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污水中肠道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关键词:污水, 肠道杆菌, 噬菌体
摘要:目的 通过肠道杆菌噬菌体特性的观察,为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活性及其吸附特异性,探讨噬菌体溶菌机理及治疗性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标准菌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从中探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纯化并保存.结果 在污水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ACTT25922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ACTT35218的噬菌体.结论 噬菌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其生物特性于普通病毒相似,在自然中很容易被灭活和变异.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碳包铁纳米晶急性毒性实验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包铁纳米晶(CCIN)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CCIN粒子,观察小鼠14 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入高、中、低剂量CCIN粒子及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1 d,给药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小鼠静脉注射CCIN粒子的LD50=203.8mg/kg;当大鼠静脉注入CCIN 80mg/kg以内时,无动物死亡,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可能会有一过性轻微损害,但2周内一般可自行恢复.结论 CCIN粒子毒性较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影响不大.

    作者: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陈敏山;元云飞;张亚奇;郑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组织中C-erb B-2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石蜡包埋标本的C-erb 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应用因子相关抗原(F8)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F8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36%(28/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48%(25/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也越高,C-erb B-2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值也高(P=0.648>0.05).结论 C-erb B-2可能在鼻咽癌血管生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刘宜敏;杨光伟;白守民;李海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IV-1基因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相关基因LIV-1 mRNA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9例宫颈癌、11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子宫内膜癌和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LIV-1基因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LIV-1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16、0.31±0.13和0.40±0.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00);但LIV-1 mRNA水平在不同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变化(P均>0.05).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LIV-1 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2±0.22和0.65±0.18,P>0.05).结论 LIV-1基因的表达上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而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无关.

    作者:赵乐;陈葳;李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粘膜的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组A)、模型组(组B)、低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25 mg/kg,组C)及高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50 mg/kg,组D).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 min,再灌注1 h的方法创建肠损伤模型,色甘酸钠于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给予.在实验结束时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处分离一段0.5~1 cm的小肠,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进行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及SOD活性的测定.结果 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B组评分高(P<0.05),D组评分较C组高(P<0.05);A组血浆MDA含量低,B组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SOD活性高,B组低(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之间组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TNF-α含量低,B组含量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色甘酸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损害和TNF-α释放.

    作者:蔡珺;罗刚健;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和敏感的比较尿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儿童微小病变型激素耐药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尿中差异蛋白质表达,鉴定出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相关蛋白.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相关技术结合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比较激素敏感和激素耐药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通过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检索分析.结果 成功地得到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尿蛋白双向电泳图谱.肾病综合征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蛋白表达比较,发现有30个蛋白质斑点显著差异改变.对14个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结合蛋白数据库检索获得12个蛋白,分别为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7、磷脂酰丝氨酸转移蛋白、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异构体、α1蛋白酶抑制剂、Zn-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结合珠蛋白前体、类驱动蛋白样动力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胞质动力蛋白、细胞角蛋白9.与激素敏感蛋白图谱比较,在激素耐药蛋白图谱上蛋白酶抑制剂、α1B糖蛋白、IRAK4表达下调,其余9种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将对激素耐药治疗靶位和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发现可能有所裨益.

    作者:黄艳军;黄松明;张爱华;郑帼;陈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种基于光场的数字重建影像快速生成算法

    数字重建影像(DRRs)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应用于2D-3D图像配准中,用来确定病人在治疗期间的位移误差.因为传统的DRRs重建算法一光线跟踪法生成速度慢,所以它是整个配准过程的瓶颈.本文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光场重现理论进行延伸,用光线跟踪法建立光场,再插值重建任意视点的DRRs图像.由于许多计算在预处理阶段完成,所以大大的提高了DRRs图像的生成速度(85 ms),并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像效果.

    作者:刘鹏;高军;雷勋祖;周凌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肝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为研究对象,四唑氮蓝还原法(MTT)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塞来昔布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并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建立昆明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塞来昔布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 MTT显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塞来昔布(40 μmol/L)作用于SMMC-7721细胞36h后,G1期细胞比率由44.7%上升至49.9%,S+G2/M期细胞比率由55.4%下降至50.1%,细胞增殖受抑制.在体动物实验表明,塞来昔布对移植瘤的生长和局部转移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结论 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来源的肝癌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肝癌的重要候选药物之一.

    作者:唐保东;周奇;林箐华;刘思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永光;郭颖;范礼佩;李民;岳良升;赵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与亚健康所累及系统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单位中抽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无明确诊断疾病,共1896人符合条件并接受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部分.研究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健康状况评分将对象分成亚健康和健康两组.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因素,考察它们与健康/亚健康的相关关系.结果 初步判断广州市人群亚健康的发生率为44.7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0.90%,女性36.2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多数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常与人体的某些系统相对应.结论 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低于男性亚健康的发生率,男性更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越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水平时常对应于不同特征的亚健康表现,所累及的系统有倾向性.

    作者: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正常成年人脑白质扩散各向异性特点及其与年龄的关系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与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MRI头颅扫描检查的正常者45例,按年龄分为3组:25~35岁(青年组,15例)、45~55岁(中年组,15例)和65岁以上(老年组,15例),行脑部MR横轴位检查,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丘脑等部位作为兴趣区(ROI),测量其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大脑左右半球对应部位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部位的脑白质FA值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胼胝体压部和膝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各年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组和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前肢、内囊后肢的FA值也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但只有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和尾状核头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白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在用DTI技术观察和诊断脑疾病,必须考虑到患者年龄因素以及与年龄有关的脑白质微细结构的相应退化程度.

    作者:栾萍;花倩倩;陆兵勋;潘速跃;张雪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62例羊水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羊水栓塞病例(AFE),从中找出诱发因素、诊治、预防方法.方法 和结果回顾性分析10年62例羊水栓塞病例的发病诱因依次胎膜破裂、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宫缩过强或急产、剖宫产术、宫颈裂伤、羊水污染,首发症状依次是DIC(22/62)、肺动脉高压症状(22/62)、休克(10/62),孕产妇死亡(43/62),死亡组中早诊断(8/43),早使用肝素(3/43),子宫切除(6/43);存活组中早诊断(16/19),早使用肝素(15/19),子宫切除(15/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少产科干预,促进自然分娩,AEF抢救成功在于早诊断,早使用肝素,适时子宫切除.

    作者:罗家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监测指标.方法 采集234例肾移植受者的血、尿样本,行BKV尿沉渣细胞学计数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结果 234例受者的尿Decoy细胞、BK病毒尿症与病毒血症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3.3%和16.2%.尿Decoy细胞阳性者Decoy细胞中位数水平为6个/10HPF,BKV DNA阳性者尿液和外周血BKV中位数水平分别为7.62×103 copy/ml和7.61×103 copy/ml.尿液BKV阳性率较外周血明显升高(P=0.000).尿液Decoy细胞计数与尿液BKV含量相关(γ=0.59,P=0.000),但尿液和外周血中BKV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14).结论 肾移植受者易发生BKV再活化,定量尿沉渣细胞学检测简单、易行、敏感,可以做为BKV活化的指标,间接反映肾脏病理情况,也可检测血、尿BKV DNA了解病毒活化情况、筛查BKV相关的移植肾肾病.

    作者:黄刚;陈立中;王长希;费继光;邱江;李军;邓素雄;陈国栋;曾文涛;付茜;纪玉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设计与模拟手术

    目的 设计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用于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填充前中柱骨缺损.方法 应用CAD软件设计定制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通过人体胸腰椎标本和计算机模拟手术,观察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复位作用、植骨范围和并发损伤.结果 经皮椎弓根植骨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损伤.术后CT示椎体内前中柱植骨范围大而均匀,密度增加.结论 此器械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植骨确切、复位满意,能完成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靳安民;张辉;闵少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的调强放射治疗:47例患者临床观察

    目的 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从2003年10月到2006年4月共计4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了全程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都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其中Ⅰ期4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逆向计划和调强治疗的实施采用NOMOS Peacock Version 3.0系统.GTV处方剂量为68~70 Gy,每次分割2.13~2.2 Gy.CTV处方剂量为58~60 Gy,每次分割1.85~1.88 Gy.下颈部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采用前切线野照射46~60 Gy.部分患者接受了化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7周之内顺利完成全程调强放疗.GTV平均剂量71.5 Gy,CTV61.5 Gy.平均随访25个月.2年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均为97.9%,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3.6%.Ⅱ和Ⅲ度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是21.3%(10/47)和38.3%(18/47),Ⅱ和Ⅲ度口咽部粘膜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是51.1%(24/47)和34.0%(16/47).治疗结束后1年,≤Ⅰ度和≥Ⅱ度口干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5.1%(40/47)和14.9%(7/47).结论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对正常组织和敏感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在腮腺功能保护方面.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

    作者:张秀萍;何海涛;李健;黄赖机;张林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霉菌性上颌窦炎20例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疑霉菌性上颌窦炎病人进行鼻窦CT检查及鼻窦内冲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20例确诊病人采取上颌窦穿刺冲洗、手术清理窦腔病变、足疗程药物治疗及术后窦腔冲洗等综合治疗.结果 和结论鼻窦CT及致病菌培养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应及早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作者:陈赛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核因子-κB活化对大鼠烧伤早期肺组织表达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烧伤早期肺组织表达促炎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Ⅲ度35%TBSA烧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干预组(PDTC组).大鼠烧伤后1、3、6、12、24 h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NFo、IL-8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烧伤后肺组织NF-κB活性在伤后1 h内即迅速增高,并持续增高到伤后24 h.伤后肺组织TNFα、IL-8mRNA表达逐渐增多,6 h达高峰.PDTC组NF-κB活性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8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严重烧伤可活化肺组织NF-κB,从而介导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烧伤后脏器组织细胞表达释放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清;黄跃生;杨宗城;王甲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污水中肠道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 通过肠道杆菌噬菌体特性的观察,为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活性及其吸附特异性,探讨噬菌体溶菌机理及治疗性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标准菌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从中探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纯化并保存.结果 在污水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ACTT25922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ACTT35218的噬菌体.结论 噬菌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其生物特性于普通病毒相似,在自然中很容易被灭活和变异.

    作者: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环磷酰胺作用下成年大鼠卵巢干细胞因子和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对卵巢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成年SD大鼠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组.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周后处死,固定一侧卵巢,连续切片,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并计数卵泡数目.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干细胞因子(SCF)蛋白在卵巢的表达,RT-PCR半定量法检测对侧卵巢SCFmRNA的表达.结果 环磷酰胺可引起卵巢间质的严重损害和局部纤维化的发生.SCF可表达于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次级卵泡和早期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也可见SCF的表达.环磷酰胺组注射后8周卵泡颗粒细胞SCF蛋白显著升高,卵母细胞SCF蛋白显著减少(P<0.05);卵巢SCF mRNA显著升高(P<0.05).结论 SCF在化疗卵巢表达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释化疗药物损伤卵巢的机制.

    作者:罗璐;杨冬梓;王箴;张清学;莫亚勤;狄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舒张药应用途径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应用罂粟碱对新西兰兔下腹壁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24只体质量相近的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8只;并采用双盲法,建立新西兰兔左侧下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通过不同部位注射罂粟碱(实验组为皮瓣蒂部皮下组织,对照1组为静脉注射,对照2组臀部肌肉注射),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在术前、术后1周内(注药前、注药后10、60 min)皮瓣的血管分布、血流和手术后1周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皮瓣蒂部注射与静脉注射对皮瓣的血管显像无差异(P>0.05).皮瓣蒂部皮下注射较肌肉注射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西兰兔腹部移植皮瓣在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较肌肉注射效果有明显优势,可改善皮瓣的血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作者:资青兰;何志青;陈庆亮;何景光;柳建华;杨运发;温世锋;徐中和;钟波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模型、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及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作用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后的脑指数、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大鼠MCAO后脑组织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 益母草注射液可降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小鼠的脑指数,缩短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降低MCAO大鼠脑组织内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基础研究资料.

    作者:谢崇宣;杨育群;卢健沛;唐冕;周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