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对截瘫患者膀胱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孙嘉利;钟世镇;欧阳亚涛;唐丹;冼庆林

关键词:脊髓损伤, 截瘫, 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 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
摘要: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RGO).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改善膀胱和直肠功能.方法 先后为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装配RGO,并于安装前后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分别于装配前和装配后3个月进行冷水试验、尿细菌培养和结肠排空实验,并检测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充盈压及平均直肠压.结果 12例截瘫患者装配RGO前后的冷水实验均为阳性;但其尿细菌培养结果示,装配RGO前11例为阳性,装配后仅1例阳性.装配RGO 3个月后的膀胱容量和平均直肠压较装配前显著提高(P<0.05);而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及平均结肠排空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RGO并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术后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的诊治研究

    目的 探讨肝脏术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与纤溶功能异常的诱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35例肝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3、5天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与纤溶指标;23例出现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同期12例凝血与纤溶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3例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者(异常率65.7%),血小板数减少(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郎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D-_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结论 肝脏术后及时监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并清除凝血功能障碍病因,加强营养、护肝、支持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肝脏术后所致的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有效措施.

    作者:谢勇;龙光辉;刘晓平;钟立明;周晓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应用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孕中晚期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5组,建立重度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假休克组(SS组),休克未处理组(SH组),传统复苏组(NS组)、限制性复苏组(NH组)及高渗高胶限制性复苏组(HHH组)分别于休克30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各组均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脏检测SOD、MDA和MPO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MPO水平增高,其中MDA、MPO水平HHH组、NH组显著低于NS组(P<0.05),HHH组显著低于NH组(P<0.05);SOD活性呈与MDA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 限制性输液复苏较传统快速输液复苏缓解了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羟乙基淀粉高渗盐可显著抑制肺组织再灌注损伤.

    作者:秦薇;余艳红;盛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心肌生化标志物联合检测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

    目的 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4例)单纯化疗,每治疗周期的d0、d15,检测心电图,以及血清CK.MB、cTnT和血浆中NT-proBNP水平,共观察2个治疗周期.结果A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CK-MB,cTnT和NT-proBNP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明显升高(P<0.05),B组组内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每个周期治疗后A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与B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组内不同治疗时间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周期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存在确切的心脏毒性.CK-MB、cTnT和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的心肌生化标志物.

    作者:覃晶;张鹏海;钱新宇;康世均;罗荣城;王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绝经前后妇女去氢表雄酮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去氢表雄酮(DHE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绝经前后健康妇女各40名,分为两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DHEA浓度,并测定了血脂、雌二醇、内皮素、E-选择素.结果 绝经后组颈动脉IMT增加,DHEA、雌二醇水平降低,IMT与DHEA显著相关,同时绝经后组内皮保护能力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女性低DHEA水平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这可能与低DHEA状态引起内皮保护能力下降和血脂升高有关.

    作者:简政威;吴赛珠;阮云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垂体脓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单纯垂体脓肿、1例颅咽管瘤合并垂体脓肿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记录和随访结果.结果 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垂体功能低下,MRI扫描脓肿壁呈环行强化5例,6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垂体脓肿5例经鼻蝶人路,1例合并颅咽管瘤者经翼点人路,随访6个月至4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垂体脓肿是一种较少见疾病,早期垂体功能低下、早期出现尿崩和环形强化的鞍区囊性病灶应首先怀疑垂体脓肿,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和合理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垂体脓肿预后的关键.

    作者:漆松涛;彭俊祥;潘军;陈状;陆云涛;樊俊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FN-α/β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是影响干扰素应答率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 系从干扰素受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机制,此外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5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例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分别为(21.4060±4.7658)、(23.8365±3.3329)(P=0.374);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程度分为3组G1(5.6913±1.8422)、G2(7.4706±5.3572)、G3(25.1307±7.0700)(P=0.000).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与肝组织的病理炎症程度相关,可能是其对干扰素应答率高的原因,而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与HBV感染无关.

    作者:樊和斌;郭亚兵;王宝菊;朱幼芙;吴爱华;侯金林;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

    目的 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效果,分析影响髋关符表面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我科自2005~2007期问共完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Harris评分,并均进行规范随访.结果 和结论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在所有的病例中均无髋关节脱位、周用神经麻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前Harris评分:36.69,术后评分升至89.63;术后拐杖使用多为4周,所有病例均在4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作者:林茘军;靳安民;方国芳;丁超;陈伟义;韦葛堇;李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地塞米松纳米粒的体外释放及经圆窗给药在内耳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探求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内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融-超声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建立DA和地塞米松(Dex)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测定DA-SLN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测定药物在内耳外淋巴液(PL)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DA-SLN平均粒径为106.8 nm.包封率为83.8%.DA-SLN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时间可达6d以上.静脉注射DA-SLN后在PL中测不到药物.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相比,鼓室注射DA-SLN在内耳De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4%,且MRT和t1/2分别是其2.9和1.5倍.结论 纳米粒传递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内耳疾病的鼓室给药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胡巧红;郭丹丹;肖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不典型输尿管梗阻声像图及诊断价值

    目的 明确不典型输尿管梗阻超声表现及其对提高输尿管结石诊断敏感性价值.方法 对35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35例无典型肾积水表现者声像图进行分析、归纳,确定不典型输尿管梗阻具体表现分类,对比在认识其前、后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敏感性.结果 和结论对照组中,超声诊断不伴肾积水输尿管结石敏感性(58.54%)较伴肾积水者(93.56%)显著低.研究组35例(9.67%)无肾积水,其中 32例(91.43%)于肾脏.输尿管及肾脏周围出现5类不典型输尿管梗阻声像图.正确识别这些征象,可使超声诊断不伴肾积水输尿管结石敏感性显著提高至85.71%,对早期诊断输尿管结石和提高诊断敏感性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秦大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在滋养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四分子交联体家族成员9(TM4SF9)蛋白在滋养细胞巾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和绒毛膜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在早孕绒毛,TM4SF9蛋白仅表达于细胞滋养层细胞,而在合体滋养层细胞则未见表达;(2)TM4SF9蛋白在早孕绒毛、葡萄胎和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的表达依次增强,强阳性率分别为0,10%,36.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TM4SF9蛋白的表达可能与滋养细胞的侵袭行为有关,TM4SF9在滋养细胞肿瘤的侵袭中有一定作用.

    作者:高天旸;余艳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Rho激酶信号通路参与ET-1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变化

    目的 研究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内皮素-1(ET-1)诱导的人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s)迁移及细胞骨架变化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ASMCs,改良的Boyden小室检测ASMCs的迁移能力;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ET-1刺激不同时间后Rho激酶底物肌球蛋白磷酸酶目标亚单位1(MYPT1)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ET-1在0.1、1、10、100 nmol/L浓度具有趋化ASMCs的迁移能力,10 nmol/L的ET-1趋化ASMCs迁移的能力强(与对照组相比,P<0.01).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ET-1趋化的ASMCs跨膜迁移,与ET-1组相比,10μmol/L的Y-27632显著抑制了ASMCs迁移(P<0.01);ET-1(10 nmol/L)刺激后ASMCs细胞骨架和形态改变,伪足生成,应力纤维形成增多,Y-27632可显著抑制ET-1诱导的上述改变;ET-1刺激15、30min后p-MYPT1表达显著增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p-MYPT1表达下降(P>05).结论 Rho激酶信号通路在ET-1诱导的ASMCs迁移和细胞骨架变化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黎振兴;罗雅玲;赖文岩;徐健;任敦强;赵燕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持续应用腺苷对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目的 采用皮下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腺苷14d,观察腺苷对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常氧组、低氧组和腺苷处理组,于低氧[氧浓度(10.0±0.5)%]第7天皮下植人胶囊渗透压泵.腺苷组在低氧处理同时注射腺苷(100μg·kg-1·min-1);另两组泵内含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4 do测尾动脉压力和肺动脉压力,取血浆检测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NO水平.取肺动脉作免疫组化检测iNOS蛋白表达.结果 (1)低氧致肺动脉压力高于常氧组(P(0.01),而腺苷处理后肺动脉压力低于低氧组(P<0.01);(2)低氧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低于低氧组(P<0.01);低氧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高于低氧组(P<0.01);低氧组肺动脉血管iNOS蛋白表达高于常氧组,腺苷处理组肺动脉血管iN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低氧组和常氧组(P<0.01);(3)低氧组血浆RA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则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结论 外周持续腺苷给药可降低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其机制与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水平,促进肺动脉iNOS表达和增高血浆NO水平有关.

    作者:谭建新;陈新民;方兴;陶梦婕;黄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常规导联与头胸导联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的比较

    目的 观察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是否具有与常规导联一样的价值.方法 对于健康人和经冠状动脉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确诊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同步记录常规导联心电图和头胸导联心电图各一份,由两位不知情的资深电生理医生进行分析诊断.而后由观察者将两种体表心电图的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的结果、以及健康人的结果相对照,分别汁箅出两种导联系统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符合率和假阳性率,并作x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本实验包括山全国12家大医院提供的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患者32例,和健康人68例.常规导联心电图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符合率为93.8%(30/32)、假阳性率13.2%(9/68):而头胸导联心电图的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假阳性率0%(0/32).头胸导联诊断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符合率高于常规导联.但无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05);假阳性率低于常规导联,且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定位诊断方面,头胸导联以其较低的假阳性率而优于常规导联.

    作者:周翔;李本富;喻德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正常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其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腰椎、股骨总量、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卫增高趋势(P>0.05),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大转子、wards 三角区骨密度与正常蛋白尿组相比有意义的降低.腰椎和股骨近端部分骨密度与体质屠指数正相关,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时骨密度增高,但发展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股骨近端可出现快速的骨丢失.

    作者:智喜梅;许翎;谢萍;梁宇梅;吴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胰体尾肿瘤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

    目的 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治疗中胰体尾肿瘤的应用.方法 采集64排螺旋CT胰体尾肿瘤病人的原始扫描数据集,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人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图像修饰、平滑,然后利用GHOST SDK和PHANTOM软件系统进行胰体尾肿瘤病人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 三维重建后的胰腺、胰体尾部肿瘤与邻近脏器的三维结构清楚,主胰管、腹主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胆道等主要管道系统的分布、行程以及相互关系明晰.在胰体尾肿瘤的仿真手术系统中,利用GHOST SDK可以开发出来各种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系统可以完成和真实手术一样的胰体尾肿瘤仿真手术,效果逼真.结论 胰腺CT数据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的研究,对胰体尾肿瘤等胰腺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驰华;刘宇斌;唐云强;潘家辉;彭丰平;鲁朝敏;鲍苏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血液中IRAK-4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RAK-4、TNF-α表达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SPA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CHVHF+常规治疗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48和72 h采集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留取血清;同时对患者行APACHE Ⅱ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RT-PCR分析单核细胞中IRAK-4 mRNA表达水平,Westem blot检测单核细胞中IRA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VHF+常规治疗组21例患者中,存活18例,死亡3例;常规治疗组20例患者中,存活14例,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CHVHF+常规治疗组其APACHE Ⅱ评分下降显著,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开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IRAK-4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在CHVHF开始后24 h就开始明显下降,组内及与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开始后同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VHF治疗可降低SAP患者单核细胞中IRAK-4mRNA与蛋白水平及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其原因可能为CHVHF清除了血清中单核细胞的活化因子,抑制了TLR受体介导的单核细胞激活.

    作者:苗春木;张光全;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B超引导穿刺置双管冲洗治疗肾周围脓肿:附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B超引导穿刺置管冲洗治疗肾周围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例肾周围脓肿的患者采用B超引导穿刺置管冲洗及引流治疗,术后随访1~6个月,对结果进行小结.结果 本组15例患者均手术,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30min,平均24min.术巾出血10~20 ml,平均15 ml.置管冲洗及引流5~13 d,平均9 d.术后7~16 d治愈出院,平均12 d.术后1~6个月内随访,疗效满意.结论 本方法留置双管,既可引流,又可持续冲洗,具有损伤小,出血少,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少,不存在切口感染,恢复快等优点,是微创治疗肾周围脓肿的一种好方法.

    作者:李汉强;丁勇泉;苏寒锦;黄强;周辉;邱光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自测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的自测健康状况的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9名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高于一般人群、流动人口心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低于一般人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生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疲劳、胃肠道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焦虑、抑郁症状、强迫等方面:社会健康问题反映流动人口参加社团活动、对朋友与家庭的依靠、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方面的情况.结论 为保障流动人口健康,需定期开展群体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各种社会互动活动.

    作者:段俊杰;王冬;聂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早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的预后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将68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分为强化组(n=38)和对照组(n=30).强化组控制血糖在4.0~6.0mmol/L,对照组血糖水平控制在8.0~11.1 mmol/L.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日平均血糖、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及感染发生率.结果 强化组的病死率(18.4%)低于对照组(40.0%)(X2=3.877,P<0.05);强化组存活病例日平均血糖、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均明显低丁对照组(P<0.05);强化组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强化胰岛素方法治疗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ICU1住院时间,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作者:朱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组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抗人3型腺病毒六邻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进行鉴定.方法 用纯化的重组六邻体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ELISA间接法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4株分泌抗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纯化其腹水获得单抗.使用ELISA、Western blot和中和实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中和活性.结果 ELISA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这4株单抗与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可以特异性结合.而且,4C6株单抗具有中和活性.结论 获得了4个单抗为腺病毒六邻体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3型腺病毒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的研究.

    作者:周荣;盛慧英;田新贵;王长兵;龚四堂;陈俏连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