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海涛;薛兴欢;王西京;李昂;秦兆寅
目的探讨钝性肝损伤选择非手术方法治疗的指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5月~2004年10月间252例钝性肝损伤病例的诊治过程,对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HIS标准分级如下:Ⅰ级101例,Ⅱ级71例,Ⅲ级43例,Ⅳ级25例,Ⅴ级9例,Ⅵ级3例.行保守治疗71例,成功64例,成功率90.14%;中转手术7例,平均住院8.3 d,输血3.2单位.并发症包括延迟出血(2.8%)、胆漏(1.3%)、脓毒血症(4.2%)、其他(包括高热、非结石性胆囊炎、膈下脓肿).手术治疗181例,成功162例,成功率89.5%,再手术7例,平均住院14.0 d,输血9.5单位.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的Ⅰ~Ⅲ级肝损伤病例,手术组和非手术组相比较,住院天数和输血量明显减少,而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闭合性肝外伤病例应严格把握手术治疗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对于适合非手术治疗条件的病例,应首选非手术疗法.
作者:袁向东;彭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Sim)对新生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DNA合成的影响及甲羟戊酸(MVA)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胰酶消化、差速贴壁法培养新生SD大鼠CFs,以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观察不同浓度Sim及MVA分别作用不同时间对CFs DNA合成功能的影响.结果(1)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Sim干预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10-6和10-5mol/L Sim组的3H-TdR掺入率分别为(1175±202.66)、(771±164.86)cpm/2000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8±204.32)cpm/2000细胞(均P<0.01);(2)10-5mo1/L Sim作用CFs 6、12、18、24、30、36、42、48 h,随着Sim作用时间的延长,CFs的3H-TdR掺入率呈递减趋势,与时间呈明显的负相关(r=-919,P<0.01);(3)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MVA干预浓度的增加呈进行性上升,其中10-4、10-3 mo1/L MVA+10-5 mol/LSim组3H-TdR掺入率分别为(1612±308.57)、(1995±353.83)cpm/2000细胞,显著高于对照10-5mol/L Sim组的(771±164.86)cpm/2000细胞(P<0.01);(4)10-3mol/LMVA分别作用CFs 6~48 h,CFs的3H-TdR掺入率随着MVA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呈明显的正相关(r=0.968,P<0.01).结论Sim呈浓度-时间依赖方式抑制CFs DNA的合成且可被MVA拮抗,提示Sim可抑制CFs增殖,延缓心肌纤维化,其作用可能通过MVA途径实现.
作者:徐琳;李志梁;赵连友;刘映峰;李公信;丁明学;赵一俏;傅强;赵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难诊性肺结核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PCN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2003年2月至2004年10月在我科行PCNB诊断的15例肺结核病人.活检前全部病例均经其他方法检查而无法明确诊断,其中10例痰涂片、12例纤支镜、13例胸片、15例CT扫描、1例PET-CT检查.结果痰涂片、纤支镜检查结果均为阴性;胸片、CT及PET-CT示肺内和/或纵隔肿物;15例肺穿刺活检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肺结核,穿刺术后发生气胸3例、咳血1例.结论对影像学和其他检查方法难于确诊的肺结核病例,PCNB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确诊手段.
作者:李基根;陈龙华;吴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石上柏对晚期鼻咽癌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选择18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仅接受单纯放疗;B组从放疗第1天开始,每日用石上柏30 g煎水50 ml口服,至放疗结束;C组在疗程的后半段开始服用石上柏.结果B组或C组鼻咽原发灶的完全缓解率(CR)高于A组(P<0.05);B组或C组颈淋巴结CR率高于A组(P<0.05).B、C组的急性放射反应较A组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石上柏可能对晚期鼻咽癌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并且不会增加正常组织的急性放射反应.
作者:郑剑霄;周同冲;徐凯;李柳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CT技术测量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旋转角度,探讨假体旋转性和髌股关节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股骨上髁轴和胫骨结节为参考点,对股骨假体和胫骨假体的旋转性进行测量,并比较了20例功能良好膝关节和30例产生髌股关节并发症的膝关节的假体旋转性.结果髌股关节并发症组的假体(股骨+胫骨)存在过度内旋,其内旋度数和值与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轻度假体内旋(和值1°~4°)导致髌骨倾斜和轨迹外移;中度假体内旋(和值3°~8°)导致髌骨半脱位;重度假体内旋(和值7°~17°)导致早期的髌骨脱位和晚期的髌骨置换失败.功能良好组的假体旋转度和值为10°~0°外旋.结论在轴向力线正常时,假体的内旋放置可能是导致髌股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利用CT扫描图像,行假体旋转度测量可用于术中以指导手术,术后也可以作为是否需要翻修的评价指标.
作者:罗吉伟;余存泰;覃健;徐达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对感觉恢复的作用.方法2000~2004年48例断指再植成活者,其中24例常规术后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另24例未给予任何神经生长药物作为对照组.两组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均以术后12周随访时测试患指指端的两点分辨觉为统计数据.结果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两点分辨觉的距离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再植指术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有助于患者感觉功能的恢复.
作者:赵广跃;闫铭;杨旻;孟国林;朱庆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后遗症大鼠神经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机械开颅电凝法阻断大脑中动脉24 h后,用随机电脉冲刺激仪每天刺激2 h,连续刺激20 d,造成大鼠缺血性脑卒后遗症模型.治疗组在造模结束后灌服补阳还五汤水煎液,连续给药15 d.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并取出大脑,处死前均腹腔注射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rdU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结论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卒后遗症大鼠神经增殖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谭县辉;曲宏达;彭康;陈育尧;佟丽;沈剑刚;朱传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胎儿心电图(FEC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浙江省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FECG-D型胎儿心电图仪经孕妇腹壁间接进行1587例FECG检测.结果胎儿心动过速44例,胎儿心动过缓8例,胎儿早搏6例,ST段改变45例,先心2例,胎儿心律不齐13例,FQRS时限增宽9例,FQRS振幅增高39例.结论FECG是判断胎儿在子宫内安危的重要指标,它能早期反映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尽早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对脐带和羊水异常预测较无负荷试验敏感.FECG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诊断胎儿心律失常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熊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妊娠兔结扎冠状动脉后外周血干细胞变化及其与雌激素的关系.方法实验分3组:妊娠心肌梗死组、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及妊娠假手术组.妊娠组于怀孕第10天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通过流式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CD90阳性细胞比例,同时测定血清雌二醇浓度.术后4周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使用ImageJ 1.31软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妊娠心肌梗死组左室收缩末压、+dp/dtmax均高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而左室舒张末压及-dp/dtmax均低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各时间点外周血CD90+细胞均低于妊娠组和妊娠假手术组(P<0.01),且峰值在心梗后第5天,而妊娠心肌梗死组术后1 d外周血CD90+细胞升高显著(P<0.05).妊娠心肌梗死组和妊娠假手术组外周血CD90+细胞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达高峰,产后迅速下降.相应时间点血清雌二醇浓度妊娠兔显著升高.非妊娠心肌梗死组心梗后,血清雌二醇浓度无明显变化;妊娠组与妊娠假手术组血清雌二醇浓度随孕期逐渐增加,至孕末达高峰;血清雌二醇浓度与CD90+细胞比例呈显著正相关(r=0.725;P<0.01).与非妊娠心肌梗死组相比,妊娠心肌梗死组梗死面积较小(22.17±6.34%vs38.86±5.97%;p<0.05).结论妊娠兔外周血干细胞明显升高;并随孕期增加,至孕末达高峰.产后10 d恢复正常,其外周血干细胞数量与血清雌二醇浓度成正相关.妊娠兔心肌梗死后,干细胞动员提前发生心肌梗死面积小,且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优于非妊娠者.
作者:郑小璞;马爱群;张伟;董安平;王锐;耿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0岁,体质量55kg.2005-10-01因双肺侵润型肺结核入院行抗结核治疗.2005-11-10出现右下肢肿胀,B超示右下肢浅、深静脉血栓形成.予尿激酶、肝素溶栓、抗凝治疗,无好转.2005-12-09突然出现晕厥倒在地上,主诉胸痛、呼吸困难,伴有咯血、口唇轻度紫绀和颈静脉怒张,随即出现血压下降(70/40 mmhg),心率140次/min,室性早搏呈二联律.
作者:肖祥胜;林博云;章跃民;谭松涛;黄旭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NMDA受体的激活在缺血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NMDA诱导大鼠培养海马神经元凋亡,模拟建立缺血性脑损伤的细胞模型,观察了3种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离体培养12 d的SD大鼠海马神经元,在NMDA处理前和处理后使用氯通道阻断剂,对神经元的存活率影响不同,仅NMDA处理前给药才有保护作用.SITS对NMDA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保护作用强并有浓度依赖性,DIDS次之,NPPB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SITS和DIDS可阻断NMDA的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可能与NMDA的效应和氯通道活动均被阻断有关.
作者:常全忠;胡德辉;陈明;王颖;高天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磁控溅射涂层作为钛与瓷间的中间层,增强钛/瓷结合强度的可行性.方法对钛试件表面采用4种不同方法(磨光、磨光后磁控溅射CrTiAlN梯度涂层、喷砂、喷砂后磁控溅射CrTiAlN复合涂层)处理后,测试钛试件表面硬度及涂层厚度,对表面进行Duceratin瓷粉烧结.根据ISO 9693标准,对钛/瓷间的三点弯曲结合强度进行测试,并对钛/瓷结合界面和瓷剥脱面进行SEM/EDS观察与分析.结果磨光组和喷砂组涂层处理厚度一致,涂层处理可使钛表面硬度显著提高;磨光涂层组钛/Duceratin瓷结合强度显著大于磨光空白组(P<0.01),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强度和喷砂空白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喷砂空白组、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强度显著大于磨光涂层组(P<0.05).磨光空白组钛瓷界面可见连续且较宽的裂隙;磨光涂层组可见钛瓷结合较好,界面散在不连续的点块状裂隙;喷砂空白组钛瓷界面结合较好,无明显裂隙;喷砂涂层组钛瓷结合良好,钛表面凸凹不平,与瓷相互嵌合.结论钛表面磁控溅射CrTiAlN梯度涂层在光滑钛表面可有效地提高钛/瓷结合强度,磁控溅射涂层是一种有前景的钛瓷界面中间层.
作者:张惠;郭天文;李均明;潘景光;党勇刚;佟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对照组和胞二磷胆碱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周内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第15天开始采用Morris水迷宫装置评价大鼠的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脑缺血对照组大鼠在定向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空间认知功能的障碍,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与缺血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1).在空间探索试验中,胞二磷胆碱组大鼠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以及穿过原平台位置次数均大于脑缺血对照组(P<0.01).缺血对照组多采用边缘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正常对照组多采用直线式和趋向式搜索策略;胞二磷胆碱组采用趋向式和随机式搜索策略的频数较多.结论胞二磷胆碱可以明显改善大鼠永久性局部脑缺血后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
作者:赵建军;刘勇;陈新林;刘建新;田英芳;张蓬勃;康前雁;邱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采用RNA干扰技术(siRNA)阻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观察其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构建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胰腺癌细胞PC-2,采用半定量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转染前后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的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对PC-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诱导PC-2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靶向survivin的序列特异性的siRNA可以高效地抑制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在mRNA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81.25%,在蛋白质水平其表达抑制率为74.24%.转染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可以显著抑制PC-2细胞的增殖,细胞接种24、48 h后其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8.00%和33.38%;转染后24、48 h可以诱导8.46%、7.53%的细胞凋亡.结论所构建的靶向survivin的siRNA质粒表达载体可以有效地阻断PC-2细胞survivin基因表达,阻断survivin基因表达可以显著地抑制PC-2细胞的增殖并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其凋亡,靶向survivin的siRNA在胰腺癌的基因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管海涛;薛兴欢;王西京;李昂;秦兆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复合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90例择期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年龄25~38岁、体质量59~87kg孕妇均分为3组:左旋布比卡因组(L组)、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术后分别采用0.125%左旋布比卡因、0.125%罗哌卡因或0.125%布比卡因复合小剂量吗啡(20μg/m1)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观察各组术后48 h内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以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3组产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改良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组产妇对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满意率有显著性差异(L组93.3%,R组70%,B组96.6%,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排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0.125%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吗啡用于产科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张永福;劳建新;刘文兴;李煜;赖国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对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19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基本用药相同,B组另给曲美他嗪20 mg,3次/d,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的变化.结果B组与A组对比,治疗后空腹血胰岛素和服糖后2 h胰岛素降低(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增大(P<0.01).结论曲美他嗪对冠心病伴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作者:蔡建生;彭志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比较等效剂量舒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60岁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30例.全麻诱导后双腔管气管内插管,两组术中吸入异氟烷、间断肌肉注射罗库溴铵维持全麻.病人清醒拔除气管导管后接韩国奥美2300电子镇痛泵行PCIA.F组:芬太尼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l;S组:舒芬太尼0.2 mg、咪唑安定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200 m1.背景剂量2.5 ml/h,指令剂量2.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所有病人术后鼻导管吸氧2~3 L/min,分别记录术后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法]、镇静、恶心和呕吐评分,记录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累计镇痛药消耗量.结果S组术后24、48 h镇痛药耗量和VAS评分均低于F组,其中术后48 h 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S组术后24 h镇静优于F组(P<0.05);S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者明显少于F组(P<0.05);两组术后48 h内无一例呼吸抑制(脉搏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0%者)发生.两组术后24、48 h脉搏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用于开胸术后PCIA,镇痛、镇静效果优于芬太尼,而恶心、呕吐发生率较芬太尼低,是开胸术后更为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作者:林春水;卢刚;阮骆阳;古妙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制备一种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的三维立体多孔状结构材料,探讨将其作为真皮替代物的可行性.方法将人发在体内具有慢(Z)、中(B)、快(F)三种吸收速度的HHK组分材料编织成网孔为1 mm×1 mm的网格,以酸溶法从牛跟腱中抽提胶原原液,用离心、盐析、透析等方法制备Ⅰ型胶原蛋白溶液,向溶液中滴加胶原总量8%的6-硫酸软骨素(6-GAG)进行初交联.制备好的Ⅰ型胶原溶液与HHK网格混合后放入模具,真空冷冻干燥成海绵状膜,于0.25%戊二醛溶液中浸泡再交联.将制备好的HHK-胶原海绵膜切块(1 cm×1 cm)移植于21只大鼠的真皮与皮下组织之间(实验组),并与单纯胶原海绵膜组(阴性对照)、单纯全层皮肤切开组(空白对照)作对照.于术后3 d和1、2、4、6、8、12周7个不同时间点取材料及其周围组织,行石蜡切片的HE染色、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观察及扫描电镜观察检测其组织相容性、血管化能力及材料的体内降解情况.结果人发角蛋白呈棕黄色细丝状.胶原海绵膜为微黄色,半透明状,孔径为50至300μm的三维立体状结构.皮下移植后3 d,各组均表现为中度炎症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术后1周,炎症反应稍减轻,材料周围可见少量成纤维细胞及新生血管,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术后2周,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炎性细胞中巨噬细胞增多,实验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分泌少量胶原物,材料周围新生血管数量增多.HHK及胶原海绵开始降解,创口表皮细胞增殖移行.电镜下可见实验组材料周围包绕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人发角蛋白毛小皮降解、剥离;术后4周,成纤维细胞分泌大量粗大的胶原物.创口的表皮细胞增殖移行明显,实验组基本愈合.两种材料崩解明显,胶原海绵网孔内可见巨噬细胞侵入及少量小血管长入.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短棒或细长条状弹性纤维;术后6至8周,成纤维细胞数量相对减少,分泌胶原物融合成均质粗大,实验组其排列趋于整齐,表皮层愈合良好.人发角蛋白材料中部出现降解裂隙,胶原海绵基本降解完全.实验组醛复红弹性纤维染色可见细长条状弹性纤维;术后12周,人发角蛋白材料降解完全.结论人发角蛋白-胶原海绵膜是物理及生物学性能良好的材料,其组织相容性好,血管化能力强,能刺激细胞增殖,促进受损皮肤愈合,可作为真皮替代物.
作者:陈英华;董为人;肖应庆;赵冰雷;胡国栋;安连兵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雌激素调节蛋白(PS-2)、雌激素受体(E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8例乳腺癌患者Her-2、EGFR、PS-2、ER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Her-2、EGFR、PS-2、ER表达阳性者分别为40例(37.0%)、44例(40.7%)、62例(57.4%)和58例(53.7%).Her-2的表达与EGFR无相关性(P>0.05),与PS-2呈负相关(P<0.05),与ER呈负相关(P<0.05).Her-2、EGFR、PS-2、ER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0.05).Her-2、EGFR、E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er-2、EGFR、PS-2、ER与乳腺癌的病理学类型、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Her-2、EGF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PS-2、ER表达提示患者预后良好;Her-2、EGFR、PS-2、ER是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作者:徐蕾;白中红;许软成;闫辉;王方聚;罗荣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严重腹腔感染时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探讨严重腹腔感染早期肠黏膜病理损害与细菌易位的关系.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实验组采用盲肠结扎加穿孔手术制作严重腹腔感染模型,对照组仅行单纯剖腹手术.于术后1、2、4 d每组取空肠、回肠组织,行常规病理检查和电镜下观察;心脏穿刺取血1 ml行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取血2ml作细菌培养.结果对照组空、回肠黏膜光镜、电镜下观察均未见异常.实验组光镜下可见空、回肠黏膜和黏膜下层间质水肿、血管充血,黏膜层有中性粒细胞浸润,肠绒毛毛细血管充血,部分区域有黏膜上皮脱落,浆膜层明显炎性渗出;电镜下可见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稀疏,排列不整齐,部分脱落,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出现异常,结构松弛.实验组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5~12倍,术后1、2、4 d血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0%、30%和10%,对照组血细菌培养均为阴性.结论严重腹腔感染早期出现肠黏膜病理损害,诱发肠道细菌和内毒素易位.
作者:李锟;吴承堂;张军花;郑永波;雷尚通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