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敏;胡海涛;韩新生;宋金鑫
在传统的模糊聚类算法中引入了核函数,同时引入了控制邻域作用的约束项,提出了改进的基于模糊核聚类的MR图像分割新算法.通过对模拟图和仿真的脑部MR图像的分割实验,证明本算法可以有效地分割含有噪声的图像.
作者:余学飞;李彬;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和探讨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的相互影响.方法 收集神经内科住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89例.正常对照组56例.分别进行认知功能测定,情感测定以及CT各项指标的测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认知障碍者103例(55%),其中轻度认知障碍者43例(23%),中度认知障碍者36例(19%),重度认知障碍者24例(13%).正常组和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有显著性差异,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文化程度和职业,年龄和性别的影响不显著.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和职业对焦虑抑郁情感的影响均不显著,仅年龄对焦虑情感有轻度影响.脑梗死体积、数量和部位不同以及是否存在白质疏松,其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均有显著性差异.左侧半球病变较引起的认知损害及情感障碍右侧半球病变比较严重,额叶、颞叶、顶叶、丘脑和边缘叶区域的脑梗死较其他部位病变的认知损害严重,而且左侧半球病变致其焦虑和抑郁情感障碍的发生率也较高.相关分析结果 显示,皮质及皮质下萎缩程度与认知功能损害和情感障碍呈显著相关,认知障碍与焦虑-抑郁情感障碍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很高,且与梗塞部位、容积、数量等显著相关,脑梗死后情感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严重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湛愔;陆兵勋;陈逢俭;王志海;林海峰;陈文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老年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18例患者骨引导再生术提升上颌窦并同期植人XIVE二段式种植体26颗,其中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外提升完成10颗种植体/5例,骨引导再生术上颌窦内提升完成16颗种植体/13例.负载2年后统计其成活率.结果 26颗种植体中仅有一颗出现种植体周感染但无松动,成活率96.15%.结论 提示骨引导术提升上颌窦与XIVE种植体同期植入对于上颌肯氏Ⅰ、Ⅱ类缺失患者是一种可行的临床修复方式.
作者:李宏鸣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加入抗肿瘤药羟喜树碱后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dickkopf-1)在人肿瘤细胞株中的表达调控作用.方法 选择四个不同p53状态的人肝癌HepG2(HepG2,含野生型p53;Hep3B,p53缺失)和人大肠癌(LoVo,含野生型p53),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p53突变)加入抗肿瘤药羟喜树碱后,观察抑制剂DKK-1以及反映Wnt信号通路功能变化的β-catenin的表达.以RT-PCR技术检测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的表达作用,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加人羟喜树碱24 h后DKK-ImRNA表达水平在人肝癌细胞(HepG2,含野生型p53;Hep3B,p53缺失)、人大肠癌细胞(LoVo,含野生型p53)和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p53突变型)中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显著增加.β-catenin的阳性细胞百分比强度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水平降低.结论 羟喜树碱在人肝癌细胞、人大肠癌细胞、人神经胶质瘤细胞中能够诱导抑制剂DKK-1 mRNA的表达.
作者:腊蕾;班武;饶进军;吴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对人舌鳞癌TSCCa细胞survivin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通过NDV体外感染人舌鳞癌TSCCa细胞,MTT方法 检测TSCCa细胞的生长情况;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ing检测survivin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检测NDV感染后TSCCa细胞分裂周期各时相的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NDV感染后TSCCa细胞降低survivin表达,细胞凋亡率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增殖指数(PI)降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DV感染可抑制TSCCa细胞survivin的表达,影响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
作者:万学勤;代国仪;窦长武;田复明;龙敏;龙北国;王晓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介入封堵术前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变化.方法 选择成功进行ASD、VSD介入封堵术的患者32例(其中ASD 16例、VSD 16例),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第4天抽静脉血并EUSA法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结果 (1)ASD、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血浆GMP-140浓度明显升高(P<0.01),术后第4天血浆GMP-140浓度亦有所下降(P<0.05),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GMP-140浓度升高较ASD患者更明显(P<0.01);(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结论 (1)ASD、VSD封堵术后均存在血小板活化状态,二者相比VSD封堵术后血小板活化更明显;(2)ASD和VSD患者介入封堵术后即刻GMP-140浓度均与手术时间成正相关.
作者:潘港;蒲晓群;徐细平;郑昭芬;李传昶;陈晓彬;莫龙;邓金华;孟霜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ATG16L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因多态性与IBD易感性间的关系.方法 抽取80例IBD患者,其中40例克罗恩病(CD)患者、4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50例健康者外周静脉血并提取DNA,根据目的 基因片断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应用PCR方法 扩增DNA样本中的目的 基因片断.并对扩增的目的 基因片断进行测序,其测序结果与正常序列进行比较并分析等位基因的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D和UC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ATG16L1基因SNP位点rs2241880的等位基凼多态性之间无明显差异(X2=4.94,P=0.293).结论 国外文献报道的与CD相关的易感基因ATG16L1的多态性位点rs2241880,在本组CD患者中并未发现与CD易感性相关,国外发现的与CD易感性相关的ATG16L1基因的SNP位点可能不是中国CD患者的易感性基因位点.
作者:智佳;智发朝;陈正彦;姚国鹏;关婧;林勇;张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接受不同数量供者CD4+CD25+调控T细胞(TReg)移植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和造血与免疫重建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接受allo-HSCT患者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物中的TReg值和移植后患者不同时间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Reg.按移植供者TReg绝对数是否大于或等于10.0×10/kg为标准分为高TReg移植组和低TReg移植组,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造血与免疫重建、TReg重建、GVHD发生及无病生存率有无差异.结果 高TReg组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重建时间分别为+(8.62±2.29)d和+(12.69±5.74)d,低TReg组分别为+(8.88±2.71)d和+(15.18±6.71)d(P值分别为0.778和0.613),两组间WBC和PLT重建时间无显著性差异.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15 dCD4+CD3+,CD45RO+CD4+T细胞重建,+30dCD3+、CD4+CD3+T细胞重建明显快于低TReg组患者(P值分别为0.039、0.024、0.014、0.020).高TReg组患者移植后+15 dCD4+CD25+TReg重建,+180 d与低TReg组相比明显加快(P值分别为0.013、0.005).高TReg组和低TReg组患者急性GVHD发生率分别为61.54%(8/13)和94.12%(16/17),两组统计有显著性差异(P=0.027),移植的供者TReg数与急性GVHD的发生程度呈负相关(rs=0.393,P=0.032).高与低TReg组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0.40±16.10)%和(72.00±2.00)%,无显著性差异(P=0.818).结论 供者TReg能促进allo-HSCT后免疫重建及CD4+CD25+TReg重建,降低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率.
作者:杨凯;范志平;刘启发;张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快速检测体系,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以了解耐药基因mecA、ermA、ermC在广州地区的流行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全自动仪器鉴定菌株及药敏试验,克林霉素耐药试验检测克林霉素诱导耐药,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建立多重PCR反应并应用于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mecA、ermA和ermC.结果 成功构建四重PCR快速检测体系,临床评价所分离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mecA、ermA、ermC检出率分别为59.7%、50%、33.9%;克林霉素诱导耐药菌株主要是ermC基因;苯唑西林耐药菌株中均能检测出mecA,红霉素耐药菌株中97.7%携带耐药基因ermA或/及ermC.结论 所构建的多重PCR检测体系为临床实验室提供快速而有效的菌株耐药基因检测手段.mecA、ermA、ermC是本地区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和红霉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黄革;周晓红;蒋文玲;荣卡彬;赵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YP27B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PCR-RFLP的方法 在158例中国重庆汉族Graves病(GD)患儿、174例桥本甲状腺炎(HT)患儿和172例正常对照中检测CYP2781启动子区域-1260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正常对照组CYP2781启动子区域-1260A/C的3种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CC34.3%、AA19.2%、AC46.5%、C57.6%、A42.4%;GD组相应为48.1%、13.3%、38.6%、67.4%、32.6%;HT组相应为47.1%、10.3%、42.5%、68.4%、31.6%.CYP27B1-126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疾病组与对照组之间存在有显著性的差异(GD/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比较X2=6.80,P<0.05,等位基因 频率比较X2=6.79,P<0.05;HT/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比较X2=8.39,P<0.05,等位基因频率比较X2=8.71,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中CYP2781启动子区域-1260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GD及HT易感性有关,其中C为易感基因位点.
作者:杨静;熊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光触媒涂布法对医院使用中床垫、床褥的杀菌效果.方法 用现场杀菌试验,分别于光触媒涂布床垫、床褥前、涂布后2.5h、1周、2周、1、2、3、4、5、10个月监测其表面细菌数量.结果 光触媒涂布后的床垫、床褥2.5 h至10个月,均比涂前细菌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光触媒涂布前床垫的细菌数为2100~2900cfu/cm2,涂布后下降到150cfu/cm2以下,光触媒涂布床垫2周后自然菌消亡率达到94%以上;光触媒涂布前床褥的细菌数为418~576 cfu/cm2,涂布后下降到200 cfu/cm2以下,光触媒涂布床褥2.5 h后自然菌消亡率达到90%以上.结论 光触媒涂布在不断有细菌污染条件下的床垫与床褥表面,有较持久遏制细菌定居与生长繁殖的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床单位杀菌、保洁方法.
作者:张亚莉;汪能平;孙树梅;王茵茵;姚翠军;李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油酸致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模型中肺泡Ⅱ型细胞cAMP、cGMP水平的变化及特布他林的作用.方法 随机将SD大鼠分为对照组、ARDS组、特布他林组.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cAMP、cGMP水平;应用重力法测定血管外肺水含量(EVLW).结果 ARDS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cAMP明显降低.cGMP水平升高,EVLW明显增多.给予特布他林治疗后,EVLW下降,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含量升高,cGMP变化不明显.结论 油酸致ARDS时,肺水清除能力下降.特布他林可通过提高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肺水清除能力.肺泡Ⅱ型细胞内cAMP、cGMP水平变化参与急性肺损伤的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
作者:何琳;李涛平;朱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免疫靶向偶联物,在肿瘤组织中接种人IgG非特异性靶点,探讨人造靶点免疫导向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阿霉素)偶联物,建立荷瘤小鼠模型.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偶联物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比较分析小鼠抗人IgG、游离阿霉素、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对S180细胞的毒性作用,比较阿霉素、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人IgO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时间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偶联物中,小鼠抗人IgG、葡聚糖与阿霉素物质的量比为1:2.5:38;偶联物保留了小鼠抗人IgG抗体活性;体外细胞毒性实验表明偶联物对S180细胞有体外杀伤作用.小鼠抗人IgG-葡聚糖-阿霉素+肿瘤中接种人IgG组对小鼠移植性S180肉瘤的抑瘤率达17.72%,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并未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结论 通过在肿瘤组织中接种IgG非特异性靶点,用抗人IgG单克隆免疫靶向阿霉素治疗小鼠S180肉瘤较对照组具有靶向作用.
作者:张婧;罗敏;周媛;张积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来曲唑(弗隆)在绝经后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近期疗效、耐受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经粗针穿刺活检病理确诊且雌激素受体(+)或孕激素受体(+)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设置他莫西芬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为对照组.来曲唑组25例:弗隆2.5mg口服,每天1次;他莫西芬组25例:他莫西芬10mg口服,每天2次;28 d为1个疗程,共服用3疗程.他莫西芬组2例因用药2月发现远处转移改行化疗出组.结果 来曲唑组组cCR 2例,PR 13例,SD 10例,PD O例,RR为60%(15/25),9例降期.他莫西芬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8例,疾病稳定15例,疾病进展2例,总缓解率为32%(8/25),6例降期.来曲唑组内分泌治疗前后比较,在乳腺癌临床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临床疗效方面来曲唑组优于他莫西芬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绝经后、ER和/或PR(+)乳腺癌采用来曲唑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有效、安全、可靠.为缩小手术切除术式创造条件,尤其对年迈、体弱、伴其他重要疾病患者是很好的治疗选择,是优于他莫西芬的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
作者:王永霞;张爱玲;张蓉;曹茵;钟幕仪;黄珂铭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局部湿敷对新西兰兔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深Ⅱ度烫伤模型,刨面局部应用不同浓度的普通胰岛素(4、40、400、4000mU/L)湿敷,观察兔血糖浓度、创面组织葡萄糖和表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结果 局部胰岛素湿敷时兔血糖及创面组织糖含量无明显变化;局部使用浓度为40、400、4000mU/L的胰岛素湿敷时创面内源性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增加,创面愈合时间缩短,但无量效关系.结论 局部湿敷浓度为40、400、4000 mU/L的胰岛素能促进新西兰兔烫伤创面愈合.
作者:刘波;王甲汉;韩兆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构建携带人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I胞外区和IgGFc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sTNFRI-IgGFc),体外转染正常人气道上皮细胞株(HBE135-E6E7),探讨重组腺病毒Ad-sTNFRI-IgGFc转染气道上皮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可行性.方法 将sTNFRI-IgGFc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DC316,与辅助质粒pBHGlox△E1,3Crc共转染HEK293细胞,重组产生Ad-sTNFRI-IgGFc,PCR鉴定毒种正确后,进行扩增、纯化和滴度测定,转染培养HBE135-E6E7,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RT-PCR、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后细胞中sTNFRI-IgGFc的表达和转录.结果 成功构建了Ad-sTNFRI-IgGFc,感染性滴度达3×1010TCID50/ml,转染后HBE135-E6E7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sTNFRI-IgGFc表达.结论 构建的Ad-sTNFRI-IgGFc可有效转染HBE135-E6E7,并在其中高效表达,并能拈抗TNF活性,为将表达sTNFRI-IgGFc腺病毒基因治疗哮喘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作者:苏瑾;尤长宣;蔡绍曦;马骊;温茜;罗微;黄泳塔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需要外科手术的主动脉弓降部疾病的治疗方法 .方法 对2005~2007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42例主动脉弓降部疾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病因包括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12例、真性动脉瘤13例、先天性主动脉缩窄1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假性动脉瘤3例以及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术后内漏2例.急诊手术5例,均为主动脉夹层DebakeyⅢ型破入胸腔.死亡2例;限期、择期手术37例,死亡2例(均为动脉瘤),死亡率5.4%.术后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1例.可逆性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手术方式包括非体外循环下行人造血管分流术12例(同时行动脉导管切断缝合术1例)、深低温停循环下行左半弓+近段降主动脉置换10例(同时行食道造瘘术1例)、近中段降主动脉置换17例、次全降主动脉置换3例.结论 成人主动脉缩窄进行人造血管分流术矫治,手术简化、效果确切;主动脉弓降部动脉瘤大多需要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进行手术治疗,根据病变范围决定降主动脉置换长度,熟练的外科吻合技术和深低温停循环技术是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马少鸿;范瑞新;吴若彬;郑少忆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的常见误诊原因及改进措施.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我院误诊为急性阑尾炎35个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以消化系统、妇科生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为主,而首诊为其他疾病经观察治疗或术中修正诊断为阑尾炎有3例.结论 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不全及思维片面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上足够的重视,减少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勇强;温敏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股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心肺复苏中对循环和氧供给的作用及其对脑氧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12只猪随机分成2组,电致颤法诱导心脏骤停,8min后开始复苏.常规心肺复苏组行常规心肺复苏.ECMO组在常规心肺复苏5min基础上加用ECMO,观察猪的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脑氧代谢等指标.结果 ECMO组在转机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脏灌注压、心排量、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脑氧耗/脑糖耗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心肺复苏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常规心肺复苏组(P<0.05).结论 ECMO可维持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猪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与氧供给,改善脑氧代谢和脑能量代谢,减轻脑损害.
作者:蒋崇慧;黄子通;谢钢;李斌飞;宁晔;吴美英;郑伟华;尹刚;赵双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探讨其作为胃癌预后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具有随访资料的103例胃腺癌标本中VEGF、HER-2蛋白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103例胃癌组织中VEGF、HER-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48/103)、31.1%(32/103),在胃正常组织中均无表达;(2)VEGF、HER-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的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5);(3)VEGF、HER-2蛋白表达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2.0、10.1个月,表达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60.0、64.5个月,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4)VEGF与HER-2蛋白联合表达与生存期相关(PVEGF=0.000,PHER-2=0.000,RRVEGF=7.183,RRHER-2=0.129),两者的阳性表达有降低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VEGF阳性表达的危险度相对较大.结论 测定胃癌组织中VEGF、HER-2蛋白的表达,有助于临床判断病人预后为Avastin和Herceptin等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在胃癌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陈锦章;郑航;陈斌;黄宇贤;罗荣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