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付霞霏;何援利

关键词:干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重组腺病毒, 转染, 细胞增殖
摘要:目的 体外研究重组腺病毒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大鼠间充质于细胞(MSCs)的方法.方法 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纯化大鼠MSCs并进行鉴定,重组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转染,荧光显微镜检测其转染效率,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Ad-GFP对大鼠MSCs的感染率高达90.0%,感染1月后仍有稳定表达;转染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未转染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腺病毒载体Ad-GFP可高效感染MSCs,基因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受影响,可作为一种高效的大鼠MSCs的标记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核因子-κB活化对大鼠烧伤早期肺组织表达促炎细胞因子的作用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大鼠烧伤早期肺组织表达促炎细胞因子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Wistar大鼠Ⅲ度35%TBSA烧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烧伤组、烧伤后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干预组(PDTC组).大鼠烧伤后1、3、6、12、24 h凝胶电泳迁移率分析法检测肺组织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NFo、IL-8 mRNA的表达.结果 大鼠烧伤后肺组织NF-κB活性在伤后1 h内即迅速增高,并持续增高到伤后24 h.伤后肺组织TNFα、IL-8mRNA表达逐渐增多,6 h达高峰.PDTC组NF-κB活性降低,肺组织TNFα和IL-8 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 严重烧伤可活化肺组织NF-κB,从而介导对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提示NF-κB活化在烧伤后脏器组织细胞表达释放细胞因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李志清;黄跃生;杨宗城;王甲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靜脉注射利多卡因预防气管插管后气道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 验证术前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利多卡因是否会减少术后气道并发症(咽喉痛、咳嗽和多痰)的发生率,从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80例术前无任何呼吸道症状、无抽烟嗜好、ASA分级Ⅰ~Ⅱ级拟在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腹部外科、泌尿外科或妇产科择期手术并预计于术后可以迅速拔除气管导管的成人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L1组)和Ⅱ组(L2组)各20例,Ⅲ组(S组)40例,分别于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1.5 mg/kg或生理盐水5 ml.采用双盲方法,评估患者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L2组和S组之间咽喉痛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L1组和S组之间咳嗽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1).各组之间多痰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L组和L2组咽喉痛的严重程度与S组相比均有显著意义(P<0.01),而S组咳嗽患者严重程度明显较L组和L1组重(P<0.01).3组之间多痰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术前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呼吸道症状的发生率.

    作者:刘丽萍;黄安宁;陈娜;米卫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一种基于光场的数字重建影像快速生成算法

    数字重建影像(DRRs)是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中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应用于2D-3D图像配准中,用来确定病人在治疗期间的位移误差.因为传统的DRRs重建算法一光线跟踪法生成速度慢,所以它是整个配准过程的瓶颈.本文对计算机图形学的光场重现理论进行延伸,用光线跟踪法建立光场,再插值重建任意视点的DRRs图像.由于许多计算在预处理阶段完成,所以大大的提高了DRRs图像的生成速度(85 ms),并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像效果.

    作者:刘鹏;高军;雷勋祖;周凌宏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 观察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 晚期胃癌患者31例,给予多西紫杉醇35 mg/m2,静脉滴注1 h,第1、8、15天;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h,第2~6天;5-氟尿嘧啶75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4 h,第2~6天;28 d为一周期,至少治疗2个周期,按标准评价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 全组31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48.4%,其中17例初治患者有效率为64.7%,CR 2例;14例复治患者有效率为28.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6个月,中位生存期11个月,1年生存率41.9%.主要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多数为1~2 度.结论 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性反应较轻,耐受性好.

    作者:张爱民;叶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学、生化指标与胸膜炎症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免疫学指标、生化学指标与胸膜炎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及胸水腺苷脱氨酶(ADA)和血清、胸水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检测.结果 胸水ADA均值为(25.62±14.32)U/L,血清LDH均值(186.03±67.05)U/L与胸水LDH均值(320.50+153.23)U/L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组和阴性组血清、胸水中的LDH及胸水中ADA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菌素试验、胸水ADA含量及血清、胸水LDH的比值对结核性胸膜炎有诊断意义,其中,胸水ADA含量对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

    作者:张常然;关开泮;黄建强;林建聪;周华;李鸣;崔卫玲;牛嫒嫒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输卵管绒毛膜癌1例报告

    输卵管绒毛膜癌非常少见,因为绒癌通常发生在子宫体.本例因医务方员认识不足等原因使诊断延迟数月,作者治疗同时获得了宝贵的肿瘤标本图片,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桂栋;宋天蓉;余艳红;郭遂群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创面床准备对糖尿病性溃疡各时期MMP-1活性及胶原合成的的影响

    目的 从基质金属酶(MMPs)活性水平及创面胶原成分层面探讨创面床准备理论促进糖尿病慢性创面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创面床准备组和普通创面处理组,从中选取10例糖尿病慢性溃疡(各组5例)在创面的黑、黄、红、粉期分别取材,行MMP-1活性检测;并检测创面Ⅰ、Ⅲ型胶原相对含量.结果 两组黑期MMP-1酶活性差别不明显;黄期实验组的酶活性水平较高;红期和粉期可见实验组的酶活性水平较低.黄期创面中对照组总胶原含量较实验组为高,而在红期Ⅰ型胶原含量在实验组中有明显的提高.结论 实验组方法更有利于清创;红、粉期实验组MMP-1的活性较对照组为低,Ⅰ型胶原含量升高,有利创面基质修复.

    作者:朱斌;唐冰;朱家源;李新强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鼻咽癌组织中C-erb B-2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 探讨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鼻咽癌患者活检石蜡包埋标本的C-erb B-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应用因子相关抗原(F8)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F8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 C-erb B-2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6.36%(28/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2.48%(25/7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阳性率也越高,C-erb B-2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值也高(P=0.648>0.05).结论 C-erb B-2可能在鼻咽癌血管生成中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刘宜敏;杨光伟;白守民;李海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法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线索细胞常规法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棉拭子收集病人阴道分泌物,分别用传统Amsel法及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法进行分析.结果 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法与Amsel法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其灵敏性(96.9%)、特异性(97.5%)、正确诊断指数(97.5%)均较高.结论 线索细胞常规检查方法简单、经济、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敏;梅志雄;滕奔琦;李小毛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管舒张药应用途径对皮瓣成活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应用罂粟碱对新西兰兔下腹壁皮瓣成活的影响.方法 将24只体质量相近的雄性新西兰兔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分成3组,每组8只;并采用双盲法,建立新西兰兔左侧下腹壁浅动脉皮瓣模型,通过不同部位注射罂粟碱(实验组为皮瓣蒂部皮下组织,对照1组为静脉注射,对照2组臀部肌肉注射),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在术前、术后1周内(注药前、注药后10、60 min)皮瓣的血管分布、血流和手术后1周皮瓣的成活情况.结果 皮瓣蒂部注射与静脉注射对皮瓣的血管显像无差异(P>0.05).皮瓣蒂部皮下注射较肌肉注射效果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西兰兔腹部移植皮瓣在皮瓣蒂部注射罂粟碱较肌肉注射效果有明显优势,可改善皮瓣的血运,提高皮瓣的存活率.

    作者:资青兰;何志青;陈庆亮;何景光;柳建华;杨运发;温世锋;徐中和;钟波夫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目的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是当前标记免疫分析研究应用领域的热点之一,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用于生物分子的超微量检测.本研究者在建立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的检测方法.方法 以Eu-DTTA{N1-(P-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四乙酸铕钠}为示踪物,建立了用TRFIA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的方法.结果 所建立的标准曲线分析范围分别为0.2~300 ng/ml,分析灵敏度为0.05 ng/ml,检测参考标准品的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与免疫放射测定同时定量检测多份血清样本,相关系数高达95%.结论 TRFIA分析范围宽,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具有优越的定量检测能力,价格适中,十分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德球;沈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的信号转导机制探讨

    目的 探讨哮喘发病过程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通过诱导支气管上皮细胞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TSLP)来加重哮喘症状的具体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构建RSV病毒F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气管上皮细胞株CRL-9483,同时转染Smad7表达载体pcDNA3/Smad7或者添加p38、ERK1/2、JNK、JAK/STAT通路选择性阻断剂,24 h后利用RT-PCR观察各组细胞中TSLP mRNA量的改变情况,观察哪些抑制剂可以下调TSLP mRNA水平.对TSLP显著下调的实验组扩大细胞培养规模,提取细胞浆蛋白后,利用Western Blotting在TSLP蛋白水平进行观察.结果 体外培养的CRL-9483细胞在转染空载体pcDNA3情况下基本不表达TSLP蛋白(TSLP/GAPDH PCR产物相对灰度0.10±0.03),F蛋白的转染可以明显促进其mRNA水平的增高(0.42±0.20,P=0.024),这种增高可以部分被p38抑制剂(0.14±0.04)和JNK抑制剂(0.23±0.07)所阻断,与F蛋白转染组相比P值分别为0.036和0.048,而Smad7阻断剂(0.60±0.25)、ERK1/2抑制剂(0.45±0.23)以及JAK/STAT1阻断剂(0.44±0.25)无此阻断作用,与单纯F蛋白转染组相比P>0.05.利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与单独RSV病毒F蛋白表达组(TSLP/GAPDH蛋白条带相对灰度8.13±2.20)相比,p38抑制剂(3.67±1.18)和JNK抑制剂(1.48±0.77)也可以导致TSLP蛋白水平的下降.结论 RSV感染可以通过其F蛋白来刺激气道上皮细胞表达TSLP,p38和JNK信号通路参与到该过程中,这可能是RSV感染诱导或加重哮喘气道炎症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涂海燕;陈新;李静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以血尿为主要表现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情况,了解肾小球源性血尿与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肾脏病理类型的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间,因体检发现血尿同时尿蛋白定量<0.5 g/24 h,在排除了结石、炎症、肿瘤等外科情况而入院进行肾活检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根据尿红细胞位相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肾小球源性血尿组和非肾小球源性血尿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及病理异同点.结果 收集到31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资料,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209例,其中IgA肾病97例(46.41%)、肾小球微小病变47(22.49%)、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30例(14.3%),非肾小球源性血尿101例,其中IgA肾病66例(65.34%)、非IgA肾病的系膜细胞增殖性肾小球肾炎22例(21.78%)、肾小球微小病变9例(8.91%).两组之间在性别构成、年龄、肾活检前病程、是否伴有高血压方面无差异(P>0.05),但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伴有肾损害的情况更多见(P<0.05).结论 血尿患者的病理类型中以IgA肾病居多,即使在非肾小球源性血尿患者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肾脏病理改变.

    作者:宛霞;张益民;刘婉;黄湖辉;李劲高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污水中肠道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目的 通过肠道杆菌噬菌体特性的观察,为了解噬菌体生物学活性及其吸附特异性,探讨噬菌体溶菌机理及治疗性噬菌体的临床应用奠定研究基础.方法 利用标准菌株从污水中分离特异性噬菌体,从中探讨噬菌体的生物学特性,纯化并保存.结果 在污水中分离得到大肠杆菌ACTT25922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ACTT35218的噬菌体.结论 噬菌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且其生物特性于普通病毒相似,在自然中很容易被灭活和变异.

    作者:郭海萍;陈振辉;黄艳梅;赖金甜;吴丽娜;李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粘膜的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色甘酸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害及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组A)、模型组(组B)、低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25 mg/kg,组C)及高剂量色甘酸钠组(色甘酸钠50 mg/kg,组D).采用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45 min,再灌注1 h的方法创建肠损伤模型,色甘酸钠于再灌注前15 min经腹腔给予.在实验结束时在距离回肠末端5 cm处分离一段0.5~1 cm的小肠,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采用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价标准对肠黏膜损伤进行评价,进行血浆MDA、组胺、TNF-α含量及SOD活性的测定.结果 Chiu'小肠组织损伤评分:B组评分高(P<0.05),D组评分较C组高(P<0.05);A组血浆MDA含量低,B组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SOD活性高,B组低(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之间组胺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血浆TNF-α含量低,B组含量高(P<0.05);C、D两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色甘酸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减轻机体的氧化损害和TNF-α释放.

    作者:蔡珺;罗刚健;甘小亮;黑子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肿瘤术后的代谢调理作用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氟比洛芬酯术后静脉镇痛对肠道手术病人术后应激反应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镇痛组(A组,n=40)和舒芬太尼镇痛组(B组,n=40).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 d内禁饮食并自外周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术后3 d的镇痛效果、体温、氮平衡、IL-6、TNF-α、皮质醇、肾上腺素变化.结果 术后两组镇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体温、负氮平衡、TNF-α及IL-6变化B组均较A组明显(P<0.05).但两组术后第3天均较第1天明显改善.皮质醇和肾上腺素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术后镇痛联合应用舒芬太尼和氟比洛芬酯与单纯应用舒芬太尼相比较,镇痛作用相近,但前者能产生更好的代谢调理作用.

    作者:冯霞;林世清;陈宇;吴小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链霉菌胞外多糖、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对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形成的影响

    目的 对链霉菌胞外多糖、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体外抑制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的形成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作用于HIV gp41的HIV融合抑制剂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夹心ELISA法)检测3种多糖对HIV gp41六股螺旋束核心结构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 和结论链霉菌胞外能有效抑制HIV胞膜糖蛋白gp41六股α-螺旋束核心结构的形成,其半效抑制浓度(IC50)为(145.48±7.25)mg/L-1,而灵芝多糖和米糠多糖不具有这种抑制活性.

    作者:文晓芸;吴少瑜;徐伟;吕琳;刘叔文;饶进军;张嘉杰;王广发;万山河;吴曙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碳包铁纳米晶急性毒性实验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

    目的 分析碳包铁纳米晶(CCIN)的急性毒性及其对肝肾功能和血液系统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尾静脉分别注入不同剂量的CCIN粒子,观察小鼠14 d内的急性毒性反应;经大鼠尾静脉分别注入高、中、低剂量CCIN粒子及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前1 d,给药后第1、3、7、14天检测大鼠肝肾功能及血常规.结果 小鼠静脉注射CCIN粒子的LD50=203.8mg/kg;当大鼠静脉注入CCIN 80mg/kg以内时,无动物死亡,肝肾功能、血液系统可能会有一过性轻微损害,但2周内一般可自行恢复.结论 CCIN粒子毒性较低,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影响不大.

    作者:劳向明;张海燕;李锦清;陈易明;陈敏山;元云飞;张亚奇;郑云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晶体后囊膜破裂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 对176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后囊膜破裂的47眼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后囊膜破裂47眼,其中发生在环形撕囊11眼,水分离时5眼,超声乳化时21眼,注吸皮质时8眼,人工晶体植入时2眼.结论 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术中早发现、及时处理,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仲群;黄振平;徐仁凤;吴网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设计与模拟手术

    目的 设计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用于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填充前中柱骨缺损.方法 应用CAD软件设计定制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通过人体胸腰椎标本和计算机模拟手术,观察经皮椎弓根植骨器械的复位作用、植骨范围和并发损伤.结果 经皮椎弓根植骨手术顺利,无手术并发损伤.术后CT示椎体内前中柱植骨范围大而均匀,密度增加.结论 此器械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植骨确切、复位满意,能完成胸腰椎骨折微创椎体内植骨.

    作者:尹知训;丁红梅;靳安民;张辉;闵少雄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