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威;吴赛珠;阮云军
目的 探求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内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融-超声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建立DA和地塞米松(Dex)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测定DA-SLN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测定药物在内耳外淋巴液(PL)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DA-SLN平均粒径为106.8 nm.包封率为83.8%.DA-SLN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时间可达6d以上.静脉注射DA-SLN后在PL中测不到药物.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相比,鼓室注射DA-SLN在内耳De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4%,且MRT和t1/2分别是其2.9和1.5倍.结论 纳米粒传递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内耳疾病的鼓室给药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胡巧红;郭丹丹;肖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测定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人治疗前后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甲的改变,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埘冠心病病人炎症指标及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冠心病病人80例,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人选病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hs-CRP和MCP-1水平.结果 (1)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hs-CRP为(2.37±0.56)μg/L,显著高丁术前的(1.59±0.41)μg/L(P,0.01),而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hs-CRP为(1.18±0.37)μg/L与术前的(1.13±0.32)μ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状动脉介入组病人术后血浆MCP-1为(26.04±5.43)pg/L,显著高于术前的(18.07±4.30)pg/L(P<0.01),而对照组冠脉造影术后MCP-1为(9.80±2.64)pg/L,与术前的(9.63±2.52)pg/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促进冠心病病人血浆hs-CRP及MCP-1水平的升高,是否为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之一尚待进一步考证.
作者:王守力;韩雅玲;刘丽军;阎承惠;康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0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质量指数、吸烟和TC、LDL-C相关(P<0.01).随着TC、LDL-C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与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关系,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防治巾,应重视血压的降低及TC、LDL-C水平的改善.
作者:陈焕展;梁新剑;廖碧红;林钟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我国的广东、海南、贵州和印度等地所产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采用GC-MS对小油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干基含油率分别为32.43%(广东)、31.41%(海南)、37.56%(贵州)和41.04%(印度);GC.MS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0.93%(广东)、79.53%(海南)、77.24%(贵州)和78.22%(印度).结论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在小油桐引种与育种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作者:王兆玉;林敬明;徐增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 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h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卢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对照处理后培养24,48 h后m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后培养24 h的Raji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细胞表面光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次声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有明显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胞质呈出芽脱落.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处理(次声信号声强级均小于90 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改变细胞膜的突起,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
作者:鲍勇;范建中;李克;李川;杨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和比较独立学院女生和普通本科女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及生殖健康问题现状和异同,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校独立学院女生421名与普通本科女生465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或困惑问卷调查.结果 独立学院大学生吸烟率29.4%,饮洒率57.2%,有性行为15.6%;普通本科生吸烟率14.5%,饮酒率34.7%,有性行为6.7%,两者比较,P均<0.01,有高度显著差异.独立学院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分别有37.8%、27.4%的学生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生殖健康问题.结论 应重视不同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由于独立学院女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普遍高于普通本科女生,故对独立学院女生尤应引起高度关注,且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女性群体进行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杜建林;程瑛;罗雪梅;肖志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到2005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病例;门诊随诊和随访出院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存本组资料中病理分期:ⅠE期11例,ⅡE期4例,ⅢE期4例,ⅣE期3例.术前误诊率45.5%,手术切除率7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住院期间死亡率4.5%.手术加化疗5年生存率:低度恶性胃淋巴瘤79.6%,高度恶性胃淋巴瘤49.5%.高度恶性胃淋巴瘤单纯化疗5年生存率仅为11.5%.结论 术前影像学和病理检杏有助于决定手术和化疗方案;早期诊断、切除胃的原发病灶加术后联合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贾文胜;李瑞平;赵建勇;李家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整体可视化原位乳腺癌肝转移模型,实时观察乳腺癌发展、转移的规律,为研究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以及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动物模型.方法 利用pEGFP-N1表达质粒转染乳腺癌高转移亚系MDA-MB-231细胞,经稳定筛选后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乳腺癌细胞株pEGFP-MDA-MB-231细胞.利用pEGFP-MDA-MB-231癌细胞株通过体内连续传代,建立乳腺癌高肝转移模型,并借助整体荧光成像系统采集、分析乳腺癌细胞发出的荧光信号,实时观察乳腺癌细胞在裸鼠原位生长及肝转移情况.结果 乳腺癌细胞pEGFP-MDA-MB-231稳定、高效表达EGFP,通过体内连续筛选法建立乳腺癌原位接种模型后,第1代、第2代、第3代原位接种模型的肝转移率分别为20%、80%、100%.并通过常规病理学方法验证了可视化模型的可靠性.结论 利用稳定转染的乳腺癌pEGFP-MDA-MB-231细胞通过裸鼠体内连续筛选可以建立高效、相对特异性的整体可视化原位乳腺癌肝转移模型,为研究乳腺癌肝转移的机制及治疗提供一种更可靠有效的实验模型.
作者:杨敏;杨朝晖;侯致典;李学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的自测健康状况的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9名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高于一般人群、流动人口心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低于一般人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生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疲劳、胃肠道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焦虑、抑郁症状、强迫等方面:社会健康问题反映流动人口参加社团活动、对朋友与家庭的依靠、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方面的情况.结论 为保障流动人口健康,需定期开展群体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各种社会互动活动.
作者:段俊杰;王冬;聂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RGO).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改善膀胱和直肠功能.方法 先后为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装配RGO,并于安装前后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分别于装配前和装配后3个月进行冷水试验、尿细菌培养和结肠排空实验,并检测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充盈压及平均直肠压.结果 12例截瘫患者装配RGO前后的冷水实验均为阳性;但其尿细菌培养结果示,装配RGO前11例为阳性,装配后仅1例阳性.装配RGO 3个月后的膀胱容量和平均直肠压较装配前显著提高(P<0.05);而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及平均结肠排空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RGO并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嘉利;钟世镇;欧阳亚涛;唐丹;冼庆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50~280 g,分为以下4组.模型组:平阳霉素5 mg·kg1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诱导肺纤维化;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10 mg·kg-1灌胃,每日1次;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2 mg.kg-1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第4周取材,Masson三i色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学改变:用氯氨T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1受体、TGF-β1蛋白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肺组织NF-κB的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IκBα的表达;明胶酶法测定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结果 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大鼠肺纤维化分级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氯沙坦组,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TGF-β1蛋白质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NF-κB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NF-κB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和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增强(P<0.05);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高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结论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以及NF-κB和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作者:孟莹;李旭;蔡绍曦;佟万成;程远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TM4SF9)蛋白在滋养细胞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早孕绒毛,TM4SF9蛋白仅表达于细胞滋养层细胞,而在合体滋养层细胞则未见表达;(2)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强阳性率分别为0,10%,3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M4SF9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有关,TM4SF9在滋养细胞肿瘤的侵袭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天旸;余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是影响干扰素应答率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 系从干扰素受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机制,此外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5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例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分别为(21.4060±4.7658)、(23.8365±3.3329)(P=0.374);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程度分为3组G1(5.6913±1.8422)、G2(7.4706±5.3572)、G3(25.1307±7.0700)(P=0.000).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与肝组织的病理炎症程度相关,可能是其对干扰素应答率高的原因,而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与HBV感染无关.
作者:樊和斌;郭亚兵;王宝菊;朱幼芙;吴爱华;侯金林;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卡配伍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对产程和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华瑞医院分娩的281例初产妇,其中接受0.15%罗哌卡因+芬太尼(1μg/ml)硬膜外镇痛的106例产妇为镇痛组,条件相似未行镇痛的175例产妇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活跃期时间、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程中处理方式、各组中发生产后出血、胎窘和新生儿窒息的例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宫缩时疼痛,改良Bromage评分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结果 第一产程、第三产程和总产程时间两组间无差别.镇痛组第二产程延长、阴道顺产率和阴道助产率均高于对照组,活跃期更快、活跃期异常病例减少,催产素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增加.镇痛满意率达93.4%.结论 罗哌卡因配伍芬太尼镇痛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合理应用催产素可缩短活跃期,减少活跃期异常病例;注意加强第二产程的观察和处理,增加阴道手术助产、提高助产技术.
作者:李琼;李传翔;刘艳;薛伟宁;陈天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T-1)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迁移及细胞骨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ASMCs,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ASMCs的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T-1刺激不同时间后Rho激酶底物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MYPT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ET-1在0.1、1、10、100 nmol/L浓度具有趋化ASMCs的迁移能力,10 nmol/L的ET-1趋化ASMCs迁移的能力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ET-1趋化的ASMCs跨膜迁移,与ET-1组相比,10μmol/L的Y-27632显著抑制了ASMCs迁移(P<0.01);ET-1(10 nmol/L)刺激后ASMCs细胞骨架和形态改变,伪足生成,应力纤维形成增多,Y-27632可显著抑制ET-1诱导的上述改变;ET-1刺激15、30min后p-MYPT1表达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p-MYPT1表达下降(P>05).结论 Rho激酶信号通路在ET-1诱导的ASMCs迁移和细胞骨架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黎振兴;罗雅玲;赖文岩;徐健;任敦强;赵燕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预后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68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分为强化组(n=38)和对照组(n=30).强化组控制血糖在4.0~6.0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1.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日平均血糖、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强化组的病死率(18.4%)低于对照组(40.0%)(X2=3.877,P<0.05);强化组存活病例日平均血糖、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丁对照组(P<0.05);强化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方法治疗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ICU1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朱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效果,分析影响髋关符表面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我科自2005~2007期问共完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Harris评分,并均进行规范随访.结果 和结论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在所有的病例中均无髋关节脱位、周用神经麻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前Harris评分:36.69,术后评分升至89.63;术后拐杖使用多为4周,所有病例均在4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作者:林茘军;靳安民;方国芳;丁超;陈伟义;韦葛堇;李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肠球菌中毒力岛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使用PCR和杂交方法对155株肠球菌进行毒力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155株肠球菌中,88.39%携带至少一个毒力岛基因,各基因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yd(81.94%),psaA(78.06%)、nuc(57.42%)、esp(53.55%)、cylB(52.90%)和gls24-lik e(38.06%);除esp基因,其他5个基冈的阳性率均是粪肠球菌高于屎肠球菌,其中nuc、cylB、gls24-like三个基冈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各基因的阳性率和所携带的基冈数均高于健康人分离株.结论 肠球菌普遍携带毒力岛相关基因,粪肠球菌各基因阳性率高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毒力岛基因数目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分离株.
作者:吴敏;陈义忠;胡簇琼;江凌晓;陈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从剂量效应关系角度出发,研究大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BDE-209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胃灌的方法建立Wistar母鼠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的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d)的暴露模型,分别为实验A、B、C、D组,对照组E胃灌等量花牛油.每组随机选取刚断乳第一代雄性仔鼠各20只为观察对象,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仔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水迷宫第1~2天,各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与对照相比,B、C、D组潜伏期均延长(P<0.05);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光镜下A、B组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C、D组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过半,细胞间质水肿.结论 母源性BDE-209可导致仔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影响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吴英;余艳红;陈敦金;蒋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 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降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问有明显差异.结论 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义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作者:顾繁;高建华;鲁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