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薇;余艳红;盛超
目的 探讨包裹聚氨酯的聚氨酯-BaFe12O19复合型微粒栓塞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对聚氨酯-BaFe12O,19复合微粒材料进行一系列生物相容性实验,包括Ames致突变实验、细胞毒性实验、全身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实验、溶血实验、出血和凝血时间测定、凝血功能实验等.结果 Ames实验:该颗粒浸提液各组的MR值均小于2,无致突变性;细胞毒性实验:不同浓度浸提液对L929细胞的细胞毒性均为Ⅰ级;全身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动物一般情况良好,未见异常病理表现;溶血实验中实验组的溶血率为2.43%,符合ISO规定不大于5%的标准;出、凝血时间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凝血功能未见显著差异(P>0.05).结论 聚氨酯-BaFez1219复合微粒材料无致突变性,无毒性,对出血和凝血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不引起溶血和凝血功能的改变.聚氨酯-BaFe12O19微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郭再玉;马廉亭;李俊;秦海林;杜浩;戴红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龙虎跌打祛风膏的佳配方工艺.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以基质配方中聚丙烯酸钠、明胶、CMCNa、PVA、高岭土、甘油与丙二醇为因素,以用量为水平,设计L9(34)正交表.以总分(包括综合感官、初粘性、持粘性与膜残留性)为评价指标.结果 各因素的作用大水依次为甘油;丙二醇>聚丙烯酸钠>高岭土>明胶:CMCNa:PVA.结论 优化配方为A382C3D1,即明胶:CMCNa:PVA:甘油:丙二醇:聚丙烯酸钠:高岭土=1.4:1:0.6:8:4:1.6:2.
作者:吴雪茹;熊颖;袁伟彬;陈土荣;赵毛香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18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d)12周,B组予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IL-1β、IL-6、TNF-水平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根据HOMA Model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空腹血糖、胰岛索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组患者空腹血糖较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同时,降低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朱慧丽;俞锐敏;黄新智;黄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比较独立学院女生和普通本科女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及生殖健康问题现状和异同,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校独立学院女生421名与普通本科女生465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或困惑问卷调查.结果 独立学院大学生吸烟率29.4%,饮洒率57.2%,有性行为15.6%;普通本科生吸烟率14.5%,饮酒率34.7%,有性行为6.7%,两者比较,P均<0.01,有高度显著差异.独立学院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分别有37.8%、27.4%的学生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生殖健康问题.结论 应重视不同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由于独立学院女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普遍高于普通本科女生,故对独立学院女生尤应引起高度关注,且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女性群体进行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杜建林;程瑛;罗雪梅;肖志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VMC患者cTnT、hs-CR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BM)水平.结果 VMC组人院时血清cTnT、hr-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cTnT、hr-CRP和CK-MB明显降低(P<0.01);入院时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P<0.05).结论 检测血清cTnT和hs-CRP足诊断VMC的敏感指标,cTnT和hs-CRP对VMC病情预测亦具重要作用.
作者:郭炯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PPARγ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②胰腺炎模型组采用胆胰管注射质量分数4%的牛磺胆酸钠,剂量为1.0 ml/kg,制成胰腺炎模型;③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④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GW9662 0.3 mg/kg,1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各组于实验6h后采集血样并处死大鼠,检测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测定各组反应器官功能的生化指标.结果 胰腺炎模型组和GW9662处理组大鼠在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门静脉内毒素含量方面及各器官功能生化指标均比对照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能减轻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器官功能损伤,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裴红红;乔万海;刘敏龙;柏玲;缪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孕中晚期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5组,建立重度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假休克组(SS组),休克未处理组(SH组),传统复苏组(NS组)、限制性复苏组(NH组)及高渗高胶限制性复苏组(HHH组)分别于休克30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各组均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脏检测SOD、MDA和MPO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MPO水平增高,其中MDA、MPO水平HHH组、NH组显著低于NS组(P<0.05),HHH组显著低于NH组(P<0.05);SOD活性呈与MDA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 限制性输液复苏较传统快速输液复苏缓解了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羟乙基淀粉高渗盐可显著抑制肺组织再灌注损伤.
作者:秦薇;余艳红;盛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4例)单纯化疗,每治疗周期的d0、d15,检测心电图,以及血清CK.MB、cTnT和血浆中NT-proBNP水平,共观察2个治疗周期.结果A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CK-MB,cTnT和NT-proBNP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明显升高(P<0.05),B组组内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每个周期治疗后A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与B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组内不同治疗时间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周期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存在确切的心脏毒性.CK-MB、cTnT和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的心肌生化标志物.
作者:覃晶;张鹏海;钱新宇;康世均;罗荣城;王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RAK-4、TNF-α表达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SPA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CHVHF+常规治疗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48和72 h采集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留取血清;同时对患者行APACHE Ⅱ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RT-PCR分析单核细胞中IRAK-4 mRNA表达水平,Westem blot检测单核细胞中IRA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VHF+常规治疗组21例患者中,存活18例,死亡3例;常规治疗组20例患者中,存活14例,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CHVHF+常规治疗组其APACHE Ⅱ评分下降显著,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开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IRAK-4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在CHVHF开始后24 h就开始明显下降,组内及与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开始后同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VHF治疗可降低SAP患者单核细胞中IRAK-4mRNA与蛋白水平及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其原因可能为CHVHF清除了血清中单核细胞的活化因子,抑制了TLR受体介导的单核细胞激活.
作者:苗春木;张光全;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正常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其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腰椎、股骨总量、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卫增高趋势(P>0.05),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大转子、wards 三角区骨密度与正常蛋白尿组相比有意义的降低.腰椎和股骨近端部分骨密度与体质屠指数正相关,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时骨密度增高,但发展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股骨近端可出现快速的骨丢失.
作者:智喜梅;许翎;谢萍;梁宇梅;吴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0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质量指数、吸烟和TC、LDL-C相关(P<0.01).随着TC、LDL-C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与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关系,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防治巾,应重视血压的降低及TC、LDL-C水平的改善.
作者:陈焕展;梁新剑;廖碧红;林钟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穿刺置管冲洗治疗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肾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B超引导穿刺置管冲洗及引流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对结果进行小结.结果 本组15例患者均手术,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30min,平均24min.术巾出血10~20 ml,平均15 ml.置管冲洗及引流5~13 d,平均9 d.术后7~16 d治愈出院,平均12 d.术后1~6个月内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本方法留置双管,既可引流,又可持续冲洗,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少,不存在切口感染,恢复快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肾周围脓肿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汉强;丁勇泉;苏寒锦;黄强;周辉;邱光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以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哈蟆油胶囊(OR)对其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雌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OR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6周.另设一组12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植物油.后2周逐只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使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观察其阴道角化细胞变化,计数动情期天数.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卵巢和子宫指数,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变化,检测卵巢子官中SOD以及MDA的水平.结果 OR明显提高老年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延长小鼠动情期:增加其卵巢和子宫指数,改善卵巢和子宫的病理改变,降低卵巢子宫中MDA含量,提高其SOD活力.结论 OR能够延缓雌性小鼠生殖衰老,增强生殖器官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其萎缩和衰老程度.
作者:梁磊;张绪慧;周毅;黄玉娟;邓虹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肝星状细胞(HSC)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予AngⅡ 1 μmol/L处理10 min、30 min,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42/44蛋白的表达.另外,观察AT-1受体阻滞剂-irbesartan、ERK1/2特异性阻断剂-U0126、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均预处理60 min,再予AngⅡ刺激)和TNFα对磷酸化P42/44蛋白表达的影响.此外,予AngⅡ、irbesartan、U0126、NAC和ACEI处理后,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EGR-1 DNA结合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ugⅡ对HSCPDGF-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ngⅡ可诱导磷酸化P42/44的表达.U0126和irbesartan可抑制磷酸化P42/44的表达.EMSA结果显示:AngⅡ干预HSC 0.5h后,EGR-1 DNA结合活性开始增加,1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低.U0126和irbesartan处理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EGR-1活性增强.较高浓度的ACEI可抑制EGR-1的活性.当ACEI浓度为0.1 nmol/L时EGR-1的活性增强.NAC对EGR-1的活性无抑制作用.AngⅡ可诱导HSC PDGF-B蛋白表达.irbesartan可抑制AngⅡ诱导的PDGF-B表达.U0126、NAC和ACEI对PDGF-B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 AngⅡ可经ERK1/2通路诱导HSC EGR-1活性增强.AngⅡ可经EGR-1通路调控PDGF-B的表达.
作者:李旭;孟莹;黄茂梁;张小兰;张振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单纯垂体脓肿、1例颅咽管瘤合并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 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MRI扫描脓肿壁呈环行强化5例,6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垂体脓肿5例经鼻蝶人路,1例合并颅咽管瘤者经翼点人路,随访6个月至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是一种较少见疾病,早期垂体功能低下、早期出现尿崩和环形强化的鞍区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作者:漆松涛;彭俊祥;潘军;陈状;陆云涛;樊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将综合现有经典CT重建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优质重建算法.方法 新算法采用Katsevich算法框架.将现有FDK类型算法和Katsevich算法的不同优点有机地融合.完全回避投影数据中关于探测器坐标变量的直接微分运算.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提高了螺旋锥柬CT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减少了重建伪影.结论 文中提出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重建公式是对Katsevich重建公式的重要改进.同时Ramp滤波的引入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进行优化设计.
作者:马建华;陈凌剑;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卡配伍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华瑞医院分娩的281例初产妇,其中接受0.15%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镇痛的106例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175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活跃期时间、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处理方式、各组中发生产后出血、胎窘和新生儿窒息的例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宫缩时疼痛,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结果 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两组间无差别.镇痛组第二产程延长、阴道顺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活跃期更快、活跃期异常病例减少,催产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增加.镇痛满意率达93.4%.结论 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镇痛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合理应用催产素可缩短活跃期,减少活跃期异常病例;注意加强第二产程的观察和处理,增加阴道手术助产、提高助产技术.
作者:李琼;李传翔;刘艳;薛伟宁;陈天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求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内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融-超声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建立DA和地塞米松(Dex)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测定DA-SLN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测定药物在内耳外淋巴液(PL)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DA-SLN平均粒径为106.8 nm.包封率为83.8%.DA-SLN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时间可达6d以上.静脉注射DA-SLN后在PL中测不到药物.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相比,鼓室注射DA-SLN在内耳De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4%,且MRT和t1/2分别是其2.9和1.5倍.结论 纳米粒传递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内耳疾病的鼓室给药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胡巧红;郭丹丹;肖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及临床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6例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简易方式应对量表(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作比较.结果 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51±0.58,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3±0.58.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症状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将患者消极应对与SCL-90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加强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教育,可提高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于芳;聂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 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降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问有明显差异.结论 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义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作者:顾繁;高建华;鲁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