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陈敏山;元云飞;张亚奇;郑云
目的 探讨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石蜡包埋标本的C-erb 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应用因子相关抗原(F8)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F8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36%(28/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48%(25/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也越高,C-erb B-2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值也高(P=0.648>0.05).结论 C-erb B-2可能在鼻咽癌血管生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刘宜敏;杨光伟;白守民;李海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两种不同造影剂Gd-DTPA和HAS-Gd-DTPA在MRI淋巴造影中的价值进行对比性研究.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12只,完全随机法分成Gd-DTPA组(A组)和HAS-Gd-DTPA组(B组).仰卧位固定兔子,轴位和矢状位扫描双侧腘窝淋巴结.平扫序列包括T1WI(TR/TE=539/14 ms),脂肪抑制T1WI(T1WI FS,TR/TE=539/14 ms),T2WI(TR/TE=2234/85 ms).增强扫描:平扫后双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0.2 ml 0.5 mmol Gd·L-1 Gd-DTPA和HAS-Gd-DTPA,A组于给药后第10 min、30 min和60 min行T1WI和T1WIFS扫描,B组于给药后第30 min、1 h、3 h行T1WI和T1WI FS扫描.相关参数与平扫时相同.测量增强前后两组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其强化率(E).结果 (1)经趾蹼间隙给药后,Gd-DTPA很快吸收入血循环,胫前静脉显影,尿液明显强化,淋巴结不均匀强化,而HAS-Gd-DTPA不进入血循环,淋巴管和淋巴结明显、均匀的强化.(2)A组淋巴结的强化率低于B组的强化率,且随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B组的E值逐渐增大.结论 相比Gd-DTPA,大分子量造影剂HAS-Gd-DTPA更适合于间隙给药法MRI淋巴造影的研究.
作者:吴元魁;方挺松;陈大朝;刘国清;许乙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口服吗啡对癌痛的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2006年该中心所有126例住院病例.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参数、临床诊断、疼痛状况、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1例(32.53%)小剂量组,58例(46.03%)中剂量组,27例(21.43%)大剂量组在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研究未发现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表明大剂量吗啡的临床安全性高.不同的患者需要的吗啡剂量相差很大,充分剂量滴定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对于吗啡不会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使不良反应增加.
作者:邓燕明;陈丽富;林奔;张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们观察60例胎膜早破患者,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管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肠道杆菌噬菌体特性的观察,为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活性及其吸附特异性,探讨噬菌体溶菌机理及治疗性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标准菌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从中探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纯化并保存.结果 在污水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ACTT25922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ACTT35218的噬菌体.结论 噬菌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其生物特性于普通病毒相似,在自然中很容易被灭活和变异.
作者: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宛霞;张益民;刘婉;黄湖辉;李劲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雌激素相关基因LIV-1 mRNA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9例宫颈癌、11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子宫内膜癌和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LIV-1基因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LIV-1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16、0.31±0.13和0.40±0.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00);但LIV-1 mRNA水平在不同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变化(P均>0.05).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LIV-1 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2±0.22和0.65±0.18,P>0.05).结论 LIV-1基因的表达上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而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无关.
作者:赵乐;陈葳;李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疑霉菌性上颌窦炎病人进行鼻窦CT检查及鼻窦内冲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20例确诊病人采取上颌窦穿刺冲洗、手术清理窦腔病变、足疗程药物治疗及术后窦腔冲洗等综合治疗.结果 和结论鼻窦CT及致病菌培养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应及早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作者:陈赛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外源性hCG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hCG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用hCG对裸鼠进行皮下注射,计算成瘤率,称量瘤体质量;并对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肿瘤瘤组织形态及测量坏死面积;Masson染色观察瘤组织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 两组裸鼠成瘤率均为100%(10/10);与对照组相比,hCG处理组裸鼠移植瘤瘤质量有增高趋势;HE染色可见hCG处理组子宫内膜癌细胞呈腺腔样排列,瘤组织内坏死面积较少而范围较小;Masson染色见hCG处理组胶原纤维粗大而致密,而NS组胶原纤维较纤细而稀疏;Ki-67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外源性hCG在裸鼠体内实验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
作者:郑军生;黄敏;林琛莅;谢有科;王明华;钟雪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与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以及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0名健康对照者及19例IBS患者禁食6 h以上,用灌注式小肠测压管测压,并在小肠MMCI、Ⅱ和Ⅲ相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及5-HT的血浆浓度测定.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MMC周期缩短、Ⅲ相波幅升高、时程延长,传导速度加快;便秘型IBS患者则相反.①血浆胃动素水平在MMC Ⅲ相升高,各组间Ⅲ相胃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BS组血浆生长抑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腹泻组和便秘组之间没有差异.③各组血浆5-HT水平均随MMC发生周期性的变化,Ⅱ相血浆5-HT水平达峰值.3组间相比,IBS腹泻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与便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激素紊乱和小肠动力异常在IBS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菊辉;董蕾;郝筱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内生场热疗联用FOLFOX方案治疗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7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FOLFOX方案(L-OHP 85 mg/m2,静脉滴注3 h,CF 200 mg/m2,静脉滴注2 h,5-FU400mg/m2,静脉推注,5-FU 3000 mg/m2,48h静脉恒速灌注)化疗.研究组68例第1及第3天各接受上腹部内生场热疗1 h.对照组79例仅接受化疗.每14 d重复,完成8周期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68.4%,对照组为36.4%,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2%、67.6%和30.9%,对照组为81.0%、47.6%和15.4%.两组1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3年和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副反应无显著性异(P>0.05).结论 配合深部热疗可以提高FOLFOX方案对Ⅱ期以上进展期胃癌的近、远期疗效而不增加毒副作用.
作者:林显敢;黄开红;谢德荣;刘天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模型、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及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作用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后的脑指数、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大鼠MCAO后脑组织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 益母草注射液可降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小鼠的脑指数,缩短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降低MCAO大鼠脑组织内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基础研究资料.
作者:谢崇宣;杨育群;卢健沛;唐冕;周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31例,给予多西紫杉醇3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8、15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h,第2~6天;5-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第2~6天;28 d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按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全组31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48.4%,其中17例初治患者有效率为64.7%,CR 2例;14例复治患者有效率为28.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41.9%.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多数为1~2 度.结论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作者:张爱民;叶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假体植入隆乳术的效果仿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基于OpenGL构建假体植入隆乳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乳房曲面的NURBS快速重建,OpenGL环境下人体真实感效果的模拟,常用假体的参数化设计,利用OpenGL的选择功能进行的假体植入效果模拟等内容.通过对假体植入隆乳术的全过程仿真,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交流平台.
作者:黎小间;隽峰;高建华;李世恒;曹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survivin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survivin、Smac/DIABLO表达的影响,探讨survivin、Smac/DIABLO在ASODN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改变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survivin ASODN转染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细胞周期分布及survivin、Smac蛋白表达改变,逆转录酶链反应检测survivin、Smac/DIABLO基因表达改变.结果 同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ASODN作用后细胞生长明显减慢,转染后48 h IC50在600 nmol/1左右.用600 nmol/LASODN转染48h后,细胞凋亡指数(AI)明显增加,(t=6.3671,P<0.05);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0/G1期(t=10.3832,P<0.01).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调(t=3.5031,P<0.05,t=7.8146,P<0.01),Smac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t=2.8011,P<0.05,t=11.3917,P<0.01).结论 ASODN诱导细胞凋亡,使更多的细胞停留在G0/G1期,减少进入有丝分裂细胞数的作用,是通过下调survivin基因,上调Smac基因表达来共同完成的,survivin、Smac/DIABLO基因在调节SKOV3细胞周期、凋亡的功能上密切相关,二者的相互作用是卵巢癌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孙艳;李勇;范立侨;吴小华;程建新;赵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组A)、模型组(组B)、低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25 mg/kg,组C)及高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50 mg/kg,组D).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 min,再灌注1 h的方法创建肠损伤模型,色甘酸钠于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给予.在实验结束时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处分离一段0.5~1 cm的小肠,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进行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及SOD活性的测定.结果 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B组评分高(P<0.05),D组评分较C组高(P<0.05);A组血浆MDA含量低,B组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SOD活性高,B组低(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之间组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TNF-α含量低,B组含量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色甘酸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损害和TNF-α释放.
作者:蔡珺;罗刚健;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从基质金属酶(MMPs)活性水平及创面胶原成分层面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创面床准备组和普通创面处理组,从中选取10例糖尿病慢性溃疡(各组5例)在创面的黑、黄、红、粉期分别取材,行MMP-1活性检测;并检测创面Ⅰ、Ⅲ型胶原相对含量.结果 两组黑期MMP-1酶活性差别不明显;黄期实验组的酶活性水平较高;红期和粉期可见实验组的酶活性水平较低.黄期创面中对照组总胶原含量较实验组为高,而在红期Ⅰ型胶原含量在实验组中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实验组方法更有利于清创;红、粉期实验组MMP-1的活性较对照组为低,Ⅰ型胶原含量升高,有利创面基质修复.
作者:朱斌;唐冰;朱家源;李新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次使用传统带铜宫内节育器失败者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放置传统带铜节育器失败者,自愿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的经产妇共276例.经妇检及阴道分泌物检查无放置禁忌证,置后1、3、6、12个月随访,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276例均放置成功.其中脱环率0.36%,带器妊娠率0.72%,因症取出率1.81%.结论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避孕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好,减少了支架带来的疼痛、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唐元红;梁志洁;陈志军;冯贞洁;陈乓;黄晓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研究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与亚健康所累及系统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单位中抽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无明确诊断疾病,共1896人符合条件并接受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部分.研究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健康状况评分将对象分成亚健康和健康两组.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因素,考察它们与健康/亚健康的相关关系.结果 初步判断广州市人群亚健康的发生率为44.7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0.90%,女性36.2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多数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常与人体的某些系统相对应.结论 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低于男性亚健康的发生率,男性更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越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水平时常对应于不同特征的亚健康表现,所累及的系统有倾向性.
作者: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羊水栓塞病例(AFE),从中找出诱发因素、诊治、预防方法.方法 和结果回顾性分析10年62例羊水栓塞病例的发病诱因依次胎膜破裂、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宫缩过强或急产、剖宫产术、宫颈裂伤、羊水污染,首发症状依次是DIC(22/62)、肺动脉高压症状(22/62)、休克(10/62),孕产妇死亡(43/62),死亡组中早诊断(8/43),早使用肝素(3/43),子宫切除(6/43);存活组中早诊断(16/19),早使用肝素(15/19),子宫切除(15/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少产科干预,促进自然分娩,AEF抢救成功在于早诊断,早使用肝素,适时子宫切除.
作者:罗家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