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应用腺苷对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谭建新;陈新民;方兴;陶梦婕;黄秀兰

关键词:腺苷, 肺动脉高压, 血管紧张素,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摘要:目的 采用皮下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腺苷14d,观察腺苷对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常氧组、低氧组和腺苷处理组,于低氧[氧浓度(10.0±0.5)%]第7天皮下植人胶囊渗透压泵.腺苷组在低氧处理同时注射腺苷(100μg·kg-1·min-1);另两组泵内含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4 do测尾动脉压力和肺动脉压力,取血浆检测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NO水平.取肺动脉作免疫组化检测iNOS蛋白表达.结果 (1)低氧致肺动脉压力高于常氧组(P(0.01),而腺苷处理后肺动脉压力低于低氧组(P<0.01);(2)低氧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低于低氧组(P<0.01);低氧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高于低氧组(P<0.01);低氧组肺动脉血管iNOS蛋白表达高于常氧组,腺苷处理组肺动脉血管iN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低氧组和常氧组(P<0.01);(3)低氧组血浆RA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则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结论 外周持续腺苷给药可降低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其机制与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水平,促进肺动脉iNOS表达和增高血浆NO水平有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对方式特点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及临床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6例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简易方式应对量表(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作比较.结果 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51±0.58,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3±0.58.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症状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将患者消极应对与SCL-90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加强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教育,可提高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于芳;聂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哈蟆油胶囊对衰老模型小鼠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

    目的 以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哈蟆油胶囊(OR)对其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雌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OR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6周.另设一组12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植物油.后2周逐只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使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观察其阴道角化细胞变化,计数动情期天数.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卵巢和子宫指数,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变化,检测卵巢子官中SOD以及MDA的水平.结果 OR明显提高老年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延长小鼠动情期:增加其卵巢和子宫指数,改善卵巢和子宫的病理改变,降低卵巢子宫中MDA含量,提高其SOD活力.结论 OR能够延缓雌性小鼠生殖衰老,增强生殖器官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其萎缩和衰老程度.

    作者:梁磊;张绪慧;周毅;黄玉娟;邓虹珠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对截瘫患者膀胱和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RGO).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改善膀胱和直肠功能.方法 先后为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装配RGO,并于安装前后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分别于装配前和装配后3个月进行冷水试验、尿细菌培养和结肠排空实验,并检测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充盈压及平均直肠压.结果 12例截瘫患者装配RGO前后的冷水实验均为阳性;但其尿细菌培养结果示,装配RGO前11例为阳性,装配后仅1例阳性.装配RGO 3个月后的膀胱容量和平均直肠压较装配前显著提高(P<0.05);而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及平均结肠排空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RGO并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嘉利;钟世镇;欧阳亚涛;唐丹;冼庆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诊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1月到2005年12月间收治的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淋巴瘤病例;门诊随诊和随访出院病人生存情况.结果 存本组资料中病理分期:ⅠE期11例,ⅡE期4例,ⅢE期4例,ⅣE期3例.术前误诊率45.5%,手术切除率73.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住院期间死亡率4.5%.手术加化疗5年生存率:低度恶性胃淋巴瘤79.6%,高度恶性胃淋巴瘤49.5%.高度恶性胃淋巴瘤单纯化疗5年生存率仅为11.5%.结论 术前影像学和病理检杏有助于决定手术和化疗方案;早期诊断、切除胃的原发病灶加术后联合化疗是提高原发性胃淋巴瘤生存率的主要因素.

    作者:贾文胜;李瑞平;赵建勇;李家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HPLC-MS法测定人体血浆中的奥美沙坦

    目的 建立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奥美沙坦浓度的HPLC-MS方法.方法 采用三氟乙酸沉淀法处理血浆,HyPurity C18柱(150 mm 2.1 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14:60:26),流速为0.22 mL·min-1,质谱条件采用正离子检测的电喷雾电离方式,喷雾电压4.5 kV,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m/z)分别为447(奥美沙坦),376(内标,加替沙星).结果 奥美沙坦检测下限为25 μg·L-1,线性范围25~3200 μg·L-1(r=0.9998),日内和日间RSD均低于15%.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无杂质干扰,适合于奥美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陈仕恒;吴翠芳;陈本美;裴奇;谭鸿毅;阳丽;阳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某校独立学院女生与普通本科女生健康危险行为及生殖健康问题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和比较独立学院女生和普通本科女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及生殖健康问题现状和异同,为学校健康教育及相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我校独立学院女生421名与普通本科女生465名学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或困惑问卷调查.结果 独立学院大学生吸烟率29.4%,饮洒率57.2%,有性行为15.6%;普通本科生吸烟率14.5%,饮酒率34.7%,有性行为6.7%,两者比较,P均<0.01,有高度显著差异.独立学院学生和普通本科学生分别有37.8%、27.4%的学生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生殖健康问题.结论 应重视不同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由于独立学院女生的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问题普遍高于普通本科女生,故对独立学院女生尤应引起高度关注,且针对不同类型大学生女性群体进行健康危害行为和生殖健康教育干预十分必要.

    作者:杜建林;程瑛;罗雪梅;肖志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 观察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Rockwood Ⅰ、Ⅱ、Ⅲ型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分属RockwoodⅠ、Ⅱ、Ⅲ型锁骨远端骨折采用背带式锁骨固定带复位固定,观察近期和远期X线复位固定效果、并发症以及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 Ⅰ、Ⅲ型骨折固定前后骨折端稳定,无明显移化变化.17例(89.4%)Ⅱ型骨折复位固定达到优良.治疗前后两组阶梯值比较P<0.01,说明治疗有较明显效果,固定后与3周后的阶梯值比较P>0.05,说明该固定方法有较好的持久稳定性.结论 背带式锁骨固定带治疗Rockwood Ⅰ型及移位小于1 cm的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固定牢靠持久.效果良好.而对于移位严重的Ⅱ型骨折可能引起皮肤压疮,建议手术治疗.对于Ⅲ型骨折,可采取早期固定带制动保守治疗,有症状时可手术介入.

    作者:吕燃;江涛;万豫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几个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

    目的 比较我国的广东、海南、贵州和印度等地所产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采用GC-MS对小油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干基含油率分别为32.43%(广东)、31.41%(海南)、37.56%(贵州)和41.04%(印度);GC.MS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0.93%(广东)、79.53%(海南)、77.24%(贵州)和78.22%(印度).结论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在小油桐引种与育种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作者:王兆玉;林敬明;徐增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绝经前后妇女去氢表雄酮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去氢表雄酮(DHE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绝经前后健康妇女各40名,分为两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DHEA浓度,并测定了血脂、雌二醇、内皮素、E-选择素.结果 绝经后组颈动脉IMT增加,DHEA、雌二醇水平降低,IMT与DHEA显著相关,同时绝经后组内皮保护能力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女性低DHEA水平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这可能与低DHEA状态引起内皮保护能力下降和血脂升高有关.

    作者:简政威;吴赛珠;阮云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PPARγ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作用

    目的 研究PPARγ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②胰腺炎模型组采用胆胰管注射质量分数4%的牛磺胆酸钠,剂量为1.0 ml/kg,制成胰腺炎模型;③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④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GW9662 0.3 mg/kg,1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各组于实验6h后采集血样并处死大鼠,检测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测定各组反应器官功能的生化指标.结果 胰腺炎模型组和GW9662处理组大鼠在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门静脉内毒素含量方面及各器官功能生化指标均比对照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能减轻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器官功能损伤,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裴红红;乔万海;刘敏龙;柏玲;缪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及外周血单核细胞内IFN-α/β受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的炎症程度是影响干扰素应答率的独立因素,本研究的目的 系从干扰素受体的角度来探讨其机制,此外了解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15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的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5例健康对照、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分别为(21.4060±4.7658)、(23.8365±3.3329)(P=0.374);另外2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脏病理的炎症程度分为3组G1(5.6913±1.8422)、G2(7.4706±5.3572)、G3(25.1307±7.0700)(P=0.000).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干扰素受体的表达量与肝组织的病理炎症程度相关,可能是其对干扰素应答率高的原因,而外周血单核细胞干扰素受体的表达与HBV感染无关.

    作者:樊和斌;郭亚兵;王宝菊;朱幼芙;吴爱华;侯金林;杨东亮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次声治疗对Raji细胞的影响

    目的 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 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h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卢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对照处理后培养24,48 h后m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后培养24 h的Raji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细胞表面光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次声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有明显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胞质呈出芽脱落.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处理(次声信号声强级均小于90 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改变细胞膜的突起,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

    作者:鲍勇;范建中;李克;李川;杨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结肠癌致肠梗阻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癌致肠梗阻术后胃瘫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2年-2006年我院诊治的结肠癌致肠梗阻术后并发胃瘫26例临床资料进行同顾性分析.结果 木组胃瘫患者均发生在术后7~10 d,经过保守治疗96.2%患者于术后2~4周治愈.年龄、文化程度、手术方式、及术后足否镇疼与胃瘫的发生有相关性.结论 结肠癌致肠梗阻术后胃瘫,病因复杂.高龄、低文化、及手术后镇疼是胃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心理治疗、营养支持和促进胃动力药等综合治疗是治疗的基础,应避免再手术.

    作者:杨四清;徐建国;司丕成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单侧唇裂修复旋转推进法与三角瓣法术后上唇外形及鼻部改变的比较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整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唇及鼻畸形的改善的比较.方法 235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110例,旋转推进法125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5.1年.采用VLS分类评价于行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部外观及鼻畸形的情况.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旋转推进法组和三角瓣组术后唇红部畸形、上唇疤痕及唇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三角瓣组术后有22.7%(25人)出现人中破坏,与旋转推进法组有统计学差异.运用旋转推进法鼻翼根部畸形能够得到较明显改善.三角瓣法对患侧鼻翼根部远中错位几乎无改善.结论 旋转推进法适用于鼻畸形程度较严重的单侧唇裂患者,三角瓣法适用鼻畸形程度较轻的单侧唇裂患者.

    作者:冯航;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目的 评价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方法 35例尿道下裂病人行Snodgrass尿道成形术,年龄15月~10岁,冠状沟型10例、阴茎体型17例、阴茎阴囊交界型3例、尿道成形失败者3例、Ⅱ期手术2例.5例于包皮脱套后仍有下曲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常规留置导尿管10d.拔管排尿后1周开始行前尿道扩张1月,每周1次.结果 35例顺利实施Snodgrass术式,术后随防5月~1年,阴茎外观完好,尿道外口呈垂直状、龟头呈圆锥状,无阴茎下曲.尿瘘3例,发生率8.5%,均为早期病例,2例出现于排尿后第8天和第10天,经尿道外口扩张后治愈,1例半年再行尿痿修补成功.另有1例由于阴茎下曲无法矫正,中转其它手术方式.结论 Snodgrass尿道成形术是一种安全、美观、操作简单、成功率高的手术,适合大部分类型的尿道下裂修复.

    作者:梁健升;姚干;李宇洲;张庆峰;郭健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抗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培哚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受体)阻滞剂-氯沙坦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质量250~280 g,分为以下4组.模型组:平阳霉素5 mg·kg1一次性气管内注入诱导肺纤维化;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10 mg·kg-1灌胃,每日1次;培哚普利治疗组:培哚普利2 mg.kg-1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第4周取材,Masson三i色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学改变:用氯氨T法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免疫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T-1受体、TGF-β1蛋白的表达;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肺组织NF-κB的活性;免疫蛋白质印迹检测IκBα的表达;明胶酶法测定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结果 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大鼠肺纤维化分级和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低于模型组;培哚普利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和氯沙坦组,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组AT-1受体蛋白质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TGF-β1蛋白质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NF-κB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NF-κB的活性高于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对照组、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IkB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培哚普利组、氯沙坦组和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增强(P<0.05);模型组金属蛋白酶-2,9活性高于培哚普利组和氯沙坦组(P<0.01).结论 培哚普利和氯沙坦可能通过抑制肺组织TGF-β1的表达以及NF-κB和金属蛋白酶-2,9的活性.从而发挥抗肺纤维化作用.

    作者:孟莹;李旭;蔡绍曦;佟万成;程远雄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持续应用腺苷对大鼠低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目的 采用皮下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腺苷14d,观察腺苷对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分成常氧组、低氧组和腺苷处理组,于低氧[氧浓度(10.0±0.5)%]第7天皮下植人胶囊渗透压泵.腺苷组在低氧处理同时注射腺苷(100μg·kg-1·min-1);另两组泵内含等量生理盐水,持续14 do测尾动脉压力和肺动脉压力,取血浆检测肾素活性(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内皮素-1(ET-1)、NO水平.取肺动脉作免疫组化检测iNOS蛋白表达.结果 (1)低氧致肺动脉压力高于常氧组(P(0.01),而腺苷处理后肺动脉压力低于低氧组(P<0.01);(2)低氧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低于低氧组(P<0.01);低氧组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高于低氧组(P<0.01);低氧组肺动脉血管iNOS蛋白表达高于常氧组,腺苷处理组肺动脉血管iNOS蛋白表达明显高于低氧组和常氧组(P<0.01);(3)低氧组血浆RA和AngⅡ水平明显高于常氧组(P<0.01),腺苷治疗组则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结论 外周持续腺苷给药可降低慢性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其机制与抑制体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水平,促进肺动脉iNOS表达和增高血浆NO水平有关.

    作者:谭建新;陈新民;方兴;陶梦婕;黄秀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NF-κB表达抑制在异丙酚保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因子-KB(NF-κB)在异丙酚保护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n=10):(1)假手术(N)组;(2)缺血/再灌注(IR)组予部分肝脏(左、中、右叶)缺血1 h.再灌注2 h;(3)异丙酚(P)对照组予手术后持续泵注异丙酚10 mg·kg-1·h-1;(4)异丙酚处理(PIR)组予肝脏缺血/再灌注同时泵注异丙酚.RT-PCR检测NF-κB P65亚基mRNA的变化;Westen-Blot检测肝组织总NF-KB蛋白量的变化.结果 肝缺血/再灌注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显著升高(P<0.05),光镜下见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并有点灶性坏死,肝血窦轻微淤血,NF-κB转录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总NF-κB蛋白量显著升高(P<0.05).应用异丙酚后,肝ALT、AST酶升高受到显著抑制(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窦淤血减轻,肝组织总NF-κB蛋白表达量的升高程度却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NF-κB mRNA转录进一步显著升高(P<0.05).结论 异丙酚可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时损伤的程度,NF-κB蛋白表达抑制可能是这种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何静;鲁开智;陶国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及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及气道局部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卡H关性.方法 检测3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27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14例健康不吸烟者(D组)诱导痰及血浆中MDA、GSH水平和SOD、GSH-PX活性.及外周血有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血皮质醇、ACTH水平.结果 A、B、C、D组诱导痰和血浆MDA含量呈下降趋势,GSH、SOD、GSH-PX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浆和诱导痰的SOD水平低于D组(P<0.05),其他指标C、D组间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B、C、D 4组间血皮质醇及ACTH水平差别无意义(P>0.05),而GR水甲依次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65±719)、(2069±488)、(2739±926)、(4793±1415)结合单位,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吸烟指数后,COPD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GR水平与血浆及诱导痰SO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564,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全身和气道局部均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尤以急性加重期患者更为明显;SOD活力下降可能是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凌云;曾勉;谢灿茂;高景辉;严英硕;卢桂芳;王辉;贺云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血管紧张素Ⅱ对肝星状细胞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通路的调控作用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肝星状细胞(HSC)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HSC-T6细胞株.分别予AngⅡ 1 μmol/L处理10 min、30 min,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42/44蛋白的表达.另外,观察AT-1受体阻滞剂-irbesartan、ERK1/2特异性阻断剂-U0126、抗氧化剂-乙酰半胱氨酸(NAC)(均预处理60 min,再予AngⅡ刺激)和TNFα对磷酸化P42/44蛋白表达的影响.此外,予AngⅡ、irbesartan、U0126、NAC和ACEI处理后,电泳迁移率变更分析(EMSA)检测EGR-1 DNA结合活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AugⅡ对HSCPDGF-B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AngⅡ可诱导磷酸化P42/44的表达.U0126和irbesartan可抑制磷酸化P42/44的表达.EMSA结果显示:AngⅡ干预HSC 0.5h后,EGR-1 DNA结合活性开始增加,1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低.U0126和irbesartan处理后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EGR-1活性增强.较高浓度的ACEI可抑制EGR-1的活性.当ACEI浓度为0.1 nmol/L时EGR-1的活性增强.NAC对EGR-1的活性无抑制作用.AngⅡ可诱导HSC PDGF-B蛋白表达.irbesartan可抑制AngⅡ诱导的PDGF-B表达.U0126、NAC和ACEI对PDGF-B表达无抑制作用.结论 AngⅡ可经ERK1/2通路诱导HSC EGR-1活性增强.AngⅡ可经EGR-1通路调控PDGF-B的表达.

    作者:李旭;孟莹;黄茂梁;张小兰;张振书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