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陈淑琴;刘克玄;牛刚;姚书忠

关键词:全子宫切除, 腹腔镜, 并发症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5.5±5.1)岁(38~60岁),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139例,子宫腺肌症46例,子宫颈原位癌2例.曾有下腹部手术史35例.结果 近期并发症以损伤性并发症、阴道残端出血为主,远期并发症以围绝经期症状及心血管疾病为主.术后随访186例,随访率86.11%.发生潮热症状者55.38%(103/186);心血管疾病9.68%(18/186);残留卵巢综合征2.15%(4/186);残留卵巢癌0.54%(1/186).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术式.但应注意术中损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后随访工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孕酮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孕酬对SD大鼠实验性高眼压视网膜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并评估其在视网膜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跟内灌注法,前房灌注生理盐水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孕酮治疗组.孕酬治疗组于缺血前30 min与再灌注2 h后接4 mg/kg腹腔内注射孕酮溶液;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于缺血前30 min和缺血后2 h分别腹腔注射相当体积的二甲基亚砜.各组分别于再灌注6h后空气栓塞法处死动物.用硫代巴比妥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观察视网膜组织形态学与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再灌注6h后.对照组视网膜MDA含量较阴性对照组显著增高(P

    作者:卢娜;李超;程远;杜爱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抗-MICA抗体在ESRD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相关链A(MICA)抗体在终末期肾脏疾病(ESRD)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和带有11种MICA抗原的荧光微球,对11O例ESRD患者进行抗-MICA抗体的检测和抗-MICA抗体的特异性分析.结果 在30例PRA阳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为40%(12/30),在80例PRA阴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为17.5%(14/80).PRA阳性组患者与PRA阴性组患者抗-MICA抗体(+)几率之间呈显著性差异(x2=6.120,P=0.013).调查发现,26例MICA抗体(+)血清中表达出11种MICA抗原中的10种抗-MICA抗体特异性,其中,26.92%(7/26)为单特异性抗体,73.08%(19/26)为多特异性抗体.在随后的临床研究中还观察到,3例抗-MICA抗体(+)的患者接受尸体肾移植,术后随访2月,没有发生急性排斥并且移植肾功能良好.结论 在PRA阳性患者中抗-MICA抗体(+)的几率亦高,说明抗.MICA抗体(+)的几率与PRA阳性的几率有明显的伴随关联.抗-MICA抗体表现为多特异性,抗-MICA抗体可能包含有IgM和IgG两种免疫球蛋白类型.研究提示,对于这部分ESRD患者未来接受移植替代治疗时,本研究数据将可以作为前瞻性数据提供临床进一步研究MICA与肾移植的关联和影响.

    作者:肖露露;罗敏;于立新;朱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69例前列腺癌骨转移伴骨痛患者,89SrCl2静脉一次性给药,剂量按2.22~2.96MBq/kg计算,用量148~185MBq.89SrCl2治疗后7d给予云克治疗,按2.6MBq/kg标准注射云克.(1)随访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发作频率,各赋予量化值并获疼痛评分.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和疼痛频率的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疼痛评分的比较采用t检验.(2)根据治疗前后骨显像显示的病灶大小或数目的 变化,对病灶疗效进行分级.(3)检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其治疗前后变化采用t检验.(4)治疗前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采用t检验.结果 (1)治疗后6个月内,疼痛程度缓解的患者占71.O%(49/69).其中消失率为23.2%(16/69),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5).32例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减少率81.1%(56/69).其中15例疼痛不再发作,发作频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7.4±3.6,治疗后5.2±3.1,降低明显(P<0.001).(2)治疗后病灶消退8例,缩小或变浅16例,总有效率为34.8%;病灶无变化14例,增大21例,出现新病灶10例.(3)治疗前PSA平均(85.6±20.4)ng/ml,治疗后3个月平均为(46.9±12.8)ng/ml,下降显著(P<0.01).(4)白细胞及血小板在注射后1周开始降低,治疗后1个月降至低,自细胞降低幅度约27.6%,血小板降低18.3%,3个月时血象正常率为89.8%(62/69).结论 89SrCl2联合云克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好,毒副作用轻微,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李德胜;范义湘;高梅菊;吴继珍;刘青竹;李科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盐酸洛拉曲克在小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和生物利用度测定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洛拉曲克血浆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研究盐酸洛拉曲克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 方法 C57小鼠静脉(50 mg/kg)或口服(200 mg/kg)给予盐酸洛拉曲克,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洛拉曲克浓度。用DAS软件计算盐酸洛拉曲克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根据口服和静注的药时曲线下面积之比来计算绝对生物利用度。 结果 盐酸洛拉曲克在0.01~4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P<0.001),样品在血浆中的回收率大于85%,日内和日间RSD小于15%。小鼠静注50 mg/kg盐酸洛拉曲克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分布系数、清除率分别为(3.02±0.017)h、(89.972±0.425)mg·L-1·h-1、(0.831±0.106)L/kg、(0.556±0.093)L·h-1·kg-1;小鼠口服200 mg/kg盐酸洛拉曲克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半衰期、药-时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峰浓度分别为(5.046±0.191) h、(84.893±9.923) mg·L-1·h-1、(1.000±0.012) h、(18.000±0.014) mg/L。经计算盐酸洛拉曲克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23.58%。 结论 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测定的盐酸洛拉曲克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该药的口服制剂的研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广发;张俊艳;吴少瑜;徐伟;万山河;邵彩凤;张嘉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6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T3~4N2~3MO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60Co或6~8 MV的X线加速器进行常规放疗,鼻咽DT:70~78 Gy,颈部阳性淋巴结DT:60~68 Gy,颈部预防照射DT:50~54 Gy,每周5次.每次2Gy,并配合DDP 20 mg/m2每周单药化疗,其中研究组同期配合甘氨双唑钠800 mg/m2放疗前1 h静脉滴注,每周3次.结果 治疗结束时及放疗后3个月,两组的有效率(CR+PR)均为100%,但治疗结束时,研究组和研究组的肿瘤完全缓解率分别为93.33%和73.33%(X2=4.32,P=0.038);两组的毒副反应相似.结论 甘氨双唑钠联合DDP可以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肿瘤消退速度及消退率,其急性毒副反应不大.

    作者:何振宇;李凤岩;童琴;廖志伟;管迅行;王岩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GnRH类似物对化疗大鼠卵巢局部Bcl-2基因家族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α)、拮抗剂(GnRH-ant)干预环磷酰胺(CTX)诱导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36只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实验对照组、CTX组、GnRH-α+生理盐水(NS)组、GnRH-a+CTX组、GnRH-ant+NS组及GnRH-ant+CTX组,每组6只,于结束用药的第1~2周内的动情间期处死,观察卵泡数量、卵巢重量的变化,并采用半定量RT-PCR检测卵巢组织Bcl-2及Bax的mRNA变化.结果 (1)GnRH-α两组的原始卵泡数较其他各组多,生长卵泡数较其他各组少;与其他各组比较,GnRH-ant+CTX组和CTX组的原始卵泡数少,生长卵泡数多,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GnRH-a两组的卵巢重量低,与其余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Bcl-2 mRNA的表达仅GnRH-ant+NS组与其余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Bax-mRNA的表达变化明显,其中GnRH-a两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近似CTX组(P>0.05);而CmRH.ant+N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nRH-ant+CTX组近似对照组(P>0.05).结论 在大鼠动物模型上,GnRH类似物干预CTX诱导的大鼠卵巢功能损害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调控卵巢局部的BaxmRNA表达而实现;其中GnRH-a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町能使卵泡对CTX相对不敏感,而GnRH-ant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增殖则可能使卵泡对CTX相对敏感.

    作者:彭萍;杨冬梓;杨传红;张伟;张艳玲;刘佳;叶长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抗高血糖药物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抗高血糖药物治疗情况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以2型糖尿病为首诊入院,75岁及以上的全部病例共110例,并将患者分为口服抗高血糖药物组及胰岛素组,比较分析两组用药、血糖控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所用抗高血糖药物中胰岛素占46.7%、二甲双胍占41.1%、糖苷酶抑制剂占35.5%;51%的患者联合两种以上抗高血糖药物,在胰岛素治疗组中联合格列嗣类17例(34%),联合二甲双胍20例(40%).(2)胰岛素组与El服药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3)胰岛素组与口服药组比较,前者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后者高;前者餐后C肽较后者低;前者尿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值较后者高,眼底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后者高(P<0.05).两组病史、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脂、其他生化指标、其他并发症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别.(4)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尿蛋白与其肾小球滤过率相关(r=-0.594,P<0.01),而与血糖、血压、血脂无显著相关.结论 初步提示高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情况普遍;随着病情恶化使用胰岛素治疗增加,含有胰岛素治疗的方案对进一步控制血糖有益,且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增加并不显著.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能是导致其使用胰岛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作者:邓海鸥;林凯;高国栋;李东风;黎映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造影增强超声对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利用造影增强超声评价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的强化特征,探讨造影增强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对49例孤立性甲状腺结节患者行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利用造影增强超声后处理软件定量测量注射造影剂后甲状腺结节内部感兴趣区(ROI)和病灶外正常甲状腺实质RoI的回声强度.比较注射造影剂后不同时间良恶性结节及病灶外正常甲状腺实质ROI的回声强度值,采用S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注射造影剂后25 s和60 s良性结节回声强度均高于恶性结节和正常甲状腺实质(P<0.05).结论 造影增强超声检查定性诊断甲状腺结节是可行的,良性结节的强化幅度显著高于恶性结节.

    作者:刘波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手术切除联合术中氩氦刀冷冻治疗中晚期肝癌

    目的 探讨开腹手术联合氩氦超冷手术系统一氩氦刀(ASSS)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开腹对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基础上行ASSS冷冻治疗或手术切除联合ASSS,其中单纯开腹ASSS 14例,手术切除减瘤联合ASSS 72例,门静脉置泵化疗6例,肝动脉置泵化疗9例.结果 全组病例无术中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临床症状改善者66例(76.74%),无明显变化者15例(17.44%),恶化5例(5.82%).术后复查CT,肿瘤明显缩小58例(67.44%),无明显变化30例(34.88%).随访70例中死亡42例(60%),存活28例(40%).原发性肝癌(PHC)ASSS术后O.5、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48(91.67%)、35/48(72.92%)、28/48(58_33%)、20/48(41.67%);转移性肝癌(MHC)ASSS术后分别为21/22(95.45%)、18/22(81.82%)、13/22(50.O%)、8/22(36.36%);ASSS术后3、5年生存率PHC优于MHC(P<0.05).手术切除联合ASSS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72(90.27%)、47/60(78.33%)、24/58(41.38%),显著高于ASSS组的10/14(71.43%)、8/12(66.67%)、4/12(33.33%)(P<0.05).结论 开腹手术联合ASSS靶向性强,疗效确切,可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联合其他方法可望进一步提高疗效.

    作者:范应方;方驰华;黄宗海;项楠;杨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枸杞降血糖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枸杞的降血糖作用.方法 以昆明种小鼠作实验,分别给予小鼠枸杞水提物10、20、30g/kg,优降糖2.5mg/kg或降糖灵25mg/kg、蒸馏水2ml灌胃,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水平及对葡萄糖(2.Og/kg)、肾上腺素(O.2mg/kg)、四氧嘧啶(50mg/kg)所致高血糖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影响,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枸杞对自发性高血糖小鼠血清胰岛素水平影响.结果 枸杞3个剂量组对葡萄糖、肾上腺素、四氧嘧啶3种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高血糖均有抑制作用.对正常小鼠和自发性高血糖小鼠也有明显降血糖作用.结论 枸杞对正常小鼠,自发性高血糖小鼠及3种糖尿病模型小鼠均有降血糖作用.

    作者:谭淑敏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汶川伤员应激障碍症状观察

    目的 分析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从震区转入我院的26例伤员及其家属进行一般状况、应激症状的调查.结果 患者都出现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其中睡眠障碍、不由自主回想地震经历、烦躁焦虑、难以集中注意力为主要临床特征.结论 汶川伤员有不同程度的PTSD症状和体征,发现问题应积极给以危机干预处理,可以避免PTSD的发生和加重.

    作者:许红璐;黄小萍;陈仙;张明;余娜;王若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细胞凋亡和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糖脂毒性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糖脂毒性引起高脂肥胖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高脂肥胖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3组.对照组6只经颈静脉插管输入生理盐水;高游离脂肪酸组(FFA组)6只输入脂肪乳+肝素:高糖高FFA组(GS-FFA组)6只输入葡萄糖液及脂肪乳+肝素.输注持续时间48 h.于输液前及输液结束时经颈动脉采血测定血β-羟丁酸(β-HBA)水平.输液结束后,采用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PCGTT)评价3组动物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IVGTT后处死动物,留取胰尾组织病理标本,采用TLFNEL技术检测胰岛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胰岛细胞Cvt C、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 (1)静脉输液结束时,3组大鼠血β-HBA水平均较基础值升高,其中GS-FFA组血p-HBA生成显著增加(P<0.05).(2)GS-FFA组大鼠ⅣGTT时胰岛素分泌指数(AI/AG)较对照组、FFA组明显减低(P<0.05).(3)3组大鼠中,GS.FFA组胰岛细胞凋亡比例显著增加(P<0.05),同时GS-FFA组胰岛细胞CytC、凋亡诱导因子、caspase-9及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作者:赵乃倩;余叶蓉;谭惠文;邓刚;张祥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1对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干扰素诱异的跨膜蛋白-1(IFITM1)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以及对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FITMl基因mRNA在正常大肠粘膜、结直肠癌组织、大肠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胃癌、食管癌和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抗IFITM1的抗体反应.分析有IFITM1基因表达癌肿的病理特点.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IFITM1基因mRNA表达率为47.4%(18/38),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15%(3/20)和胃癌组织的4.8%(1/21)(P<0.05),而正常大肠粘膜、大肠炎性息肉、食管癌和肝癌组织均无表达.结直肠癌组织IFITM1基因mRNA呈强表达,其表达水平(0.8048+0.2273)显著高于大肠腺瘤性息肉(0.4447±0.0989)(P<0.001).结直肠癌血清相应的抗体反应率为36.8%(14/38),明高于胃癌的9.5%(2/21)(P<0.05),而在食管癌、肝癌、大肠炎性息肉和大肠腺瘤性息肉以及健康人血清则末检测出相应的抗体反应.有IFITM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多数直径大于5 cm,侵及浆膜,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多属Dukes C期和D期,以高分化腺癌为主.结论 IFITM1基因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临床诊断结直肠癌的一个良好标志物.

    作者:刘宇虎;柳娟;郭健;游志坚;王在国;钟东;杨兴龙;张振书;肖冰;郭文英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肢体复合皮移植术后中远期病理及电镜结构特征

    目的 观察对比肢体正常皮肤与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术后中远期病理及电镜结构,为复合皮移植远期疗效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3年3月~2006年8月17例行四肢挛缩瘢痕切除,缺损皮肤创面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加自体刃厚头皮复合皮移植修复术后9月~2年的组织标本.取复合皮组织标本23份为观察组,并取患者临近正常皮肤组织标本23份为对照组.分别进行HE染色及扫描电镜观察,观察表皮细胞层数、基底膜厚度、真皮结构成分、成纤维细胞及血管计数等.结果 HE染色:复合皮组织结构完整,具备正常表皮及真皮各种结构成分,基底膜再生完整.复合皮及正常皮肤的表皮细胞层数分别为16.33±5.89和26.57+3.46(P=0.007);基底膜厚度(μm)分别为1.05~0.21和1.13±0.17(P=0.168).扫描电镜观察:复合皮半桥粒、成纤维细胞及再生毛细血管计数与正常皮肤组织十分接近.分别为6.33±2.31和6.79±1.57(P=0.127),7.59±2.06和8.02+9.85(P=0.067),以及14.03+9.60和13.34±3.52(P=0.369).结论 肢体复合皮移植后中远期组织结构接近正常皮肤,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张毅;郭栋;曾瑞曦;龙比;刘祥厦;程钢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ox-LDL、hs-CRP与支架再狭窄的关系

    目的 探讨炎症因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预测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04-2006年在我院实施PCI术的患者共206例完成随访,32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证实ISR,174例CAG检查未见ISR.所有患者PCI术前及随访时以ELISA测定ox-LDL、hs-CRP,比较ISR组与non-ISR组PCI术前、后ox-LDL、hs-CRP的变化差异.结果 non-ISR组OX-LDL、hs-CRP无明显差异;ISR组ox-LDL在PCI术前、后分别为(69.44±17.11)μg/L和(76.77±18.79)μg/L(P<0.05);hs-CRP在PCI术前、后分别为(1.16+0.59)mg/dl和(2.86x-0.94)mg/dl(P<0.05).结论 炎症因素ox-LDL、hs-CRP可作为预测PCI术后ISR的指标.

    作者:杨希立;张阳德;许兆延;周昭仑;李健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11种营养素与学习障碍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索学习障碍(LD)儿童智力和行为问题与营养素之间的关系,试图为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寻找新的线索.方法 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测试LD儿童智力结构,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了解LD儿童行为特征,调查儿童膳食11种营养素水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营养素与智商和行为问题的相关性.结果 LD组儿童总智商、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各项分测验量表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分测验之间也差异显著;行为问题中,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D组儿童锌、铜、铁、维生素Bl、花生四烯酸二十碳四烯酸(A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营养素摄人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分析显示锌、铁、钙、维生素B1、AA、DHA、EPA与智商和行为问题呈显著相关性.结论 LD儿童智力结构不平衡和多项行为问题与多项营养素失衡密切相关,提示营养素的失衡可能是促成或加藿LD的因素之一,纠正LD儿童营养素失衡,可能对改善LD儿童学习能力及行为问题有所帮助.

    作者:姚英民;王鲜艳;杨明;黄为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不同眼底改变早发型子痫前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早发型子痫前期(PE)患者眼底改变的临床分析,研究眼底改变的不同程度与孕龄、血压、蛋白尿的相关性.进一步为早发型PE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调查南方医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间住院的早发型PE有眼底改变的病例100例,分为3组(A组15例,B组34例,C组5l例),早发型PE眼底正常病例50例.比较早发型PE不同程度眼底改变与孕龄、高血压、蛋白尿等因素的关系.结果 早发型PE眼底改变的程度与患者孕龄有关(x2=16.017,P=0.003),患者的孕龄越小,眼底改变程度越高.血压越高,眼底改变的程度也越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57,P=0.002).随着眼底改变程度的增加,早发型PE患者出现蛋白尿的程度也增加,组间有显著性差异(x2=16.324,P=0.012).结论 患者的孕周越小,血压越高,24 h尿蛋白定量越高,早发型PE眼底改变的程度愈重.眼底改变作为反映全身器官受损的一项重要指标,通过眼底检查,可早期正确地估计病情,为临床医师判断适时终止妊娠和判断预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一个客观依据.

    作者:王艳;汪丽萍;钟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胼胝体及小脑中脚MR扩散张量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首发精神分裂症(SP)患者胼胝体和双侧小脑中脚细微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首发SP患者组20人,正常组18人,均行DTI检查,测量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的局部各向异性(FA)、平均扩散参数(ADC)值.所测得数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首发SP患者双侧小脑中脚的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胼胝体膝部、压部的FA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胼胝体膝部、压部.双侧小脑中脚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脑与大脑神经纤维联系的细微异常,可能是引起SP早期症状的主要原因.

    作者:邹艳;胡兵;唐文杰;康庄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变化

    目的 探讨人工寒潮促发大鼠脑卒中发病前脑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mRNA的变化.方法 48只SD大鼠制成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分为寒潮和非寒潮两大组,再按血压水平各分为正常血压组、160~199mmHg、200-219 mmHg和≥220 mmHg等4个亚组,寒潮箱处理3 d后取嘴侧2 mm脑片进行VCAM-1、ICAM-1、P-选择素的RT-PCR检测;取视交叉平面连续切片,每8张取1张切片作原位杂交检测血管内皮的VCAM-1、ICAM-1、P-选择素的mRNA水平,取视交叉平面剩余切片及其余脑片连续切片,HE染色,了解是否有卒中病灶.发生脑卒中者被剔出卒中前状态的分析.结果 1)在正常血压、160~199 mmHg及200~219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VCAM-1、ICAM-1、P-选择素与GAPDH的比值及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均比非寒潮组高;2)在≥220 mmHg血压亚组,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比非寒潮组降低;3)在非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均随血压升高而升高;在寒潮组,各级脑血管的上述指标也随血压升高而升高,然而在血压≥220mmHg时转为降低.结论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脑血管内皮的调控功能,血压越高调控功能越差.

    作者:林健雯;施晓耕;解龙昌;刘春岭;黄如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近远期并发症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自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21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平均年龄(45.5±5.1)岁(38~60岁),难治性功能性子宫出血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5例,子宫肌瘤139例,子宫腺肌症46例,子宫颈原位癌2例.曾有下腹部手术史35例.结果 近期并发症以损伤性并发症、阴道残端出血为主,远期并发症以围绝经期症状及心血管疾病为主.术后随访186例,随访率86.11%.发生潮热症状者55.38%(103/186);心血管疾病9.68%(18/186);残留卵巢综合征2.15%(4/186);残留卵巢癌0.54%(1/186).结论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是一个安全、可靠的术式.但应注意术中损伤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强术后随访工作.

    作者:陈淑琴;刘克玄;牛刚;姚书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