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

周翔;李本富;喻德旷

关键词:常规导联心电图, 头胸导联心电图, 后壁心肌梗死, 定位诊断, myocardial infarction, 假阳性率, 诊断符合率, 健康人, 统计学, 冠状动脉造影, 心电图诊断, 显著性差异, 体表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 诊断结果, 同步记录, 患者, 冠脉造影, 分析诊断, 导联系统
摘要: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 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健康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汁箅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并作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本实验包括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和健康人6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8%(30/32)、假阳性率13.2%(9/68):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假阳性率0%(0/3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FSCN1蛋白在人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FSCN1蛋白在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3例人类上皮性肿瘤组织标本及80例相应正常组织标本中FSCN1蛋白的表达,303例上皮性肿瘤包括26例肺癌、33例宫颈癌、22例卵巢癌、38例食管癌、24例胰腺癌、23例胃癌、29例喉癌、17例原发性肝癌、34例大肠癌、33例乳腺癌、24例鼻咽癌.结果 FSCN1蛋白在上皮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6.3%(5/80),在上皮性肿瘤中表达阳性率为58.7%(178/303),在上述11种上皮性肿瘤中,FSCN1在宫颈癌、卵巢癌、食管癌、胰腺癌、胃癌、喉癌、大肠癌、乳腺癌及鼻咽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相应的正常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胃癌和鼻咽癌中,肿瘤侵袭的边缘明显强于肿瘤内部的表达.结论 FSCN1蛋白在上皮来源性肿瘤中表达明显上调,FSCN1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高翔;吴德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哈蟆油胶囊对衰老模型小鼠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

    目的 以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哈蟆油胶囊(OR)对其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雌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OR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6周.另设一组12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植物油.后2周逐只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使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观察其阴道角化细胞变化,计数动情期天数.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卵巢和子宫指数,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变化,检测卵巢子官中SOD以及MDA的水平.结果 OR明显提高老年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延长小鼠动情期:增加其卵巢和子宫指数,改善卵巢和子宫的病理改变,降低卵巢子宫中MDA含量,提高其SOD活力.结论 OR能够延缓雌性小鼠生殖衰老,增强生殖器官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其萎缩和衰老程度.

    作者:梁磊;张绪慧;周毅;黄玉娟;邓虹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18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口服罗格列酮(4 mg/d)12周,B组予磺脲类降糖药物治疗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hs-CRP、IL-1β、IL-6、TNF-水平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浓度,根据HOMA Model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空腹血糖、胰岛索抵抗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A组患者空腹血糖较B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hs-CRP、IL-1β、IL-6、TNF-α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结论 罗格列酮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血糖同时,降低患者机体炎症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作者:朱慧丽;俞锐敏;黄新智;黄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草醇提物中甘草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草醇提物中甘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常压干燥品,减压干燥品,冷冻干燥品.微波干燥品中甘草苷的含量.结果 各干燥品中甘草苷的含量依次是提取液>冷冻干燥品>微波干燥品>减压干燥品>常压干燥品.结论 在干燥过程中甘草苷的含量均有降低,冷冻干燥损失小.

    作者:李慧;陈宝田;董芙蓉;孙学刚;刘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3号外显子缺失后dystrophin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改变

    目的 探讨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SWISS-MODEL同源模构3号外显子缺失前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重要结构区的三维模型.Pafin数据库搜索识别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的基序和结构域.分析PDB数据库搜索的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晶体结构.结果 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的氨基端发生扭转.Pafm搜索营养障碍基因氨基端CH1区命中指数由108下降至36.5,期望值由2.3e-29上升至8.1e-08.3号外显子缺失使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CH1区的螺旋区C缺失.结论 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的CH1区空间构像稳定性下降,且不能形成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合面,从而影响营养障碍基因与肌动蛋白结合.信息生物学方法可为DM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梁颖茵;张成;陈松林;冯善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检测尿液中痕量纤维蛋白肽A、B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尿液中反应体内微血栓形成的特异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的方法.方法 采用25 cm×50 μm涂层毛细管柱,0.1 mol/L pH2.5的磷酸缓冲液,27.58 kPa压力进样,190nm紫外检测.用比FPB多一个酪氨酸的合成肽(FPB-Tyr)作内标,加内标后的尿样用Sep-Pak C18柱预处理.结果 采用本法,尿样中的FPA、FPB和内标可在16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三者的迁移时间分别为:7.28、14.31、15.22min;将内标和一系列浓度的FPA、FPB标准品加入空白尿样,用Sep-Pak C18柱预处理后,毛细管电泳进样分析,在FPA和FPB浓度为0-40 mg/L的范围内,用FPA(FPB)同内标的校正峰面积比值对添加的相应的FPA(FPB)浓度得到校正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未预处理的尿样中FPA、FPB的低检出浓度分别为30μg/L、40μg/L(信噪比为3:1);本法FPA和FPB测定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好,平均回收率高.结论 本方法可靠,特异性好,可为开展纤维蛋白肽类及其它的痕量肽类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程明刚;郝艳华;曹建华;梁统;周克元;凌光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一种基于可恢复性水印的医学图像认证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内容认证和保护的可恢复性水印箅法.选取图像的小波重要系数进行SPIHT编码生成水印:使用Arnold变换确定其嵌入块位置并将其加密嵌入剑图像数据低位;通过链式认证结构实现水印信号的检测和图像篡改数据的定位,由 SPIHT解码完成篡改数据的恢复.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含水印医学图像具有良好视觉透明性的基础上.还可以定位并恢复被篡改区域内容.

    作者:龚剑;钟晓燕;冯前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Anti-MBP与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脑干继发性脱髓鞘病变的关系

    目的 研究大鼠脑组织损伤后,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抗体(Anti-MBP)效价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制作大鼠脑组织损伤模型,通过间接ELISA法检测伤后不同时期血液中MBP含量、Anti-MBP效价.锇酸染色法检测脑干中髓鞘变性的程度.结果 伤后早期大鼠血液中MBP含量上升,10 d后显著下降:伤后4 d起Anti-MBP效价显著上升,同时,脑干中脱髓鞘病变的程度也明显加重;10d后两者达到高峰,与对照组相比.Anti-MBP效价上升了4倍,脱髓鞘病变数量上升10倍;30 d后逐渐下降.相关分析显示Anti-MBP效价与脱髓鞘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颅脑损伤后,特异性抗原MBP释放人血,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Anti-MBP.后者与继发性脑干脱髓鞘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李卫;陈善成;汪志刚;宋秀豹;王玉苹;张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基于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重建

    目的 本文将综合现有经典CT重建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优质重建算法.方法 新算法采用Katsevich算法框架.将现有FDK类型算法和Katsevich算法的不同优点有机地融合.完全回避投影数据中关于探测器坐标变量的直接微分运算.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提高了螺旋锥柬CT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减少了重建伪影.结论 文中提出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重建公式是对Katsevich重建公式的重要改进.同时Ramp滤波的引入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进行优化设计.

    作者:马建华;陈凌剑;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

    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 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健康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汁箅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并作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本实验包括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和健康人6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8%(30/32)、假阳性率13.2%(9/68):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假阳性率0%(0/3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作者:周翔;李本富;喻德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侧唇裂修复旋转推进法与三角瓣法术后上唇外形及鼻部改变的比较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整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唇及鼻畸形的改善的比较.方法 235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110例,旋转推进法125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5.1年.采用VLS分类评价于行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部外观及鼻畸形的情况.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旋转推进法组和三角瓣组术后唇红部畸形、上唇疤痕及唇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三角瓣组术后有22.7%(25人)出现人中破坏,与旋转推进法组有统计学差异.运用旋转推进法鼻翼根部畸形能够得到较明显改善.三角瓣法对患侧鼻翼根部远中错位几乎无改善.结论 旋转推进法适用于鼻畸形程度较严重的单侧唇裂患者,三角瓣法适用鼻畸形程度较轻的单侧唇裂患者.

    作者:冯航;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应用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孕中晚期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5组,建立重度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假休克组(SS组),休克未处理组(SH组),传统复苏组(NS组)、限制性复苏组(NH组)及高渗高胶限制性复苏组(HHH组)分别于休克30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各组均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脏检测SOD、MDA和MPO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MPO水平增高,其中MDA、MPO水平HHH组、NH组显著低于NS组(P<0.05),HHH组显著低于NH组(P<0.05);SOD活性呈与MDA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 限制性输液复苏较传统快速输液复苏缓解了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羟乙基淀粉高渗盐可显著抑制肺组织再灌注损伤.

    作者:秦薇;余艳红;盛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ASCs的单克隆培养及干细胞相关标志物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 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降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问有明显差异.结论 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义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作者:顾繁;高建华;鲁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母源性BDE-209暴露对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剂量效应关系

    目的 从剂量效应关系角度出发,研究大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BDE-209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胃灌的方法建立Wistar母鼠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的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d)的暴露模型,分别为实验A、B、C、D组,对照组E胃灌等量花牛油.每组随机选取刚断乳第一代雄性仔鼠各20只为观察对象,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仔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水迷宫第1~2天,各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与对照相比,B、C、D组潜伏期均延长(P<0.05);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光镜下A、B组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C、D组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过半,细胞间质水肿.结论 母源性BDE-209可导致仔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影响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吴英;余艳红;陈敦金;蒋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及经圆窗给药在内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求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内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融-超声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建立DA和地塞米松(Dex)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测定DA-SLN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测定药物在内耳外淋巴液(PL)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DA-SLN平均粒径为106.8 nm.包封率为83.8%.DA-SLN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时间可达6d以上.静脉注射DA-SLN后在PL中测不到药物.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相比,鼓室注射DA-SLN在内耳De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4%,且MRT和t1/2分别是其2.9和1.5倍.结论 纳米粒传递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内耳疾病的鼓室给药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胡巧红;郭丹丹;肖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组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抗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进行鉴定.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六邻体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间接法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4株分泌抗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纯化其腹水获得单抗.使用ELISA、Western blot和中和实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中和活性.结果 ELISA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这4株单抗与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可以特异性结合.而且,4C6株单抗具有中和活性.结论 获得了4个单抗为腺病毒六邻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3型腺病毒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的研究.

    作者:周荣;盛慧英;田新贵;王长兵;龚四堂;陈俏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对截瘫患者膀胱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RGO).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改善膀胱和直肠功能.方法 先后为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装配RGO,并于安装前后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分别于装配前和装配后3个月进行冷水试验、尿细菌培养和结肠排空实验,并检测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充盈压及平均直肠压.结果 12例截瘫患者装配RGO前后的冷水实验均为阳性;但其尿细菌培养结果示,装配RGO前11例为阳性,装配后仅1例阳性.装配RGO 3个月后的膀胱容量和平均直肠压较装配前显著提高(P<0.05);而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及平均结肠排空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RGO并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嘉利;钟世镇;欧阳亚涛;唐丹;冼庆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PARγ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作用

    目的 研究PPARγ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②胰腺炎模型组采用胆胰管注射质量分数4%的牛磺胆酸钠,剂量为1.0 ml/kg,制成胰腺炎模型;③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④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GW9662 0.3 mg/kg,1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各组于实验6h后采集血样并处死大鼠,检测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测定各组反应器官功能的生化指标.结果 胰腺炎模型组和GW9662处理组大鼠在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门静脉内毒素含量方面及各器官功能生化指标均比对照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能减轻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器官功能损伤,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裴红红;乔万海;刘敏龙;柏玲;缪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抗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50~280 g,分为以下4组.模型组:平阳霉素5 mg·kg1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诱导肺纤维化;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10 mg·kg-1灌胃,每日1次;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2 mg.kg-1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第4周取材,Masson三i色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学改变:用氯氨T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1受体、TGF-β1蛋白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肺组织NF-κB的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IκBα的表达;明胶酶法测定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结果 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大鼠肺纤维化分级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氯沙坦组,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TGF-β1蛋白质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NF-κB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NF-κB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和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增强(P<0.05);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高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结论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以及NF-κB和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作者:孟莹;李旭;蔡绍曦;佟万成;程远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正常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其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腰椎、股骨总量、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卫增高趋势(P>0.05),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大转子、wards 三角区骨密度与正常蛋白尿组相比有意义的降低.腰椎和股骨近端部分骨密度与体质屠指数正相关,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时骨密度增高,但发展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股骨近端可出现快速的骨丢失.

    作者:智喜梅;许翎;谢萍;梁宇梅;吴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