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毒性作用

钟英强;魏菁;傅玉如;邵静;梁倚文;林燕华;刘娟;朱兆华

关键词:脂质体, Lipofectamine, 胰腺肿瘤, Capan-2细胞, 细胞生长,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流式细胞术
摘要: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ipo)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一定毒性浓度的Lipo作用于胰腺癌Capan-2细胞,利用细胞直接记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pan-2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Lipo与siRNA的浓度均影响转染率的高低.在2 ml转染体积中,Lipo在5μl的浓度下,使Capan-2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以第3天后更加明显(P<0.001).随着转染细胞按常规培养的时间延长,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活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而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以48 h后更明显: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Gz-M期细胞明显减少(P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ox-LDL、hs-CRP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 探讨炎症因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实施PCI术的患者共206例完成随访,32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证实ISR,174例CAG检查未见ISR.所有患者PCI术前及随访时以ELISA测定ox-LDL、hs-CRP,比较ISR组与non-ISR组PCI术前、后ox-LDL、hs-CRP的变化差异.结果 non-ISR组OX-LDL、hs-CRP无明显差异;ISR组ox-LDL在PCI术前、后分别为(69.44±17.11)μg/L和(76.77±18.79)μg/L(P<0.05);hs-CRP在PCI术前、后分别为(1.16+0.59)mg/dl和(2.86x-0.94)mg/dl(P<0.05).结论 炎症因素ox-LDL、hs-CRP可作为预测PCI术后ISR的指标.

    作者:杨希立;张阳德;许兆延;周昭仑;李健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6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患者,89SrCl2静脉一次性给药,剂量按2.22~2.96MBq/kg计算,用量148~185MBq.89SrCl2治疗后7d给予云克治疗,按2.6MBq/kg标准注射云克.(1)随访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发作频率,各赋予量化值并获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疼痛频率的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疼痛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2)根据治疗前后骨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或数目的 变化,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级.(3)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其治疗前后变化采用t检验.(4)治疗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 (1)治疗后6个月内,疼痛程度缓解的患者占71.O%(49/69).其中消失率为23.2%(16/69),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32例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减少率81.1%(56/69).其中15例疼痛不再发作,发作频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7.4±3.6,治疗后5.2±3.1,降低明显(P<0.001).(2)治疗后病灶消退8例,缩小或变浅16例,总有效率为34.8%;病灶无变化14例,增大21例,出现新病灶10例.(3)治疗前PSA平均(85.6±20.4)ng/ml,治疗后3个月平均为(46.9±12.8)ng/ml,下降显著(P<0.01).(4)白细胞及血小板在注射后1周开始降低,治疗后1个月降至低,自细胞降低幅度约27.6%,血小板降低18.3%,3个月时血象正常率为89.8%(62/69).结论 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轻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胜;范义湘;高梅菊;吴继珍;刘青竹;李科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真菌性败血症的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病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对真菌性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17年确诊的9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治愈和(或)显效组、死亡组,先后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考察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Fisher判别方程对本病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真菌性败血症易患因素多、病死率高,91例中治愈和(或)显效60例,死亡3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60岁)、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属ICU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科术后、化疗、增强免疫药物、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抗真菌疗程、侵入性操作种类这12项指标在两组问差异有统计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这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建立了Fisher预测方程.结论 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可能是真菌性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相应的Fisher判别方程进行预测.

    作者:于钟;姜骏;廖日房;曾转萍;蒋龙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异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l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末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 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 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 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作者:刘宇虎;柳娟;郭健;游志坚;王在国;钟东;杨兴龙;张振书;肖冰;郭文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1种营养素与学习障碍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索学习障碍(LD)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试图为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寻找新的线索.方法 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LD儿童智力结构,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了解LD儿童行为特征,调查儿童膳食11种营养素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营养素与智商和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 LD组儿童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各项分测验量表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分测验之间也差异显著;行为问题中,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组儿童锌、铜、铁、维生素Bl、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素摄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锌、铁、钙、维生素B1、AA、DHA、EPA与智商和行为问题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LD儿童智力结构不平衡和多项行为问题与多项营养素失衡密切相关,提示营养素的失衡可能是促成或加藿LD的因素之一,纠正LD儿童营养素失衡,可能对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姚英民;王鲜艳;杨明;黄为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人肝癌5-脱氧-5-氟尿苷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耐药机制探讨

    目的 建立耐药肝癌细胞模型BEL-7402/5-脱氧-5-氟尿苷(5'-DFUR)并研究其耐药特性.方法 采用体外低浓度递增联合大剂量间断冲击的诱导方法建立耐药人肝癌细胞模型BEL-7402/5-DFUR细胞株.用MTT法检测该耐药细胞模型的多药耐药性,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该耐药模型细胞周期中的分布、细胞表面多药耐药基因(mdrl)的表达产物P-糖蛋白(P-gP)、bcl-2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TT)的表达等.结果 (1)经MTT法检测BEL-7402/5'-DFUR细胞较亲本细胞的5'-DFUR半数抑制浓度(IC50)增大12.9倍,并对多种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2)耐药细胞S期细胞减少,G1、G2期细胞增多.(3)该耐药模型细胞表面mdrl的表达产物P-gP、Bcl-2非常显著升高,而GST-π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BEL-7402/5'-DFUR细胞是一个明确的多药耐药模型.具有耐药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同亲本细胞相比,其IC50提高12.9倍.细胞内药物蓄积明显降低,细胞周期分布发生变化,其多药耐药性与P-gP-bcl-2的高表达有密切关系.

    作者:唐浩;梁平;李荣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毒性作用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ipo)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一定毒性浓度的Lipo作用于胰腺癌Capan-2细胞,利用细胞直接记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pan-2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Lipo与siRNA的浓度均影响转染率的高低.在2 ml转染体积中,Lipo在5μl的浓度下,使Capan-2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以第3天后更加明显(P<0.001).随着转染细胞按常规培养的时间延长,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活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而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以48 h后更明显: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Gz-M期细胞明显减少(P

    作者:钟英强;魏菁;傅玉如;邵静;梁倚文;林燕华;刘娟;朱兆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止泻退热片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药理作用.方法 建立人轮状病毒A组G3型709株感染昆明小鼠乳鼠的动物模型,比较药物治疗前后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以及药物治疗后粪便中病毒感染率等指标.结果 止泻退热片能够减少乳鼠的腹泻率、腹泻程度、粪便染毒阳性率.结论 止泻退热片能够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是具有潜力的抗轮状病毒感染性中成药.

    作者:杨蒙蒙;罗佳波;陈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剂量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76例拟行官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的无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日服来曲唑2.5mg(1组,36例),或来曲唑5.0mg(2组,40例),停药3 d(周期第10天)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大径线≥14 mm时,用尿LH板监测,当m现LH峰时,静脉抽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肌注HCG 10 000 U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 2组的排卵率、刺激卵泡的天数、优势卵泡的大径线及子宫内膜厚度与1组无差异(P>0.05),但其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0.05),两组第3天及LH峰日的生殖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2组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

    作者:杨美琼;全松;李红;宋亚丽;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爱维治预防希罗达引起的黏膜损伤和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爱维治(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预防希罗达引起的黏膜损伤和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4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希罗达全疗程静脉滴注爱维治;对照组只给予希罗达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损伤,治疗组发生率47.6%,Ⅰ度38.1%,Ⅱ度9.5%,Ⅲ度O.O%;对照组发生率50.O%,Ⅰ度25.O%,Ⅱ度20.0%,Ⅲ度5.0%;两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各分度之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手足综合征,治疗组发生率57.1%,Ⅰ度42.9%,Ⅱ度14.2%,Ⅲ度0.0%;对照组发生率70.O%.Ⅰ度25.0%,Ⅱ度35.O%,Ⅲ度10.0%,两组发生率和各分度之间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江素华;黄慧;曾渡航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肢体复合皮移植术后中远期病理及电镜结构特征

    目的 观察对比肢体正常皮肤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术后中远期病理及电镜结构,为复合皮移植远期疗效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3月~2006年8月17例行四肢挛缩瘢痕切除,缺损皮肤创面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修复术后9月~2年的组织标本.取复合皮组织标本23份为观察组,并取患者临近正常皮肤组织标本23份为对照组.分别进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表皮细胞层数、基底膜厚度、真皮结构成分、成纤维细胞及血管计数等.结果 HE染色:复合皮组织结构完整,具备正常表皮及真皮各种结构成分,基底膜再生完整.复合皮及正常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数分别为16.33±5.89和26.57+3.46(P=0.007);基底膜厚度(μm)分别为1.05~0.21和1.13±0.17(P=0.168).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皮半桥粒、成纤维细胞及再生毛细血管计数与正常皮肤组织十分接近.分别为6.33±2.31和6.79±1.57(P=0.127),7.59±2.06和8.02+9.85(P=0.067),以及14.03+9.60和13.34±3.52(P=0.369).结论 肢体复合皮移植后中远期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皮肤,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张毅;郭栋;曾瑞曦;龙比;刘祥厦;程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在局部晚期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作为新辅助化疗在宫颈鳞癌治疗中的抗肿瘤作用及毒性.方法 对2005年7月~2007年7月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TP方案)和5.氟尿嘧啶联合铂类药物(FP方案)以及长春新碱加铂类药物和博莱霉素(VBP方案)化疗方案作为一线药物进行新辅助化疗的局部晚期官颈鳞癌患者6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TP组 32例,FP组22例,VBP组1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两疗程,配合后装放疗15~20 Gy,然后评价肿瘤治疗效果,再进行手术治疗.结果 TP组、FP组、VBP组有效率分别为75.O%、45.5%和42.9%,3组总有效率为58.8%.TP组有效率高于FP组和VBP组(P<0.05).结论 紫杉醇与顺铂联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有助于更好地控制肿瘤,达到术前治疗的目的 .

    作者:赵营;黄守松;杜佩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公信;刘映峰;王艳丽;李志梁;叶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 应用Komai's 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果 13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作者:赵宪林;王庭忠;杜敬华;韩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AT2参与调控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的合成和分泌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二型受体(AT2)对压力超负荷性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合成和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成年SD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大模型,选用缩窄术后8周的肥大心肌细胞,经Ang Ⅱ及losartan或PDl23319处理36 h后.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β、TNF-α及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随着浓度增大,AngⅡ可以诱导肥大心肌细胞TNF-α和IL-1β分泌.PDl23319,而不是losartan,预处理可使TNF-α和IL-1β表达下调.实验中未能检测出培养液中IL-6含量.结论 AngⅡ诱导压力超负荷性肥大心肌细胞炎症因子TNF-a和IL-1β的合成与释放主要受AT2的调控.

    作者:周娟;徐心;刘进军;林元喜;高广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MICA抗体在ESR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相关链A(MICA)抗体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和带有11种MICA抗原的荧光微球,对11O例ESRD患者进行抗-MICA抗体的检测和抗-MICA抗体的特异性分析.结果 在30例PRA阳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为40%(12/30),在80例PRA阴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为17.5%(14/80).PRA阳性组患者与PRA阴性组患者抗-MICA抗体(+)几率之间呈显著性差异(x2=6.120,P=0.013).调查发现,26例MICA抗体(+)血清中表达出11种MICA抗原中的10种抗-MICA抗体特异性,其中,26.92%(7/26)为单特异性抗体,73.08%(19/26)为多特异性抗体.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还观察到,3例抗-MICA抗体(+)的患者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随访2月,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并且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 在PRA阳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亦高,说明抗.MICA抗体(+)的几率与PRA阳性的几率有明显的伴随关联.抗-MICA抗体表现为多特异性,抗-MICA抗体可能包含有IgM和IgG两种免疫球蛋白类型.研究提示,对于这部分ESRD患者未来接受移植替代治疗时,本研究数据将可以作为前瞻性数据提供临床进一步研究MICA与肾移植的关联和影响.

    作者:肖露露;罗敏;于立新;朱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联合氩氦超冷手术系统一氩氦刀(ASS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开腹对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基础上行ASSS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联合ASSS,其中单纯开腹ASSS 14例,手术切除减瘤联合ASSS 72例,门静脉置泵化疗6例,肝动脉置泵化疗9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66例(76.74%),无明显变化者15例(17.44%),恶化5例(5.82%).术后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58例(67.44%),无明显变化30例(34.88%).随访70例中死亡42例(60%),存活28例(40%).原发性肝癌(PHC)ASSS术后O.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8(91.67%)、35/48(72.92%)、28/48(58_33%)、20/48(41.67%);转移性肝癌(MHC)ASSS术后分别为21/22(95.45%)、18/22(81.82%)、13/22(50.O%)、8/22(36.36%);ASSS术后3、5年生存率PHC优于MHC(P<0.05).手术切除联合ASS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2(90.27%)、47/60(78.33%)、24/58(41.38%),显著高于ASSS组的10/14(71.43%)、8/12(66.67%)、4/12(33.33%)(P<0.05).结论 开腹手术联合ASSS靶向性强,疗效确切,可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联合其他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范应方;方驰华;黄宗海;项楠;杨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规律.方法 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脑出血模型.脉冲法或连续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脑出血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对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记数.结果 脉冲法Brdu标记.大鼠脑出血后第2天双侧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Brdu阳性细胞数增加,第7天时达高峰,第14天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连续法Brdu标记.在脑出血后第14天时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第28天时室管膜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但血肿周围仍可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 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可诱导双侧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增加;室管膜下区增殖细胞可能向血肿周围迁移.

    作者:孙建军;刘勇;张蓬勃;陈新林;郭振宇;张建水;杨蓬勃;师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及小脑中脚MR扩散张量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首发精神分裂症(SP)患者胼胝体和双侧小脑中脚细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发SP患者组20人,正常组18人,均行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的局部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参数(ADC)值.所测得数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首发SP患者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脑与大脑神经纤维联系的细微异常,可能是引起SP早期症状的主要原因.

    作者:邹艳;胡兵;唐文杰;康庄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顽固性痛的镇痛效果

    目的 评估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下肢痛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下肢顽固性痛患者24例.在X线引导穿刺腰2椎体前缘的下1/3处,经造影剂和局麻药测试安全有效后,使用7%苯酚进行腰2交感神经节区域化学切除手术.观察患者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患者口服镇痛的效果作为对照,将术前口服镇痛药效果与术后效果进行自身比较.结果 患者下肢疼痛症状明显减轻,镇痛效果明确,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口服镇痛药(P<0.05).结论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对于下肢顽同性痛具有明确镇痛作用.

    作者:杨红军;彭凯润;胡三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