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燃;江涛;万豫尧
目的 克隆migfilin-N末端基因并使其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纯化基因表达产物并进行多克隆抗体制备,为研究migfilin与大肠癌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人migfilin全长cDNA系列,设计PCR引物,以人大肠癌cDNA文库为模板克隆migfilin-N末端基凶,将扩增产物克隆至大肠杆菌表达载体pGEX-4T-1中,经EcoRI/XhoI双酶切鉴定后,进行DNA序列测定.GST-migfilin-N融合蛋白在硫代半乳糖苷诱导下在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表达.利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用纯化的GST-migfilin-N融合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纯化的抗migfilin多克隆抗体在不同的细胞株中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igfilin的表达.结果 成功克隆了migfilin-N端基因片段,表达并纯化了GST-migfilin-N融合蛋白,制备了migfilin特异性抗体.Western blotting检测migfilin在不同细胞株中的表达,结果显示migfilin在肺癌及大肠癌细胞株中高表达.结论 migfilin特异性抗体制备成功,为深入探讨migfilin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龚伟;李洁;王允玲;南清振;姜泊;张宏权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高效毛细管电泳测定尿液中反应体内微血栓形成的特异分子标志物纤维蛋白肽A(FPA)和纤维蛋白肽B(FPB)的方法.方法 采用25 cm×50 μm涂层毛细管柱,0.1 mol/L pH2.5的磷酸缓冲液,27.58 kPa压力进样,190nm紫外检测.用比FPB多一个酪氨酸的合成肽(FPB-Tyr)作内标,加内标后的尿样用Sep-Pak C18柱预处理.结果 采用本法,尿样中的FPA、FPB和内标可在16min内得到很好的分离,三者的迁移时间分别为:7.28、14.31、15.22min;将内标和一系列浓度的FPA、FPB标准品加入空白尿样,用Sep-Pak C18柱预处理后,毛细管电泳进样分析,在FPA和FPB浓度为0-40 mg/L的范围内,用FPA(FPB)同内标的校正峰面积比值对添加的相应的FPA(FPB)浓度得到校正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均>0.99.未预处理的尿样中FPA、FPB的低检出浓度分别为30μg/L、40μg/L(信噪比为3:1);本法FPA和FPB测定的日内、日间精密度好,平均回收率高.结论 本方法可靠,特异性好,可为开展纤维蛋白肽类及其它的痕量肽类分析提供参考.
作者:程明刚;郝艳华;曹建华;梁统;周克元;凌光鑫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自行研制的重心移动式步行矫形器(RGO).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帮助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改善膀胱和直肠功能.方法 先后为12例T4~L1节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装配RGO,并于安装前后对其进行综合系统的康复训练.分别于装配前和装配后3个月进行冷水试验、尿细菌培养和结肠排空实验,并检测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膀胱充盈压及平均直肠压.结果 12例截瘫患者装配RGO前后的冷水实验均为阳性;但其尿细菌培养结果示,装配RGO前11例为阳性,装配后仅1例阳性.装配RGO 3个月后的膀胱容量和平均直肠压较装配前显著提高(P<0.05);而残余尿量、膀胱内压及平均结肠排空时间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RGO并配合综合系统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截瘫患者的膀胱和直肠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嘉利;钟世镇;欧阳亚涛;唐丹;冼庆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明确不典型输尿管梗阻超声表现及其对提高输尿管结石诊断敏感性价值.方法 对35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35例无典型肾积水表现者声像图进行分析、归纳,确定不典型输尿管梗阻具体表现分类,对比在认识其前、后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敏感性.结果 和结论对照组中,超声诊断不伴肾积水输尿管结石敏感性(58.54%)较伴肾积水者(93.56%)显著低.研究组35例(9.67%)无肾积水,其中 32例(91.43%)于肾脏.输尿管及肾脏周围出现5类不典型输尿管梗阻声像图.正确识别这些征象,可使超声诊断不伴肾积水输尿管结石敏感性显著提高至85.71%,对早期诊断输尿管结石和提高诊断敏感性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秦大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对方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及临床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06例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简易方式应对量表(S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作比较.结果 患者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51±0.58,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13±0.58.患者SCL-90各因子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和恐怖症状的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将患者消极应对与SCL-90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加强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对方式教育,可提高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于芳;聂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IRAK-4、TNF-α表达的影响和临床意义.方法 SPA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CHVHF+常规治疗组21例.常规治疗组20例.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4、48和72 h采集静脉血,分离出单核细胞,留取血清;同时对患者行APACHE Ⅱ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RT-PCR分析单核细胞中IRAK-4 mRNA表达水平,Westem blot检测单核细胞中IRAK-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HVHF+常规治疗组21例患者中,存活18例,死亡3例;常规治疗组20例患者中,存活14例,死亡6例.存活患者中,CHVHF+常规治疗组其APACHE Ⅱ评分下降显著,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开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IRAK-4 mRNA水平与蛋白水平在CHVHF开始后24 h就开始明显下降,组内及与常规治疗组于治疗开始后同时间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VHF治疗可降低SAP患者单核细胞中IRAK-4mRNA与蛋白水平及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其原因可能为CHVHF清除了血清中单核细胞的活化因子,抑制了TLR受体介导的单核细胞激活.
作者:苗春木;张光全;刘作金;龚建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绝经前后妇女去氢表雄酮(DHEA)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绝经前后健康妇女各40名,分为两组,观察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DHEA浓度,并测定了血脂、雌二醇、内皮素、E-选择素.结果 绝经后组颈动脉IMT增加,DHEA、雌二醇水平降低,IMT与DHEA显著相关,同时绝经后组内皮保护能力下降,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结论 女性低DHEA水平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这可能与低DHEA状态引起内皮保护能力下降和血脂升高有关.
作者:简政威;吴赛珠;阮云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SWISS-MODEL同源模构3号外显子缺失前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重要结构区的三维模型.Pafin数据库搜索识别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的基序和结构域.分析PDB数据库搜索的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晶体结构.结果 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的氨基端发生扭转.Pafm搜索营养障碍基因氨基端CH1区命中指数由108下降至36.5,期望值由2.3e-29上升至8.1e-08.3号外显子缺失使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CH1区的螺旋区C缺失.结论 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的CH1区空间构像稳定性下降,且不能形成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合面,从而影响营养障碍基因与肌动蛋白结合.信息生物学方法可为DM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梁颖茵;张成;陈松林;冯善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糖对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面介导细胞内胆固醇逆向转运的ATP结合盒(ABC)转运体ABCA1和ABCG1表达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VSMCs分别与不同浓度的D-葡萄糖(5~30mmol/L)孵育1~7 d,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葡萄糖对VSMCs的ABCA1和ABCG1 mRNA和蛋白水平的影响,以及高糖干预的VSMCs经抗氧化剂NAC和NF-κB抑制剂Bayll-7085、TPCK作用后,ABC转运体表达的变化.结果 高糖可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抑制VSMCs的ABCG1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而对ABCA1的表达影响不明显.抗氧化剂和NF-κB抑制剂几乎可完全逆转高糖对ABCG1 mRNA表达的抑制.结论 高糖可抑制VSMCs表面促进胆固醇流出的重要受体ABCG1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高糖增加的氧化应激和活化的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薛嘉虹;袁祖贻;吴岳;赵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体内血浆中奥美沙坦浓度的HPLC-MS方法.方法 采用三氟乙酸沉淀法处理血浆,HyPurity C18柱(150 mm 2.1 mm,5μm),柱温40℃,流动相为水-甲醇-乙腈(14:60:26),流速为0.22 mL·min-1,质谱条件采用正离子检测的电喷雾电离方式,喷雾电压4.5 kV,正离子模式,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m/z)分别为447(奥美沙坦),376(内标,加替沙星).结果 奥美沙坦检测下限为25 μg·L-1,线性范围25~3200 μg·L-1(r=0.9998),日内和日间RSD均低于15%.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快速、简便、无杂质干扰,适合于奥美沙坦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陈仕恒;吴翠芳;陈本美;裴奇;谭鸿毅;阳丽;阳国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孕兔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研究不同液体复苏方案对孕兔失血性休克时肺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孕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孕中晚期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5组,建立重度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假休克组(SS组),休克未处理组(SH组),传统复苏组(NS组)、限制性复苏组(NH组)及高渗高胶限制性复苏组(HHH组)分别于休克30min后接受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案.各组均于休克后90 min接受手术止血和输血输液治疗.于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取肺脏检测SOD、MDA和MPO水平.结果 失血性休克时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肺组织SOD活性降低及MDA、MPO水平增高,其中MDA、MPO水平HHH组、NH组显著低于NS组(P<0.05),HHH组显著低于NH组(P<0.05);SOD活性呈与MDA相反的变化趋势.结论 限制性输液复苏较传统快速输液复苏缓解了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羟乙基淀粉高渗盐可显著抑制肺组织再灌注损伤.
作者:秦薇;余艳红;盛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赣州地区成人慢性腹泻者人芽囊原虫感染状况临床表现及结肠相关病理改变.方法 采用卢戈氏碘液涂片和洛克氏液鸡蛋血清培养基检测腹泻者大便中人芽囊原虫,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检测其他奇生虫,并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观察其结肠病变性质和程度.时有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予以敏感杀虫药治疗后重新检测大便,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210例慢性腹泻肯巾有人芽囊原虫感染者90例(42.9%),其中单纯人芽囊原虫感染者44例(21.0%),重叠其他原虫感染者46例(22.0%),而重叠感染者以兰氏贾第鞭毛虫多,27例(30.0%),其次分别重叠感染人毛滴虫13例(14.4%),隐孢子虫4例(4.4%),痢疾阿米巴例(1.1%),三重感染兰氏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1例(为1.1%).临床症状和体征分析有人芽囊原虫感染的慢性腹泻者与无人芽囊原虫感染者无明显差异,电子结肠镜检查有人芽囊原虫感染者均有结肠炎性病变,而单纯感染者多为局限性病变(直乙型),重叠原虫感染者更多表现为全结肠炎和坏死性病变(溃疡形成).查到有原虫感染者予以相应敏感杀虫剂治疗6 d之后所有病人腹泻症状消失,复查大便未再发现治疗前检测出的病原体.结论 人芽囊原虫感染足赣州地区慢性腹泻者一种主要的病原体,单纯感染者敛结肠炎性病变较局限,而重叠感染者致结肠炎性病变更广泛,但坏死和增生性病变无差异,推测与病程长短有关,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反映病变程度.
作者:谢志军;张瑞其;黄文峰;廖跃光;苏水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对1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的支持治疗的临床结果和经验.方法 2003年3月~2007年4月我院心外科对lO例(男7例,女3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实施的ECMO支持治疗,本组所有病例均使用Medtronice ECMO系统,在ECMO期间ACT维持在140~200 S,血流量维持在2~4 L/min.结果 ECMO辅助时间4~124.5 h,平均38 h,本组10例共11人次使用ECMO,其中9人次(81.8%)顺利撤离ECMO,10例病例有6例(60%)康复出院.结论 ECMO支持对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低心排的病人是一种有效的机械辅助方法,掌握好使用ECMO的时机,做好转流期间的管理,才能够提高ECMO的成功率.
作者:姜海明;谢钢;李斌飞;梁毅;郑俊猛;唐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内容认证和保护的可恢复性水印箅法.选取图像的小波重要系数进行SPIHT编码生成水印:使用Arnold变换确定其嵌入块位置并将其加密嵌入剑图像数据低位;通过链式认证结构实现水印信号的检测和图像篡改数据的定位,由 SPIHT解码完成篡改数据的恢复.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含水印医学图像具有良好视觉透明性的基础上.还可以定位并恢复被篡改区域内容.
作者:龚剑;钟晓燕;冯前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 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降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问有明显差异.结论 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义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作者:顾繁;高建华;鲁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将综合现有经典CT重建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优质重建算法.方法 新算法采用Katsevich算法框架.将现有FDK类型算法和Katsevich算法的不同优点有机地融合.完全回避投影数据中关于探测器坐标变量的直接微分运算.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提高了螺旋锥柬CT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减少了重建伪影.结论 文中提出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重建公式是对Katsevich重建公式的重要改进.同时Ramp滤波的引入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进行优化设计.
作者:马建华;陈凌剑;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VMC)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40例VMC患者cTnT、hs-CRP和肌酸激酶同功酶(CK-BM)水平.结果 VMC组人院时血清cTnT、hr-CRP和CK-M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后cTnT、hr-CRP和CK-MB明显降低(P<0.01);入院时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治疗2周后阳性检出率明显降低,cTnT和hs-CR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K-MB(P<0.05).结论 检测血清cTnT和hs-CRP足诊断VMC的敏感指标,cTnT和hs-CRP对VMC病情预测亦具重要作用.
作者:郭炯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血脂和脂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40例因胸痛住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且规则接受药物治疗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结果 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外,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发生与年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体质量指数、吸烟和TC、LDL-C相关(P<0.01).随着TC、LDL-C水平增高,冠状动脉狭窄级数、狭窄≥75%血管支数和狭窄≥75%的例数均明显增加(P<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LDL-C与高血压病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狭窄(≥75%)发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清TC、LDL-C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呈正相关关系,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防治巾,应重视血压的降低及TC、LDL-C水平的改善.
作者:陈焕展;梁新剑;廖碧红;林钟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可视化仿真手术在治疗中胰体尾肿瘤的应用.方法 采集64排螺旋CT胰体尾肿瘤病人的原始扫描数据集,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人FreeForm Modeling System进行图像修饰、平滑,然后利用GHOST SDK和PHANTOM软件系统进行胰体尾肿瘤病人术前的可视化仿真手术研究.结果 三维重建后的胰腺、胰体尾部肿瘤与邻近脏器的三维结构清楚,主胰管、腹主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胆道等主要管道系统的分布、行程以及相互关系明晰.在胰体尾肿瘤的仿真手术系统中,利用GHOST SDK可以开发出来各种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系统可以完成和真实手术一样的胰体尾肿瘤仿真手术,效果逼真.结论 胰腺CT数据三维重建和可视化仿真手术的研究,对胰体尾肿瘤等胰腺手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案制定、风险评估、临床教学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方驰华;刘宇斌;唐云强;潘家辉;彭丰平;鲁朝敏;鲍苏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近期随访效果,分析影响髋关符表面置换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我科自2005~2007期问共完成髋关节表面置换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前后Harris评分,并均进行规范随访.结果 和结论近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在所有的病例中均无髋关节脱位、周用神经麻木、感染及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所有病例术后疼痛均完全或大部分消失.术前Harris评分:36.69,术后评分升至89.63;术后拐杖使用多为4周,所有病例均在4周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作者:林茘军;靳安民;方国芳;丁超;陈伟义;韦葛堇;李奇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