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同新
护理学作为一门应用指导型的、具备很强操作性的学科,护理教学的任务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完美的应用于日常工作实践中,并且随着社会的发作,对护理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而良好的技能操作是实现人文关怀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护理教育人员应不断研究、改进并总结优良的护理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护理教学的效果和作用。
作者:赵君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化疗药物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细胞毒性使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产生了抑制作用。而护理人员作为化疗药物使用的一线人员,健康问题尤为担忧。化疗药物不但使患者出现毒性反应,同时进行护理操作的护士也暴露于职业危险中。所以护士在提高护理质量的同时,也要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护意识,增强职业防护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降低职业危害性,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施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俯卧位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做好脊柱后路手术俯卧位的体位摆放以及呼吸,循环功能的护理,了解患者不适的原因,避免体位安置不当所造成的损伤。方法:将脊柱科专用马蹄垫放于手术床上,使患者俯卧,胸腹部悬空,膝关节垫小头圈,脚踝放置皮枕头,头部垫头圈,双臂自然弯曲固定于两侧架手板上。结果:正确摆放俯卧位,充分暴露术野,利于医生操作,患者舒适,安全。结论:正确,有效,安全,舒适的体位才是手术顺利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唐美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人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其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出血型烟雾病患者临床资料,根据 CTA 检查结果实施手术治疗。结果:58例病例以脑出血破入脑室居多,并发动脉瘤10例。内科保守治疗30例,其中8例再发出血死亡;手术治疗28例,术后未再出血,其中11例行清除血肿术,10例脑室外引流术,3例动脉瘤夹闭术,3例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结论:脑室出血合并脑实质出血是成年出血型烟雾病的主要出血方式;临床上对于不明原因的无血管病变危险因素的脑出血患者均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检查。
作者:胡伟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妊娠期妇女营养与母体健康关系,为临床孕妇保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孕检的400例妊娠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建立档案并随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仅进行随访,观察组进行合理营养和膳食干预,对两组妊娠期妇女的妊娠期并发症和妊娠结局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各项疾病和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P均<0.05;妊娠结局除畸胎或死胎发生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其余各项妊娠结局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 P<0.05。结论:本文研究证实于妊娠期对孕妇进行合理营养和膳食干预,能够平衡母体营养和代谢平衡,降低妊娠期妇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妊娠胎儿结局,对于临床妊娠期妇女保健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邓勇芝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回顾分析腰椎滑脱症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失败的原因,并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进行翻修手术。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14例腰椎滑脱患者经手术治疗症状复发,再次接受翻修手术,全部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PEEK 椎间融合器椎体间融合。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临床疗效:优7例、良6例、可1例。优良率92.6%,椎体间植骨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松动等发生。结论:腰椎滑脱症初次手术失败原因主要与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未行植骨融合或植骨未愈合,造成再次滑脱产生临床症状,因此只要翻修手术方式得当、术中仔细操作、合理应用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材料,仍能取得满意疗效。应用PEEK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融合方式,在生物力学上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提高腰椎生物力学功能,对恢复脊柱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永红;孙宏慧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研究老年病人上腹部手术全麻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择期进行上腹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和对照组(单独给予全麻处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前到拔管时整个过程中各时点的心率(HR)、血压(MBP)的变化情况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结果:从整体而言,两组患者在麻醉前(T0)的HR、MBP并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在气管插管(T1)、手术中(T2)以及气管拔管时(T3)各时点的 HR、MBP波动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老年上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整个手术过程的生命体征较平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较短,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选择。
作者:周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患儿,男,4Y5M。因“呕吐腹泻13天,伴腹部胀痛7天”2011年2月15日入院。13天前患儿出现腹泻,为黄色水样便,每天3~4次;伴呕吐。病后于当地医院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15.31*10^9/l,N 31.1%,E 7.1%”,腹部B超提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予“头孢曲松、阿莫西林舒巴坦”输液治疗3天,患儿呕吐、腹泻好转。7天前出现腹部胀痛,呈持续性,程度轻,无他处放射痛;每天有3~4次腹痛呈阵发性加剧,腹痛剧烈时伴有呕吐;遂到我院门诊就诊,查血常规提示“WBC 30.01*10^9/l,N 40.4%,E 41.5%”,腹部 B 超提示“右侧腹局部肠管壁增厚,腹腔淋巴结肿大,腹腔积液(较厚处约1.7cm),右侧胸腔积液(大径约2.2cm)”,拟“腹痛待查:寄生虫感染?多浆膜腔积液”收治入院。既往史、家族史、生长发育史无殊。
作者:滕丽萍;董关萍;黄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病因,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配合临床心理疏导的临床反应。方法:将185例门诊病人分为A、B两组,A组进行药物治疗配合精神心理指导及生活指导(95例),B组单纯药物治疗(90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治愈62例(65%),好转13例(14%),未愈18例(19%),总有效率79%。B组治愈4l例(45%),好转19例(2l%),未愈30例(33%),总有效率6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胃黏膜炎性病变,它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患之一。在同等药物治疗的条件下,正确实施非药物性治疗,加强患者自身的保健意识,可以更好的促进患者病情的缓解及身体康复,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宋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评估化学发光检测TSH的实验性能。结果显示该法精密度:批内与批间CV分别为1.97~2.56%与1.32~4.13%,回收率98.6%,灵敏度0.001 mIU/L,特异性未存在交叉反应性,因此,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具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使测得的TSH量不但能区分甲减,且用于诊断甲亢,甚至亚临床型或潜在型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
作者:蒙秀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人工置换术在严重肘关节创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严重肘关节创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人工全肘置换术,观察患者患肢屈伸情况、Mayo Clinic肘关节评分结果等。结果:随访1~3年后,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其中有12例在术后6周肘关节伸缩自如,无任何不适感,术后3个月后能正常参加体力劳动。术后不同时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肘关节活动能力改善明显,与术前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个月和5个月的Mayo Clinic肘关节评分逐渐提高,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重肘关节创伤中应用人工置换术能改善患肢功能,消除患肢疼痛,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姚树生;李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癫痫患者容易出现多种类型的精神问题,情感障碍、社会心理适应障碍、人格改变等。癫痫性精神障碍的症状表现各异,可大致分为发作性和非发作性两种。发作性精神障碍表现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精神运动性发作、情绪变化等。非发作性精神障碍则表现为类精神病性障碍、情感障碍、人格改变或痴呆等。调查显示,约25%的癫痫患者有躁狂、抑郁、人格障碍、性欲低下等问题。癫痫发作控制较差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一种脑部慢性疾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科学的护理、合理的膳食,能有效延缓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发作,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作者:易宇湘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对老年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旨在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90例,以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小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治疗组则予以大剂量的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采取对照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6.7%,显著优于对照组71.1%,P<0.05;此外治疗组相关心功能监测指标改善情况也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在一定范围内加大药物剂量则能提高治疗效率,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王彩玲;张秀梅;郑君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护理,实施胃肠减压,胃管注入硫酸镁等整体护理措施,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治愈43例,转上级医院治疗2例。结论: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卢秀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年3月-2012年3月我科62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0 min,术后住院4~8 d,平均6 d。术后出现尿潴留6例,阴囊血肿1例,术后异物感2例,术后疼痛1例;术后随访6~14个月,无复发、慢性疼痛。结论: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具有手术简便安全有效,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对成人是疗效确切的疝修补方法。
作者:陈边强;张新有;董继云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专职集中访视对全麻患者复苏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12月我院耳鼻喉科全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 n=40)和对照组(B组,n=40),分别采用专职护士固定时间到病房集中访视的方法和巡回护士术前1天访视患者的传统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HR、MAP、S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复苏期的躁动率。结果:专职集中访视有助于降低全麻患者复苏期躁动的发生率。结论:应用集中式术前访视方法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可为术前访视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谢洁;陈慕瑶;豆孝岚;廖鸿兰;黄纯苗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通过相关报道以及资料的整理,简单阐述孩子在什么情况下不宜打预防针。
作者:季子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胃轻瘫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初步探讨T2DM胃轻瘫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87例,其中98例胃轻瘫(DGP)患者,男性68例,女性30例,年龄45~85岁,平均年龄59±6岁,胃轻瘫病程3~12个月。89例为2型糖尿病不伴有胃轻瘫患者,男性54例,女性35例,年龄43~79岁,平均年龄57±3岁,所有病例采用“14C呼气试验常规HP检测”,观察1型糖尿病患者伴有或不伴有胃轻瘫,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阳性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率(77.6%)高于对照组(46.8%,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伴胃轻瘫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率高于无胃轻瘫者。
作者:张学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新生儿呕吐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结论: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找出病因给予治疗。
作者:李雪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肝阳上亢型眩晕给予天麻建瓴汤的疗效。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考察组与常规组,每组各64人。常规组应用尼莫地平、脑灵素及氟桂利嗪口服治疗,考察组应用天麻建瓴汤治疗,比照两组椎-基底动脉血流改善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椎-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液流动速率显著提高(P<0.05),而考察组其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 <0.05)。考察组总有效率为90.6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69%(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阳上亢型眩晕应用天麻建瓴汤行之有效,疗效确切。
作者:王秋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