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腰大池置管控制引流速度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闻林;林亮楠;邹宇辉;陈宁;古林静

关键词:腰大池置管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速度
摘要:目的 研究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佳引流速度.方法 62例SAH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予3种不同引流速度,对照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它治疗相似.结果 实验组脑脊液澄清时间(5.1±2.1)d、脑血管痉挛率(14%)及二次出血率(2.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发生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症及脑积水的概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控制引流速度在(10±1)ml/h,能有效的缩短置管时间,同时不增加血管痉挛、二次出血、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的概率.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SAH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有效,引流速度控制为(10±1)ml/h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腰大池置管控制引流速度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目的 研究腰大池置管匀速引流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并探讨佳引流速度.方法 62例SAH病人随机分组,实验组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并予3种不同引流速度,对照组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其它治疗相似.结果 实验组脑脊液澄清时间(5.1±2.1)d、脑血管痉挛率(14%)及二次出血率(2.3%)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但发生颅内感染、低颅压综合症及脑积水的概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控制引流速度在(10±1)ml/h,能有效的缩短置管时间,同时不增加血管痉挛、二次出血、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的概率.结论 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在治疗SAH的临床应用中操作简单易行,并发症少,治疗安全有效,引流速度控制为(10±1)ml/h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闻林;林亮楠;邹宇辉;陈宁;古林静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的评价

    目的 研制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调查表回收率为96.3%,条目应答率为97.2%.结果 调查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很高(0.9274~0.9676),各条目与其所属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除女性躯体症状外,其他项目的Spearman相关系数多在0.6以上),经因子分析,因子载荷和结构与调查表内容基本吻合.结论 研制的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调查表是可信和有效的.

    作者:王学良;霍云华;李俊;赵晓山;罗仁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改良的适合膜片钳试验的血管内皮细胞处理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适合膜片钳试验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处理方法,并在培养的细胞上观察其钙激活钾通道(Kca)特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内皮细胞培养方法,用单通道记录法记录内皮细胞Kca电流.结果 内皮细胞在光镜下呈梭形,并可以检测到细胞膜上的Kca电流.结论 本方法改良了传统的内皮细胞培养方法,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膜片钳通道记录,是一种适合膜片钳试验的处理方法.

    作者:张志寰;蔡绍曦;蔡春青;赵海金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超短波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超短波联合消炎利胆片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服消炎利胆片的同时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只口服消炎利胆片,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在疼痛、发热以及B超检查方面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83.33%、8235%,而对照组则为63.33%、42.85%、62.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治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为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短波联合消炎利胆片是一种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阎玉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的合成

    目的 研究抗老年痴呆药物重酒石酸卡巴拉汀的合成新工艺.方法 以3-羟基苯乙酮为原料,经过成肟反应,Al-Ni合金催化还原,Eschwe以er-clarke N-甲基化反应得重要中间体3-[1-(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再与另一侧链甲乙氨基甲酰氯连接,合成外消旋的卡巴拉汀,经DDTA拆分,再与酒石酸成盐,终得到目标产物.结果 对卡巴拉汀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总产率达4.17%.结论 新工艺原料易得,条件温和,收率较高,适合工业生产.

    作者:冯金;陈卫民;孙平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Gly82Ser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lv82Ser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中的分布特点和对中国2型糖尿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546例非糖尿病对照者的Gly82Ser多态性基因型.结果 中国人RAGE基因Gly82Ser多态基因型以GG型、等位基因以G型为主,其频率分布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和种族.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对照者间,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的基因型(GG、GS、SS)频率或等位基因(G、S)分布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与中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发展无关,提示RAGE基因Gly82Ser并非中国2型糖尿病的易感基因.然而,与其他国家、种族相比,RAGE基因Gly82Ser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国2型糖尿病人群呈高分布频率.

    作者:高锦雄;许顶立;邵亚辉;赖文岩;林晟;张彬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靶向ST6GalⅠ的siRNA与反义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对结肠癌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α2,6-唾液酸转移酶(ST6Gal Ⅰ)小分子干扰RNA(siRNA)及其与相同或不同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ASO)联合应用,对ST6GalⅠ高表达的结肠癌SW480细胞的粘附和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靶向ST6GalⅠ的siRNA及ASO,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包裹后转染SW480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siRNA组、ASO1组(与siRNA不同靶点)、ASO2组(与siRNA相同靶点)、siRNA+ASO1组及siRNA+ASO2组,应用RT-PCR测定细胞中ST6GalⅠ 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分别用CytoMatrixTM细胞粘附试剂盒及细胞侵袭分析试剂盒,检测细胞对细胞外基质的粘附与侵袭力.结果 siRNA组、ASO1组、ASO2组、siRNA+ASO1组、siRNA+ASO2组中,SW480细胞的ST6GalⅠ Mrna表达水平、细胞表面α2,6-唾液酸含量及细胞对ECM的粘附与侵袭力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对照组(P<0.05),以siRNA+ASO1组明显,且siRNA+ASO1组与siRN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iRNA+ASO2组与siR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合成的靶向ST6GalⅠ的siRNA能够下调SW480细胞中ST6GalⅠ基因的表达,继而降低细胞对ECM的粘附和侵袭力,并且与不同靶点的ASO联合应用具有相加和协同效应.

    作者:苑天红;李明远;李婉宜;李虹;蒋忠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重度卵巢刺激综合征并左输卵管峡部妊娠及黄体破裂1例报告

    重度卵巢刺激综合征是在促排卵过程中发生的严重的医源性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重度卵巢刺激征并左输卵管妊娠,行左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左卵巢黄体破裂诊治过程,以供参考

    作者:孙静;郭智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红背叶根拮抗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作用机理.方法 制备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红背叶根对该模型动物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的影响及透明质酸酶、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的变化.结果 红背叶根组血清中的以上8项指标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结论 红背叶根抗肝纤维化,可能是通过对转化生长因子β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表达的抑制.

    作者:吕小燕;刘强;陈育尧;宋雨鸿;吕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绿色荧光蛋白标记骨髓基质干细胞在恒河猴体内构建组织工程骨的示踪作用

    目的 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恒河猴骨髓基质干细胞(rBMSC),以示踪其在体内参与组织工程骨形成的情况.方法 用OBI-293A细胞对腺病毒Ad5.CMV-GFP进行扩增,用Ad5.CMV-GFP转染rBMSc,将转染成功的第三代BMSc在转染后48 h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接种至块状可吸收HA上,体外培养3 d后,将其植入恒河猴(同体移植)背阔肌的肌袋内,以未转染GFP的BMSC用同样的方法接种块状可吸收HA上,作为对照,术后6周取材,4%的中性多聚甲醛固定,塑料包埋,制作骨磨片PI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测.结果 转染GFP后,rBMSc仍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仍分裂增殖,但增殖速度有所降低.48 h可见细胞发出强烈的荧光,呈全细胞分布,计数转染率达80%.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骨磨片,可见材料内有发出较强荧光的细胞结构,能同时被PI染液着色.结论 绿色荧光蛋白能有效示踪组织工程骨种子细胞,种人体内的BMSC是组织工程骨骨组织形成的主要细胞来源.

    作者:汪群力;裴国献;云雄;金丹;魏宽海;任高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具有肝转移倾向的结肠癌细胞亚系的筛选与鉴定

    目的 筛选人结肠癌SW480细胞中具有特定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比较它与母系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为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提供基本的实验材料.方法 采用外科原位接种、组织块细胞培养法从裸鼠体内获得SW480细胞系中具有肝脏转移倾向的亚克隆SW480/M5;体内体外实验验证它与母系细胞在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 体内实验证明SW480具有广泛转移的潜能,而SW480/M5细胞只具有向肝脏转移的潜能;SW480/M5细胞原位瘤的质量较SW480细胞大且皮下瘤生长速度较快:体外实验证明SW480/M5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体外增殖能力、体外运动及侵袭能力较SW480细胞强,而对FN的粘附能力较SW480细胞弱.结论 从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筛选出的细胞亚系SW480/M5转移方向明确,是结肠癌肝转移机制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作者:张艳飞;刘莉;丁彦青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EB病毒转化人胃上皮细胞GES-1中bcl-2基因的表达

    目的 研究EBV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后bcl-2基因的表达状况,探讨6cl-2基因在EBV相关胃癌发生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携带新霉素抗性(NEOr)基因的重组EBV产生细胞系Akata 1061以密切接触法感染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经有限稀释法克隆和G418筛选获得感染和转染细胞克隆,用pcDNA3空载体质粒转染的人胃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作对照: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ICC)法测定EBNA1基因的表达以鉴定EBV感染细胞克隆及测定EBV感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相比较,感染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阳性.结论 EBV感染可使人胃上皮细胞Bcl-2蛋白表达增高,EBv对人胃上皮细胞的转化作用可能与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朱丽华;周天戟;史国友;章广玲;李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输尿管囊肿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方法 12例输尿管囊肿病人均采用输尿管囊肿切除、输尿管移植术,留置D-J管作支撑引流.结果 12例均手术成功,术后症状消失,随访10例,B超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未见输尿管囊肿复发、输尿管口狭窄及返流发生.结论 输尿管囊肿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主要是囊肿引起末端输尿管狭窄梗阻,导致肾输尿管扩张、积水及继发感染所致.膀胱镜检查在本症诊断中有重要意义.输尿管囊肿的治疗目的是消除感染、梗阻及返流,以维持正常排尿,保护肾功能.对于输尿管囊肿合并梗阻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彭林光;莫志贤;周小庄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MMP-2/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明胶酶A(MMP-2)及其抑制剂(TIMP-2)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法分别从mRNA、蛋白质水平检测MMP-2/TIMP-2在正常早孕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 未恶性转化葡萄胎MMP-2低表达,TIMP-2高表达,恶性转化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中MMP-2表达逐渐增强,TIMP-2表达相反.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组与正常绒毛、葡萄胎组相比,MMP-2、TIMP-2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结论 金属基质蛋白酶的激活与抑制比例失衡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丁峰;张秋实;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骨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学诊断与组织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骨原发恶性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学证实的PLB 9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9~60岁,中位年龄26.5岁.9例中X线平片检查8例、CT检查5例、MRI检查7例.其中2例行X线平片和MR检查,2例CT和MR检查,4例具有X线、CT和MR资料.2例为穿刺活检证实;7例行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常规的组织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病灶位于骨盆4例、额骨1例、枕骨斜坡1例、脊柱1例、股骨上端2例.影像学表现:X线表现,病变骨组织外形基本正常4例,内部可见斑点状、大小不等的虫蚀状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病变骨质轻度~中度膨胀性改变,局部骨质呈明显溶骨性破坏:CT表现骨髓腔内和骨皮质上可见大小不等的溶骨性破坏,病变骨质周围围绕明显的软组织肿块;MR表现病变区骨髓腔内及周围软组织肿块在T2WI上呈不均匀中度~明显高信号,T1WI上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骨髓腔内病灶和周围软组织肿块在CT和MRI上均呈中度~明显强化.病理结果B细胞型5例、T细胞型4例.结论 影像学上PLB以斑点状或渗透性溶骨性破坏为主,病变骨质外形可正常或呈膨胀性改变,伴有明显的周围软组织肿块,中块以病骨为中心生长并有明显强化为其特征.

    作者:李绍林;张雪林;韩惠霞;陈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溶血磷脂酸诱导人卵巢上皮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生长研究

    目的 观察溶血磷脂酸(LPA)对卵巢上皮性癌裸鼠腹腔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方法 建立人卵巢上皮性癌腹腔移植瘤模型,16只裸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和LPA处理组,将6×106个未经处理的卵巢上皮癌细胞株SKOV3和用LPA刺激后的SKOV3细胞分别注入2组裸鼠腹腔,待裸鼠自然死亡后,观察移植瘤大小、重量、腹腔转移灶的数目及腹腔脏器转移情况.结果 两组成瘤率均为100%,但LPA组移植瘤生长速度、重量和腹腔转移灶数目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LPA具有促进卵巢癌细胞在腹腔内增生和浸润转移的作用.

    作者:王辉;吴小华;史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严重烧伤后阿米卡星在痂下水肿液药代动力学变化

    目的 探讨阿米卡星于严重烧伤患者早期单剂使用后在痂下水肿液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 10例严重烧伤早期患者在60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mg,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痂下水肿液,利用TDx以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研究显示-静脉滴注400mg阿米卡星后,痂下水肿液药物浓度一时间数据以二房室模型拟合佳,阿米卡星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α=(4.35±1.66)h,t1/2β=(80.04±9.52)h,Vc=(13.17±1.32)L,AUC=(1802.49±285.68)μg·h·ml-1,CLs=(0.2272±0.0383)L·h-1.结论 阿米卡星在严重烧伤患者痂下水肿液的总体清除率明显减少,半衰期明显延长,为正常健康者血清半衰期的(28.20~44.78)倍,单剂使用后其有效抗菌浓度可维持24 h以上,说明早期短程用药即能长时间潴留在第三间隙,在创面基底和创周形成有效的抗生索屏障,有利于防治烧伤创面侵袭性感染.

    作者:杨荣华;荣新洲;张涛;华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血卟啉衍生物光动力对两株人鼻咽癌细胞杀伤实验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血卟啉衍生物(HpD)光动力学效应(PDT)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和C666-1的生物作用.方法 向体外培养的CNE2和C666-1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pD(0.5、1.0、1.5、2.0、2.5、3.0、3.5、4.0μg/m)孵育4 h,予波长为630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照射的功率密度为20mW/cm2,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结果 HpD-PDT能有效地杀伤体外培养的人鼻咽癌CNE2和C666-1细胞,其杀伤作用大小与HpD的浓度和激光剂量成正相关(P<0.01).激光能量为20 J/cm2,HpD的浓度为2.5μg/ml或2.0μg/ml时,其杀伤CNE2、C666-1细胞的作用明显;HpD-PDT对CNE2和C666-1的半数杀伤度分别为0.7μg/ml、1.2μg/ml,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HpD浓度、激光剂量条件下,C666-1细胞存活率显著高于CNE2(P<0.05).结论 HpD-PDT对CNE2和C666-1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但C666-1细胞对HpD-PDT的敏感性低于CNE2.

    作者:杨小民;罗荣城;马红京;李黎波;丁雪梅;严晓;吕成伟;周晓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补肾壮骨中药对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代谢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补肾壮骨中药(主要由淫羊藿、续断、补骨脂等组成)对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丢失的影响.方法 SPF级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A组为自由活动对照组,B组和C组为尾吊模拟失重组,C组大鼠给予补肾壮骨中药灌胃,其它2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实验期28 d.采用生化和放免法检测大鼠性激素和骨代谢指标,DEXA测定大鼠右侧股骨的骨密度.结果 B组大鼠血清中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性激素、骨密度水平显著低于A组大鼠相应的指标(P<0.01,P<0.05),但血清钙浓度显著高于A组(P<0.01);C组大鼠骨钙素、碱性磷酸酶、性激素、骨密度,水平均显著性高于B组大鼠(P<0.01,P<0.05);而血清钙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 补肾壮骨中药能明显降低模拟失重雌性大鼠的骨丢失.

    作者:孙平;黄震;蔡德鸿;何雷 刊期: 2007年第02期

  • 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合成γ珠蛋白

    目的 体外研究苦参碱对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以K562细胞为体外模型,采用联苯胺染色方法确定苦参碱诱导K562细胞血红蛋白表达增加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血红蛋白F(αγ2)水平.结果 0.1mg/ml苦参碱作用于K562细胞,在96h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率达到15.67%;Western blotting检测到血红蛋白F表达增加.结论 苦参碱在体外可诱导K562细胞γ珠蛋白合成增加,从而使血红蛋白F增加.苦参碱具有与阳性对照丁酸钠相似的诱导γ珠蛋白合成增加的作用.

    作者:张翠梅;封志纯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