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碳包铁纳米晶急性毒性实验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陈敏山;元云飞;张亚奇;郑云

关键词:碳包铁纳米晶, 急性毒性, 肝功能, 肾功能, 血液系统, 血清生化指标
摘要:目的 分析碳包铁纳米晶(CCIN)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CCIN粒子,观察小鼠14 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入高、中、低剂量CCIN粒子及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1 d,给药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小鼠静脉注射CCIN粒子的LD50=203.8mg/kg;当大鼠静脉注入CCIN 80mg/kg以内时,无动物死亡,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可能会有一过性轻微损害,但2周内一般可自行恢复.结论 CCIN粒子毒性较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影响不大.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创面床准备对糖尿病性溃疡各时期MMP-1活性及胶原合成的的影响

    目的 从基质金属酶(MMPs)活性水平及创面胶原成分层面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创面床准备组和普通创面处理组,从中选取10例糖尿病慢性溃疡(各组5例)在创面的黑、黄、红、粉期分别取材,行MMP-1活性检测;并检测创面Ⅰ、Ⅲ型胶原相对含量.结果 两组黑期MMP-1酶活性差别不明显;黄期实验组的酶活性水平较高;红期和粉期可见实验组的酶活性水平较低.黄期创面中对照组总胶原含量较实验组为高,而在红期Ⅰ型胶原含量在实验组中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实验组方法更有利于清创;红、粉期实验组MMP-1的活性较对照组为低,Ⅰ型胶原含量升高,有利创面基质修复.

    作者:朱斌;唐冰;朱家源;李新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宛霞;张益民;刘婉;黄湖辉;李劲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异丙酚对大鼠肾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异丙酚对大鼠肾脏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与机理.方法 将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4组:对照组(A组);缺氧/复氧组(B组)和异丙酚预处理组两组:C1组(6.25 mg·kg-1·h-1),C2组(12.5 mg·kg-1·h-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肾组织8-异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水平,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和NO含量.结果 缺氧复氧后,B组肾组织中8-iso-PGF2α水平明显升高,而NOS活力和NO含量则明显降低,与A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C1组与B组相比,8-iso-PGF2α水平下降不明显,而NOS活力和NO含量上升亦不明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C2组与B组及C1相比,8-iso-PGF2α水平明显下降,而NOS活力和NO含量明显上升,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一定浓度剂量的异丙酚能明显降低缺氧/复氧后肾组织的8-iso-PGF2α水平,提高内源性NO生成,提示对大鼠肾脏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崔瞻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免疫调节剂对婴幼儿喘息发作预后的影响

    目的 比较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给予免疫调节剂干预治疗后喘息发作的变化,探讨免疫调节剂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影响.方法 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首诊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4例为免疫调节剂干预组:泛福舒,3.5 mg/d,每月服10d,疗程3月;基础治疗组19例: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200 μg/d,疗程3月.同时选择10例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并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跟踪随诊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和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两组患儿1年内反复喘息发作的观察比较,泛福舒干预组患儿喘息发作≥3次的比率为25%,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63.2%),差异有显著性(x2=6.344,P<0.05);在呼吸道感染方面,泛福舒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健康对照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t=0.72,P>0.05),基础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健康对照组及泛福舒干预组相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11、3.92,P<0.05).结论 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减少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再次发作的次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降低罂幼儿喘息发作患者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作者:陈壮桂;纪经智;李鸣;陈岩峰;陈奋华;陈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种胃肠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与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以及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0名健康对照者及19例IBS患者禁食6 h以上,用灌注式小肠测压管测压,并在小肠MMCI、Ⅱ和Ⅲ相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及5-HT的血浆浓度测定.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MMC周期缩短、Ⅲ相波幅升高、时程延长,传导速度加快;便秘型IBS患者则相反.①血浆胃动素水平在MMC Ⅲ相升高,各组间Ⅲ相胃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BS组血浆生长抑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腹泻组和便秘组之间没有差异.③各组血浆5-HT水平均随MMC发生周期性的变化,Ⅱ相血浆5-HT水平达峰值.3组间相比,IBS腹泻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与便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激素紊乱和小肠动力异常在IBS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菊辉;董蕾;郝筱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晚期艾滋病2年疗效评价

    目的 总结对晚期艾滋病进行高效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初步体会.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住院的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6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均少于1000/mm3,CD4+T淋巴细胞少于50/mm3,其中5例患者还检测了血浆HIV RNA,均超过104拷贝/ml.在综合治疗并发症的同时接受HAART,双汰芝(每片含齐多夫定300 mg+拉米夫定150 mg)1片每日2次,施多宁(依菲韦林)600 mg,每日1次,疗程至少2年以上,治疗期间至少每3个月随访1次,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 6例患者,2例于治疗6周内死于严重机会性感染,4例治疗至今,疗程已超过2年以上,均取得显著疗效,达到并发症消失,外周血淋巴细胞恢复正常,CD4+T淋巴细胞均升至150/mm3以上,血浆HIV RNA在检测线以下,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常见,有4例出现,另有贫血2例、睡眠障碍2列、一过性ALT增高1例、一过性低黄疸1例,除1例贫血较严重者被迫更改治疗方案,其他均可耐受.结论 晚期AIDS患者在治疗并发症的同时可以耐受HAART,并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刘定立;冯筱榕;侯金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目的 体外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于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转染,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Ad-GFP对大鼠MSCs的感染率高达90.0%,感染1月后仍有稳定表达;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可高效感染MSCs,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大鼠MSCs的标记方法.

    作者:付霞霏;何援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大面积烧伤早期应用阿米卡星后水疱液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目的 调查阿米卡星在烧伤早期患者水疱液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时机.方法 20名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根据烧伤后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A组(烧伤后3~4 h用药,n=5),B组(烧伤后10 h用药,n=5),C组(烧伤后20 h用药,n=5),D组(烧伤后30 h用药,n=5),每名患者在30 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 mg,并于给药后0.25~7 h分别抽取水疱液.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每份标本浓度.结果 严重烧伤患者静脉滴注阿米卡星后其渗入水疱液中的浓度有一个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其中15 min后即可测得一定浓度,1~2 h达到高峰;伤后10 h内静脉滴注者,15 min后其水疱液中的浓度可达4.96±1.60 μg/ml;A、B两组0.25~4 h各时相的药物浓度数值明显高于C、D组(P<0.05).D组中常规用量的阿米卡星在水疱液中的浓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抑菌水平.结论 烧伤早期阿米卡星,创面渗出液、水疱液中的药物浓度就越高,伤后10 h以内用药在理论上可获得更好的抗感染效果.

    作者:华荣;荣新洲;张涛;杨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与亚健康所累及系统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单位中抽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无明确诊断疾病,共1896人符合条件并接受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部分.研究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健康状况评分将对象分成亚健康和健康两组.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因素,考察它们与健康/亚健康的相关关系.结果 初步判断广州市人群亚健康的发生率为44.7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0.90%,女性36.2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多数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常与人体的某些系统相对应.结论 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低于男性亚健康的发生率,男性更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越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水平时常对应于不同特征的亚健康表现,所累及的系统有倾向性.

    作者: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携带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目的 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并鉴定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为后续的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以PshuttleEndostatin质粒为模版PCR扩增内皮抑素基因片断,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再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在AAV293细胞中包装并扩增.结果 重组腺病毒经测序、酶切鉴定正确,病毒滴度为2.06×1010 pfu/ml.结论 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pAd-Endo构建成功.

    作者:马颖;何援利;杨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组织中C-erb B-2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石蜡包埋标本的C-erb 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应用因子相关抗原(F8)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F8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36%(28/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48%(25/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也越高,C-erb B-2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值也高(P=0.648>0.05).结论 C-erb B-2可能在鼻咽癌血管生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刘宜敏;杨光伟;白守民;李海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176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47眼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后囊膜破裂47眼,其中发生在环形撕囊11眼,水分离时5眼,超声乳化时21眼,注吸皮质时8眼,人工晶体植入时2眼.结论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早发现、及时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仲群;黄振平;徐仁凤;吴网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永光;郭颖;范礼佩;李民;岳良升;赵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胎膜早破患者瘦素水平的检测

    我们观察60例胎膜早破患者,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管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IV-1基因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相关基因LIV-1 mRNA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9例宫颈癌、11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子宫内膜癌和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LIV-1基因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LIV-1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16、0.31±0.13和0.40±0.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00);但LIV-1 mRNA水平在不同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变化(P均>0.05).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LIV-1 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2±0.22和0.65±0.18,P>0.05).结论 LIV-1基因的表达上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而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无关.

    作者:赵乐;陈葳;李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硼替佐米或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HL-60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裸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硼替佐米(Bor)单独和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HL-60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裸鼠的抗瘤作用、作用机制及药物毒性.方法 建立皮下移植瘤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即生理盐水(NS)组、Bor单药组、As2O3单药组、Bor联合As2O3组,比较各组的抑瘤作用和裸鼠一般状态的变化,并对移植瘤进行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Bor单独或联合As2O3均能抑制移植瘤生长和延长裸鼠生存时间,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其中以联合用药组效果好,且未引起重要脏器损害.结论 Bor联合As2O3对HL-60白血病细胞移植瘤裸鼠具有显著的抗瘤作用,此作用可能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其增殖有关,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李利;孟凡义;扶云碧;蔡艳霞;孙启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Geldanamycin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Hsp90抑制剂苯醌安莎霉素类抗生素(GA)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GA介导的HER2/neu酪氨酸激酶的降解;MTT法分析GA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GA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和real-time PCR分析GA对cyclin D1表达的影响以及分析GA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干预作用.结果 GA以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方式降解了HER2/neu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并抑制了SKBr3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抑制效应表现在:GA干预后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GA阻断了乳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进展,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而这两种表现与cyclin D1表达量的减低有着明显的关系.GA的干预也同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本研究证实GA能够降解HER2/neu酪氨酸激酶并抑制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作者:王珂;马清涌;任予;何建军;陈武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舒张药应用途径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应用罂粟碱对新西兰兔下腹壁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24只体质量相近的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8只;并采用双盲法,建立新西兰兔左侧下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通过不同部位注射罂粟碱(实验组为皮瓣蒂部皮下组织,对照1组为静脉注射,对照2组臀部肌肉注射),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在术前、术后1周内(注药前、注药后10、60 min)皮瓣的血管分布、血流和手术后1周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皮瓣蒂部注射与静脉注射对皮瓣的血管显像无差异(P>0.05).皮瓣蒂部皮下注射较肌肉注射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西兰兔腹部移植皮瓣在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较肌肉注射效果有明显优势,可改善皮瓣的血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作者:资青兰;何志青;陈庆亮;何景光;柳建华;杨运发;温世锋;徐中和;钟波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经验及教训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处理,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准备、麻醉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其中1例术中死亡;7例术中血压升高,4例需降压药控制处理.肿瘤切除后2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术中3例出现心律失常,术后低血糖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严密的麻醉监控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期;符少川;顾颖红;林友才;谢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两种带铜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多次使用传统带铜宫内节育器失败者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放置传统带铜节育器失败者,自愿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的经产妇共276例.经妇检及阴道分泌物检查无放置禁忌证,置后1、3、6、12个月随访,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276例均放置成功.其中脱环率0.36%,带器妊娠率0.72%,因症取出率1.81%.结论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避孕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好,减少了支架带来的疼痛、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唐元红;梁志洁;陈志军;冯贞洁;陈乓;黄晓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