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经验及教训

周期;符少川;顾颖红;林友才;谢海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 麻醉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处理,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准备、麻醉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其中1例术中死亡;7例术中血压升高,4例需降压药控制处理.肿瘤切除后2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术中3例出现心律失常,术后低血糖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严密的麻醉监控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重组免疫毒素EGF-TCS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 使用EGF-TCS重组蛋白对裸鼠的肿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分别给裸鼠右腋皮下接种人肝癌BEL-7402细胞,接种后第6天,尾静脉注射100、50和25 μg/kg EGF-TCS进行治疗,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从而研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结果 高、中和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1.3%、60.87%和45.22%,对治疗结束后各组平均瘤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8.712,P=0.00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TCS可以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高剂量组肿瘤组织未有可见血管,中低剂量组肿瘤组织血管明显少于模型组,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结论 EGF-TCS可以有效地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预示了该免疫毒素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文;李咏梅;罗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硼替佐米或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HL-60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裸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Bor)单独和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裸鼠的抗瘤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毒性.方法 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NS)组、Bor单药组、As2O3单药组、Bor联合As2O3组,比较各组的抑瘤作用和裸鼠一般状态的变化,并对移植瘤进行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or单独或联合As2O3均能抑制移植瘤生长和延长裸鼠生存时间,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其中以联合用药组效果好,且未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结论 Bor联合As2O3对HL-60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裸鼠具有显著的抗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有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利;孟凡义;扶云碧;蔡艳霞;孙启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过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通过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来加重哮喘症状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构建RSV病毒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株CRL-9483,同时转染Smad7表达载体pcDNA3/Smad7或者添加p38、ERK1/2、JNK、JAK/STAT通路选择性阻断剂,24 h后利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TSLP mRNA量的改变情况,观察哪些抑制剂可以下调TSLP mRNA水平.对TSLP显著下调的实验组扩大细胞培养规模,提取细胞浆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TSLP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的CRL-9483细胞在转染空载体pcDNA3情况下基本不表达TSLP蛋白(TSLP/GAPDH PCR产物相对灰度0.10±0.03),F蛋白的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其mRNA水平的增高(0.42±0.20,P=0.024),这种增高可以部分被p38抑制剂(0.14±0.04)和JNK抑制剂(0.23±0.07)所阻断,与F蛋白转染组相比P值分别为0.036和0.048,而Smad7阻断剂(0.60±0.25)、ERK1/2抑制剂(0.45±0.23)以及JAK/STAT1阻断剂(0.44±0.25)无此阻断作用,与单纯F蛋白转染组相比P>0.05.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与单独RSV病毒F蛋白表达组(TSLP/GAPDH蛋白条带相对灰度8.13±2.20)相比,p38抑制剂(3.67±1.18)和JNK抑制剂(1.48±0.77)也可以导致TSLP蛋白水平的下降.结论 RSV感染可以通过其F蛋白来刺激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p38和JNK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中,这可能是RSV感染诱导或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涂海燕;陈新;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肠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多层面CT诊断

    目的 分析多层CT多期增强扫描结肠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表现及评价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63例结肠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2、37~40、60 s进行扫描),并测原发灶与淋巴结的CT强化值.MSCT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结果 手术发现并切除274个淋巴结,CT显示177个.增强扫描,98个淋巴结均匀强化,33不均匀强化,23个环状强化.在不同扫描期相76个淋巴结与原发灶同步强化,78个不同步强化.23个淋巴结未见强化,其中10个见粘液样变,5个伴钙化.MS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总的检出敏感性为78.5%.结论 MS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转移淋巴结检出敏感性.

    作者:谢琦;梁碧玲;江新青;张静;陈明旺;柏沙美;韦程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学、生化指标与胸膜炎症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学指标、生化学指标与胸膜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清、胸水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检测.结果 胸水ADA均值为(25.62±14.32)U/L,血清LDH均值(186.03±67.05)U/L与胸水LDH均值(320.50+153.23)U/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胸水中的LDH及胸水中ADA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菌素试验、胸水ADA含量及血清、胸水LDH的比值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诊断意义,其中,胸水ADA含量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作者:张常然;关开泮;黄建强;林建聪;周华;李鸣;崔卫玲;牛嫒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176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47眼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后囊膜破裂47眼,其中发生在环形撕囊11眼,水分离时5眼,超声乳化时21眼,注吸皮质时8眼,人工晶体植入时2眼.结论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早发现、及时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仲群;黄振平;徐仁凤;吴网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设计与模拟手术

    目的 设计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用于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填充前中柱骨缺损.方法 应用CAD软件设计定制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通过人体胸腰椎标本和计算机模拟手术,观察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复位作用、植骨范围和并发损伤.结果 经皮椎弓根植骨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损伤.术后CT示椎体内前中柱植骨范围大而均匀,密度增加.结论 此器械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植骨确切、复位满意,能完成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靳安民;张辉;闵少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正常成年人脑白质扩散各向异性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与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MRI头颅扫描检查的正常者45例,按年龄分为3组:25~35岁(青年组,15例)、45~55岁(中年组,15例)和65岁以上(老年组,15例),行脑部MR横轴位检查,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丘脑等部位作为兴趣区(ROI),测量其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大脑左右半球对应部位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部位的脑白质FA值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胼胝体压部和膝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各年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组和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前肢、内囊后肢的FA值也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但只有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和尾状核头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白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在用DTI技术观察和诊断脑疾病,必须考虑到患者年龄因素以及与年龄有关的脑白质微细结构的相应退化程度.

    作者:栾萍;花倩倩;陆兵勋;潘速跃;张雪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对人卵巢癌细胞株中survivin和SMAC/DIABLO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survivin、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探讨survivin、Smac/DIABLO在ASODN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survivin ASODN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细胞周期分布及survivin、Smac蛋白表达改变,逆转录酶链反应检测survivin、Smac/DIABLO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SODN作用后细胞生长明显减慢,转染后48 h IC50在600 nmol/1左右.用600 nmol/LASODN转染48h后,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t=6.3671,P<0.05);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0/G1期(t=10.3832,P<0.01).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3.5031,P<0.05,t=7.8146,P<0.01),Smac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t=2.8011,P<0.05,t=11.3917,P<0.01).结论 ASODN诱导细胞凋亡,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0/G1期,减少进入有丝分裂细胞数的作用,是通过下调survivin基因,上调Smac基因表达来共同完成的,survivin、Smac/DIABLO基因在调节SKOV3细胞周期、凋亡的功能上密切相关,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孙艳;李勇;范立侨;吴小华;程建新;赵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肝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为研究对象,四唑氮蓝还原法(MTT)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塞来昔布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并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建立昆明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塞来昔布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 MTT显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塞来昔布(40 μmol/L)作用于SMMC-7721细胞36h后,G1期细胞比率由44.7%上升至49.9%,S+G2/M期细胞比率由55.4%下降至50.1%,细胞增殖受抑制.在体动物实验表明,塞来昔布对移植瘤的生长和局部转移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结论 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来源的肝癌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肝癌的重要候选药物之一.

    作者:唐保东;周奇;林箐华;刘思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和敏感的比较尿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儿童微小病变型激素耐药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尿中差异蛋白质表达,鉴定出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相关蛋白.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相关技术结合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比较激素敏感和激素耐药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通过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检索分析.结果 成功地得到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尿蛋白双向电泳图谱.肾病综合征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蛋白表达比较,发现有30个蛋白质斑点显著差异改变.对14个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结合蛋白数据库检索获得12个蛋白,分别为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7、磷脂酰丝氨酸转移蛋白、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异构体、α1蛋白酶抑制剂、Zn-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结合珠蛋白前体、类驱动蛋白样动力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胞质动力蛋白、细胞角蛋白9.与激素敏感蛋白图谱比较,在激素耐药蛋白图谱上蛋白酶抑制剂、α1B糖蛋白、IRAK4表达下调,其余9种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将对激素耐药治疗靶位和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发现可能有所裨益.

    作者:黄艳军;黄松明;张爱华;郑帼;陈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种基于光场的数字重建影像快速生成算法

    数字重建影像(DRRs)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应用于2D-3D图像配准中,用来确定病人在治疗期间的位移误差.因为传统的DRRs重建算法一光线跟踪法生成速度慢,所以它是整个配准过程的瓶颈.本文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光场重现理论进行延伸,用光线跟踪法建立光场,再插值重建任意视点的DRRs图像.由于许多计算在预处理阶段完成,所以大大的提高了DRRs图像的生成速度(85 ms),并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像效果.

    作者:刘鹏;高军;雷勋祖;周凌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监测指标.方法 采集234例肾移植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 234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3%和16.2%.尿Decoy细胞阳性者Decoy细胞中位数水平为6个/10HPF,BKV DNA阳性者尿液和外周血BKV中位数水平分别为7.62×103 copy/ml和7.61×103 copy/ml.尿液BKV阳性率较外周血明显升高(P=0.000).尿液Decoy细胞计数与尿液BKV含量相关(γ=0.59,P=0.000),但尿液和外周血中BKV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14).结论 肾移植受者易发生BKV再活化,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做为BKV活化的指标,间接反映肾脏病理情况,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

    作者:黄刚;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邱江;李军;邓素雄;陈国栋;曾文涛;付茜;纪玉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吗啡控制癌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口服吗啡对癌痛的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2006年该中心所有126例住院病例.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参数、临床诊断、疼痛状况、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1例(32.53%)小剂量组,58例(46.03%)中剂量组,27例(21.43%)大剂量组在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研究未发现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表明大剂量吗啡的临床安全性高.不同的患者需要的吗啡剂量相差很大,充分剂量滴定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对于吗啡不会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使不良反应增加.

    作者:邓燕明;陈丽富;林奔;张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86 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86 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对照者中包含IL-1Ra基因86bpVNTR位点的片段,直接电泳法鉴定IL-1Ra基因86 bp VNTR的多态性情况,MRI检测两组的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其中小于45岁者86 bp 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 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多态性情况,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1/1、2/2和1/2表型,1、2等位基因与椎间盘疾病有关,但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核苷酸1/1、2/2和1/2基因型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在汉族人中,存在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其仅与椎间盘疾病有关,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叶伟;黄东生;陈为坚;李春海;彭焰;梁安靖;刘尚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胎膜早破患者瘦素水平的检测

    我们观察60例胎膜早破患者,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管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与亚健康所累及系统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单位中抽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无明确诊断疾病,共1896人符合条件并接受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部分.研究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健康状况评分将对象分成亚健康和健康两组.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因素,考察它们与健康/亚健康的相关关系.结果 初步判断广州市人群亚健康的发生率为44.7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0.90%,女性36.2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多数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常与人体的某些系统相对应.结论 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低于男性亚健康的发生率,男性更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越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水平时常对应于不同特征的亚健康表现,所累及的系统有倾向性.

    作者: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碳包铁纳米晶急性毒性实验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包铁纳米晶(CCIN)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CCIN粒子,观察小鼠14 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入高、中、低剂量CCIN粒子及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1 d,给药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小鼠静脉注射CCIN粒子的LD50=203.8mg/kg;当大鼠静脉注入CCIN 80mg/kg以内时,无动物死亡,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可能会有一过性轻微损害,但2周内一般可自行恢复.结论 CCIN粒子毒性较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影响不大.

    作者: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陈敏山;元云飞;张亚奇;郑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肿瘤术后的代谢调理作用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n=40)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n=40).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 d内禁饮食并自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 d的镇痛效果、体温、氮平衡、IL-6、TNF-α、皮质醇、肾上腺素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负氮平衡、TNF-α及IL-6变化B组均较A组明显(P<0.05).但两组术后第3天均较第1天明显改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后镇痛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较,镇痛作用相近,但前者能产生更好的代谢调理作用.

    作者:冯霞;林世清;陈宇;吴小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种胃肠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与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以及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0名健康对照者及19例IBS患者禁食6 h以上,用灌注式小肠测压管测压,并在小肠MMCI、Ⅱ和Ⅲ相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及5-HT的血浆浓度测定.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MMC周期缩短、Ⅲ相波幅升高、时程延长,传导速度加快;便秘型IBS患者则相反.①血浆胃动素水平在MMC Ⅲ相升高,各组间Ⅲ相胃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BS组血浆生长抑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腹泻组和便秘组之间没有差异.③各组血浆5-HT水平均随MMC发生周期性的变化,Ⅱ相血浆5-HT水平达峰值.3组间相比,IBS腹泻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与便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激素紊乱和小肠动力异常在IBS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菊辉;董蕾;郝筱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