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我们观察60例胎膜早破患者,检测其血清瘦素水平,观察其与宫内感染的关系.
作者:郭智勇;郭新宇;李文玲;于秋江;孙静;管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输卵管绒毛膜癌非常少见,因为绒癌通常发生在子宫体.本例因医务方员认识不足等原因使诊断延迟数月,作者治疗同时获得了宝贵的肿瘤标本图片,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桂栋;宋天蓉;余艳红;郭遂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应用罂粟碱对新西兰兔下腹壁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24只体质量相近的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8只;并采用双盲法,建立新西兰兔左侧下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通过不同部位注射罂粟碱(实验组为皮瓣蒂部皮下组织,对照1组为静脉注射,对照2组臀部肌肉注射),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在术前、术后1周内(注药前、注药后10、60 min)皮瓣的血管分布、血流和手术后1周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皮瓣蒂部注射与静脉注射对皮瓣的血管显像无差异(P>0.05).皮瓣蒂部皮下注射较肌肉注射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西兰兔腹部移植皮瓣在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较肌肉注射效果有明显优势,可改善皮瓣的血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作者:资青兰;何志青;陈庆亮;何景光;柳建华;杨运发;温世锋;徐中和;钟波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羊水栓塞病例(AFE),从中找出诱发因素、诊治、预防方法.方法 和结果回顾性分析10年62例羊水栓塞病例的发病诱因依次胎膜破裂、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宫缩过强或急产、剖宫产术、宫颈裂伤、羊水污染,首发症状依次是DIC(22/62)、肺动脉高压症状(22/62)、休克(10/62),孕产妇死亡(43/62),死亡组中早诊断(8/43),早使用肝素(3/43),子宫切除(6/43);存活组中早诊断(16/19),早使用肝素(15/19),子宫切除(15/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少产科干预,促进自然分娩,AEF抢救成功在于早诊断,早使用肝素,适时子宫切除.
作者:罗家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炒制对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白芥子生品和炒制品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结果 生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是0.723%,炒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是0.865%.结论 炒制后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作者:梁燕;赖庆水;刘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SS-1基因编码产物metast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metas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6%(34/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0/7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etast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6%(20/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49/7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metastin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同时检测大肠癌组织中VEGF与metastin表达水平,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启廉;陈小东;王三明;李建文;黄冰;许燕云;陈雪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给予免疫调节剂干预治疗后喘息发作的变化,探讨免疫调节剂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影响.方法 4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首诊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4例为免疫调节剂干预组:泛福舒,3.5 mg/d,每月服10d,疗程3月;基础治疗组19例: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200 μg/d,疗程3月.同时选择10例同期在儿童保健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为健康对照组.并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跟踪随诊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和呼吸道感染的次数.结果 两组患儿1年内反复喘息发作的观察比较,泛福舒干预组患儿喘息发作≥3次的比率为25%,明显低于基础治疗组(63.2%),差异有显著性(x2=6.344,P<0.05);在呼吸道感染方面,泛福舒干预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健康对照组相当,差异无显著性(t=0.72,P>0.05),基础治疗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和健康对照组及泛福舒干预组相比较,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3.11、3.92,P<0.05).结论 免疫调节剂能够有效减少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再次发作的次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降低罂幼儿喘息发作患者发展为哮喘的风险.
作者:陈壮桂;纪经智;李鸣;陈岩峰;陈奋华;陈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Hsp90抑制剂苯醌安莎霉素类抗生素(GA)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GA介导的HER2/neu酪氨酸激酶的降解;MTT法分析GA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GA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和real-time PCR分析GA对cyclin D1表达的影响以及分析GA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干预作用.结果 GA以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方式降解了HER2/neu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并抑制了SKBr3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抑制效应表现在:GA干预后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GA阻断了乳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进展,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而这两种表现与cyclin D1表达量的减低有着明显的关系.GA的干预也同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本研究证实GA能够降解HER2/neu酪氨酸激酶并抑制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作者:王珂;马清涌;任予;何建军;陈武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n=40)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n=40).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 d内禁饮食并自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 d的镇痛效果、体温、氮平衡、IL-6、TNF-α、皮质醇、肾上腺素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负氮平衡、TNF-α及IL-6变化B组均较A组明显(P<0.05).但两组术后第3天均较第1天明显改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后镇痛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较,镇痛作用相近,但前者能产生更好的代谢调理作用.
作者:冯霞;林世清;陈宇;吴小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研究正常成人不同部位脑白质纤维束各向异性程度,探讨部分各向异性值(FA)与年龄引起的脑白质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MRI头颅扫描检查的正常者45例,按年龄分为3组:25~35岁(青年组,15例)、45~55岁(中年组,15例)和65岁以上(老年组,15例),行脑部MR横轴位检查,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DWI和DTI扫描.选择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内囊前肢、内囊后肢、额叶白质、半卵圆中心、尾状核头部、丘脑等部位作为兴趣区(ROI),测量其F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受试者中大脑左右半球对应部位的FA值无显著性差异.不同部位的脑白质FA值的由大到小依次为:胼胝体压部和膝部、内囊后肢、内囊前肢、半卵圆中心、额叶白质、丘脑、尾状核头部;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各年龄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胼胝体压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老年组和青年组以及老年组和中年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囊前肢、内囊后肢的FA值也随年龄增大而降低,但只有老年组和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丘脑和尾状核头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脑白质FA值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胼胝体膝部、半卵圆中心和额叶白质.在用DTI技术观察和诊断脑疾病,必须考虑到患者年龄因素以及与年龄有关的脑白质微细结构的相应退化程度.
作者:栾萍;花倩倩;陆兵勋;潘速跃;张雪林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线索细胞常规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棉拭子收集病人阴道分泌物,分别用传统Amsel法及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法进行分析.结果 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法与Amsel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灵敏性(96.9%)、特异性(97.5%)、正确诊断指数(97.5%)均较高.结论 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梅志雄;滕奔琦;李小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假体植入隆乳术的效果仿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基于OpenGL构建假体植入隆乳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乳房曲面的NURBS快速重建,OpenGL环境下人体真实感效果的模拟,常用假体的参数化设计,利用OpenGL的选择功能进行的假体植入效果模拟等内容.通过对假体植入隆乳术的全过程仿真,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交流平台.
作者:黎小间;隽峰;高建华;李世恒;曹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过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通过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来加重哮喘症状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构建RSV病毒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株CRL-9483,同时转染Smad7表达载体pcDNA3/Smad7或者添加p38、ERK1/2、JNK、JAK/STAT通路选择性阻断剂,24 h后利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TSLP mRNA量的改变情况,观察哪些抑制剂可以下调TSLP mRNA水平.对TSLP显著下调的实验组扩大细胞培养规模,提取细胞浆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TSLP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的CRL-9483细胞在转染空载体pcDNA3情况下基本不表达TSLP蛋白(TSLP/GAPDH PCR产物相对灰度0.10±0.03),F蛋白的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其mRNA水平的增高(0.42±0.20,P=0.024),这种增高可以部分被p38抑制剂(0.14±0.04)和JNK抑制剂(0.23±0.07)所阻断,与F蛋白转染组相比P值分别为0.036和0.048,而Smad7阻断剂(0.60±0.25)、ERK1/2抑制剂(0.45±0.23)以及JAK/STAT1阻断剂(0.44±0.25)无此阻断作用,与单纯F蛋白转染组相比P>0.05.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与单独RSV病毒F蛋白表达组(TSLP/GAPDH蛋白条带相对灰度8.13±2.20)相比,p38抑制剂(3.67±1.18)和JNK抑制剂(1.48±0.77)也可以导致TSLP蛋白水平的下降.结论 RSV感染可以通过其F蛋白来刺激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p38和JNK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中,这可能是RSV感染诱导或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涂海燕;陈新;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宛霞;张益民;刘婉;黄湖辉;李劲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链霉菌胞外多糖、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体外抑制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的形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作用于HIV gp41的HIV融合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多糖对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和结论链霉菌胞外能有效抑制HIV胞膜糖蛋白gp41六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的形成,其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145.48±7.25)mg/L-1,而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不具有这种抑制活性.
作者:文晓芸;吴少瑜;徐伟;吕琳;刘叔文;饶进军;张嘉杰;王广发;万山河;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疑霉菌性上颌窦炎病人进行鼻窦CT检查及鼻窦内冲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20例确诊病人采取上颌窦穿刺冲洗、手术清理窦腔病变、足疗程药物治疗及术后窦腔冲洗等综合治疗.结果 和结论鼻窦CT及致病菌培养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应及早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作者:陈赛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使用EGF-TCS重组蛋白对裸鼠的肿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分别给裸鼠右腋皮下接种人肝癌BEL-7402细胞,接种后第6天,尾静脉注射100、50和25 μg/kg EGF-TCS进行治疗,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从而研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结果 高、中和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1.3%、60.87%和45.22%,对治疗结束后各组平均瘤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8.712,P=0.00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TCS可以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高剂量组肿瘤组织未有可见血管,中低剂量组肿瘤组织血管明显少于模型组,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结论 EGF-TCS可以有效地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预示了该免疫毒素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文;李咏梅;罗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肠道杆菌噬菌体特性的观察,为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活性及其吸附特异性,探讨噬菌体溶菌机理及治疗性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标准菌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从中探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纯化并保存.结果 在污水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ACTT25922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ACTT35218的噬菌体.结论 噬菌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其生物特性于普通病毒相似,在自然中很容易被灭活和变异.
作者: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外源性hCG对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hCG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用hCG对裸鼠进行皮下注射,计算成瘤率,称量瘤体质量;并对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肿瘤瘤组织形态及测量坏死面积;Masson染色观察瘤组织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瘤组织Ki-67表达.结果 两组裸鼠成瘤率均为100%(10/10);与对照组相比,hCG处理组裸鼠移植瘤瘤质量有增高趋势;HE染色可见hCG处理组子宫内膜癌细胞呈腺腔样排列,瘤组织内坏死面积较少而范围较小;Masson染色见hCG处理组胶原纤维粗大而致密,而NS组胶原纤维较纤细而稀疏;Ki-67在两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外源性hCG在裸鼠体内实验可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分化.
作者:郑军生;黄敏;林琛莅;谢有科;王明华;钟雪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骨代谢转换生化指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变化规律,为建立不同性别各年龄组的参考范围和开展骨质疏松症的预防、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对276例各年龄段非骨质疏松症人员,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放射免疫法以及动态速率法分别测定血清中Ⅰ型胶原C-末端肽(β-Crosslaps)、骨钙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结果 碱性磷酸酶在男、女性中没有显示规律性变化.β-Crosslaps在男、女血清中的含量有随年龄增大而升高的趋势,与低值年龄组比较,均只是到了50~59年龄组才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自此增幅明显,在组间开始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男性在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女性骨钙素在50岁前,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至50~59岁突然明显升高,与前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后各组缓慢升高,组间不再有显著性差异;男性骨钙素在30~39组别高,以后有随年龄增高而降低的趋势,降低幅度也较平缓稳定,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β-Crosslaps/骨钙素比值在男女两组均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 β-Crosslaps与骨钙素,尤其是二者的比值在男、女性别及各年龄组中有较好的变化趋势,对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董晖;陈达强;王嬿;李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