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青兰;何志青;陈庆亮;何景光;柳建华;杨运发;温世锋;徐中和;钟波夫
目的 设计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用于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填充前中柱骨缺损.方法 应用CAD软件设计定制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通过人体胸腰椎标本和计算机模拟手术,观察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复位作用、植骨范围和并发损伤.结果 经皮椎弓根植骨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损伤.术后CT示椎体内前中柱植骨范围大而均匀,密度增加.结论 此器械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植骨确切、复位满意,能完成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靳安民;张辉;闵少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多层CT多期增强扫描结肠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表现及评价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 63例结肠癌患者术前1周内行腹部CT平扫与MSCT多期增强扫描(在对比剂开始注射后22、37~40、60 s进行扫描),并测原发灶与淋巴结的CT强化值.MSCT所见与手术病理对比.结果 手术发现并切除274个淋巴结,CT显示177个.增强扫描,98个淋巴结均匀强化,33不均匀强化,23个环状强化.在不同扫描期相76个淋巴结与原发灶同步强化,78个不同步强化.23个淋巴结未见强化,其中10个见粘液样变,5个伴钙化.MS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总的检出敏感性为78.5%.结论 MSCT对腹部淋巴结转移瘤的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了转移淋巴结检出敏感性.
作者:谢琦;梁碧玲;江新青;张静;陈明旺;柏沙美;韦程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阿米卡星在烧伤早期患者水疱液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探讨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时机.方法 20名严重烧伤早期患者,根据烧伤后用药时间的不同分为4组:A组(烧伤后3~4 h用药,n=5),B组(烧伤后10 h用药,n=5),C组(烧伤后20 h用药,n=5),D组(烧伤后30 h用药,n=5),每名患者在30 min内单剂匀速静脉滴注阿米卡星400 mg,并于给药后0.25~7 h分别抽取水疱液.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每份标本浓度.结果 严重烧伤患者静脉滴注阿米卡星后其渗入水疱液中的浓度有一个先升高再下降的过程,其中15 min后即可测得一定浓度,1~2 h达到高峰;伤后10 h内静脉滴注者,15 min后其水疱液中的浓度可达4.96±1.60 μg/ml;A、B两组0.25~4 h各时相的药物浓度数值明显高于C、D组(P<0.05).D组中常规用量的阿米卡星在水疱液中的浓度难以达到理想的抑菌水平.结论 烧伤早期阿米卡星,创面渗出液、水疱液中的药物浓度就越高,伤后10 h以内用药在理论上可获得更好的抗感染效果.
作者:华荣;荣新洲;张涛;杨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过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通过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来加重哮喘症状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构建RSV病毒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株CRL-9483,同时转染Smad7表达载体pcDNA3/Smad7或者添加p38、ERK1/2、JNK、JAK/STAT通路选择性阻断剂,24 h后利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TSLP mRNA量的改变情况,观察哪些抑制剂可以下调TSLP mRNA水平.对TSLP显著下调的实验组扩大细胞培养规模,提取细胞浆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TSLP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的CRL-9483细胞在转染空载体pcDNA3情况下基本不表达TSLP蛋白(TSLP/GAPDH PCR产物相对灰度0.10±0.03),F蛋白的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其mRNA水平的增高(0.42±0.20,P=0.024),这种增高可以部分被p38抑制剂(0.14±0.04)和JNK抑制剂(0.23±0.07)所阻断,与F蛋白转染组相比P值分别为0.036和0.048,而Smad7阻断剂(0.60±0.25)、ERK1/2抑制剂(0.45±0.23)以及JAK/STAT1阻断剂(0.44±0.25)无此阻断作用,与单纯F蛋白转染组相比P>0.05.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与单独RSV病毒F蛋白表达组(TSLP/GAPDH蛋白条带相对灰度8.13±2.20)相比,p38抑制剂(3.67±1.18)和JNK抑制剂(1.48±0.77)也可以导致TSLP蛋白水平的下降.结论 RSV感染可以通过其F蛋白来刺激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p38和JNK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中,这可能是RSV感染诱导或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涂海燕;陈新;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链霉菌胞外多糖、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体外抑制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的形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作用于HIV gp41的HIV融合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多糖对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和结论链霉菌胞外能有效抑制HIV胞膜糖蛋白gp41六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的形成,其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145.48±7.25)mg/L-1,而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不具有这种抑制活性.
作者:文晓芸;吴少瑜;徐伟;吕琳;刘叔文;饶进军;张嘉杰;王广发;万山河;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应用及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从2003年10月到2006年4月共计47例初诊鼻咽癌患者接受了全程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都经影像学和病理学确诊,其中Ⅰ期4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逆向计划和调强治疗的实施采用NOMOS Peacock Version 3.0系统.GTV处方剂量为68~70 Gy,每次分割2.13~2.2 Gy.CTV处方剂量为58~60 Gy,每次分割1.85~1.88 Gy.下颈部及锁骨上淋巴引流区采用前切线野照射46~60 Gy.部分患者接受了化疗.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7周之内顺利完成全程调强放疗.GTV平均剂量71.5 Gy,CTV61.5 Gy.平均随访25个月.2年总生存率和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均为97.9%,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3.6%.Ⅱ和Ⅲ度皮肤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是21.3%(10/47)和38.3%(18/47),Ⅱ和Ⅲ度口咽部粘膜放射性损伤的发生率分别是51.1%(24/47)和34.0%(16/47).治疗结束后1年,≤Ⅰ度和≥Ⅱ度口干症的发生率分别是85.1%(40/47)和14.9%(7/47).结论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在鼻咽癌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肿瘤局部控制.对正常组织和敏感器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尤其在腮腺功能保护方面.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
作者:张秀萍;何海涛;李健;黄赖机;张林德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对肝癌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为研究对象,四唑氮蓝还原法(MTT)观察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塞来昔布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并用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建立昆明鼠移植瘤模型,观察塞来昔布对移植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 MTT显示塞来昔布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现出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塞来昔布(40 μmol/L)作用于SMMC-7721细胞36h后,G1期细胞比率由44.7%上升至49.9%,S+G2/M期细胞比率由55.4%下降至50.1%,细胞增殖受抑制.在体动物实验表明,塞来昔布对移植瘤的生长和局部转移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结论 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不同来源的肝癌细胞株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肝癌的重要候选药物之一.
作者:唐保东;周奇;林箐华;刘思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组A)、模型组(组B)、低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25 mg/kg,组C)及高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50 mg/kg,组D).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 min,再灌注1 h的方法创建肠损伤模型,色甘酸钠于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给予.在实验结束时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处分离一段0.5~1 cm的小肠,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进行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及SOD活性的测定.结果 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B组评分高(P<0.05),D组评分较C组高(P<0.05);A组血浆MDA含量低,B组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SOD活性高,B组低(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之间组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TNF-α含量低,B组含量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色甘酸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损害和TNF-α释放.
作者:蔡珺;罗刚健;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化疗药物对卵巢的损伤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成年SD大鼠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组和环磷酰胺组.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周后处死,固定一侧卵巢,连续切片,观察卵巢形态学改变并计数卵泡数目.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干细胞因子(SCF)蛋白在卵巢的表达,RT-PCR半定量法检测对侧卵巢SCFmRNA的表达.结果 环磷酰胺可引起卵巢间质的严重损害和局部纤维化的发生.SCF可表达于大鼠卵巢原始卵泡和初级卵泡的卵母细胞,次级卵泡和早期窦卵泡的颗粒细胞也可见SCF的表达.环磷酰胺组注射后8周卵泡颗粒细胞SCF蛋白显著升高,卵母细胞SCF蛋白显著减少(P<0.05);卵巢SCF mRNA显著升高(P<0.05).结论 SCF在化疗卵巢表达的变化有助于进一步阐释化疗药物损伤卵巢的机制.
作者:罗璐;杨冬梓;王箴;张清学;莫亚勤;狄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31例,给予多西紫杉醇3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8、15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h,第2~6天;5-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第2~6天;28 d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按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全组31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48.4%,其中17例初治患者有效率为64.7%,CR 2例;14例复治患者有效率为28.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41.9%.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多数为1~2 度.结论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作者:张爱民;叶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应用罂粟碱对新西兰兔下腹壁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24只体质量相近的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8只;并采用双盲法,建立新西兰兔左侧下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通过不同部位注射罂粟碱(实验组为皮瓣蒂部皮下组织,对照1组为静脉注射,对照2组臀部肌肉注射),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在术前、术后1周内(注药前、注药后10、60 min)皮瓣的血管分布、血流和手术后1周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皮瓣蒂部注射与静脉注射对皮瓣的血管显像无差异(P>0.05).皮瓣蒂部皮下注射较肌肉注射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西兰兔腹部移植皮瓣在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较肌肉注射效果有明显优势,可改善皮瓣的血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作者:资青兰;何志青;陈庆亮;何景光;柳建华;杨运发;温世锋;徐中和;钟波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血浆胃肠激素的变化与肠易激综合症(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MC)的关系以及在IBS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0名健康对照者及19例IBS患者禁食6 h以上,用灌注式小肠测压管测压,并在小肠MMCI、Ⅱ和Ⅲ相采集静脉血进行血浆胃动素、生长抑素及5-HT的血浆浓度测定.结果 腹泻型IBS患者小肠消化间期MMC周期缩短、Ⅲ相波幅升高、时程延长,传导速度加快;便秘型IBS患者则相反.①血浆胃动素水平在MMC Ⅲ相升高,各组间Ⅲ相胃动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IBS组血浆生长抑素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腹泻组和便秘组之间没有差异.③各组血浆5-HT水平均随MMC发生周期性的变化,Ⅱ相血浆5-HT水平达峰值.3组间相比,IBS腹泻组血浆5-HT水平升高,与便秘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激素紊乱和小肠动力异常在IBS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赵菊辉;董蕾;郝筱倩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儿童微小病变型激素耐药与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的尿中差异蛋白质表达,鉴定出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相关蛋白.方法 应用双向电泳相关技术结合基质辅助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技术,比较激素敏感和激素耐药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尿蛋白表达图谱寻找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获得肽质量指纹图,通过蛋白质数据库进行蛋白检索分析.结果 成功地得到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激素耐药尿蛋白双向电泳图谱.肾病综合征耐药型与激素敏感型蛋白表达比较,发现有30个蛋白质斑点显著差异改变.对14个差异蛋白质斑点酶切,质谱分析结合蛋白数据库检索获得12个蛋白,分别为驱动蛋白家族成员27、磷脂酰丝氨酸转移蛋白、大疱性类天疱疮抗原1异构体、α1蛋白酶抑制剂、Zn-α2糖蛋白、α1B糖蛋白、血清白蛋白前体、结合珠蛋白前体、类驱动蛋白样动力蛋白、白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胞质动力蛋白、细胞角蛋白9.与激素敏感蛋白图谱比较,在激素耐药蛋白图谱上蛋白酶抑制剂、α1B糖蛋白、IRAK4表达下调,其余9种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上述蛋白的鉴定将对激素耐药治疗靶位和耐药型肾病综合征诊断的分子标志物发现可能有所裨益.
作者:黄艳军;黄松明;张爱华;郑帼;陈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发生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病因、特点及诊疗方案.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29例肾移植术后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肾移植术后PCP患者,其中14例发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8例痊愈,1例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心衰而死亡.结论 PCP多发生在移植术后3~6月,病情进展快,凶险,应以预防为主,个体化合理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关键;一旦发生,尽早诊断,合理治疗:尽早、足量给予复方磺胺甲恶唑、减少免疫抑制剂,支持治疗,必要时果断使用呼吸机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刘永光;郭颖;范礼佩;李民;岳良升;赵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初步研究广州市部分职业人群亚健康的影响因素,探索各因素的不同水平与亚健康所累及系统间的对应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广东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单位中抽取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无明确诊断疾病,共1896人符合条件并接受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两部分.研究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根据健康状况评分将对象分成亚健康和健康两组.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影响因素,考察它们与健康/亚健康的相关关系.结果 初步判断广州市人群亚健康的发生率为44.70%,其中男性发生率为50.90%,女性36.21%,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亚健康的发生率不同.多数影响因素的不同水平,常与人体的某些系统相对应.结论 女性亚健康发生率低于男性亚健康的发生率,男性更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越大、文化程度越高越易出现亚健康.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不同水平时常对应于不同特征的亚健康表现,所累及的系统有倾向性.
作者:袁向东;张熙;鲁婧婧;张晋昕;古萍;邹国龙;陈品兴;吴德元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多次使用传统带铜宫内节育器失败者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多次放置传统带铜节育器失败者,自愿放置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的经产妇共276例.经妇检及阴道分泌物检查无放置禁忌证,置后1、3、6、12个月随访,对其避孕效果,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276例均放置成功.其中脱环率0.36%,带器妊娠率0.72%,因症取出率1.81%.结论 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避孕安全性和可接受性好,减少了支架带来的疼痛、出血等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唐元红;梁志洁;陈志军;冯贞洁;陈乓;黄晓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汉族人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基因86 bp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和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81例椎间盘疾病患者和101例对照者中包含IL-1Ra基因86bpVNTR位点的片段,直接电泳法鉴定IL-1Ra基因86 bp VNTR的多态性情况,MRI检测两组的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其中小于45岁者86 bp VNTR多态性与椎间盘疾病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结果 椎间盘疾病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均存在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多态性情况,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1/1、2/2和1/2表型,1、2等位基因与椎间盘疾病有关,但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核苷酸1/1、2/2和1/2基因型与腰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在汉族人中,存在IL-1Ra基因86 bp VNTR位点核苷酸多态性,其仅与椎间盘疾病有关,与椎间盘退变严重程度无关.
作者:叶伟;黄东生;陈为坚;李春海;彭焰;梁安靖;刘尚礼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AdEasy-1系统,构建并鉴定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为后续的实验奠定基础.方法 以PshuttleEndostatin质粒为模版PCR扩增内皮抑素基因片断,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中,再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在AAV293细胞中包装并扩增.结果 重组腺病毒经测序、酶切鉴定正确,病毒滴度为2.06×1010 pfu/ml.结论 人内皮抑素重组腺病毒pAd-Endo构建成功.
作者:马颖;何援利;杨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炒制对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RP-HPLC法测定白芥子生品和炒制品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结果 生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是0.723%,炒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的含量是0.865%.结论 炒制后白芥子中芥子碱硫氰酸盐含量有所增加.
作者:梁燕;赖庆水;刘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62例羊水栓塞病例(AFE),从中找出诱发因素、诊治、预防方法.方法 和结果回顾性分析10年62例羊水栓塞病例的发病诱因依次胎膜破裂、使用催产素及米索、宫缩过强或急产、剖宫产术、宫颈裂伤、羊水污染,首发症状依次是DIC(22/62)、肺动脉高压症状(22/62)、休克(10/62),孕产妇死亡(43/62),死亡组中早诊断(8/43),早使用肝素(3/43),子宫切除(6/43);存活组中早诊断(16/19),早使用肝素(15/19),子宫切除(15/19),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减少产科干预,促进自然分娩,AEF抢救成功在于早诊断,早使用肝素,适时子宫切除.
作者:罗家琳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