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文;金丹;彭道波;裴国献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耦合反馈(CF)修改观测值的迭代模型以进一步改进正电子发射成像(PET)的Bayesian重建.方法 在PET重建的迭代过程中,此种负反馈迭代算法利用近的一次重建图像来更新有噪声的探测到的发射正弦图数据.对此重建图像的相关操作包括线性滤波、维纳滤波和对重建图像的投影.研究中使用的正弦图数据来自模拟体模数据.结果 实验及对于重建图像的视觉和量化比较表明,所提出的新的重建算法要优于传统的Bayesian重建,能够进一步提高PET图像的质量.结论 文中提出的修改观测值的CF迭代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原始测量数据,能够应用于PET图像重建或其他原始数据噪声较大的重建问题.
作者:陈阳;王庆奇;黄智勇;陈武凡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在宫颈癌诊断与术前分期中的价值,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及MRI资料的宫颈癌患者,重点观察原发肿瘤的大小、位置、信号特点及盆腔侵犯,对50例手术患者比较MR分期、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检查方法平扫为SET1WI和快速自旋回波(TSE)T2WI,T2WI/SPIR及增强扫描T1WI成像.结果 除1例IA期宫颈癌外,71例宫颈癌全部被MRI显示,T1WI为稍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与宫颈基质、子宫内膜及宫旁脂肪有良好的对比,GD-DTPA增强后T1WI轻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对宫颈癌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6%,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4%(χ2=6.453,P<0.05).50例宫颈癌MRI测量的大小为1.94±1.15,手术病理标本测量为1.94±1.11,两者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R能准确显示宫颈癌瘤灶大小及侵犯范围,对于发现宫旁侵犯方面明显优于临床,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常规的检查方法,但MRI对IA期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有限,必须结合临床资料与宫颈刮片综合判断.
作者:李新春;商健彪;伍筱梅;曾庆思;孙翀鹏;何建勋;钟志伟;陈振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NK细胞与表达NKG2D配体的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混合培养后4、24、48h时KIR、NKG2D的变化及其对NK细胞杀伤CNE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PCR-SSP法检测CNE2细胞HLA-A、B、Cw表型、NK细胞KIR表型(选择3例健康者为试验对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新鲜分离的NK细胞)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IL2组(IL2培养的NK细胞)、CNE2组(CNE2、IL2、NK细胞混合培养)培养后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NKG2D的表达情况,LDH释放法测定IL2组及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CNE2细胞表面HLA-A、B、Cw表型为A2,24;B18,35;Cw4,7.3例健康者均表达KIR2DL1、KIR2DL3、KIR3DL1.CNE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升高(P<0.01),NKG2D表达较对照组、IL2组明显降低(P<0.01),KIR3DL1表达与对照组、IL2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4、24、48 h时KIR2DL1、KIR2DL3、KIR3DL1及NKG2D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IL2组、CNE2组培养24 h后的NK细胞对CNE2细胞的杀伤活性在效靶比10∶1时分别为(26.%±1.47)%和(2.74±1.64)%,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效靶比20∶1时分别为(35.74±3.59)%和(4.57±2.4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K细胞与NKG2D配体阳性的肿瘤细胞持续性接触,下凋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上调NK细胞表面与HLAⅠ类分子相结合的KIR表达,导致NK细胞对靶细胞杀伤活性减低.本研究阐明了编辑后的NK细胞杀伤活性减低的分子基础,同时提示阻断HLAⅠ类分子与KIR的结合或者增强NK细胞表面NKG2D的表达将有利于提高NK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
作者:郭坤元;梅家转;姚开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四种用药方案的临床结局,探讨如何选择恰当的FET子宫内膜准备方案.方法 对用于FET子宫内膜准备的四种临床用药方案419个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HRT)、促排卵(hMG)周期和自然周期+hCG这四种方案对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分娩率的影响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四种用药方案在不孕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个数和子宫内膜厚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分娩率上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四种用药方案用于FET的子宫内膜准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结局,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进行FET的个性化用药方案.
作者:陈士岭;何锦霞;宋华东;黎淑贞;刘晓宁;李红;邢福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在人大肠癌系LoVo中稳定抑制磷脂酶C(PLC)γ1的重组慢病毒,建立PLCγ1表达降低的细胞系,以便客观研究该基因的作用.方法 制备产生PLCγ1 siRNA分子的重组慢病毒,在慢病毒感染LoVo细胞后以杀稻瘟菌素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应用Westem-blot和RT-PCR对细胞中PLCγ1的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PLCγ1 siRNA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和结论 PLCγ1 siRNA显著下调了LoVo细胞中PLCγ1的表达,所构建的重组慢病毒导入的siRNA有较高的沉默效率,显著增加了5-FU诱导的凋亡.
作者:谭丽;罗深秋;林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止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3 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706代血浆1000ml.置换当日及置换后3、7、14 d根据临床绝对记分法评分,评分当日清晨抽血查AchR-Ab.结果 痊愈、基本痊愈、好转、显效和无效分别为2、4、11、17和3例,总有效率91.9%.有2例、2次在置换中出现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迅速降低血液中AchR-Ab水平,起效快、并发症少,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霍江涛;龙海丽;骆翔;徐金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检测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组织中白细胞共同抗原CD45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来分析肿瘤组织与下丘脑的生长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5及ICAM-1蛋白在30例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D45标记的炎症反应在累及三脑室底部的颅咽管瘤组织广泛存在,ICAM-1主要在肿瘤内层细胞及间质细胞表达,向三脑室底部生长的肿瘤基底层细胞无阳性表达.CD45及ICAM-1的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有明显差异,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累及三脑室底部颅咽管瘤与下丘脑间主要为炎症粘连而非侵袭性生长,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炎症差异可能影响其预后.
作者:刘保国;漆松涛;潘军;彭玉平;方陆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与核因子-Kappa B(NF-κB)表达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对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7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糖尿病组60只(1月组、3月组、6月组及相对应干预组各10只).糖尿病模型组和干预组按60 mg/kg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链脲菌素,对照组仅腹腔内注射同样体积的0.1 mmol/L柠檬酸缓冲液.3 d后测空腹血糖≥16.5 mmol/L为糖尿病造模成功,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予GSH(按10 mg/100 g计算),每日腹腔注射1次.每周测大鼠血糖、体质量等指标;分别于1、3、6月末处死大鼠,留取肾脏标本,提取核蛋白,同位素探针标记后,以EMSA法测定NF-κB表达,同时作电泳条带灰度分析.结果 EMSA电泳条带光密度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NF-κB表达均增强(P<0.05);糖尿病1、3、6月组NF-κB表达随病程延长呈现逐渐增强趋势;干预组与相对应各组比较NF-κB表达显著减弱(P<0.05).结论 进一步证实了NF-κB活化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并通过GSH干预治疗,有效抑制了NF-κB的活化,从而达到抑制炎症反应的目的.
作者:王扬天;王坚;赵明;狄红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在复杂断掌再植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1999年8月~2005年10月共收治复杂断掌18例,根据复杂断掌中掌心、掌背皮肤的缺损程度,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心皮肤缺损,皮瓣大小:2~4 cm×3~6 cm;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逆行转位修复掌背皮肤缺损,皮瓣大小:4~6 cm×5~8 cm;并同时完成断掌再植.结果 所有再植断掌及皮瓣全部成活.根据相关功能评定标准,手部功能均恢复70%以上.结论 利用尺动脉腕上皮支皮瓣和骨间前动脉腕背支皮瓣分别修复复杂断掌中的掌心、掌背皮肤缺损,可较好地重建手的外形与功能,有利于一期完成断掌再植.
作者:梅良斌;王钢;刘勇;任义军;王瑞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及单纯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其对术后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的影响.方法 66例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33~60岁,随机均分为3组:(1)超前镇痛组即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2)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3)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记录3组围术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4、8、16、24、48和72 h各时间点静息时和咳嗽时视觉模拟(VAS)评分,测定术前、术后24、48、72 h血浆IL-6值.结果 3组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相似;术后VAS评分及IL-6增高,超前镇痛组VAS和IL-6均低于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均低于术后静脉芬太尼镇痛组(P<0.05).结论 硬膜外超前镇痛复合术后硬膜外镇痛比单纯术后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具有更好的镇痛和抗炎效果.
作者:蔡肖衡;王寿平;陈晓彤;彭书崚;曹铭辉;叶西就;杨勇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应用中成药肝复乐片对射频治疗后原发性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严格选取单个病灶且病灶大直径在3.0~5.0 cm范围内的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射频治疗组(A组,20例)和射频+肝复乐治疗组(B组,21例).肝复乐片口服,用法为每次6片(单次剂量3.0 g),3次/d,连续服药6个月.结果 随访6个月时两组均未见肿瘤复发;随访9个月时,A组有5例复发(26.32%),B组有3例复发(15.79%);随访12个月时,A组共有8例复发(42.10%),B组共有4例复发(21.05%).结论 肝复乐可一定程度减少射频消融术后的肿瘤复发.
作者:刘思德;白杨;郭文;张亚历;蓝琳;侯淑琴;崔生达;姜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胚胎移植内管尖距宫腔基底距离(TDF)与妊娠率(PR)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南方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2005年1月~2006年9月超声引导下取卵周期胚胎移植610例.通过腹部B超测量TDF,依据TDF分为4组,分析TDF与妊娠率及异常妊娠的关系.结果 不同TDF之间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大于2 cm组妊娠率高,小于1 cm组低,但大于2 cm组早期自然流产率较高.结论 不同TDF的妊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推荐TDF为1.0~2.0 cm.
作者:李红;邢福祺;全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claudin-1在大肠癌中的作用,构建包含claudin-1基因编码区域的重组质粒.方法 从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620用Trizol提取总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DNA,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T4连接酶进行连接:将PCR产物插入绿色荧光蛋白pEGFP-C1载体,然后转染进人人类大肠癌细胞株SW480.结果 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显示序列正确,在SW480中主要为膜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claudin-1/pEGFP-C1重组质粒,并能在人类大肠癌细胞中表达.
作者:陈琳;姜泊;张亚历;张宏权;龚伟;卢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规律,验证机体是否发生胰岛素抵抗现象.方法 采用大鼠自由落体脑损伤模型(Feeney's model),分别在伤前1/2 h及伤后6、12、24、48、72、120 h测定轻、中、重型脑损伤动物的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值.运用正常血糖-高血胰岛素钳夹技术,检测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6、24、48、72 h后BG60-120、GIR60-120、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3个反映胰岛素敏感性的指标.结果 中、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大鼠血糖含量升高的同时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大鼠重型创伤性脑损伤6、24、48、72 h后BG60-120显著地升高,GIR60-120、ISI显著地降低.重型脑损伤组大鼠伤后血糖与相应时间段血清胰岛素值呈现正相关,与相应时间段BG60-120呈现正相关,与相应时间段GIR60-120、ISI呈现负相关.结论 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大鼠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地升高,高水平的胰岛素未能起到相应的降低血糖的作用,机体产生胰岛素抵抗现象.
作者:何朝晖;支兴刚;孙晓川;唐文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尿碘,以便能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 选用ICS-2500型离子色谱仪、IonPac(R)AS7(4 mm×250 mm)分析柱和银电极,在直流安培模式下测尿碘.应用人群选择:有自理能力的广州尊老康乐协会50岁以上会员569名,测尿碘、甲状腺刺激素和游离甲状腺素,并调查甲状腺病病史.结果 (1)离子色谱峰面积与尿碘浓度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99,低检出限约2.2 μg/L,变异系数3.16%~3.45%,平均回收率95.0%;(2)在467名合格的入选对象中,尿碘浓度呈正偏态分布,中位数为224.7 μg/L.结论 采用的离子色谱法测尿碘选择性好、灵敏、快速、可信、准确、稳定,应用于人群效果满意.
作者:张维森;许启荣;江朝强;陈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可行性.方法 将术前体温、三大常规、C-反应蛋白及胸片均正常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35例,术前30 min给予先锋霉素V 2.0 g静脉滴注;对照组37例,不使用抗生素.随后均在DSA下用一次性21G酒精针穿刺病变椎间盘,注射浓度为40 μg/ml臭氧气体6~10 ml,退针至椎间孔附近椎旁组织内注人臭氧10 ml.术后第3天复查三大常规和C-反应蛋白.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体温均在正常范围,局部皮肤无红肿热痛,无深部肌肉压痛和椎体叩击痛等.对两组间术后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患者进行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经皮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术期不需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作者:韦传军;李彦豪;陈勇;王江云;曾庆乐;赵剑波;梅雀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鉴定日本血吸虫中存在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分析其蛋白结构特征.方法 采用双向同源比对、结构域搜索和系统发育分析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在已有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基础上鉴定日本血吸虫的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并采用同源建模方法获得日本血吸虫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结构特征.结果 获得了2条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同源蛋白序列;分析了这2条序列的EST丰度、理化性质及蛋白三维结构等信息.结论 日本血吸虫至少存在2个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异构体.
作者:杨忠;胡薇;苏谨;马骊;李亦学;冯正;魏东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病程阶段头颅CT的特点,找出相关因素并评判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分手术组(14例)及保守治疗组(10例),分别于起病后第1周、第2周及1个月复查头颅CT平扫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按GO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 CT动态观察发现,起病后1~2周的CT表现为梗塞区低密度灶减少,等密度增加,而1个月后又呈现低密度灶改变.伤后1个月进行GOS评分:良好15例(62.5%),其中手术组8例(33.3%),保守组7例(29.2%);中等残3例(12.5%),手术组2例(8.33%),保守组1例(4.17%);重残2例(8.33%),均为手术组;植物生存1例(4.2%);死亡3例(12.5%),其中手术组2例(8.33%),保守组1例(4.17%).结论 无论是去骨瓣减压术还是保守治疗,适当的指征选择都能使大脑半球功能达到较好的恢复,从而获得较好的预后,但对已梗塞的脑区域无逆转作用.CT表现的特点与预后无关.
作者:王国福;王辉;梁学军;崔连旭;何睿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变化,探讨二者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1例手术切除的病人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FABP、VEGF的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肝癌L-FABP以及VEGF在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L-FABP:0.97±0.12,0.83±0.14,t=5.21,P<0.05;VEGF:0.92±0.11,0.59±0.15,t=11.79,P<0.05).免疫组化染色发现,L-FABP阳性反应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浆,肝癌组阳性反应物灰度值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73±7.67,癌旁对照组:82.83±6.90,t=7.44,P<0.05),阳性细胞计数肝癌组高于癌旁对照组(肝癌组:92.18±4.44,癌旁对照组:84.52±6.43,t=5.94,P<0.05);肝癌细胞胞浆有VEGF阳性反应物,在癌旁组织细胞则偶见VEGF阳性反应物,差异有显著性(肝癌组:88.69±5.56,癌旁对照组:77.61±5.93,t=8.72,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L-FABP以及VEGF在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L-FABP、VEGF基因以及蛋白质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上调,并且二者具有正相关性,我们推测L-FABP在获取更多的脂肪酸的同时可以促进血管的增生,进而促进了肝癌的发展.
作者:董立华;李华;王凡;李甫强;周鸿鹰;羊惠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987~2005年应用Hassab法断流术治疗的87例门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例进行随访研究.结果 止血74例,死亡7例,再次出血6例,生存病例中无肝性脑病发生.结论 Hassab法断流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止血确切、肝性脑病发生率低的优点,是门脉高压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首选术式之一.
作者:宋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