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军;刘勇;张蓬勃;陈新林;郭振宇;张建水;杨蓬勃;师蔚
目的 建立系统的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体系.方法 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小鼠脑室下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BrdU整合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分化的细胞标记物Tuj1、GFAP、NG2.用Western boltting和RT-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的表达.结果 从成年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构成神经球的细胞nestin和SOX2呈阳性,它们分化后产生Tujl阳性的神经元、GFAP阳性的星型胶质细胞、NG2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建立了简单、稳定的培养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方法.
作者:胡继良;姜晓丹;邹雨汐;郭燕舞;周德祥;徐如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急诊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临床怀疑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作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肝右动脉造影,必要时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右膈下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性或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靶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或不锈钢圈作栓塞,达到止血目的 .结果 49例患者造影发现肝实质出血共38例.造影阳性率77.5%.其中肝右动脉出血34例,肝左动脉出血2例,右膈动脉出血2例.并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38例,一次栓塞成功37例,成功率97.3%,另l例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100%.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6例,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栓塞2例.1例因出现胆滞漏行经皮穿刺引流术,2例术后因DIC及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急诊TAE救治创伤性肝破裂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诊治率高.安全,并发症少,疗效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群;张高尚;张健;谢钢;宁晔;郑伟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对比肢体正常皮肤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术后中远期病理及电镜结构,为复合皮移植远期疗效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3月~2006年8月17例行四肢挛缩瘢痕切除,缺损皮肤创面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修复术后9月~2年的组织标本.取复合皮组织标本23份为观察组,并取患者临近正常皮肤组织标本23份为对照组.分别进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表皮细胞层数、基底膜厚度、真皮结构成分、成纤维细胞及血管计数等.结果 HE染色:复合皮组织结构完整,具备正常表皮及真皮各种结构成分,基底膜再生完整.复合皮及正常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数分别为16.33±5.89和26.57+3.46(P=0.007);基底膜厚度(μm)分别为1.05~0.21和1.13±0.17(P=0.168).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皮半桥粒、成纤维细胞及再生毛细血管计数与正常皮肤组织十分接近.分别为6.33±2.31和6.79±1.57(P=0.127),7.59±2.06和8.02+9.85(P=0.067),以及14.03+9.60和13.34±3.52(P=0.369).结论 肢体复合皮移植后中远期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皮肤,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张毅;郭栋;曾瑞曦;龙比;刘祥厦;程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并优化免疫球蛋白重链(IgH)不同框架(FR)区域基因重排的引物,探索其对石蜡包埋的淋巴瘤组织基因重排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Clustal W 软件比较44条有效的lgH可变区和6条J区的基因片段,选取3对(IgH FR1、FR2、FR3区各一对,分别为P1c,P2A,P31)IgH基因重排引物作为B细胞基因重排引物.另选一对TCRγ引物作为T细胞基因重排引物.通过PCR扩增,检测经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101例(80例B细胞淋巴瘤、14例T细胞淋巴瘤和7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基因重排状况.以DG75、Jurkat淋巴瘤细胞系DNA作为B和T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阳性对照,以反应性增生组织DNA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IgHFR1、FR2和FR3区域引物对80例B细胞淋巴瘤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5%(30/80)、52.5%(42/80)和70.0%(56/80),在14例T细胞淋巴瘤中均为7.1%,三者的检出率两两之间差异有显著性;IgH FR3区和lgH FR2区引物的组合可将其检出率提高到83.9%.以上引物在7例反应性淋巴结中均未检出阳性.结论 IgH不同区域引物比较.FR3区引物检出率明显高于FR1区和FR2区.FR3区和FR2区引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石蜡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检出率.
作者:齐宗利;张宝;韩西群;朱梅刚;赵彤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药理作用.方法 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昆明小鼠乳鼠的动物模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后粪便中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粪便染毒阳性率.结论 止泻退热片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具有潜力的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中成药.
作者:杨蒙蒙;罗佳波;陈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36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在随访3月时评估,结石完全排出视为治疗成功,未排或有残石为治疗失败.分析患者及结石特征如性别、年龄(年龄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疼痛、血尿、结石位置、结石侧别、结石长度、结石宽度等因素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366例碎石成功率63.4%(232/366).应用X2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资料,发现病程、结石长度及结石宽度是有意义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排除了结石宽度和病程,说明结石长度是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独立因素.结论 结石大小是影响上尿路结石ESWL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成山;邵志强;张鹏;郑少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依地普仑浓度的HPLC-MS/MS检测法.方法 以右美沙芬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醚进行提取,在Agilent ZORBAX SB-C18柱(3.5μm,2.1 mmx150 mm),以乙腈(0.1%L酸胺-0.4%乙酸)缓冲溶液(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O.3ml/min,在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中经ESI源离子化后,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依地普仑的浓度.结果 依地普仑血药浓度在0.0866~64.13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65),样品绝对回收率为64.98%~78.72%,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10%.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可适用于依地普仑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郑恒;杨凌;汤文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爱维治(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预防希罗达引起的黏膜损伤和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4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希罗达全疗程静脉滴注爱维治;对照组只给予希罗达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治疗组发生率47.6%,Ⅰ度38.1%,Ⅱ度9.5%,Ⅲ度O.O%;对照组发生率50.O%,Ⅰ度25.O%,Ⅱ度20.0%,Ⅲ度5.0%;两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各分度之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手足综合征,治疗组发生率57.1%,Ⅰ度42.9%,Ⅱ度14.2%,Ⅲ度0.0%;对照组发生率70.O%.Ⅰ度25.0%,Ⅱ度35.O%,Ⅲ度10.0%,两组发生率和各分度之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江素华;黄慧;曾渡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学习障碍(LD)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试图为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寻找新的线索.方法 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LD儿童智力结构,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了解LD儿童行为特征,调查儿童膳食11种营养素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营养素与智商和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 LD组儿童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各项分测验量表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分测验之间也差异显著;行为问题中,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组儿童锌、铜、铁、维生素Bl、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素摄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锌、铁、钙、维生素B1、AA、DHA、EPA与智商和行为问题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LD儿童智力结构不平衡和多项行为问题与多项营养素失衡密切相关,提示营养素的失衡可能是促成或加藿LD的因素之一,纠正LD儿童营养素失衡,可能对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姚英民;王鲜艳;杨明;黄为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 应用Komai's 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果 13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作者:赵宪林;王庭忠;杜敬华;韩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炎症因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实施PCI术的患者共206例完成随访,32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证实ISR,174例CAG检查未见ISR.所有患者PCI术前及随访时以ELISA测定ox-LDL、hs-CRP,比较ISR组与non-ISR组PCI术前、后ox-LDL、hs-CRP的变化差异.结果 non-ISR组OX-LDL、hs-CRP无明显差异;ISR组ox-LDL在PCI术前、后分别为(69.44±17.11)μg/L和(76.77±18.79)μg/L(P<0.05);hs-CRP在PCI术前、后分别为(1.16+0.59)mg/dl和(2.86x-0.94)mg/dl(P<0.05).结论 炎症因素ox-LDL、hs-CRP可作为预测PCI术后ISR的指标.
作者:杨希立;张阳德;许兆延;周昭仑;李健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孕酬对SD大鼠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并评估其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跟内灌注法,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孕酮治疗组.孕酬治疗组于缺血前30 min与再灌注2 h后接4 mg/kg腹腔内注射孕酮溶液;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于缺血前30 min和缺血后2 h分别腹腔注射相当体积的二甲基亚砜.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再灌注6h后.对照组视网膜MDA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
作者:卢娜;李超;程远;杜爱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变化.方法 48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160~199mmHg、200-219 mmHg和≥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取嘴侧2 mm脑片进行VCAM-1、ICAM-1、P-选择素的RT-PCR检测;取视交叉平面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ICAM-1、P-选择素的mRNA水平,取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卒中前状态的分析.结果 1)在正常血压、160~199 mmHg及200~219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ICAM-1、P-选择素与GAPDH的比值及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2)在≥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比非寒潮组降低;3)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220mmHg时转为降低.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血压越高调控功能越差.
作者:林健雯;施晓耕;解龙昌;刘春岭;黄如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 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 Vector,得到重组载体pT-R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R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1121,得到重组载体pBI-RS,用PCR及酶切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T-RS的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的片段大小为1.522 kb.将此片段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1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对重组子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断,证明RS DNA与质粒pB1121已成功连接,植物表达载体pBI-RS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扩增得到RS基因及成功构植物表达载体pBI-RS,为RS转基因生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春燕;雷建军;周浩;吴敏;陈清;陈燕珍;杨素华;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制备雄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n=20)和假手术对照(n=12),于手术后6周观察心脏及心脏重量指数(HMI)、左室重量指数(LVMI)、右室重量指数(RVMl)、心功能指标、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Ⅰ型及Ⅲ型胶原比值以及心肌组织的氧化代谢指标.结果 心肌梗死后HMI、LVMI、RVMI增加,心功能下降(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均增加,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比值升高(P<0.05,P<0.01);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二者的比值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胶原含量、胶原Ⅰ/Ⅲ比值均存在相关.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氧化应激可作为防治心室重构的手段.
作者:周淑娴;周艳;雷娟;张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公信;刘映峰;王艳丽;李志梁;叶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 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钟群;张雪林;张玉忠;成官迅;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糖脂毒性引起高脂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高脂肥胖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3组.对照组6只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高游离脂肪酸组(FFA组)6只输入脂肪乳+肝素:高糖高FFA组(GS-FFA组)6只输入葡萄糖液及脂肪乳+肝素.输注持续时间48 h.于输液前及输液结束时经颈动脉采血测定血β-羟丁酸(β-HBA)水平.输液结束后,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PCGTT)评价3组动物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IVGTT后处死动物,留取胰尾组织病理标本,采用TLFNEL技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胰岛细胞Cvt C、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静脉输液结束时,3组大鼠血β-HBA水平均较基础值升高,其中GS-FFA组血p-HBA生成显著增加(P<0.05).(2)GS-FFA组大鼠ⅣGTT时胰岛素分泌指数(AI/AG)较对照组、FFA组明显减低(P<0.05).(3)3组大鼠中,GS.FFA组胰岛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同时GS-FFA组胰岛细胞CytC、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作者:赵乃倩;余叶蓉;谭惠文;邓刚;张祥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耐药肝癌细胞模型BEL-7402/5-脱氧-5-氟尿苷(5'-DFUR)并研究其耐药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低浓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的诱导方法建立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BEL-7402/5-DFUR细胞株.用MTT法检测该耐药细胞模型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耐药模型细胞周期中的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l)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bcl-2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TT)的表达等.结果 (1)经MTT法检测BEL-7402/5'-DFUR细胞较亲本细胞的5'-DFUR半数抑制浓度(IC50)增大12.9倍,并对多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2)耐药细胞S期细胞减少,G1、G2期细胞增多.(3)该耐药模型细胞表面mdrl的表达产物P-gP、Bcl-2非常显著升高,而GST-π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BEL-7402/5'-DFUR细胞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亲本细胞相比,其IC50提高12.9倍.细胞内药物蓄积明显降低,细胞周期分布发生变化,其多药耐药性与P-gP-bcl-2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
作者:唐浩;梁平;李荣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毒性.方法 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TP方案)和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药物(FP方案)以及长春新碱加铂类药物和博莱霉素(VBP方案)化疗方案作为一线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官颈鳞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P组 32例,FP组22例,VBP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疗程,配合后装放疗15~20 Gy,然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TP组、FP组、VBP组有效率分别为75.O%、45.5%和42.9%,3组总有效率为58.8%.TP组有效率高于FP组和VBP组(P<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肿瘤,达到术前治疗的目的 .
作者:赵营;黄守松;杜佩妍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