儿硬肿症的观察与护理,有助于尽快找出原因,及时治疗,提出了新生儿硬肿症的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
作者:夏海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因素及救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产后出血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研究救治措施。结果:本院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4.1%,剖宫产产妇出血率5.8%高于自然分娩产妇2.6%。宫缩乏力,共70例,占69.3%;胎盘因素,共22例,占21.8%;产道软组织损伤,共7例,占6.9%;凝血功能异常,共2例,占2.0%。对出血产妇根据出血原因和出血量进行对症治疗,抢救成功率100%。结论:产妇宫缩乏力和胎盘因素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积极干预并及时对症抢救是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并研究救治和预防措施,对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有积极意义。
作者:沈晓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临床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2011年1月-2012年7月采用腹腔镜手术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分别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研究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临床指标与麻醉起效、持续时间。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BP、HR、SpO2数值变化频率高于研究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腰硬联合麻醉法,能够有效进行手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与安全性,适用于临床手术的发展需求。
作者:张笑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食品安全关乎人体健康,影响国家与社会的和谐稳定。重视食品安全工作,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基础。本文阐述了食品安全的概念及内涵,分析了食品安全影响人体健康的途径及原因,并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食品污染及控制食品污染的措施。本文旨在强化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作者:周维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由于病人卧床时间长,肢体不能自主活动以及翻身受限,使局部组织受压力、摩擦力的作用,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易导致压疮等皮肤并发症的发生,终导致局部组织的坏死而形成溃疡。由于肢体末端循环差,肌肉组织少,形成溃疡后很难愈合。这样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加重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可因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影响护理质量,若溃疡久治不愈,也是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因此护理人员要做好日常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现将压疮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心理护理压疮的发生与长期卧床、不改换体位有关。由于病痛,患者不愿变换体位或功能锻炼,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了解病人的心理和感觉,给予恰当的解释和精神安慰,以主动热情的态度、真诚温和的语言向病人讲解有关病情和治疗方案,正确的进行健康宣教,消除病人的顾虑,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促进愈合。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结肠脾曲综合征是先天性结肠脾曲固定点过高、横结肠冗长、横结肠脾曲夹角狭窄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是一种少见疾病,多误诊为肠梗阻。我院2205年1月至2014年3月共诊治此类患者21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例,女17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3岁。≥50岁16例,病程6个月~数年。1.2临床表现以便秘伴发作性腹痛为主要特征;多合并便秘、腹胀、上腹隐痛、消瘦并顽固性不全结肠梗阻;以便秘伴头晕、头痛、失眠、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为主要特征者2例;便秘伴突然急性腹痛表现者4例;便秘、腹泻交替出现者7例。11例同时存在慢性胆囊炎、脾功能亢进。
作者:张智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资阳市部分食品中食源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情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提供科学数据。方法:按照《2013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工作手册》及有关国家标准,于2013年2月-12月在全市4个县(市、区)范围内,对市售部分食品进行食源微生物监测。结果:监测样品覆盖11大类160件食品,其中完全合格3类,不合格8类42件,不合格样品占26.2%。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阪崎杆菌1株,食源性病原菌检出率5.6%。结论:资阳市市售食品受到不同程度食源微生物污染,食源性疾病发生的潜在风险时刻存在。
作者:贾勇;颜雯雯;康小艳;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真菌性阴道炎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把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6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阴道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阴道炎治疗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达到了90.91%,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效率只有72.73%,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有很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阴道炎治疗效率,有利于患者身体康复,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值得推广。
作者:马效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文档一体化是从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元数据数据结构的一致性,从文书到档案的数据畅通、完整性。
作者:王广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在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出生时无进食困难及异常症状的早产儿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为常规喂养,观察组早期微量喂养,比较两组早产儿生长状态。结果:观察组的喂养足量时间、静脉营养时间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出生第7d及14d头围以及体重增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败血症发生、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黄疸指数较对照组降低更快更显著(P<0.05);观察组消化道紊乱症状发生率为17.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7.83%(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有利于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早期营养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男,68岁。因“发作性胸痛2年,加重1天”入院。患者1天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胸痛较前加重,发作频率较前频繁,向左肩部放射,每天发作3-4次,每次持续3-5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为求进一步诊治,今来诊。既往史:患者于2年前活动后突发胸部疼痛,呈压榨性疼痛,疼痛放射至左肩部,后背部,大汗淋漓,症状持续约2小时,以“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经住院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40年,约20支/日,无酗酒史,否认治游史。入院后体格检查:体温36.2° C,脉搏52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精神可。皮肤、粘膜无黄染,躯干、四肢未见皮疹,破溃。口唇无发绀,颈软,甲状腺不肿大,劲静脉无怒张。双肺叩诊呈清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52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压陷性水肿。
作者:于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精神因素、微生物感染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常常由于血糖控制不理想并发症会波及全身各个系统,特别是眼、肾、足及心血管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而带来巨大的身体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张玲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髌骨是全身大的籽骨,它是膝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置浅表易受伤,直接或间接暴力均易导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需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方法较多,各有优缺点,本文就髌骨骨折的手术方式作一论述,以其为合理治疗髌骨骨折提供帮助。
作者:席国文;赵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在老年肾内科患者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施及其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影响。方法:从过去一年间我院所收治的老年肾内科患者中选取158名,将158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人数79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针对79名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针对79名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安全事故发生情况。结果:经对比发现,试验组患者跌倒、感染、压疮及内瘘血肿的发生率相对对照组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肾内科患者病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易在治疗期间出现意外伤害及并发症,为其应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安全隐患,降低患者出现跌倒、感染、压疮、内瘘血肿的概率,提高患者舒适度及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加以推广实施。
作者: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