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蔡晚秀

关键词:产后抑郁, 相关因素, 护理干预
摘要:产后抑郁症在国内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该病严重威胁母子的身心健康。本文对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干预进行了综述。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50例脑瘫患儿被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针刺推拿治疗、言语和智力训练、理疗法、水浴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六个月后,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提高脑瘫患儿的步行能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龄产妇妊娠晚期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妊娠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方法:将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13例妊娠晚期高龄孕产妇(研究组)作为观察对象,与同期妊娠的孕产妇(对照组)比较,对两组妊娠期孕产妇的晚期血脂水平与围产结局进行观察。结果:妊娠晚期高龄产妇较正常组血清血脂水平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统计学上差异无意义(P>0.05);而在甘油三酯(TG)方面差异明显(P<0.05);在围产结局胎儿窘迫、剖宫产及妊娠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血脂水平是监测高龄产妇围产结局的有效指标之一,有效控制血脂水平可以改善围产结局。

    作者:丁宁;王超;李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藏医放血疗法的护理

    探讨藏医放血疗法在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要点,通过术前服用三果汤,术中放血及术后护理,提高放血疗法的治疗效果。

    作者:拉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无痛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无痛术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来我门诊自愿要求流产的女性20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流产者采取无痛人流术进行,对照组流产者采取传统的人工流产术进行。结果:观察组流产者的手术镇痛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流产者。观察者流产者没有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对照组流产者有14例发生人工流产综合征;观察者流产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复查阴道出血量及出血时间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流产者。结论:无痛术应用于人工流产中,具有安全可靠、无不良影响,符合女性流产者身心需求的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子宫肌瘤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发于30~50岁妇女,据统计年龄在35岁以上的妇女发病率为20%~25%,50岁以上未闭经妇女发病率高达40%以上。【1】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贫血、乏力等症状,大的子宫肌瘤可表现为腹痛、膀胱直肠压迫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目前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子宫切除术、肌瘤摘除术及药物治疗等。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在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存生育能力,的同时使月经量减少、肌瘤缩小,是近年来研究多和推广快的一种新疗法。子宫肌瘤介入治疗即经皮股动脉穿刺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一种方法,较手术切除子宫或肌瘤剜除术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我科2013年6月~2014年2月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1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董灵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佳的护理及指导经验,对预防并发症及良好的疗效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的康复训练、出院指导及随访等措施。结果:术后患者的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及活动均明显的改善。患者均痊愈出院,恢复患肢功能。结论: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正确的术前、术后的护理及出院后功能锻炼的指导,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是髋关节病变治疗的先进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秦忠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对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所接收的54例骨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性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预见性护理指引措施,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加以观察。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6.3%,对照组总满意度为88.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指引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骨科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胡淑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1例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起源于卵巢黄素化间质细胞或间质及门部的leyding细胞,占卵巢肿瘤不足1%,可进一步分为间质黄体瘤,莱迪(leyding)细胞瘤(门细胞型和非门细胞型)以及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1】。2014年本院收治第1例卵巢类固醇细胞瘤。

    作者:张桂宁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课堂教学探讨-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是适应现代药学发展需要的一门交叉学科,本文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突出重点、类比讲述和自主学习三方面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实际探讨。

    作者:胡纯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检测现状及现代结核病诊断的新特点

    自1882年德国细菌学家郭霍(Koch)发现结核分枝杆菌(MTB)以来,为促进结核杆菌生长,缩短培养时间,达到提前分离、鉴定的目的,人们对结核杆菌的营养、生理代谢及人工培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使得结核杆菌的检测技术从初的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发展到现在的分子生物学及噬菌体裂解技术水平。由于分枝杆菌自身结构及遗传性的原因,决定了其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的特性,致使常规细菌学检查方法存在着灵敏度低、操作复杂,需时间较长和影响因素较多,不易标准化等缺陷,使细菌学诊断发展缓慢,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诊断是应势而需!多种方法的联合应用使结核病诊断呈现出新的特点。

    作者:胡云玲;敬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阴道超声在不孕症卵泡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不孕症的发生率约占生育年龄妇女的8%~17%,平均10%左右,因此不孕症并非少见,而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症候。近年来研究发现,随环境污染、精神压力等原因不孕症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排卵障碍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用超声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可以指导临床用药、确定排卵前后的易孕期,提高受孕率。本文对107例输卵管造影提示通畅,配偶精子成活率>50%的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卵泡周期监测,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陈士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关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的思考

    自非典疫情爆发后,国家加大了对于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投入力度,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是荣誉的背后也隐藏着问题和不足,在基层公共卫生事业中主要存在资金发展缺陷、专业人才缺乏、综合素质不足以及流动性较大等突出问题,需要卫生主管部门加大投入力度、制定规章制度、完善人员组合、明确工作职责等多方面进行完善解决,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化管理网络。为今后基层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供思路。

    作者:马义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普米克令舒和利康尼雾化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普米克令舒(布地奈德混悬液)加博利康尼雾化液(硫酸特布他林)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诊治的毛细支气管炎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加博利康尼雾化液以6L/min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主要症状、体征(咳嗽、喘息、肺部喘鸣音、湿啰音)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布地奈德和特布他林雾化液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给药途径方便,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卢芹芳;谭坚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异种骨修复兔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在拟种植区建立骨缺损动物模型,并随后在缺损区分别植入异种骨及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异种骨复合物,探索其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三组,人工造双侧下颌骨缺损,右侧为实验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异种骨复合物;左侧为对照组,缺损处植入异种骨。通过大体观察和测量CT值,比较缺损处放置不同的植入物以及不同时间段对骨缺损愈合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异种骨二者联合应用可形成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材料,可促进骨缺损早期愈合及成骨能力的效果优于异种骨单独植入。

    作者:高维诺;侯晓薇;樊世锋;宋媛;李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鳄鱼油萃取物延缓衰老及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拟通过延缓皮肤衰老及促皮肤伤口愈合两个实验探讨鳄鱼油的上述作用,从而为本品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方法:1、抗皮肤衰老实验--小鼠皮肤羟脯氨酸测定;2、促皮肤伤口愈合--大鼠皮肤切除损伤实验。结果:鳄鱼油能明显提高衰老小鼠皮肤羟脯氨酸含量和SOD 活性,降低衰老小鼠皮肤组织中脂褐质含量;减少动物伤口愈合时间,提高伤口愈合期间创面愈合面积。结论:鳄鱼油具有延缓衰老、促进创面愈合作用。

    作者:陈充抒;王凤林;刘华;李耀武;沈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戒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戒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患者情况分为不吸烟组(32例)、戒烟组(31例)与未戒烟组(30例),不吸烟组与未戒烟组给予常规护理,戒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戒烟护理,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1)不吸烟组显效17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100%;戒烟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7%;未戒烟组显效4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63.33%;吸烟组与戒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未戒烟组。(2)吸烟组与戒烟组的溃疡复发率以及HP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戒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吸烟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要明显优于吸烟的患者,因此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开展戒烟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红;任娟;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临床护士在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面应掌握的知识

    微生物检验的标准化首先应从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性开始。正确的采集、处理与送检细菌培养标本是临床细菌检验成功的关键。标本采集与处理的规范化是准确、及时地向临床提供重要的临床感染信息基础,而标本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毫无意义。因此,专家指出“正确的微生物学检验始自正确的标本采集,临床医师、护师及检验技师都必须通晓其要领”【1】。细菌培养标本的采集必须要进行质量管理。现将临床常规细菌培养(痰、尿、血)标本的采集和送检方法及要求作一归纳,以供临床护士参考。

    作者:邵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井穴贴压药籽法治疗中风

    中风患者在本多为肝肾阴虚,在标多为风痰瘀阻络,治疗棘手,我们在临床上贴压药籽(王不留行、白芥子)在井穴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安晓旭;张进领;武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ICU医院感染

    目的:提高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方法:制定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床旁调查,根据依从性制定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干预,ICU 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从46.6%提高到69.8%,医院感染率从18.8%降低到10.7%。多重耐药菌感染率由23.9%下降到后2.6%。结论:认真执行手卫生规范,是直接、有效、经济的控制医院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措施。

    作者: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近一年间83名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别为其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治愈达94.9%,好转率为5.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贺春蕾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