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期保健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戴素蓉

关键词:孕期, 保健, 孕产妇妊娠, 结局
摘要:目的:观察孕期对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入住过本院的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针对这些孕产妇的产前检查是否大于7次将所有的孕产妇分为孕期保健组和孕期未保健组,然后分析观察俩组孕产妇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的糖尿病、产后出血率以及分娩的方式等。结果:经过分析观察发现,孕期保健组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和妊娠期间的糖尿病发生率比未实施保健组的孕妇发病率明显偏低,孕期保健组产后出血率也明显低于孕期未保健组的产后出血率。结论:对孕期的孕产妇采取一系列的保健措施,能够在妊娠期间减少孕妇高血压、妊娠期间的糖尿病等症状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产后的出血率,增加自然分娩的概率,减少不良解决的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设备的安全管理

    加强消毒供应室设备的安全管理,以确保消毒供应物品的质量;探讨基层消毒供应室设备安全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采取及时培训,专人负责及规范的科学管理;使设备使用完好率达100%,保障了消毒供应室质量和安全。

    作者:安小平;热比亚阿不拉克;闫丽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步一罐疗法治疗肩周炎60例

    本人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成三步一罐治疗组和单纯推拿组(各30例),三步一罐治疗组采取三步推拿,拔罐结合功能锻炼;单纯推拿组采用推拿疗法(普通疗法详见全国盲人按摩专业推拿教材《伤科按摩学》),通过两种疗法评定标准等指标判断疗效,结果显示:三步一罐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单纯推拿组的66.7%(P<0.05),三步一罐治疗肩周炎具有治愈率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作者:陈吉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康复护理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23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14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取脑血管病常规护理,治疗组采取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X2检验。结果:治疗组肌力显效36例,有效7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25%;对照组肌力显效12例,有效76例,无效28例,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控制能力显效20例,有效56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66.67%;对照组控制能力显效4例,有效20例,无效92例,总有效率20.69%。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急性期进行康复护理,肢体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常规脑血管病护理。

    作者:陈焦繁;史小景;常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保定市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与确证结果分析

    目的:统计分析保定市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减少HIV经血传播的风险。方法:对2008-2013年无偿献血者抗-HIV初筛和确证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6810份标本中抗-HIV初筛反应性标本346份,确证阳性标本91份,平均感染率为0.024%。结论:保定市无偿献血者中抗-HIV确证阳性者呈逐年递增趋势,应强化献血前宣传和健康征询工作,开展新的检测技术,保证血液的质量安全。

    作者:李云飞;刘香云;李红云;马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已是卫生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但由于健康教育尚无成熟的规范,本文提出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者:肖新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FBXO31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和活性的检测

    目的:构建含有不同长度人FBXO31基因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找到转录活性强的启动子区域。方法:通过UCSC在线软件分析FBXO31基因启动子序列。从正常人血液基因组DNA中扩增不同长度FBXO31基因启动子片段,将这些启动子片段插入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pGL3-FBXO31-I,pGL3-FBXO31-Ⅱ,pGL3-FBXO31-Ⅲ重组载体。利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技术将这3个重组载体分别导入HEK293,A549和HepG2细胞,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确定 FBXO31启动子转录活性。结果:重组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由强至弱排列顺序为:pGL3-FBXO31-I,pGL3-FBXO31-Ⅲ,pGL3-FBXO31-Ⅱ。结论:pGL3-FBXO31-I重组载体中含有的FBXO31启动子片段转录活性强。确定FBXO31启动子转录活性强区域,为阐明FBXO31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运用FBXO31启动子和特异性靶细胞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李鹏;杨拉维;何惠娟;陈婷;王亚红;蔡燕丽;黄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减少护理纠纷发生

    通过探讨护患关系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和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如何提高护理人员沟通能力的方法和建议,认为护士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过硬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表达方式等,才能有效维护和谐的护患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学模式与健康观念的不断改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何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护理工作有效顺利的展开,已成为解决医患关系矛盾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人的沟通,展现了护理工作的又一功能。把患者当朋友、当亲人,并与之真诚的沟通,真正让服务对象满意,是狐狸工作的宗旨,也是护理工作的中心任务。

    作者:卢汝虹;张静岫;范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血宁治疗高血压伴脑血管痉挛临床观察

    高血压伴脑血管痉挛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我院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入院的12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有高血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因舒血宁具有扩张动脉及静脉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对抗脑血管痉挛作用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传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处方点评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对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并探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门诊处方7200张,每月600张,进行统计点评。结果: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2013年的4月的46.9%下降到2014年3月的39.7%,注射用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从77.9%下降到64.8%,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从71.6%下降到63.6%,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率25.1%下降到12.0%。结论:处方点评加强了临床的用药监控,提高了药师的用药水平,降低不合格处方率,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孙鲁江;王乃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现状把握、原因分析、设定目标、制定对策、组织实施等程序,开展品管圈活动,比较活动前后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由品管圈活动实施前32%降低为实施后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不仅降低了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机率,提高了圈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作者:白乐乐;郑雅兰;冯旭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

    外周静脉留置针在国内的应用日渐增多。应用套管针可以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延长静脉穿刺间隔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使输液更加方便,保证静脉用药,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国内护理学者对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方法、留置时间、封管技术、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对外周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做以总结。

    作者:黎海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胎膜早破的观察及护理

    定义:临产前破膜者称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对围产儿的影响,主要容易引起早产,围产儿感染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大大增加了围产期死亡,胎膜早破对母体的影响主要是继发性子宫内感染,子宫内感染的同时,胎儿、胎盘胎膜均可受累,可给产妇带来严重的后果,我院从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产妇801人,其中胎膜早破者69人,均得到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母婴均健康出院。1临床资料胎膜早破69例,占分娩总数的8.61%,其中孕周<37周者32人,占分娩总数的3.9%,>37周者37人,占分娩总数的4.61%。

    作者:殷雪梅;刘印峰;刘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住院老年肺心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睡眠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梁奕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信息化系统促进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效果分析

    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一种重要有效的手段,也是医院信息化发展应用的重要体现。本文介绍了某二级综合医院抗菌药物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分析了系统使用前后针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临床管控情况。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抗菌药物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为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有效减缓抗菌药物的滥用,提高了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作者:安艳芳;马亚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超监视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B超监视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9月选择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高危产妇64例,人工流产的孕囊排出后,即刻经直肠超声观测底蜕膜血流的情况并记录。结果:经过超声观察,Ⅰ型56例,Ⅱ型6例,Ⅲ型2例。而经过复查判断,B超监视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判断流程效果的有效率为96.9%。结论:B超监视在高危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能早期预测流产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沙尼亚·库尔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消毒隔离在产房中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消毒隔离干预预防产房感染的效果。对医院两间产房实行分组,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工作基础上采用科学性的专门的消毒隔离护理工作,对照组只实行常规的产房消毒隔离护理工作。观察6个月,并对6个月间实验组、对照组进行产房感染度调查。结果:产房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消毒隔离护理干预对预防产房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姜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后滴漏综合征致儿童慢性咳嗽36例临床分析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指因过敏或非过敏因素引起的鼻腔或鼻窦炎性分泌物到流入咽部,刺激咽部咳嗽感受器而引起的咳嗽,咽部异物感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主要有慢性鼻炎、鼻窦炎、慢性咽炎、腺样体肥大等。临床特点:①慢性咳嗽伴或不伴咳痰,咳嗽以夜间和清晨为主,常伴有鼻塞、流涕;②咽干,有异物感;③反复清咽,咽后壁黏液附着感;④少数患儿诉有头痛、头晕等。检查上颌窦区有压痛,鼻窦开口处有黄白色分泌物流出,咽后壁滤泡增生,呈鹅卵石样,有时可见咽后壁黏液样物。现将本院2009-2011年来门诊鼻后滴漏综合征致慢性咳嗽患儿36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鲁学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拟补肾活血调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7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自拟补肾活血调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卵巢血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78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自拟补肾活血调经汤联合妈富隆治疗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妈富隆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39例,治疗后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子宫及双侧卵巢动脉血流变化情况,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2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有效率82.05%,对照组患者中痊愈2例,显效8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有效率69.23%.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卵巢的RI、PI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调经汤联合妈富隆可有效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改善子宫及卵巢血流情况。

    作者:向萼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47例,对这47例患者采用高频彩超观测双侧椎动脉,研究高频彩超对椎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检查发现90条椎动脉显示较为理想,4条椎动脉显示不清。统计发生病变的椎动脉共有52条,病变程度不一。其中,有28条椎动脉狭窄程度<50%,内膜轻度增厚,管腔见少许混合回声斑块或低回声斑块,CDFI示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程度较轻,管腔边缘的血流颜色浅淡而不规整;15条椎动脉狭窄程度>50%,内膜明显增厚,管腔见多发混合回声斑块或低回声斑块,CDFI示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程度重,血流束变细,呈明亮五彩镶嵌改变,频谱峰值流速>100cm/s;4条椎动脉内充满低回声斑块,血管闭塞,CDFI示管腔内未见血流信号;5条椎动脉内径均匀性细窄,小于2mm,管腔内未见斑块,CDFI示彩色血流无明显充盈缺损,血流信号暗淡,流速减低,考虑为先天性内径窄,另一侧椎动脉内径则相对增宽。分析椎动脉病变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动脉先天发育不良以及其他原因。结论:应用高频彩超可以清楚显示椎动脉情况,对于内径宽窄、管腔内斑块多少、是否存在狭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充盈情况都有良好显示,高频彩超对诊断椎动脉病变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如何保证院内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

    目的:对院内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保证质量的方法,为细菌检验的准确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院内微生物学检测标准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在我院各科室接受治疗的病患进行标本采集,共采集样本数12527例,使用统计学方法回顾分析这些样本。结果:在12527例采集样本中,质量合格的样本共有12186例,占总数的97.23%,其中合格率较高的标本有脓肿标本与创伤组织,合格率分别为96.58%、97.99%;合格率较高的标本还包括:尿液标本、血液标本、粪便标本、生殖器分泌物标本,合格率低的为痰液标本,仅有82.8%,明显比其他标本质量检验合格率低,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导致细菌检验标本合格率较低的原因包括:检验器皿、运送、采集、取样部位、标本处理等。结论:在采集检验标本时,应按照要求在送检与处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同时还应注意承载标本器皿的使用、标本采集量以及选取部位的正确性等,这样才能使标本质量提高。

    作者:王能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