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英;史晓燕;佛新艳;孙养玲
缩宫素可以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子宫收缩,增加收缩频率,其收缩程度取决于用药剂量及子宫所处的生理状态[1],小剂量使用缩宫素能使子宫肌张力增加,收缩力加强,收缩频率增加,但仍保持节律性、对称性、极性,有助于引产或加强子宫收缩,促使胎儿顺利娩出;产后由于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大剂量的缩宫素可使子宫产生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血管而止血,但若缩宫素剂量过大,能引起子宫肌张力持续增加,收缩不协调,乃至舒张不全导致强制性子宫收缩。所以合理的运用可降低剖宫产率及围产儿死亡率,减少产妇的痛苦。若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如胎儿宫内窘迫,子宫破裂,软产道严重撕裂,产后出血,羊水栓塞,甚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掌握好催产素引产的方法与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范小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9月-2013年9在我院收治的阑尾炎患者74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护理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0%,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升治疗的疗效,促进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提升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杜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行为诱导疗法在口腔外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患者根据心理发展分期法分为三组,并观察三组患者行为诱导前后的效果;结果:各个年龄段的患者诱导后的合作、基本合作发生率均明显比诱导前高,不合作发生率明显比诱导前低(P<0.05);4~6岁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0%(24/30);7~9岁患者诱导的总有效率为76.9%(10/13);10~12岁患者诱导的总有效率为90%(9/10)。行为诱导前后效果差异均较显著(P<0.05)。结论:行为诱导疗法在口腔外科护理中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行为诱导有效率,而且还能使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韩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沟通间歇洗胃法在急诊洗胃中的应用。方法:将105例口服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给予沟通间歇洗胃法,对照组给予传统洗胃法。观察两组病人首次插管成功率、配合程度、洗胃中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首次插管成功率、配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沟通间歇洗胃配合舒适护理,可提高首次插管成功率,病人配合程度好,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少,使洗胃更彻底,提高洗胃效果及安全。
作者:刘风环;卓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椎体成形术用于高龄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和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月接收的102例高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平均51例,观察组患者施行传统的保守疗法,实验组施行PKP(经皮椎体成形术)疗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经过院内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swestry评分、VAS评分均下降明显,且实验组患者的两项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伤椎后缘、伤椎中线、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后凸角等影像学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而相较于治疗前,实验组患者的以上几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龄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的治疗中,PKP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病症,恢复其受损椎体形态,不断提高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
作者:杨志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1],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占产后出血的70%-80%[2]。本文就阴道分娩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及护理进行综述。
作者:梁夏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法在急性胰腺炎术后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因急性胰腺炎收入我科患者11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55例,分别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生存质量评分以及患者和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日常生活评分25±4明显高于对照组16±4,心理情绪状态13±3明显高于对照组10±2,躯体生理功能状态25±9明显高于对照组15±4,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81.8%明显高于对照组54.3%。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法对于急性胰腺炎术后生存质量评分较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适合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乔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报告了1例面颈部神经纤维瘤患者瘤体切除时大量出血,术中自体血回输,术后出现败血症的护理经验。术前针对术中大出血的可能,完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完善彩超检查,做好术前充分准备。术后加强创面管理和出血的观察,做好口角、下颌、颈部皮肤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感染控制,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和心理变化。患者创面愈合后,再次择期行面部整形术,于首次手术后第45天顺利出院。
作者:郑燕;曾燕惠;黄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寻求小儿中下腹及下肢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择期及急症小儿中下腹及下肢手术250例,经肌注氟胺酮(5mg/kg)基础麻醉,忠儿入睡后开放有效静脉通道,按利多卡因总量8mg/kg,配成容量为1~1.5 ml/kg,用7号针头采用骶管直刺法单次注药。结果:全组250例麻醉效果好,肌肉松弛,生命体征平穗,麻醉并发症少。结论:基础加骶管麻醉是小儿中下腹厦下肢手术的一种较理想的临床麻醉方法。
作者:农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碳酸氢钠、654-2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急诊眩晕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急诊科就诊的眩晕患者88例分为两种: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5%碳酸氢钠注射液60ml加如654-210mg静脉滴注;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200ml,分别在治疗15天后疗效评定及总疗效评定,观察眩晕治疗情况及起效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15天后总疗效及起效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碳酸氢钠、654-2联合参芎注射液治疗急诊眩晕,能迅速缓解症状,疗效明显。
作者:陈志军;白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1929年英国学者 Flemming 首先发现了青霉素,1941年应用于临床。抗生素是二十世纪伟大的医学发现,它使人类的平均寿命至少延长了10年。抗生素是由某种微生物所产生的,在低浓度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
作者:吴新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88%)明显优于对照组(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治疗时做好糖尿病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安全指导用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院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指导组各60例,常规组由医师给予统一的用药安全系统性的讲解,指导组在统一指导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给以更加详细周到的用药安全指导。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从依从性、是否再次入院、自觉用药情况三个方面对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指导组患者在用药依从性高达73.3%、未见再次入院者、全部患者都具有自己用药的好习惯,而常规组患者用药依从性高达38.3%、出现4例再次入院患者、仅有48.3%的患者具有自觉用药的习惯,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老年糖尿病患者安全用药意义重大,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降低了患者再次入院的概率。
作者:董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临床上无痛性心肌梗死的急诊就诊病人,一般见于老年人,但近几年有年轻化发病趋势。该疾病对病人家庭及社会危害很大,临床上死亡率很高,但研究分析一下常见的发病机制与病因,如果对这些因素加以防范,可以遏制无痛性的心肌梗死的发生,对降低心肌梗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晓燕;王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长春西丁注射液是常用的脑血管扩张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现将其引起药物性荨麻疹1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淑会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社区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级管理,了解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方法:从2008年起,按照《上海市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指南》的要求,对通过社区门诊、健康体检等途径发现的糖尿病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利用糖尿病管理信息系统,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危险因素分层,实施随访管理。结果:通过近四年的全程信息化管理,目前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结论:社区糖尿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结合家庭医生制服务,探索更为全面、有效的管理模式。
作者:汤春红;韩昌绍;王纲;赵燕萍;李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比经方与二甲双胍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7%,明显大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平均值为(7.5±0.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平均值为(8.9±1.2)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6.8±2.1)%,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数据(P<0.05)。结论:经方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秋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采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马艳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缩宫素、益母草等三种缩宫药物在预防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30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 A(卡孕栓组)、B(缩宫素组)、C(益母草组)三组,每组采用不同药物进行干预性治疗产后出血,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其中 A 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两组,三组产妇产后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发生产后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均发生不良反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孕栓、缩宫素和益母草在预防产后出血均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治疗过程中会同时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临床治疗应当注意把握用药剂量,在加强疗效的同时控制药物毒副作用,促进患者产后快速恢复,提高临床治疗质量。
作者:郭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究分析蒙自市乡镇区域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的筛查情况的影响因素,探索该区域如何让妇女积极参与到筛查工作中,提高筛查率。方法:从该区域2013年5月至2013年8月筛查的妇女中随机性抽取800名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器乳腺癌、宫颈癌的筛查状况。结果:在抽取的800例妇女中可以分为贫苦妇女和边缘户妇女两种类型,其中贫困妇女的筛查率为25.02%,边缘户妇女筛查率为36.95%。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程度的宣传力度、筛查条件和妇女自我保健意识等因素会影响到筛查率。结论:要想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就需要加强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加大对乳腺癌、宫颈癌的宣传力度,提高该区域的医疗水平,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多方面的整合,建立妇女宫颈癌、乳腺癌的防治模式和协作机制。
作者:王水琼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