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军
目的:研究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35例,29例为急性白血病,视为急性白血病组,6例为慢性白血病,视为慢性白血病组,同时选取普通健康体检者35例,视为对照组。采用血液分析仪对三组患者进行血样检测,记录所有患者的检测结果,比较三组间检测数据。结果:急性白血病组及慢性白血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CRP及白细胞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白血病组与慢性白血病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分析仪应用于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血液检验效果很好,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的数据参考。
作者:张振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女子年逾18周岁,月经尚未来潮,或来潮后又中断6个月以上者,称为“闭经”。前为原发性闭经,后为继发性闭经,古称“女子不月”,“月事不来”,“经水不通”“经闭”等。妊娠期、哺乳期或更年期的月经停闭属于生理现象不作闭经论,有的少女初潮两年内偶尔出现月经停闭半年甚至一两年者可不予治疗,还有的妇女属于特异性月经周期,例如避年、暗经等不属病理性闭经范畴。
作者:陈霞;张继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药剂的使用是整个治疗过程当中的核心组成部分,针对药品的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并且加强临床管理,应当是系统化的工作流程。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的分析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及相关临床工作,旨在提升药剂药品的管理水准,提升医院治疗水平,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且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程广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月经过多主要是由脾虚、气虚两大原因引起,文章对本院28例月经过多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西医治疗组与中医治疗组各14例,中医治疗组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方法,目的是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多的治疗效果。经过临床观察,补中益气汤对治疗月经过多有良好效用。
作者:郭太录;冯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文档一体化是从文书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全局出发,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元数据数据结构的一致性,从文书到档案的数据畅通、完整性。
作者:王广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术应用和手术配合。方法:应用神经导航辅助下切除10例垂体瘤手术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结果:该导航系统能指导手术者定位准确,减少垂体瘤手术的术后并发症,10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复查未见复发。结论:应用手术导航辅助下经鼻垂体瘤切除,提高了手术准确性,减少了复发的可能。术前完善的物品准备,术中熟练准确的配合,术后器械精心的保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曹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并探究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自2012年以来接诊的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0和对照组30,对照组在采用咪唑安定进行镇静;而实验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监测并记录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评分、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药物使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综合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并据此评定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在停药后3min、5min和10min的B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苏醒时HR、RR和SpO2均优于对照组,上述两项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差异。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长期镇静,安全性高,患者苏醒更快,是临床上机械通气患者长期镇静较佳选择。
作者:贾树山;商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会阴左侧切开术与会阴正中切开术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观察我院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其中会阴左侧切100例为对照组,会阴正中切100例为观察组,观察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延伸、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难忍程度、切口水肿、产妇的自我感觉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会阴正中切开组术中出血量、切口延伸、缝合时间、术后疼痛难忍程度、切口水肿、住院时间明显小于会阴左侧切开组;自我感觉良好者正中切开组明显多于左侧切开组。结论:会阴正中切开术操作简便、出血量少、组织损伤少、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为广大孕产妇减轻了痛苦,是提高产科质量的好方法。
作者:徐易弟;许寒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通过对胎膜早破患者的救治及护理,概括地介绍了这种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儿健康的影响,指出在护理过程中应当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护理措施,强调加强护理是确保产妇母子平安的关键之一。
作者:荆艳荣;李晓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小儿肺炎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2例患儿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而对照组42例予以肺炎常规护理模式。结果:实验组患儿总体恢复情况、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实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能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秀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源性心脏病急性期发生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131例COPD、肺心病并发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年龄分成两组,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各器官衰竭发生率依次为肺、心血管、脑、肾、肝、胃肠、血液;两组各器官衰竭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老年COPD、肺心病急性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状况,总结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降低患者未来健康恶化的风险。
作者:冯玉华;马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专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如何快速进入角色,尤其是儿科专业的实习生,所面对的群体不同,需进行实习前的强化训练包括对疾病概要,常用诊疗技术,临床疾病诊断思路,临床思维方式等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以及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强化训练,以便使他们快速进入临床实习工作状态。
作者:马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妥善应对考验、化解风险,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党员干部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基层离退休工作者,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总要求,做好基层离退休老干部工作。
作者:张小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神经纤维瘤是来源于周围神经鞘的良性肿瘤,可恶变。发病部位以皮肤、皮下、颈纵隔、腹膜后为多见,而对于发生在鼻腔内的神经纤维瘤在国内外目前鲜为报道。本文对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一例原发性鼻腔纤维神经纤维瘤进行如下报道。1临床资料患者,女,43岁,以“右侧鼻塞半睡眠打鼾1年。”为主诉,与2013年9月入住我院。病程中,患者未感嗅觉异常,物头痛,无鼻出血,无刺激性喷嚏,否认鼻部外伤史,无烟酒史,否认其他系统疾病并病。专科情况:外鼻无畸形,鼻内窥镜下见:鼻中隔向左侧偏曲,右侧鼻腔后端可见一粉红色表面光滑的巨大肿物,根部位于鼻中隔面右侧面的后下端,触之无明显出血,双下鼻甲未见充血及肥大,双侧中鼻道及鼻腔内未见异常分泌物。在局麻下将部分肿物取下,并随即进行了组织病理学检查,检查结果示为:慢性炎症,息肉。故将患者以“鼻腔肿物”为诊断,收入院,拟于择期手术切除肿物。术前鼻窦CT检查示:右侧鼻腔及后鼻道可见不规则软组织影,双侧上颌窦、蝶窦、筛窦黏膜光滑,骨窗下未见骨质破坏。在术前常规检查结果汇报无异常后,施行全麻,在并在鼻内窥镜的辅助下,切除了肿物。术中见:右侧鼻腔肿物根部位于鼻中隔黏膜下。为防止肿物再生,将安全界限定位肿物根部周围3mm以内包括正常组织在内的黏膜组织,并在鼻用电动切割器的辅助下将肿物根部清理干净。术后剖开肿物,见肿物内部为灰白色、质韧。术后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汇报为:右侧鼻腔神经纤维瘤。患者术后随访半年,尚未见复发迹象。
作者:许浚;金永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3位。每年全球约有120万例患者确诊为结直肠癌,2009年美国约有146970例新诊断病例,大约49920例死于该肿瘤。结直肠癌也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0%[1]。通常外科手术是治疗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但经根治性手术切除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后,局部晚期(T3-4,或有淋巴结转移)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仍占1/3左右。对于复发性结直肠癌的治疗,因手术难以将其完全切除因而更多地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本研究分析了我科近年来采用放化疗联合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天民;吴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依从性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综合干预措施,半年后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及遵医依从性。结果: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遵医用药、合理膳食、规律运动、自我监测血糖及定期检查四个方面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疗通过综合行为干预可明显增强患者遵医依从性,控制了病情的发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茅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运动试验结果为阳性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60例,在原有治疗不变的情况下,加用曲美他嗪20mg每日3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均行平板运动试验,观察用药前后下述指标的变化:①用药前后每周心绞痛发作的次数;②每周消心痛片的用量;③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④运动诱发心绞痛发作所需的时间;⑤运动后ST段下降1mm所需的时间;⑥运动持续时间:⑦总工作量。结果:曲美他嗪应用12周后,患者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消心痛的用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对心率及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的影响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与实验前相比,运动耐量和总工作量显著提高(P<0.01),至心绞痛发作时间及ST段下降1mm的时间均明显延长(P<0.01)。不良反应少。结论:曲美他嗪对CHD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患者能增加运动耐量,改善运动诱发心绞痛的心肌缺血,且安全有效,易于耐受。
作者:王真;丁坤;孙春启;史玉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有了明显的变化,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没有太大的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2+阻滞剂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对脂质代谢和血糖没有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1病历资料患者,女,64岁,自述左眼视物模糊,无头痛,头晕,恶心,头痛,无视物重影,自述无视野缺损,发病后即医院就诊,眼部查体,双眼视力0.6,矫正0.8,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射存,晶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出血及渗出。予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见动脉灌注不足,未进行视野检查,予口服中药活血化瘀治疗1月,未见明显好转,2013-09-23我院就诊,眼部查体同前,要求患者再次行眼底造影,视野,OCT及颅脑CT检查,患者拒绝,2013-10-13患者自觉左眼视力下降明显,查体:左眼视力0.1,前节(-),眼底视网膜平复,外院行静脉活血化瘀及激素治疗半月,未见明显好转,予 MRI 检查示鞍区肿瘤,转入我院行肿瘤切除手术治疗,术前予眼科检查,查体: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1,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差,配合不佳,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包绕动脉,向上抬压左侧视神经及视交叉,并将垂体柄压向左后方,并由视交叉前方向上生长累及额底脑组织。术后恢复一月后行眼科检查:双眼视力0.6,矫正0.8,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深,瞳孔圆,对光反射存,晶体混浊,眼底视网膜平复,视野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颞侧尤其颞上方视野缺损。现患者随访中。
作者:宋彩萍;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贝那普利+氨氯地平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老年高血压患者170例。由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随机分组。设为E1组(观察组85例)与E2组(对照组85例)。E1组: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给予治疗;E2组:贝那普利给予治疗。对比E1组与E2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在患者血压下降程度方面,E1组优于E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临床治疗有效率方面,E1组高于E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选择贝那普利+氨氯地平给予治疗,在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控制方面,表现了重要的意义。
作者:常富斌;马兴军;程秀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