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变化

林健雯;施晓耕;解龙昌;刘春岭;黄如训

关键词:人工寒潮, 高血压, 脑卒中, VCAM-1, ICAM-1, P-选择素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变化.方法 48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160~199mmHg、200-219 mmHg和≥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取嘴侧2 mm脑片进行VCAM-1、ICAM-1、P-选择素的RT-PCR检测;取视交叉平面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ICAM-1、P-选择素的mRNA水平,取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卒中前状态的分析.结果 1)在正常血压、160~199 mmHg及200~219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ICAM-1、P-选择素与GAPDH的比值及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2)在≥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比非寒潮组降低;3)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220mmHg时转为降低.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血压越高调控功能越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平消胶囊抗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目的 探讨平消胶囊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进行裸鼠移植瘤实验.通过移植瘤生长曲线、终末瘤重计算抑制率观察平消胶囊对人肺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微血管密度,TUNEL检测凋亡指数,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移植瘤生长缓慢,实验结束时,实验组瘤重及瘤体积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51-35%.实验组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及VEGF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癌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平消胶囊对裸鼠肺腺癌移植瘤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移植瘤促VEGF的表达、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朱庆贵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特点,探讨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控制圈量表的第一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广州某医科大学9094名所有在校本木科生进行测评.结果 贫凼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内外控和积极应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贫困大学生的内外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结论 相对丁非贫困大学生而言.强的内在控制与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贫困大学牛有优势的人格品质.

    作者:吴宁;张小远;肖蓉;吴歆;马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药理作用.方法 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昆明小鼠乳鼠的动物模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后粪便中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粪便染毒阳性率.结论 止泻退热片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具有潜力的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中成药.

    作者:杨蒙蒙;罗佳波;陈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汶川伤员应激障碍症状观察

    目的 分析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从震区转入我院的26例伤员及其家属进行一般状况、应激症状的调查.结果 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其中睡眠障碍、不由自主回想地震经历、烦躁焦虑、难以集中注意力为主要临床特征.结论 汶川伤员有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和体征,发现问题应积极给以危机干预处理,可以避免PTSD的发生和加重.

    作者:许红璐;黄小萍;陈仙;张明;余娜;王若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毒性.方法 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TP方案)和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药物(FP方案)以及长春新碱加铂类药物和博莱霉素(VBP方案)化疗方案作为一线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官颈鳞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P组 32例,FP组22例,VBP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疗程,配合后装放疗15~20 Gy,然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TP组、FP组、VBP组有效率分别为75.O%、45.5%和42.9%,3组总有效率为58.8%.TP组有效率高于FP组和VBP组(P<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肿瘤,达到术前治疗的目的 .

    作者:赵营;黄守松;杜佩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SLE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 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叶玉津;许韩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公信;刘映峰;王艳丽;李志梁;叶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膜癌病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MRI和脑脊液细胞学特点。 方法 对4例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MRI、脑脊液细胞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 头痛等颅高压表现出现于所有患者;MRI见到脑室扩大和不同程度脑膜强化;脑脊液检查发现细胞数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 结论 脑膜癌病容易误诊为感染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对本病具有诊断意义。

    作者:鲍健;胡学强;江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 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 Vector,得到重组载体pT-R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R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1121,得到重组载体pBI-RS,用PCR及酶切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T-RS的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的片段大小为1.522 kb.将此片段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1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对重组子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断,证明RS DNA与质粒pB1121已成功连接,植物表达载体pBI-RS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扩增得到RS基因及成功构植物表达载体pBI-RS,为RS转基因生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春燕;雷建军;周浩;吴敏;陈清;陈燕珍;杨素华;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GnRH类似物对化疗大鼠卵巢局部Bcl-2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拮抗剂(GnRH-ant)干预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实验对照组、CTX组、GnRH-α+生理盐水(NS)组、GnRH-a+CTX组、GnRH-ant+NS组及GnRH-ant+CTX组,每组6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情间期处死,观察卵泡数量、卵巢重量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卵巢组织Bcl-2及Bax的mRNA变化.结果 (1)GnRH-α两组的原始卵泡数较其他各组多,生长卵泡数较其他各组少;与其他各组比较,GnRH-ant+CTX组和CTX组的原始卵泡数少,生长卵泡数多,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GnRH-a两组的卵巢重量低,与其余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Bcl-2 mRNA的表达仅GnRH-ant+NS组与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ax-mRNA的表达变化明显,其中GnRH-a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近似CTX组(P>0.05);而CmRH.ant+N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nRH-ant+CTX组近似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大鼠动物模型上,GnRH类似物干预CTX诱导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卵巢局部的BaxmRNA表达而实现;其中GnRH-a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町能使卵泡对CTX相对不敏感,而GnRH-ant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则可能使卵泡对CTX相对敏感.

    作者:彭萍;杨冬梓;杨传红;张伟;张艳玲;刘佳;叶长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抗高血糖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抗高血糖药物治疗情况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以2型糖尿病为首诊入院,75岁及以上的全部病例共110例,并将患者分为口服抗高血糖药物组及胰岛素组,比较分析两组用药、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所用抗高血糖药物中胰岛素占46.7%、二甲双胍占41.1%、糖苷酶抑制剂占35.5%;51%的患者联合两种以上抗高血糖药物,在胰岛素治疗组中联合格列嗣类17例(34%),联合二甲双胍20例(40%).(2)胰岛素组与El服药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3)胰岛素组与口服药组比较,前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后者高;前者餐后C肽较后者低;前者尿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值较后者高,眼底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后者高(P<0.05).两组病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其他生化指标、其他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4)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蛋白与其肾小球滤过率相关(r=-0.594,P<0.01),而与血糖、血压、血脂无显著相关.结论 初步提示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情况普遍;随着病情恶化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含有胰岛素治疗的方案对进一步控制血糖有益,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增加并不显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能是导致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作者:邓海鸥;林凯;高国栋;李东风;黎映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剂量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76例拟行官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的无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日服来曲唑2.5mg(1组,36例),或来曲唑5.0mg(2组,40例),停药3 d(周期第10天)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大径线≥14 mm时,用尿LH板监测,当m现LH峰时,静脉抽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肌注HCG 10 000 U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 2组的排卵率、刺激卵泡的天数、优势卵泡的大径线及子宫内膜厚度与1组无差异(P>0.05),但其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0.05),两组第3天及LH峰日的生殖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2组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

    作者:杨美琼;全松;李红;宋亚丽;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韩氏仪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韩氏仪超前镇痛在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术前A、B两组分别选取双侧新设穴+双侧合谷穴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行穴位刺激;C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预防措施.A、B两组于韩氏仪刺激前、刺激30min、气腹后1 h、术毕30min四个时点抽取静脉血.C组抽血时间与A、B两组对应的时点抽取,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3组患者血浆β-内啡呔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3、8、12、24、48h肩背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肩背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比C组低(P<0.05);(2)A、B两组电刺激后血浆β-内啡呔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与电刺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于气腹后1 h、术毕30 min两点血浆β-内啡呔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韩氏仪超前镇痛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其中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电刺激组效果更好.

    作者:李煜;符白玲;黄婉;王琼;刘文兴;肖燕清;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金宇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恶性肿瘤非细胞转移假说的动物实验

    目的 验证肿瘤的转移除了肿瘤细胞转移外还存在非细胞转移机制,即分子水平的物质引起转移.方法 (1)制备雄性小鼠特异性SRY基因引物,并应用PCR技术检测Lewis肺癌细胞中的SRY基因;(2)构建Lewis肺癌细胞与同系的雌性C57BL/6小鼠自发性转移模型.以PCR基因作为原发灶肿瘤细胞分子标记物,分别以雄性小鼠和雌性小鼠组织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联合应用PCR和ISH技术分别检测Lewis肺癌小鼠肺、肝脏肉眼可见转移灶和微转移灶.结果 接种后雌性C57BL/6小鼠转移灶检测到SRY基因,证明转移灶肿瘤细胞均来源于原发灶.结论 实验证明了肿瘤转移灶系细胞水平的转移,未能证明非细胞转移机制,但鉴于该实验的局限性,仍有必要通过其他的研究方法进一步研究.

    作者:熊刚;王武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MICA抗体在ESR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相关链A(MICA)抗体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和带有11种MICA抗原的荧光微球,对11O例ESRD患者进行抗-MICA抗体的检测和抗-MICA抗体的特异性分析.结果 在30例PRA阳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为40%(12/30),在80例PRA阴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为17.5%(14/80).PRA阳性组患者与PRA阴性组患者抗-MICA抗体(+)几率之间呈显著性差异(x2=6.120,P=0.013).调查发现,26例MICA抗体(+)血清中表达出11种MICA抗原中的10种抗-MICA抗体特异性,其中,26.92%(7/26)为单特异性抗体,73.08%(19/26)为多特异性抗体.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还观察到,3例抗-MICA抗体(+)的患者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随访2月,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并且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 在PRA阳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亦高,说明抗.MICA抗体(+)的几率与PRA阳性的几率有明显的伴随关联.抗-MICA抗体表现为多特异性,抗-MICA抗体可能包含有IgM和IgG两种免疫球蛋白类型.研究提示,对于这部分ESRD患者未来接受移植替代治疗时,本研究数据将可以作为前瞻性数据提供临床进一步研究MICA与肾移植的关联和影响.

    作者:肖露露;罗敏;于立新;朱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6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患者,89SrCl2静脉一次性给药,剂量按2.22~2.96MBq/kg计算,用量148~185MBq.89SrCl2治疗后7d给予云克治疗,按2.6MBq/kg标准注射云克.(1)随访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发作频率,各赋予量化值并获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疼痛频率的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疼痛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2)根据治疗前后骨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或数目的 变化,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级.(3)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其治疗前后变化采用t检验.(4)治疗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 (1)治疗后6个月内,疼痛程度缓解的患者占71.O%(49/69).其中消失率为23.2%(16/69),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32例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减少率81.1%(56/69).其中15例疼痛不再发作,发作频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7.4±3.6,治疗后5.2±3.1,降低明显(P<0.001).(2)治疗后病灶消退8例,缩小或变浅16例,总有效率为34.8%;病灶无变化14例,增大21例,出现新病灶10例.(3)治疗前PSA平均(85.6±20.4)ng/ml,治疗后3个月平均为(46.9±12.8)ng/ml,下降显著(P<0.01).(4)白细胞及血小板在注射后1周开始降低,治疗后1个月降至低,自细胞降低幅度约27.6%,血小板降低18.3%,3个月时血象正常率为89.8%(62/69).结论 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轻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胜;范义湘;高梅菊;吴继珍;刘青竹;李科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T3~4N2~3MO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60Co或6~8 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DT:70~78 Gy,颈部阳性淋巴结DT:60~68 Gy,颈部预防照射DT:50~54 Gy,每周5次.每次2Gy,并配合DDP 20 mg/m2每周单药化疗,其中研究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800 mg/m2放疗前1 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两组的有效率(CR+PR)均为100%,但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研究组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33%和73.33%(X2=4.32,P=0.038);两组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其急性毒副反应不大.

    作者:何振宇;李凤岩;童琴;廖志伟;管迅行;王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同眼底改变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早发型子痫前期(PE)患者眼底改变的临床分析,研究眼底改变的不同程度与孕龄、血压、蛋白尿的相关性.进一步为早发型PE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南方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间住院的早发型PE有眼底改变的病例100例,分为3组(A组15例,B组34例,C组5l例),早发型PE眼底正常病例50例.比较早发型PE不同程度眼底改变与孕龄、高血压、蛋白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早发型PE眼底改变的程度与患者孕龄有关(x2=16.017,P=0.003),患者的孕龄越小,眼底改变程度越高.血压越高,眼底改变的程度也越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57,P=0.002).随着眼底改变程度的增加,早发型PE患者出现蛋白尿的程度也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6.324,P=0.012).结论 患者的孕周越小,血压越高,24 h尿蛋白定量越高,早发型PE眼底改变的程度愈重.眼底改变作为反映全身器官受损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正确地估计病情,为临床医师判断适时终止妊娠和判断预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作者:王艳;汪丽萍;钟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诊动脉栓塞术治疗创伤性肝破裂出血

    目的 研究急诊动脉栓塞术(TAE)治疗创伤性破裂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9例临床怀疑创伤性肝破裂出血患者.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后,作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及肝右动脉造影,必要时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右膈下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选择性或超选择插管至出血靶动脉,以明胶海绵颗粒和/或不锈钢圈作栓塞,达到止血目的 .结果 49例患者造影发现肝实质出血共38例.造影阳性率77.5%.其中肝右动脉出血34例,肝左动脉出血2例,右膈动脉出血2例.并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经导管动脉栓塞38例,一次栓塞成功37例,成功率97.3%,另l例经2次栓塞成功,总成功率100%.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6例,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栓塞2例.1例因出现胆滞漏行经皮穿刺引流术,2例术后因DIC及多器官衰竭死亡,其余所有病例随访未发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 急诊TAE救治创伤性肝破裂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微创,诊治率高.安全,并发症少,疗效优于传统疗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晓群;张高尚;张健;谢钢;宁晔;郑伟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及小脑中脚MR扩散张量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首发精神分裂症(SP)患者胼胝体和双侧小脑中脚细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发SP患者组20人,正常组18人,均行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的局部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参数(ADC)值.所测得数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首发SP患者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脑与大脑神经纤维联系的细微异常,可能是引起SP早期症状的主要原因.

    作者:邹艳;胡兵;唐文杰;康庄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