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29例临床分析

刘永光;郭颖;范礼佩;李民;岳良升;赵明

关键词:肾脏移植,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复方磺胺甲恶唑
摘要: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大面积烧伤早期应用阿米卡星后水疱液中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

    目的 调查阿米卡星在烧伤早期患者水疱液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时机.方法 20名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根据烧伤后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A组(烧伤后3~4 h用药,n=5),B组(烧伤后10 h用药,n=5),C组(烧伤后20 h用药,n=5),D组(烧伤后30 h用药,n=5),每名患者在30 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 mg,并于给药后0.25~7 h分别抽取水疱液.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每份标本浓度.结果 严重烧伤患者静脉滴注阿米卡星后其渗入水疱液中的浓度有一个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其中15 min后即可测得一定浓度,1~2 h达到高峰;伤后10 h内静脉滴注者,15 min后其水疱液中的浓度可达4.96±1.60 μg/ml;A、B两组0.25~4 h各时相的药物浓度数值明显高于C、D组(P<0.05).D组中常规用量的阿米卡星在水疱液中的浓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抑菌水平.结论 烧伤早期阿米卡星,创面渗出液、水疱液中的药物浓度就越高,伤后10 h以内用药在理论上可获得更好的抗感染效果.

    作者:华荣;荣新洲;张涛;杨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62例羊水栓塞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羊水栓塞病例(AFE),从中找出诱发因素、诊治、预防方法.方法 和结果回顾性分析10年62例羊水栓塞病例的发病诱因依次胎膜破裂、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宫缩过强或急产、剖宫产术、宫颈裂伤、羊水污染,首发症状依次是DIC(22/62)、肺动脉高压症状(22/62)、休克(10/62),孕产妇死亡(43/62),死亡组中早诊断(8/43),早使用肝素(3/43),子宫切除(6/43);存活组中早诊断(16/19),早使用肝素(15/19),子宫切除(15/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少产科干预,促进自然分娩,AEF抢救成功在于早诊断,早使用肝素,适时子宫切除.

    作者:罗家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和敏感的比较尿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研究儿童微小病变型激素耐药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尿中差异蛋白质表达,鉴定出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相关蛋白.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相关技术结合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比较激素敏感和激素耐药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通过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检索分析.结果 成功地得到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尿蛋白双向电泳图谱.肾病综合征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蛋白表达比较,发现有30个蛋白质斑点显著差异改变.对14个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结合蛋白数据库检索获得12个蛋白,分别为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7、磷脂酰丝氨酸转移蛋白、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异构体、α1蛋白酶抑制剂、Zn-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结合珠蛋白前体、类驱动蛋白样动力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胞质动力蛋白、细胞角蛋白9.与激素敏感蛋白图谱比较,在激素耐药蛋白图谱上蛋白酶抑制剂、α1B糖蛋白、IRAK4表达下调,其余9种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将对激素耐药治疗靶位和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发现可能有所裨益.

    作者:黄艳军;黄松明;张爱华;郑帼;陈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目的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是当前标记免疫分析研究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用于生物分子的超微量检测.本研究者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Eu-DTTA{N1-(P-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四乙酸铕钠}为示踪物,建立了用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结果 所建立的标准曲线分析范围分别为0.2~300 ng/ml,分析灵敏度为0.05 ng/ml,检测参考标准品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免疫放射测定同时定量检测多份血清样本,相关系数高达95%.结论 TRFIA分析范围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具有优越的定量检测能力,价格适中,十分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德球;沈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污水中肠道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 通过肠道杆菌噬菌体特性的观察,为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活性及其吸附特异性,探讨噬菌体溶菌机理及治疗性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标准菌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从中探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纯化并保存.结果 在污水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ACTT25922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ACTT35218的噬菌体.结论 噬菌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其生物特性于普通病毒相似,在自然中很容易被灭活和变异.

    作者: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经验及教训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围麻醉期的处理,提高其麻醉的安全性.方法 对8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围麻醉期间的准备、麻醉的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3例嗜铬细胞瘤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其中1例术中死亡;7例术中血压升高,4例需降压药控制处理.肿瘤切除后2例需要去甲肾上腺素维持血压,术中3例出现心律失常,术后低血糖1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麻醉方法及严密的麻醉监控是嗜铬细胞瘤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期;符少川;顾颖红;林友才;谢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靜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后气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验证术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是否会减少术后气道并发症(咽喉痛、咳嗽和多痰)的发生率,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80例术前无任何呼吸道症状、无抽烟嗜好、ASA分级Ⅰ~Ⅱ级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腹部外科、泌尿外科或妇产科择期手术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L1组)和Ⅱ组(L2组)各20例,Ⅲ组(S组)40例,分别于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 mg/kg或生理盐水5 ml.采用双盲方法,评估患者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L2组和S组之间咽喉痛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L1组和S组之间咳嗽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之间多痰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L组和L2组咽喉痛的严重程度与S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1),而S组咳嗽患者严重程度明显较L组和L1组重(P<0.01).3组之间多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刘丽萍;黄安宁;陈娜;米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宛霞;张益民;刘婉;黄湖辉;李劲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肿瘤术后的代谢调理作用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n=40)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n=40).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 d内禁饮食并自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 d的镇痛效果、体温、氮平衡、IL-6、TNF-α、皮质醇、肾上腺素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负氮平衡、TNF-α及IL-6变化B组均较A组明显(P<0.05).但两组术后第3天均较第1天明显改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后镇痛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较,镇痛作用相近,但前者能产生更好的代谢调理作用.

    作者:冯霞;林世清;陈宇;吴小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Geldanamycin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Hsp90抑制剂苯醌安莎霉素类抗生素(GA)对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GA介导的HER2/neu酪氨酸激酶的降解;MTT法分析GA对肿瘤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GA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RT-PCR和real-time PCR分析GA对cyclin D1表达的影响以及分析GA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干预作用.结果 GA以剂量/时间依赖性的方式降解了HER2/neu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并抑制了SKBr3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抑制效应表现在:GA干预后乳腺癌细胞的存活率明显降低;GA阻断了乳腺癌细胞细胞周期的进展,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而这两种表现与cyclin D1表达量的减低有着明显的关系.GA的干预也同时降低了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结论本研究证实GA能够降解HER2/neu酪氨酸激酶并抑制HER2/neu高表达人乳腺癌细胞系SKBr3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作者:王珂;马清涌;任予;何建军;陈武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重组免疫毒素EGF-TCS对荷瘤小鼠抗肿瘤效果的实验研究

    目的 使用EGF-TCS重组蛋白对裸鼠的肿瘤模型进行体内抑瘤实验,观察其抗肿瘤效果.方法 分别给裸鼠右腋皮下接种人肝癌BEL-7402细胞,接种后第6天,尾静脉注射100、50和25 μg/kg EGF-TCS进行治疗,设空白对照组,停药后第2天处死小鼠,称量瘤重,计算抑瘤率;肿瘤组织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从而研究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结果 高、中和低剂量组的抑制率分别为71.3%、60.87%和45.22%,对治疗结束后各组平均瘤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显著性差异(F=8.712,P=0.006);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GF-TCS可以明显的抑制肿瘤血管的形成,高剂量组肿瘤组织未有可见血管,中低剂量组肿瘤组织血管明显少于模型组,其抑制肿瘤生长的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长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结论 EGF-TCS可以有效地抑制荷瘤小鼠实体瘤的生长,预示了该免疫毒素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杨海文;李咏梅;罗仁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IV-1基因mRNA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雌激素相关基因LIV-1 mRNA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49例宫颈癌、11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子宫内膜癌和5例正常子宫内膜中LIV-1基因的mRNA水平,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LIV-1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原位癌和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0±0.16、0.31±0.13和0.40±0.1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析P=0.000);但LIV-1 mRNA水平在不同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之间无显著变化(P均>0.05).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LIV-1 mRNA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62±0.22和0.65±0.18,P>0.05).结论 LIV-1基因的表达上调具有组织特异性,其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而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无关.

    作者:赵乐;陈葳;李旭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多种胃肠激素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小肠运动功能的研究

    目的 观察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与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以及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0名健康对照者及19例IBS患者禁食6 h以上,用灌注式小肠测压管测压,并在小肠MMCI、Ⅱ和Ⅲ相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及5-HT的血浆浓度测定.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MMC周期缩短、Ⅲ相波幅升高、时程延长,传导速度加快;便秘型IBS患者则相反.①血浆胃动素水平在MMC Ⅲ相升高,各组间Ⅲ相胃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BS组血浆生长抑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腹泻组和便秘组之间没有差异.③各组血浆5-HT水平均随MMC发生周期性的变化,Ⅱ相血浆5-HT水平达峰值.3组间相比,IBS腹泻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与便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激素紊乱和小肠动力异常在IBS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菊辉;董蕾;郝筱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环磷酰胺作用下成年大鼠卵巢干细胞因子和mRNA的表达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对卵巢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成年SD大鼠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组.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周后处死,固定一侧卵巢,连续切片,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并计数卵泡数目.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干细胞因子(SCF)蛋白在卵巢的表达,RT-PCR半定量法检测对侧卵巢SCFmRNA的表达.结果 环磷酰胺可引起卵巢间质的严重损害和局部纤维化的发生.SCF可表达于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次级卵泡和早期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也可见SCF的表达.环磷酰胺组注射后8周卵泡颗粒细胞SCF蛋白显著升高,卵母细胞SCF蛋白显著减少(P<0.05);卵巢SCF mRNA显著升高(P<0.05).结论 SCF在化疗卵巢表达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释化疗药物损伤卵巢的机制.

    作者:罗璐;杨冬梓;王箴;张清学;莫亚勤;狄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在大肠癌辅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在大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生化比色法检测71例大肠癌患者、55例大肠良性肿瘤患者及100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清中的TSGF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TSGF浓度/阳性率(浓度为63.5~98×103 U/L,平均浓度为81.5×103 U/L/71%)明显高于大肠良性肿瘤组[(浓度为(43~75)×103 U/L,平均浓度为57.2×103 U/L/7.4%)]及健康体检组[(浓度为(40.5~73)×103 U/L,平均浓度为55.7×103 U/L/3%)];TSGF的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的分期无关;TSGF诊断大肠癌的敏感度为71%,高于密胚抗原的(43.7%).结论 血清TSGF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敏感性高于密胚抗原,有助于大肠癌的辅助诊断,尤其是大肠癌早期的诊断.

    作者:杨菁;王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VEGF和metast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KISS-1基因编码产物metast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组织和癌周正常组织中VEGF和metastin的表达水平.结果 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6%(34/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00%(0/7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etast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8.6%(20/70),在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49/7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metastin表达水平与大肠癌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同时检测大肠癌组织中VEGF与metastin表达水平,对判断大肠癌恶性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梁启廉;陈小东;王三明;李建文;黄冰;许燕云;陈雪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不同剂量吗啡控制癌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口服吗啡对癌痛的缓解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作者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2006年该中心所有126例住院病例.收集的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参数、临床诊断、疼痛状况、吗啡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41例(32.53%)小剂量组,58例(46.03%)中剂量组,27例(21.43%)大剂量组在疼痛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研究未发现明显的剂量限制性毒副反应,表明大剂量吗啡的临床安全性高.不同的患者需要的吗啡剂量相差很大,充分剂量滴定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对于吗啡不会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而使不良反应增加.

    作者:邓燕明;陈丽富;林奔;张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假体植入隆乳术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研制

    假体植入隆乳术的效果仿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提出了基于OpenGL构建假体植入隆乳术三维可视化系统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乳房曲面的NURBS快速重建,OpenGL环境下人体真实感效果的模拟,常用假体的参数化设计,利用OpenGL的选择功能进行的假体植入效果模拟等内容.通过对假体植入隆乳术的全过程仿真,为医患双方提供了一个形象、直观的交流平台.

    作者:黎小间;隽峰;高建华;李世恒;曹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两种带铜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多次使用传统带铜宫内节育器失败者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放置传统带铜节育器失败者,自愿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的经产妇共276例.经妇检及阴道分泌物检查无放置禁忌证,置后1、3、6、12个月随访,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276例均放置成功.其中脱环率0.36%,带器妊娠率0.72%,因症取出率1.81%.结论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避孕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好,减少了支架带来的疼痛、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唐元红;梁志洁;陈志军;冯贞洁;陈乓;黄晓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模型、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模型及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观察益母草注射液作用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后的脑指数、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及大鼠MCAO后脑组织内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果 益母草注射液可降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急性脑缺血小鼠的脑指数,缩短氰化钾致小鼠急性脑缺血后的翻正反射消失时间,降低MCAO大鼠脑组织内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乳酸脱氢酶活力.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对小鼠及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直接基础研究资料.

    作者:谢崇宣;杨育群;卢健沛;唐冕;周伟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