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航;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穗
目的 研究次声治疗对人B淋巴瘤细胞株Raji细胞的影响.方法 Raji细胞分为次声组和对照组.以h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作为处理因素,分别处理15、30、60、90、120min.对照组关闭次卢治疗仪电源,余同次声组.各组细胞经相应时间的次声处理或对照处理后培养24,48 h后m采用MTT法测试细胞增殖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组的OD值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组总体无显著差异(P>0.05);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次声处理后培养24 h的Raji突起明显变短、凹陷变浅,细胞表面突起和微绒毛减少或变短明显,细胞表面光滑.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示,次声组细胞表面微绒毛有明显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胞质呈出芽脱落.结论 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处理(次声信号声强级均小于90 dB)对Raji细胞的生长及凋亡影响不明显:但改变细胞膜的突起,可对细胞膜的超微结构产生直接作用.
作者:鲍勇;范建中;李克;李川;杨俊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PPARγ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的作用.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①正常对照组;②胰腺炎模型组采用胆胰管注射质量分数4%的牛磺胆酸钠,剂量为1.0 ml/kg,制成胰腺炎模型;③PPARγ配体罗格列酮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④PPARγ/拮抗剂GW9662处理组于造模成功后,静脉注射GW9662 0.3 mg/kg,10min后再次静脉注射罗格列酮0.3 mg/kg.各组于实验6h后采集血样并处死大鼠,检测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及门静脉血内毒素含量,测定各组反应器官功能的生化指标.结果 胰腺炎模型组和GW9662处理组大鼠在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门静脉内毒素含量方面及各器官功能生化指标均比对照组及罗格列酮处理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PPARγ的配体罗格列酮能减轻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器官功能损伤,对实验性胰腺炎大鼠多器官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裴红红;乔万海;刘敏龙;柏玲;缪菲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空间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及其机制.方法 SWISS-MODEL同源模构3号外显子缺失前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重要结构区的三维模型.Pafin数据库搜索识别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蛋白的基序和结构域.分析PDB数据库搜索的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晶体结构.结果 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的氨基端发生扭转.Pafm搜索营养障碍基因氨基端CH1区命中指数由108下降至36.5,期望值由2.3e-29上升至8.1e-08.3号外显子缺失使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CH1区的螺旋区C缺失.结论 3号外显子缺失后.营养障碍基因肌动蛋白结合区域的CH1区空间构像稳定性下降,且不能形成与肌动蛋白结合的结合面,从而影响营养障碍基因与肌动蛋白结合.信息生物学方法可为DM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梁颖茵;张成;陈松林;冯善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N端B型脑钠肽(NT-proBNP)三种心肌生化标志物以及心电图在监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48例恶性肿瘤患者分成两组,A组(24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化疗,B组(24例)单纯化疗,每治疗周期的d0、d15,检测心电图,以及血清CK.MB、cTnT和血浆中NT-proBNP水平,共观察2个治疗周期.结果A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CK-MB,cTnT和NT-proBNP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明显升高(P<0.05),B组组内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基线)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每个周期治疗后A组CK-MB,cTnT和NT-proBNP水平与B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组内不同治疗时间心电图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二周期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存在确切的心脏毒性.CK-MB、cTnT和NT-proBNP可作为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心脏毒性的心肌生化标志物.
作者:覃晶;张鹏海;钱新宇;康世均;罗荣城;王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从剂量效应关系角度出发,研究大鼠在妊娠期及哺乳期暴露于不同剂量BDE-209对仔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胃灌的方法建立Wistar母鼠自妊娠期至哺乳期的不同剂量BDE-209(100、300、600、1200mg/kg·d)的暴露模型,分别为实验A、B、C、D组,对照组E胃灌等量花牛油.每组随机选取刚断乳第一代雄性仔鼠各20只为观察对象,通过Morris水迷宫法检测仔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光镜下观察仔鼠海马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 水迷宫第1~2天,各组逃避潜伏期无显著差异(P>0.05);第3~5天,与对照相比,B、C、D组潜伏期均延长(P<0.05);A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HE染色光镜下A、B组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C、D组神经细胞数量显著减少,排列紊乱,细胞核固缩过半,细胞间质水肿.结论 母源性BDE-209可导致仔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影响仔鼠海马组织结构,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吴英;余艳红;陈敦金;蒋惠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整复的不同方法-旋转推进法和三角瓣法对唇及鼻畸形的改善的比较.方法 235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患者为样本,其中行三角瓣法110例,旋转推进法125例,术后平均复诊时间5.1年.采用VLS分类评价于行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部外观及鼻畸形的情况.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旋转推进法组和三角瓣组术后唇红部畸形、上唇疤痕及唇高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三角瓣组术后有22.7%(25人)出现人中破坏,与旋转推进法组有统计学差异.运用旋转推进法鼻翼根部畸形能够得到较明显改善.三角瓣法对患侧鼻翼根部远中错位几乎无改善.结论 旋转推进法适用于鼻畸形程度较严重的单侧唇裂患者,三角瓣法适用鼻畸形程度较轻的单侧唇裂患者.
作者:冯航;朱李军;陈仲伟;王启朋;江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RSG)抑制内皮素(ET-1)引起心肌肥大的机制与蛋白激酶C(PKC)和c-fos的关系.方法 在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中,采用RSG(PPAR-γ激动剂)、PKC的激动剂(佛波醇酯,PMA)、PKC的阻断剂白屈菜季氨碱(che)观察罗格列酮在ET-1和PMA诱导心肌肥大中对PKC活性和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培养2 d后,对照组(DMEM)蛋白质含量为(290±13)μg/ml,ET-1组和PMA组分别为(339±15)μg/ml和(329±14)μg/ml,较对照组升高15%和13%(P<0.01);ET-1+10-8 mol/L RSG组、ET-1+10-7mol/LRSG组、ET-1+che组、分别为(303±14)、(292±11)、(291±12)μg/ml;与ET-1组比较分别降低10%、12%、13%(P<0.05,P<0.05,P<0.01);PMA+10-7mol/LRSG组的蛋白含量较PMA组降低10%(P<0.01).PMA和ET-1促进心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RSG和che分别抑制蛋白质合成.测定心肌细胞的3H-亮氨酸掺人,RSG同样可以抑制ET-1和PMA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同时PMA和ET-1使PKC从胞浆移位到细胞膜.RSG和che均有抑制蛋白质合成和3H-亮氨酸掺人的作用,还有抑制PMA和ET-1引起心肌细胞PKC活性和c-fos蛋白表达增强的作用.结论 RSG抑制ET-1和PMA引起的心肌肥大,其制作用可能与抑PKC-c-fos途径有关.
作者:朱肖星;牛小麟;陈定章;周晓东;裴建明;朱妙章;郭军;朱萧玲;王文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ROCk通路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HSC-T6细胞株,给予AngⅡμmol/L处理,聚硅酮膜法直观检测HSC的收缩性;另予AngⅡ 10 μmol/L处理,免疫印迹法检测肌球蛋白轻链(MLC)磷酸化的表达水平.观察AngⅡ 1型受体(AT-1受体)阻断剂伊贝沙坦和Rho激酶特异性抑制剂Y27632对磷酸化MLC表达水平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Rock通路Rock2(Rho kinase 2)mRNA的表达.结果 AngⅡ可诱导磷酸化MLC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呈时间依赖性,15min达到峰值后逐渐减低.伊贝沙坦和Y27632处理组可抑制AngⅡ诱导的MLC蛋白磷酸化水平.AngⅡ处理组Rock2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伊贝沙坦和Y27632均可抑制Rock2 mRNA的表达.结论 AngⅡ可以通过Rock通路来诱导HSC的收缩.
作者:张小兰;李旭;肖冰;黄茂梁;孟莹;李鹰飞;王媛媛;宋卫兵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索肠球菌中毒力岛基因的存在情况.方法 使用PCR和杂交方法对155株肠球菌进行毒力岛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155株肠球菌中,88.39%携带至少一个毒力岛基因,各基因阳性率由高至低依次为hyd(81.94%),psaA(78.06%)、nuc(57.42%)、esp(53.55%)、cylB(52.90%)和gls24-lik e(38.06%);除esp基因,其他5个基冈的阳性率均是粪肠球菌高于屎肠球菌,其中nuc、cylB、gls24-like三个基冈的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各基因的阳性率和所携带的基冈数均高于健康人分离株.结论 肠球菌普遍携带毒力岛相关基因,粪肠球菌各基因阳性率高于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中临床分离株所携带的毒力基因、毒力岛基因数目均明显高于健康人分离株.
作者:吴敏;陈义忠;胡簇琼;江凌晓;陈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全身及气道局部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卡H关性.方法 检测33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A组)、27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14例健康吸烟者(C组)、14例健康不吸烟者(D组)诱导痰及血浆中MDA、GSH水平和SOD、GSH-PX活性.及外周血有核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R)水平、血皮质醇、ACTH水平.结果 A、B、C、D组诱导痰和血浆MDA含量呈下降趋势,GSH、SOD、GSH-PX水平呈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浆和诱导痰的SOD水平低于D组(P<0.05),其他指标C、D组间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A、B、C、D 4组间血皮质醇及ACTH水平差别无意义(P>0.05),而GR水甲依次呈上升趋势,分别为(1565±719)、(2069±488)、(2739±926)、(4793±1415)结合单位,各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控制吸烟指数后,COPD患者外周血有核细胞GR水平与血浆及诱导痰SOD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12、0.564,P<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OPD患者全身和气道局部均存在氧化/抗氧化失衡,尤以急性加重期患者更为明显;SOD活力下降可能是COPD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下降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凌云;曾勉;谢灿茂;高景辉;严英硕;卢桂芳;王辉;贺云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我国的广东、海南、贵州和印度等地所产小油桐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方法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采用GC-MS对小油桐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干基含油率分别为32.43%(广东)、31.41%(海南)、37.56%(贵州)和41.04%(印度);GC.MS鉴定出12种脂肪酸成分,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分别占总脂肪酸的80.93%(广东)、79.53%(海南)、77.24%(贵州)和78.22%(印度).结论 不同产地的小油桐种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组成方面均存在差异,这在小油桐引种与育种过程中应予以考虑.
作者:王兆玉;林敬明;徐增富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本文将综合现有经典CT重建算法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优质重建算法.方法 新算法采用Katsevich算法框架.将现有FDK类型算法和Katsevich算法的不同优点有机地融合.完全回避投影数据中关于探测器坐标变量的直接微分运算.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有效地提高了螺旋锥柬CT重建图像的分辨率,减少了重建伪影.结论 文中提出的基于Hilbert-Ramp混合滤波的避投影数据微分螺旋锥束CT重建公式是对Katsevich重建公式的重要改进.同时Ramp滤波的引入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进行优化设计.
作者:马建华;陈凌剑;颜刚;陈武凡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的自测健康状况的特点.方法 采取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19名广州市某区流动人口,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流动人口生理健康子量表得分高于一般人群、流动人口心理和社会健康子量表得分低于一般人群.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生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疲劳、胃肠道症状等;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焦虑、抑郁症状、强迫等方面:社会健康问题反映流动人口参加社团活动、对朋友与家庭的依靠、遇到困难的时候寻求帮助方面的情况.结论 为保障流动人口健康,需定期开展群体健康教育,给予个体心理健康辅导,增加各种社会互动活动.
作者:段俊杰;王冬;聂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甘草醇提物中甘草苷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常压干燥品,减压干燥品,冷冻干燥品.微波干燥品中甘草苷的含量.结果 各干燥品中甘草苷的含量依次是提取液>冷冻干燥品>微波干燥品>减压干燥品>常压干燥品.结论 在干燥过程中甘草苷的含量均有降低,冷冻干燥损失小.
作者:李慧;陈宝田;董芙蓉;孙学刚;刘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肝脏术后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与纤溶功能异常的诱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5月~2007年9月35例肝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后第1、3、5天检测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凝血与纤溶指标;23例出现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同期12例凝血与纤溶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23例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者(异常率65.7%),血小板数减少(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郎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凝固时间明显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D-_二聚体显著升高(P<0.01).结论 肝脏术后及时监测凝血功能、肝功能并清除凝血功能障碍病因,加强营养、护肝、支持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肝脏术后所致的凝血与纤溶功能异常有效措施.
作者:谢勇;龙光辉;刘晓平;钟立明;周晓初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解儿童腹泻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对1023例住院腹泻儿童进行了常见肠道致病菌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 37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36.75%.婴儿期以轮状病毒为主要病原,幼儿期以痢疾杆菌、轮状病毒、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要病原.痢疾杆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低、其次为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呋辛;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霉素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噻肟、头孢呋辛.传统的一线抗生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唑啉普遍存在耐药情况.结论 儿童腹泻病原菌类型复杂、多样,在诊治中应重视病原学诊断和合理应用抗生索.
作者:康春华;赵炜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人体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hASCs)进行单克隆培养,以获得单克隆hASCs.并比较不同克隆干细胞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方法 ①临床手术切取脂肪组织,经胶原酶消化法原代培养,细胞培养并传至第2代后,有限稀释法进行克隆形成实验.②针对获得的单克隆hAS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同克隆CD29、CD34、CD44、CD54、CD106、ABCG2的表达.结果 ①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共获得10个单克隆细胞群,并成功扩增到第9代后冻存.②不同克降细胞群体具有相似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但增殖活力各异.③干细胞相关标志检测显示:各个群体均高表达CD29(92.9±7.4%)、CD44(94.6±6.8%),低表达ABCG2(2.5±1.4%),但CD34、CD54和CD106的表达在不同群体问有明显差异.结论 酶消化法获得hASCs是含有不同分化潜能干细胞以及其他多种细胞的混合群体.用单克隆培养的方法可能获得纯化的单一细胞群,不同的克隆之间的表面抗原表达既有共性和义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克隆间分化潜能的不同相关.
作者:顾繁;高建华;鲁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求固体脂质纳米粒(SLN)作为内耳局部给药载体的可行性,为其治疗内耳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热融-超声法以山榆酸甘油酯为载体材料制备醋酸地塞米松(DA)固体脂质纳米粒.建立DA和地塞米松(Dex)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测定DA-SLN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经静脉和鼓室注射DA-SLN.测定药物在内耳外淋巴液(PL)的药动学参数.结果 制备的DA-SLN平均粒径为106.8 nm.包封率为83.8%.DA-SLN体外释放符合Weibull方程,释放时间可达6d以上.静脉注射DA-SLN后在PL中测不到药物.与鼓室注射地塞米松原位凝胶相比,鼓室注射DA-SLN在内耳Dex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504%,且MRT和t1/2分别是其2.9和1.5倍.结论 纳米粒传递系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治疗内耳疾病的鼓室给药载体,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钢;侯世祥;胡平;胡巧红;郭丹丹;肖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医学图像内容认证和保护的可恢复性水印箅法.选取图像的小波重要系数进行SPIHT编码生成水印:使用Arnold变换确定其嵌入块位置并将其加密嵌入剑图像数据低位;通过链式认证结构实现水印信号的检测和图像篡改数据的定位,由 SPIHT解码完成篡改数据的恢复.实验表明,该算法在保证含水印医学图像具有良好视觉透明性的基础上.还可以定位并恢复被篡改区域内容.
作者:龚剑;钟晓燕;冯前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以D-半乳糖所致雌性衰老模型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哈蟆油胶囊(OR)对其生殖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雌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OR高、低剂量组和阳性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2只.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6周.另设一组12只,同样部位每日注射生理盐水,作为正常对照组.第3周开始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灌胃植物油.后2周逐只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涂片,使用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后观察其阴道角化细胞变化,计数动情期天数.给药结束后收集标本,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卵巢和子宫指数,观察卵巢和子宫病理变化,检测卵巢子官中SOD以及MDA的水平.结果 OR明显提高老年小鼠体内雌激素水平,延长小鼠动情期:增加其卵巢和子宫指数,改善卵巢和子宫的病理改变,降低卵巢子宫中MDA含量,提高其SOD活力.结论 OR能够延缓雌性小鼠生殖衰老,增强生殖器官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其萎缩和衰老程度.
作者:梁磊;张绪慧;周毅;黄玉娟;邓虹珠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