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抑制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厉周;黄宗海;崔大祥;姚航;俞金龙;李强;潘碧峰;高峰

关键词: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 结直肠癌, 反义寡核苷酸, survivin
摘要:目的 探讨聚酰胺-胺型树枝状高聚合物(PAMAM)介导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survivin-ASODN)对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结直肠癌细胞SW620裸鼠皮下注射建立结直肠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PAMAM和阳离子脂质体分别与survivin-ASODN混合得到载反义基因转染复合物.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物的形态.激光散射粒径分析仪测定粒径,zeta电位分析仪测定复合物的zeta电位,离心法和紫外分光分度仪测定复合物的包封率和体外DNA释放速度.将两种反义基因复合物注射裸鼠移植瘤体内,观察两组移植瘤体积,Western bloting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结果 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小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的粒径(P〈0.01),而zeta电位高于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zeta电位(P<0.05),基因包封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AMAM对DNA持续释放达14d.但脂质体复合物只持续5 d.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裸鼠移植瘤survivin蛋白表达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PAMAM-survivin-ASODN复合物治疗组移植瘤体积低于脂质体-survivin-ASODN复合物组(P<0.05).结论 PAMAM能将survivin-ASODN高效递送到结直肠癌移植瘤细胞.降低survivin蛋白的表达,抑制移植瘤生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

    目的 分析和总结Komai's 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经验和方法.方法 应用Komai's CT立体定向仪辅助配合显微镜手术治疗大脑深部肿瘤13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6例,脑转移性肿瘤3例,侧脑室内脑膜瘤3例,丘脑胶质瘤1例.结果 13例均达到预期治疗目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 Komai-sCT立体定向辅助显微手术是一种定位准确、创伤较小、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作者:赵宪林;王庭忠;杜敬华;韩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用CT灌注成像对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研究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的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肝炎肝纤维化伴原发性肝癌或肝炎后肝硬化伴原发性肝癌患者32例,进行同层动态扫描,测量出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实体部分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肝动脉灌注分数(HAF)、IRF到达时间(IRFTO)等灌注指标,每个指标均应用配对t检验,分别对肝脏实质与原发性肝癌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肝脏实质比较,原发性肝癌的BF、BV、PS、HAF值升高,MTT、IRFTO值则下降(P<0.05).结论 在肝炎后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原发性肝癌有着不同于其本底基础的显著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作者:钟群;张雪林;张玉忠;成官迅;陈自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孕酮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孕酬对SD大鼠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并评估其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跟内灌注法,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孕酮治疗组.孕酬治疗组于缺血前30 min与再灌注2 h后接4 mg/kg腹腔内注射孕酮溶液;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于缺血前30 min和缺血后2 h分别腹腔注射相当体积的二甲基亚砜.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再灌注6h后.对照组视网膜MDA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

    作者:卢娜;李超;程远;杜爱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白藜芦醇合酶基因的克隆与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为获得含有白藜芦醇(Res)的转基因植物,进行了白藜芦醇合酶(RS)基因的克隆、植物表达载体构建的研究.方法 以葡萄为材料,从其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利用PCR法扩增得到RS基因,将此基因连接到克隆载体PGEM-T Vector,得到重组载体pT-RS;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RS基因克隆到植物表达载体pB1121,得到重组载体pBI-RS,用PCR及酶切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重组质粒pT-RS的测序结果表明,RS基因的片段大小为1.522 kb.将此片段正向插入植物表达载体pB1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对重组子进行PCR及酶切鉴定,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断,证明RS DNA与质粒pB1121已成功连接,植物表达载体pBI-RS构建正确.结论 成功扩增得到RS基因及成功构植物表达载体pBI-RS,为RS转基因生菜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春燕;雷建军;周浩;吴敏;陈清;陈燕珍;杨素华;俞守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PLC-γ1信号通路在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磷酸脂酶C-γ1(PLC-γ1)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10 p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阻断50 μmol/LH2O2诱导的PLC-γ1信号通路,Hoechst/P1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DNA电泳验证细胞凋亡状态的改变.结果 H2O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呈时效和量效关系.PLC-γ1信号通路阻断后,PC12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达35.7%,DNA电泳呈现明显的梯形条带.结论 PLC-γ1信号通路在50 μmol/L 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作者:袁文丽;陆地;孙俊;陈光学;陈辉;王廷华;罗深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

    目的 了解贫困大学生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特点,探讨贫困与非贫困大学生内外控和应对方式的差异,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控制圈量表的第一分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对广州某医科大学9094名所有在校本木科生进行测评.结果 贫凼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内外控和积极应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消极应对方面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贫困大学生的内外控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结论 相对丁非贫困大学生而言.强的内在控制与更多的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是贫困大学牛有优势的人格品质.

    作者:吴宁;张小远;肖蓉;吴歆;马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木黄酮对培养肝星状细胞增殖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以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为模型,测定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对HSC增殖及培养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影响.以明确木黄酮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SD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为模型,培养后加入H2O3诱导氧化应激,分为3组,用不同浓度的木黄酮温育48 h,收集细胞培养基的上清液,每个浓度设6个重复组,用MTT法检测HSC增殖;收集细胞培养基上清液,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脂质过氧化产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苷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木黄酮各剂量组不同程度降低HSC的增殖.呈剂量-效应关系.给予木黄酮后,MDA和GSH水平明显降低,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也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植物雌激素木黄酮具有抑制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的增殖及抗HSC氧化应激、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史红阳;许君望;任晓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两种不同制作方法的比较

    目的 比较腋下移植与原位移植两种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制作方法在成瘤率、成瘤时间、瘤体生长变化,特别是肺部转移情况的差别.方法 将骨肉瘤细胞分别接种到裸鼠左侧腋下及裸鼠股骨髓腔.6周后处死裸鼠,肉眼及光镜下观察两组肿瘤的肺部转移情况,比较两组肿瘤肺部转移率及转移灶的不同特点.结果 与原位接种方式相比,腋下接种方式操作简单、成瘤快,肿瘤组织表面容易较早发生摩擦破损(P<0.05),肿瘤内部也较早发生缺血坏死现象(P<0.05).在相同接种时间下,腋下接种组裸鼠肺部肿瘤转移率低(P

    作者:管明强;史占军;李鹏;杨澜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氧化应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氧化应激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制备雄性SD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n=20)和假手术对照(n=12),于手术后6周观察心脏及心脏重量指数(HMI)、左室重量指数(LVMI)、右室重量指数(RVMl)、心功能指标、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梗死区及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Ⅰ型及Ⅲ型胶原比值以及心肌组织的氧化代谢指标.结果 心肌梗死后HMI、LVMI、RVMI增加,心功能下降(P<0.05,P<0.01);心肌细胞凋亡指数、非梗死区心肌胶原含量均增加,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比值升高(P<0.05,P<0.01);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降低.丙二醛含量升高,二者的比值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心肌组织氧化应激水平与心功能指标、心肌细胞凋亡指数、胶原含量、胶原Ⅰ/Ⅲ比值均存在相关.结论 氧化应激参与心室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干预氧化应激可作为防治心室重构的手段.

    作者:周淑娴;周艳;雷娟;张玉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HP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依地普仑浓度

    目的 建立测定人血浆中依地普仑浓度的HPLC-MS/MS检测法.方法 以右美沙芬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醚进行提取,在Agilent ZORBAX SB-C18柱(3.5μm,2.1 mmx150 mm),以乙腈(0.1%L酸胺-0.4%乙酸)缓冲溶液(70:30,v/v)为流动相,流速为O.3ml/min,在三级四极杆串联质谱中经ESI源离子化后,以多反应离子监测方式测定依地普仑的浓度.结果 依地普仑血药浓度在0.0866~64.13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γ=0.9965),样品绝对回收率为64.98%~78.72%,批内和批间精密度RSD均<10%.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快速,专属性强,可适用于依地普仑人体药代动力学特征的研究.

    作者:郑恒;杨凌;汤文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和纯化

    目的 采用经我们改良的差速贴壁法结合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低浓度血清的培养方法对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进行分离和原代纯化培养,探讨建立嗅粘膜嗅鞘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 对差速贴壁后的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交替应用含10%胎牛血清和含2.5%胎牛血清、NT3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观察嗅粘膜嗅鞘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p75NTR和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进行鉴定和纯度检测.结果 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形态多呈双极、三极,伴有细长的突起.p75NTR和GFAP染色均呈阳性反应,体外培养9 d时纯度可达83%.结论 差速贴壁法结合低浓度血清和NT3应用可以分离培养出人胚嗅粘膜嗅鞘细胞.

    作者:历强;贺西京;石建峰;王斌;朱振中;臧全金;樊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培养与鉴定体系的建立

    目的 建立系统的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体系.方法 用无血清方法分离培养成年小鼠脑室下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用克隆培养、BrdU整合的方法检验培养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Brdu、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分化的细胞标记物Tuj1、GFAP、NG2.用Western boltting和RT-PCR方法进一步检测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stin和SOX2的表达.结果 从成年小鼠脑室下区分离培养出具有自我更新、增殖的神经球,构成神经球的细胞nestin和SOX2呈阳性,它们分化后产生Tujl阳性的神经元、GFAP阳性的星型胶质细胞、NG2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结论 建立了简单、稳定的培养成年小鼠脑室下区神经干细胞方法.

    作者:胡继良;姜晓丹;邹雨汐;郭燕舞;周德祥;徐如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T3~4N2~3MO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60Co或6~8 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DT:70~78 Gy,颈部阳性淋巴结DT:60~68 Gy,颈部预防照射DT:50~54 Gy,每周5次.每次2Gy,并配合DDP 20 mg/m2每周单药化疗,其中研究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800 mg/m2放疗前1 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两组的有效率(CR+PR)均为100%,但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研究组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33%和73.33%(X2=4.32,P=0.038);两组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其急性毒副反应不大.

    作者:何振宇;李凤岩;童琴;廖志伟;管迅行;王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冈、类型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1年4月~2007年4月间13例PCI并发冠状动脉穿孑L患者的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穿孔血管:前降支7例、回旋支2例、右冠状动脉4例,其中CTO病变5例、C型病变8例.支架释放时因钙化严重致血管撕裂2例、导丝穿出血管11例;10例并发心包填塞.根据穿孔的影像特征进行E11is分型,Ⅰ型穿孔2例,Ⅱ型穿孔7例,Ⅲ型穿孔4例.10例行心包穿刺并置引流管行心包抽液减压,其中4例行球囊扩张压迫,2例因血流动力学稳定未行处理.出现Q波性心肌梗死1例,无死亡及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PCI少见并发症,但可导致严重临床后果.及时诊断、积极处理是减少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的关键.

    作者:李公信;刘映峰;王艳丽;李志梁;叶文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造影增强超声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利用造影增强超声评价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强化特征,探讨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对49例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利用造影增强超声后处理软件定量测量注射造影剂后甲状腺结节内部感兴趣区(ROI)和病灶外正常甲状腺实质RoI的回声强度.比较注射造影剂后不同时间良恶性结节及病灶外正常甲状腺实质ROI的回声强度值,采用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25 s和60 s良性结节回声强度均高于恶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实质(P<0.05).结论 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是可行的,良性结节的强化幅度显著高于恶性结节.

    作者:刘波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韩氏仪超前镇痛在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韩氏仪超前镇痛在防治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术前A、B两组分别选取双侧新设穴+双侧合谷穴和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行穴位刺激;C组为对照组,不用任何预防措施.A、B两组于韩氏仪刺激前、刺激30min、气腹后1 h、术毕30min四个时点抽取静脉血.C组抽血时间与A、B两组对应的时点抽取,以酶联免疫试验检测3组患者血浆β-内啡呔变化,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观察术后3、8、12、24、48h肩背痛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 (1)A、B两组患者术后肩背痛发生率及VAS评分比C组低(P<0.05);(2)A、B两组电刺激后血浆β-内啡呔水平均有升高趋势,与电刺激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于气腹后1 h、术毕30 min两点血浆β-内啡呔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 韩氏仪超前镇痛能有效降低妇科腹腔镜术后肩背痛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其中双侧颈神经丛阻滞点+双侧合谷穴电刺激组效果更好.

    作者:李煜;符白玲;黄婉;王琼;刘文兴;肖燕清;张永福;劳建新;赖国忠;金宇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真菌性败血症的死亡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目的 分析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易患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本病的死亡危险因素,利用有统计意义的因素建立数学模型,以期对真菌性败血症的预后进行预测,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17年确诊的91例真菌性败血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治愈和(或)显效组、死亡组,先后以单因素及Logistic多元回归考察死亡危险因素,进一步建立Fisher判别方程对本病死亡率进行预测.结果 真菌性败血症易患因素多、病死率高,91例中治愈和(或)显效60例,死亡3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高龄(≥60岁)、合并细菌感染、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属ICU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科术后、化疗、增强免疫药物、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抗真菌疗程、侵入性操作种类这12项指标在两组问差异有统计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这4项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同时建立了Fisher预测方程.结论 侵入性操作的种类、MODS、外科手术后、抗真菌治疗前的住院时间可能是真菌性败血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根据相应的Fisher判别方程进行预测.

    作者:于钟;姜骏;廖日房;曾转萍;蒋龙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两种不同剂量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剂量的来曲唑(LE)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妇女的促排卵效果.方法 76例拟行官腔内人工授精(IUI),或指导性生活的无排卵的PCOS不孕症妇女,分为2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日日服来曲唑2.5mg(1组,36例),或来曲唑5.0mg(2组,40例),停药3 d(周期第10天)监测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大径线≥14 mm时,用尿LH板监测,当m现LH峰时,静脉抽血查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睾酮(T),肌注HCG 10 000 U诱发排卵.比较两组患者的多种临床指标.结果 2组的排卵率、刺激卵泡的天数、优势卵泡的大径线及子宫内膜厚度与1组无差异(P>0.05),但其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0.05),两组第3天及LH峰日的生殖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2组优势卵泡的个数及妊娠率显著高于1组(P

    作者:杨美琼;全松;李红;宋亚丽;邢福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研究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组织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规律.方法 立体定向注射胶原酶建立大鼠纹状体脑出血模型.脉冲法或连续法腹腔注射Brdu标记增殖细胞.在脑出血后第2、7、14及28天处死大鼠,行Brdu免疫组化染色.对室管膜下区、血肿周围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作细胞记数.结果 脉冲法Brdu标记.大鼠脑出血后第2天双侧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Brdu阳性细胞数增加,第7天时达高峰,第14天仍可见较多的增殖细胞;连续法Brdu标记.在脑出血后第14天时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可见较多Brdu阳性细胞,第28天时室管膜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降至对照水平.但血肿周围仍可见较多的Brdu阳性细胞.结论 成年大鼠脑出血后可诱导双侧室管膜下区和血肿周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增加;室管膜下区增殖细胞可能向血肿周围迁移.

    作者:孙建军;刘勇;张蓬勃;陈新林;郭振宇;张建水;杨蓬勃;师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对人胰腺癌Capan-2细胞的毒性作用

    目的 探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Lipo)在一定浓度下对细胞毒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一定毒性浓度的Lipo作用于胰腺癌Capan-2细胞,利用细胞直接记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Capan-2细胞生长、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结果 Lipo与siRNA的浓度均影响转染率的高低.在2 ml转染体积中,Lipo在5μl的浓度下,使Capan-2细胞生长明显减慢,以第3天后更加明显(P<0.001).随着转染细胞按常规培养的时间延长,早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多(P<0.05),活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而损伤细胞和死亡细胞明显增多(P<0.001),以48 h后更明显:G0~G1期细胞明显增多(P<0.05),Gz-M期细胞明显减少(P

    作者:钟英强;魏菁;傅玉如;邵静;梁倚文;林燕华;刘娟;朱兆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