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钟;姜骏;廖日房;曾转萍;蒋龙元
目的 探讨儿童和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在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肾脏病理方面的不同特点.方法 对198例住院儿童SLE和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200例成人SL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和成人SLE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肿痛、贫血和肾脏损害.儿童SLE肝脾淋巴结肿大、贫血、肾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和消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比成人组高,儿童组SLE疾病活动指数积分也较成人组高.免疫学检查方面:儿童组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和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率较成人组高.肾脏病理类型:儿童组重型(Ⅳ型及以上)发生率高于成人组.儿童组误诊率为48%,高于成人组.住院期间儿童组死亡12例(6.1%),死亡时平均病程6.8月;成人组死亡9例(4.5%),死亡时平均病程4.2年.结论 儿童SLE更易发生多系统损害,而且肾脏病变较成人严重.预后较差.早期误诊率高,应予以高度重视.
作者:詹钟平;梁柳琴;陈冬莹;叶玉津;许韩师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韩氏仪超前镇痛在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术前A、B两组分别选取双侧新设穴+双侧合谷穴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行穴位刺激;C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预防措施.A、B两组于韩氏仪刺激前、刺激30min、气腹后1 h、术毕30min四个时点抽取静脉血.C组抽血时间与A、B两组对应的时点抽取,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3组患者血浆β-内啡呔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3、8、12、24、48h肩背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肩背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比C组低(P<0.05);(2)A、B两组电刺激后血浆β-内啡呔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与电刺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于气腹后1 h、术毕30 min两点血浆β-内啡呔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韩氏仪超前镇痛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其中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电刺激组效果更好.
作者:李煜;符白玲;黄婉;王琼;刘文兴;肖燕清;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金宇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对比肢体正常皮肤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术后中远期病理及电镜结构,为复合皮移植远期疗效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3月~2006年8月17例行四肢挛缩瘢痕切除,缺损皮肤创面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修复术后9月~2年的组织标本.取复合皮组织标本23份为观察组,并取患者临近正常皮肤组织标本23份为对照组.分别进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表皮细胞层数、基底膜厚度、真皮结构成分、成纤维细胞及血管计数等.结果 HE染色:复合皮组织结构完整,具备正常表皮及真皮各种结构成分,基底膜再生完整.复合皮及正常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数分别为16.33±5.89和26.57+3.46(P=0.007);基底膜厚度(μm)分别为1.05~0.21和1.13±0.17(P=0.168).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皮半桥粒、成纤维细胞及再生毛细血管计数与正常皮肤组织十分接近.分别为6.33±2.31和6.79±1.57(P=0.127),7.59±2.06和8.02+9.85(P=0.067),以及14.03+9.60和13.34±3.52(P=0.369).结论 肢体复合皮移植后中远期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皮肤,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张毅;郭栋;曾瑞曦;龙比;刘祥厦;程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病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对真菌性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17年确诊的9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治愈和(或)显效组、死亡组,先后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考察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Fisher判别方程对本病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真菌性败血症易患因素多、病死率高,91例中治愈和(或)显效60例,死亡3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60岁)、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属ICU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科术后、化疗、增强免疫药物、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抗真菌疗程、侵入性操作种类这12项指标在两组问差异有统计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这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建立了Fisher预测方程.结论 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可能是真菌性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相应的Fisher判别方程进行预测.
作者:于钟;姜骏;廖日房;曾转萍;蒋龙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 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 Vector,得到重组载体pT-R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R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1121,得到重组载体pBI-RS,用PCR及酶切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T-RS的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的片段大小为1.522 kb.将此片段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1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对重组子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断,证明RS DNA与质粒pB1121已成功连接,植物表达载体pBI-RS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扩增得到RS基因及成功构植物表达载体pBI-RS,为RS转基因生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春燕;雷建军;周浩;吴敏;陈清;陈燕珍;杨素华;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76例拟行官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的无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日服来曲唑2.5mg(1组,36例),或来曲唑5.0mg(2组,40例),停药3 d(周期第10天)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大径线≥14 mm时,用尿LH板监测,当m现LH峰时,静脉抽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肌注HCG 10 000 U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 2组的排卵率、刺激卵泡的天数、优势卵泡的大径线及子宫内膜厚度与1组无差异(P>0.05),但其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0.05),两组第3天及LH峰日的生殖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2组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
作者:杨美琼;全松;李红;宋亚丽;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顽固性痛患者24例.在X线引导穿刺腰2椎体前缘的下1/3处,经造影剂和局麻药测试安全有效后,使用7%苯酚进行腰2交感神经节区域化学切除手术.观察患者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患者口服镇痛的效果作为对照,将术前口服镇痛药效果与术后效果进行自身比较.结果 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镇痛效果明确,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镇痛药(P<0.05).结论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于下肢顽同性痛具有明确镇痛作用.
作者:杨红军;彭凯润;胡三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毒性.方法 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TP方案)和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药物(FP方案)以及长春新碱加铂类药物和博莱霉素(VBP方案)化疗方案作为一线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官颈鳞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P组 32例,FP组22例,VBP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疗程,配合后装放疗15~20 Gy,然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TP组、FP组、VBP组有效率分别为75.O%、45.5%和42.9%,3组总有效率为58.8%.TP组有效率高于FP组和VBP组(P<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肿瘤,达到术前治疗的目的 .
作者:赵营;黄守松;杜佩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5.5±5.1)岁(38~60岁),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139例,子宫腺肌症46例,子宫颈原位癌2例.曾有下腹部手术史35例.结果 近期并发症以损伤性并发症、阴道残端出血为主,远期并发症以围绝经期症状及心血管疾病为主.术后随访186例,随访率86.11%.发生潮热症状者55.38%(103/186);心血管疾病9.68%(18/186);残留卵巢综合征2.15%(4/186);残留卵巢癌0.54%(1/186).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术式.但应注意术中损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后随访工作.
作者:陈淑琴;刘克玄;牛刚;姚书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腋下移植与原位移植两种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制作方法在成瘤率、成瘤时间、瘤体生长变化,特别是肺部转移情况的差别.方法 将骨肉瘤细胞分别接种到裸鼠左侧腋下及裸鼠股骨髓腔.6周后处死裸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两组肿瘤的肺部转移情况,比较两组肿瘤肺部转移率及转移灶的不同特点.结果 与原位接种方式相比,腋下接种方式操作简单、成瘤快,肿瘤组织表面容易较早发生摩擦破损(P<0.05),肿瘤内部也较早发生缺血坏死现象(P<0.05).在相同接种时间下,腋下接种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率低(P
作者:管明强;史占军;李鹏;杨澜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以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为模型,测定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HSC增殖及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以明确木黄酮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SD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模型,培养后加入H2O3诱导氧化应激,分为3组,用不同浓度的木黄酮温育48 h,收集细胞培养基的上清液,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木黄酮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HSC的增殖.呈剂量-效应关系.给予木黄酮后,MDA和GSH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也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的增殖及抗HSC氧化应激、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史红阳;许君望;任晓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经我们改良的差速贴壁法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方法对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嗅鞘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交替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含2.5%胎牛血清、NT3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 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9 d时纯度可达83%.结论 差速贴壁法结合低浓度血清和NT3应用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
作者:历强;贺西京;石建峰;王斌;朱振中;臧全金;樊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 应用Komai's 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果 13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作者:赵宪林;王庭忠;杜敬华;韩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造影增强超声评价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强化特征,探讨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对49例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利用造影增强超声后处理软件定量测量注射造影剂后甲状腺结节内部感兴趣区(ROI)和病灶外正常甲状腺实质RoI的回声强度.比较注射造影剂后不同时间良恶性结节及病灶外正常甲状腺实质ROI的回声强度值,采用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25 s和60 s良性结节回声强度均高于恶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实质(P<0.05).结论 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是可行的,良性结节的强化幅度显著高于恶性结节.
作者:刘波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中药枸杞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作实验,分别给予小鼠枸杞水提物10、20、30g/kg,优降糖2.5mg/kg或降糖灵25mg/kg、蒸馏水2ml灌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及对葡萄糖(2.Og/kg)、肾上腺素(O.2mg/kg)、四氧嘧啶(50mg/kg)所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枸杞对自发性高血糖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影响.结果 枸杞3个剂量组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四氧嘧啶3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和自发性高血糖小鼠也有明显降血糖作用.结论 枸杞对正常小鼠,自发性高血糖小鼠及3种糖尿病模型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
作者:谭淑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炎症因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实施PCI术的患者共206例完成随访,32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证实ISR,174例CAG检查未见ISR.所有患者PCI术前及随访时以ELISA测定ox-LDL、hs-CRP,比较ISR组与non-ISR组PCI术前、后ox-LDL、hs-CRP的变化差异.结果 non-ISR组OX-LDL、hs-CRP无明显差异;ISR组ox-LDL在PCI术前、后分别为(69.44±17.11)μg/L和(76.77±18.79)μg/L(P<0.05);hs-CRP在PCI术前、后分别为(1.16+0.59)mg/dl和(2.86x-0.94)mg/dl(P<0.05).结论 炎症因素ox-LDL、hs-CRP可作为预测PCI术后ISR的指标.
作者:杨希立;张阳德;许兆延;周昭仑;李健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公信;刘映峰;王艳丽;李志梁;叶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上尿路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ESWL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366例的临床资料.治疗结果在随访3月时评估,结石完全排出视为治疗成功,未排或有残石为治疗失败.分析患者及结石特征如性别、年龄(年龄段)、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病程、疼痛、血尿、结石位置、结石侧别、结石长度、结石宽度等因素与治疗成功率的关系.结果 366例碎石成功率63.4%(232/366).应用X2检验及t检验比较两组术前资料,发现病程、结石长度及结石宽度是有意义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排除了结石宽度和病程,说明结石长度是影响体外冲击波碎石的独立因素.结论 结石大小是影响上尿路结石ESWL预后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成山;邵志强;张鹏;郑少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 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钟群;张雪林;张玉忠;成官迅;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药理作用.方法 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昆明小鼠乳鼠的动物模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后粪便中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粪便染毒阳性率.结论 止泻退热片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具有潜力的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中成药.
作者:杨蒙蒙;罗佳波;陈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