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剑霄;周同冲;徐凯;李柳宁
目的明确是否存在症状轻微或无症状SARS冠状病毒感染者.方法以SARS冠状病毒全病毒裂解液作抗原,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调查具有明显传染特征和呼吸道症状的SARS患者以及无明显临床症状表现的医务人员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抗体的存在情况.结果共调查SARS患者19例,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全部阳性;因工作需要与SARS患者或患者的血、尿、粪、痰等排泄物有接触的医务人员共200名,发现血清中抗SARS冠状病毒抗体阳性20例.结论在部分无症状医务人员血清中存在低水平的抗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冠状病毒感染可仅引起轻微的症状,甚至可无临床表现.
作者:司建华;谭家驹;杨光;汤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难诊性肺结核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行PCNB诊断的15例肺结核病人.活检前全部病例均经其他方法检查而无法明确诊断,其中10例痰涂片、12例纤支镜、13例胸片、15例CT扫描、1例PET-CT检查.结果痰涂片、纤支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胸片、CT及PET-CT示肺内和/或纵隔肿物;15例肺穿刺活检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穿刺术后发生气胸3例、咳血1例.结论对影像学和其他检查方法难于确诊的肺结核病例,PC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确诊手段.
作者:李基根;陈龙华;吴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与特点.方法2003年1月~2005年1月间对3l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进行手术治疗,术后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骨折愈合良好,膝关节功能较满意.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结合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功能锻炼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魏巍;李健;庄岩;张堃;王浩;赵恺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比较链霉亲合素(SA)-DTPA-Gd经腹腔和静脉注射后对荷瘤裸鼠体内肿瘤的强化效应,以提高磁共振(MR)靶向成像的敏感性.方法12只荷人结肠癌裸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物素化单抗600μg,24 h后腹腔注射80μg亲和素,30 min后分别经静脉和腹腔给予SA-DTPA-Gd.分别在给药前和给药后20、60 min和3、6、9、12、24 h进行MR扫描并记录比较肿瘤和肝脏的信号强度.结果静脉组和腹腔组中肿瘤的大强化率分别为70.2%和46.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静脉组和腹腔组中肝脏的大强化率分别为20.4%和23.7%,两者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生物素化单克隆抗体和SA-DTPA-Gd对肿瘤具有特异性靶向增强作用;血药浓度较高是静脉注射SA-DTPA-Gd比腹腔注射更有利于皮下肿瘤强化的原因.
作者:叶靖;许乙凯;刘岘;吕国士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HBV感染相关因子--人膜联蛋白(HumanAnnexinV,HA-V)在胎儿各组织中的表达.方法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HA-V在胎儿肝脏、心脏、肾脏、卵巢、输卵管、脾脏、胸腺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肝脏、肝内胆管系统、心脏、肾脏、卵巢、脾脏、输卵管、胸腺中均有HA-V表达,HA-V分布于这些组织的实质细胞及间质细胞的胞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显示胎儿肝脏组织中HA-V表达显著多于其他组织(P<0.05),其余组织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HA-V是人体组织中的一种固有蛋白,分布于多种组织中,这种分布的广泛性可能与HBV泛嗜性感染相关,而肝脏组织中HA-V表达明显多于其他组织可能是HBV主要侵犯肝组织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叶峰;李淑红;陈天燕;岳亚飞;张树林;白桂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年龄25~38岁、体质量59~87kg孕妇均分为3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0.125%罗哌卡因或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20μg/m1)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3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产妇对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L组93.3%,R组70%,B组96.6%,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1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吗啡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永福;劳建新;刘文兴;李煜;赖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制备一种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的三维立体多孔状结构材料,探讨将其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发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HHK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以酸溶法从牛跟腱中抽提胶原原液,用离心、盐析、透析等方法制备Ⅰ型胶原蛋白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胶原总量8%的6-硫酸软骨素(6-GAG)进行初交联.制备好的Ⅰ型胶原溶液与HHK网格混合后放入模具,真空冷冻干燥成海绵状膜,于0.25%戊二醛溶液中浸泡再交联.将制备好的HHK-胶原海绵膜切块(1 cm×1 cm)移植于21只大鼠的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实验组),并与单纯胶原海绵膜组(阴性对照)、单纯全层皮肤切开组(空白对照)作对照.于术后3 d和1、2、4、6、8、12周7个不同时间点取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行石蜡切片的HE染色、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能力及材料的体内降解情况.结果人发角蛋白呈棕黄色细丝状.胶原海绵膜为微黄色,半透明状,孔径为50至300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皮下移植后3 d,各组均表现为中度炎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术后1周,炎症反应稍减轻,材料周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血管,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术后2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炎性细胞中巨噬细胞增多,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分泌少量胶原物,材料周围新生血管数量增多.HHK及胶原海绵开始降解,创口表皮细胞增殖移行.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材料周围包绕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人发角蛋白毛小皮降解、剥离;术后4周,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粗大的胶原物.创口的表皮细胞增殖移行明显,实验组基本愈合.两种材料崩解明显,胶原海绵网孔内可见巨噬细胞侵入及少量小血管长入.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短棒或细长条状弹性纤维;术后6至8周,成纤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分泌胶原物融合成均质粗大,实验组其排列趋于整齐,表皮层愈合良好.人发角蛋白材料中部出现降解裂隙,胶原海绵基本降解完全.实验组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细长条状弹性纤维;术后12周,人发角蛋白材料降解完全.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膜是物理及生物学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化能力强,能刺激细胞增殖,促进受损皮肤愈合,可作为真皮替代物.
作者:陈英华;董为人;肖应庆;赵冰雷;胡国栋;安连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乳腺癌患者Her-2、EGFR、PS-2、ER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Her-2、EGFR、PS-2、ER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0例(37.0%)、44例(40.7%)、62例(57.4%)和58例(53.7%).Her-2的表达与EGFR无相关性(P>0.05),与PS-2呈负相关(P<0.05),与ER呈负相关(P<0.05).Her-2、EGFR、PS-2、ER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Her-2、EGFR、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EGFR、PS-2、ER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EGF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S-2、E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Her-2、EGFR、PS-2、E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徐蕾;白中红;许软成;闫辉;王方聚;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氩氦刀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临床疗效、CT影像学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在CT定位后,经皮穿刺行氩氦刀治疗.结果经氩氦刀治疗后3个月,胸部、腹部、四肢CT复查显示52个肿瘤病灶明显缩小(CR+PR为73.1%).CT显示肿瘤冷冻后呈低密度坏死区,3个月冷冻区实变,12个月冷冻区阴影几乎消失.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咳嗽、咯血、腹痛、反应性胸腔积液、转氨酶升高和发热.结论氩氦刀冷冻治疗软组织肉瘤创伤小,效果较好,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软组织肉瘤的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宋谦;詹瑛;李露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胞二磷胆碱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周内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第15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脑缺血对照组大鼠在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认知功能的障碍,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均大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缺血对照组多采用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正常对照组多采用直线式和趋向式搜索策略;胞二磷胆碱组采用趋向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的频数较多.结论胞二磷胆碱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作者:赵建军;刘勇;陈新林;刘建新;田英芳;张蓬勃;康前雁;邱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的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4年10月间252例钝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过程,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HIS标准分级如下:Ⅰ级101例,Ⅱ级71例,Ⅲ级43例,Ⅳ级25例,Ⅴ级9例,Ⅵ级3例.行保守治疗71例,成功64例,成功率90.14%;中转手术7例,平均住院8.3 d,输血3.2单位.并发症包括延迟出血(2.8%)、胆漏(1.3%)、脓毒血症(4.2%)、其他(包括高热、非结石性胆囊炎、膈下脓肿).手术治疗181例,成功162例,成功率89.5%,再手术7例,平均住院14.0 d,输血9.5单位.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Ⅰ~Ⅲ级肝损伤病例,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相比较,住院天数和输血量明显减少,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闭合性肝外伤病例应严格把握手术治疗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对于适合非手术治疗条件的病例,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作者:袁向东;彭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siRNA)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其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胰腺癌细胞PC-2,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前后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对P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PC-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靶向survivin的序列特异性的siRNA可以高效地抑制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81.25%,在蛋白质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74.24%.转染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可以显著抑制PC-2细胞的增殖,细胞接种24、48 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8.00%和33.38%;转染后24、48 h可以诱导8.46%、7.53%的细胞凋亡.结论所构建的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可以有效地阻断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阻断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显著地抑制PC-2细胞的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凋亡,靶向survivin的siRNA在胰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管海涛;薛兴欢;王西京;李昂;秦兆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兔结扎冠状动脉后外周血干细胞变化及其与雌激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分3组:妊娠心肌梗死组、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及妊娠假手术组.妊娠组于怀孕第10天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CD90阳性细胞比例,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浓度.术后4周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使用ImageJ 1.31软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妊娠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末压、+dp/dtmax均高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而左室舒张末压及-dp/dtmax均低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各时间点外周血CD90+细胞均低于妊娠组和妊娠假手术组(P<0.01),且峰值在心梗后第5天,而妊娠心肌梗死组术后1 d外周血CD90+细胞升高显著(P<0.05).妊娠心肌梗死组和妊娠假手术组外周血CD90+细胞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达高峰,产后迅速下降.相应时间点血清雌二醇浓度妊娠兔显著升高.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心梗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无明显变化;妊娠组与妊娠假手术组血清雌二醇浓度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达高峰;血清雌二醇浓度与CD90+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1).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相比,妊娠心肌梗死组梗死面积较小(22.17±6.34%vs38.86±5.97%;p<0.05).结论妊娠兔外周血干细胞明显升高;并随孕期增加,至孕末达高峰.产后10 d恢复正常,其外周血干细胞数量与血清雌二醇浓度成正相关.妊娠兔心肌梗死后,干细胞动员提前发生心肌梗死面积小,且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优于非妊娠者.
作者:郑小璞;马爱群;张伟;董安平;王锐;耿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DNA合成的影响及甲羟戊酸(MVA)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观察不同浓度Sim及MVA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CFs DNA合成功能的影响.结果(1)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6和10-5mol/L Sim组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1175±202.66)、(771±164.86)cpm/2000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204.32)cpm/2000细胞(均P<0.01);(2)10-5mo1/L Sim作用CFs 6、12、18、24、30、36、42、48 h,随着Sim作用时间的延长,CFs的3H-TdR掺入率呈递减趋势,与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r=-919,P<0.01);(3)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MVA干预浓度的增加呈进行性上升,其中10-4、10-3 mo1/L MVA+10-5 mol/LSim组3H-TdR掺入率分别为(1612±308.57)、(1995±353.83)cpm/2000细胞,显著高于对照10-5mol/L Sim组的(771±164.86)cpm/2000细胞(P<0.01);(4)10-3mol/LMVA分别作用CFs 6~48 h,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MV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8,P<0.01).结论Sim呈浓度-时间依赖方式抑制CFs DNA的合成且可被MVA拮抗,提示Sim可抑制CFs增殖,延缓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通过MVA途径实现.
作者:徐琳;李志梁;赵连友;刘映峰;李公信;丁明学;赵一俏;傅强;赵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癌胚抗原(CEA)和β2-微球蛋白(β2-MG)这4项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速率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9例NHL患者及40例健康者血清LDH、TPS、CEA和β2-MG值.结果NHL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高于健康组(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的血清TPS、β2-MG水平高于化疗后(P<0.05),而化疗后疗效评价为有效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CE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稳定、进展的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LDH、TPS、CEA和β2-MG水平可作为NHL患者诊断及疗效评估的辅助指标.
作者:陈维;罗荣城;樊卫文;马树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用于改良法宫颈Bishop评分≤3分伴宫颈分泌物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阴性的延期妊娠孕妇促宫颈成熟的效果与风险.方法观察组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25μg,对照组按照催产素点滴促宫颈成熟常规.使用米索前列醇或催产素后24 h无效重复应用,不超过3次.宫颈Bishop评分、胎心监护1次/24 h,用药后24、48 h检测宫颈分泌物IGFBP-1.结果观察组促宫颈成熟效果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用药24、48 h后宫颈分泌物IGFBP-l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对照组以宫颈不成熟作为剖宫产指征者明显高于观察组(P<0.001);两组产后出血、过强子宫收缩、羊水粪染发生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用于延期妊娠宫颈Bishop评分≤3分伴宫颈分泌物IGFBP-1阴性孕妇促宫颈成熟安全、有效;宫颈Bishop评分≤3分伴宫颈分泌物IGFBP-1阴性的延期妊娠孕妇不宜使用催产素促宫颈成熟;宫颈分泌物IGFBP-1可作为评估宫颈成熟度的生物学指标之一.
作者:尹春艳;周敬珍;王保平;吕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Herceptin与阿霉素序贯应用对乳腺癌细胞株的杀伤效应.方法应用Herceptin、阿霉素及二者联合序贯应用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BT-474细胞,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用药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HER-2/neu的表达率、HER-2/neu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及各组细胞的死亡率.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各用药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暗、细胞碎片增多、细胞外形部分不规则、细胞内颗粒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各组间细胞HER-2/neu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用药组细胞HER-2/neu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各用药组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erceptin后续应用阿霉素组细胞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阿霉素后续应用Herceptin组(P<0.05).结论应用Herceptin后再辅以阿霉素化疗,对乳腺癌细胞杀伤效应强,为临床乳腺癌生物化疗的序贯应用模式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谭科;范义湘;缪景霞;吕成伟;严晓;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克隆、表达并纯化巢蛋白(nestin),制备特异性nestin抗体,用于研究nestin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中的生物学特性,探索神经发育及再生规律.方法采用RT-PCR方法由人神经干细胞中获取nestin 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连接,构建重组载体pQE30-nestin.测序后,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M15,IPTG诱导表达His融合蛋白.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后,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用此蛋白免疫BALB/c小鼠,获得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鉴定获取的抗血清.结果成功由人神经干细胞中克隆nestin cDNA片段.IPTG诱导重组质粒pQE30-nestin表达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25 000的His融合蛋白并被Ni-NTA成功纯化,Western blotting证明其确为nestin蛋白.动物免疫后,经Western blotting、ELISA和免疫组化鉴定,获得的抗血清可特异性结合重组nestin蛋白、发育期人及大鼠脑内的nestin蛋白.结论获得了重组人nestin蛋白,制备的抗血清不仅可识别重组nestin蛋白,亦可识别人及大鼠脑组织内的nestin蛋白.
作者:陈新林;刘勇;肖新莉;张瑾;吕海侠;张蓬勃;刘建新;赵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与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于术后1、2、4 d每组取空肠、回肠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电镜下观察;心脏穿刺取血1 ml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取血2ml作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空、回肠黏膜光镜、电镜下观察均未见异常.实验组光镜下可见空、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间质水肿、血管充血,黏膜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绒毛毛细血管充血,部分区域有黏膜上皮脱落,浆膜层明显炎性渗出;电镜下可见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脱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异常,结构松弛.实验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5~12倍,术后1、2、4 d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30%和10%,对照组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出现肠黏膜病理损害,诱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作者:李锟;吴承堂;张军花;郑永波;雷尚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131I标记的rituximab对CD20高表达的B细胞淋巴瘤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IODO-GEN法将131I标记于抗CD20单抗rituximab,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131I-rituximab对Raji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凋亡率:131I-rituximab组凋亡率为51.99%,1311I组为42.71%,rituximab组为29.42%,对照组为26.17%.对照组和rituximab组凋亡率明显低于131I组和131I-rituximab组(P<0.05).PI染色法对比各组的凋亡率(亚二倍体峰):131I-rituximab组细胞凋亡率为4.32%,131I组为1.47%,rituximab组为1.39%,对照组仅0.37%,131I-rituximab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131I-rituximab组Raji细胞周期发生变化,细胞大部分被阻滞于G1/G2期.结论131I-rituximab能够调控Raji细胞的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凋亡,从而抑制Raji细胞增殖.
作者:魏莉;罗荣城;张军一;严晓;方永鑫;费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