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于永涛;刘河;杨君宏

关键词:阿立哌唑, 利培酮, 神经分裂症, 疗效
摘要: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其有效率分别为89.7%和92.3%,两组药物疗效无显著性差异(x2=0.15,P=0.76);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发生率、体质量增加和女性患者泌乳及月经紊乱高于阿立哌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3,P<0.05)。结论: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阿立哌唑锥体外系副反应、体质量增加和内分泌改变较利培酮少,更适用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ICU重症监护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监护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寻求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重症监护病室收治的115例重症监护患者,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一般资料进行收集了解,并对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文化程度以及年龄、家属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统计,以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患者护理。结果:ICU重症监护患者在入院治疗期间多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和不愿入住等心理状态,其中,不愿入住患者认为入住ICU重症病室会被隔离,并且患者的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其不愿入住的心理越强烈。结论:在进行ICU重症监护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注意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相关原因,采取合理的临床护理措施,以帮助患者治疗恢复。

    作者:郭美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士在种植牙术中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种植牙手术过程中的有效配合方法和护理心得,以提高种植牙手术成功率。方法:选取科室2013年11月-2014年4月90例患者,根据种植牙的手术特点,采用正确、规范化的护理方式,针对不同的患者特点,做好术前、术中和术后相应的护理工作。观察并记录种植牙的成功率。结果:90例种植牙患者中3例出现了种植体松动脱落,1例发生种植体周围牙龈炎,成功率95.56%。结论:做好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护理及固定义齿修复后的健康宣教、回访,使患者学会正确使用和维护人工种植牙,是提高种植义齿修复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钙离子拮抗剂不良反应2例

    目的: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促进药物合理使用。方法:分析两例钙离子拮抗剂引起不良反应,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寻找减少该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办法。结果:下肢水肿及心动过缓分别是钙离子拮抗剂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结论:医生和药师应共同努力,提高药物合理使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王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诊治观察与探讨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有了明显的变化,治疗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没有太大的变化,治疗前后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2+阻滞剂结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对脂质代谢和血糖没有影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马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共和县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在免疫规划工作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出现问题,免疫规划工作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就会随机升高,甚至会引起暴发疫情,对广大群众及儿童身心带来较大痛苦,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发现,乡村级免疫规划工作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了我县免疫规划工作的质量。1存在的问题1.1理论基础不扎实,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表现在工作中对业务知识掌握不够,对疫苗免疫程序一知半解,对疫苗针对疾病不够清楚,无法对监护人做出清楚的解释,做不到接种前告知,对接种中三查七对工作不落实,为打针而打针,造成监护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不支持,不知晓,不参与,从而导致接种率降低,疫苗针对疾病发病率上升。

    作者:陈生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疆某三甲医院新生儿医院感染多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调查新疆某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对患儿入院体重,出生诊断,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等多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为有效预防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防控提供保证。方法:通过床旁调查对新生儿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并统计其危险因素。结果:在调查的139例新生儿医院感染患儿中,平均年龄为1.37+0.54天,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23%,平均出生体重为2204+25g,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胃肠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结论: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体重患儿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加强对使用呼吸机的低体重新生儿的监测;加大对使用呼吸机患儿的各种操作及物品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提高对新生儿医护人员手卫生的培训力度,防止接触感染的发生。

    作者:王鹏;丁丽丽;韦艳;姚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透刺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

    目的:评价针灸透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症患者60例,采用透刺方法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论:针灸透刺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好,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胡玉;秦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内科临床护理用药安全的初步探讨

    目的:针对心内科护理过程中安全用药的有关问题进行较深入地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246例心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安全用药的有关情况。结果:分析总结心内科护理中用药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有关处置对策,使心内科用药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严格规范心内科护理用药的安全管理,对于减少临床用药失误,数量患者信心,进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田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数字化乳腺X线断层摄影对不对称致密影的诊断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X线断层摄影系统(DBT)诊断不对称致密影的价值,提高对其在良恶性病变中x线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我院经DBT检出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表现为局限性不对称致密影的X线表现,观察其密度、形态、分布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像情况进行良恶性的分析,并比较DBT与病理检测结果的诊断符合程度。结果:密度略高于或接近周围腺体的53例,密度高于周围腺体结构的14例,密度中间高且边缘逐渐变淡22例;其中伴有:结构不良17例,粗大钙化影11例,泥沙样钙化影8例,局部脂肪层混浊11例,皮肤增厚9例,小毛刺或伪足样改变者5例,患乳内血管较对侧丰富11例。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变64例,恶性病变25例。结论:DBT能比较清楚显示不对称致密影,能够分析其在良恶性病变中的表现,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着重要价值,减少了漏诊及误诊。

    作者:朱会玲;戚健;张莉;张东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罗布考对环磷酰胺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普罗布考对环磷酰胺肝损伤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和其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测定普罗布考在不同浓度下对环磷酰胺作用下细胞的增殖活性的影响。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普罗布考低、中、高(200、400、800mg·kg-1)剂量组,腹腔注射100 mg·kg-1环磷酰胺,每天一次,持续5天,制备环磷酰胺肝损伤模型,10天后检测大鼠血清ALT、AST及肝组织各氧化指标,同时取肝组织标本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用普罗布考孵育能够明显提高环磷酰胺作用下HL7702细胞存活率;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普罗布考组血清ALT、AST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中NO含量、NOS、GSH和SOD活性明显上升、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普罗布考能降低环磷酰胺所致大鼠肾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起保护作用可能与提高抗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作者:张玲;樊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黄连素对糖尿病心肌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不良饮食习惯使得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而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和重要的致死因素。糖尿病心肌病终可发展为心力衰竭,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特征和发生机制比较系统,无特效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主要治疗手段为提高心脏功能。目前尚无明确定论表明黄连素对糖尿病心肌病具有保护作用,因此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点和难点是寻找特效药来治疗或改善糖尿病心肌病。

    作者:施耀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提高内科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法律意识,公开收费标准,使收费标准公开化、透明化,对患者家属采取合理的态度。结果:及时有效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改,维持了良好的护患关系。结论:从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减少我国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阿尔达克·澳巴克;张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话随访对口服吗啡的晚期癌痛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口服吗啡治疗晚期癌痛患者居家护理的作用。方法:按口服吗啡治疗晚期癌痛病人出院顺序单双号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病人出院时给予饮食、口服止痛药、心理、癌症相关知识指导以及复诊时间,出院后不进行电话随访;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为病人建立随访档案,并于出院1周、2周、1个月、2个月分别进行电话随访。出院2个月对两组病人心理状况,口服止痛药的依从性,止痛情况及病人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出院2个月两组病人口服止痛药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病人止痛效果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吗啡治疗晚期癌痛病人出院后定期实施电话随访能提高病人出院后治疗依从性,提高止痛效果,提高病人的整体满意度。

    作者:孙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娩期心理干预加饮食护理对减少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娩期心理干预加饮食护理对减少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013年两年2200例住院临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产科模式指导分娩护理;干预组采取心理疏导加饮食护理模式指导分娩,对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宫缩乏力导致产后出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组阴道自然分娩率高且产程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宫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率2.91%,而干预组为1.73%,观察组明显高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娩期心理干预加饮食护理有效降低了由于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促进了母婴健康与安全,提高了分娩质量。

    作者:吉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科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和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对护理情况进行跟踪记录,每周定时开总结会议,对已经发生的护患纠纷进行自我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的护患纠纷进行记录并讨论如何解决。每月对本月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并讨论提出解决对策,付诸实施。结果: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结论:通过对影响儿科护理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我科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影响护理安全的隐患,提高了护理效果,减少了护患纠纷。

    作者:陈小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创伤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综合护理措施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选择100例患者平均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护理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出现率。结果:两组患者中,常规组50例患者好转42例、无效5例、死亡3例、护理满意率82%;护理组50例患者好转48例、无效2例、死亡0例、护理满意率96%;常规组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出现率为12%,护理组医患纠纷、医疗差错出现率为2%(P<0.05)。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急救效果、提高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各级医院推广。

    作者:张爱;潘文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平罗县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我县包虫病的流行范围和程度,为制定防治计划、实行分类指导、进行效果考核和全面推进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包虫病流行情况调查方案》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结果:经过4年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实践,平罗县成人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13.70%下降至防治后的2.04%;儿童包虫感染率由防治前的4.90%下降至防治后的1.10%家犬细粒棘球绦虫成虫感染率由11.20%下降至1.80%。结论:平罗县人畜共患包虫病防治项目工作效果显著,该项防治工作应持之以恒。

    作者:郑博;王东丽;王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

    目的: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糖尿病,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做好糖尿病防治。方法:积极与病人沟通,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通过与病人、家属、陪员等的交流,了解和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的认识,正确对待糖尿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达到坚持规范治疗、长期监测、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结论:心理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引起重视。

    作者:郑蕾;安娟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脑动静脉畸形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34例行ONXY胶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1例出现术中脑血管痉挛,经积极解痉治疗后好转,1例动静脉畸形术中破裂出血改行开颅手术后遗留偏瘫,其余患者术后无远期并发症,平均术后4.5天出院。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脑动静脉畸形效果显著,加强精心护理,采取一些特殊的护理措施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熳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海某基层二级医院卫生专业人才流失因素探析

    目的:分析了解基层二级医院卫生专业人才流失现状及原因。方法:通过对2008年-2013年期间医院流失的人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初级职称的医护人员是卫生专业人才流失的主体,占流失总人数的88.06%,其中尤以低年资医生护士为主要流失对象。结论:医院应根据不同类别的卫生专业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相应管理策略,强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减少人才流失。

    作者:李娟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