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树基;曹虹;赵卫;张文炳;周浩;陈丽丹
目的分析食管鳞癌细胞系中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在不同食管鳞癌细胞系中的激活状态及其对食管鳞癌细胞的生存及转化作用,探讨是否在不同类型的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存在组成性激活的STAT3信号通路.方法 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两株食管鳞癌细胞中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法检测两株食管鳞癌细胞核中p-STAT3蛋白与其特异的DNA序列结合能力.RT-PCR法检测STAT3、VEGF和BCl-2 mRNA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癌细胞中存在激活的STAT3信号传导通路,通路蛋白STAT3、p-STAT3及其下游靶基因产物VEGF、BCl-2在两种食管鳞癌细胞中均有表达,p-STAT3蛋白在细胞核中具有较高的DNA结合活性.RT-PCR结果表明,STAT3、VEGF和BCl-2的mRNA在细胞中也存在过表达.结论本研究发现在两种食管鳞癌细胞系中均有组成性激活的STAT3信号通路,提示STAT3信号通路可能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新华;李珊珊;阎爱华;卢创新;郭燕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并建立其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导人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中,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然后接种于裸小鼠膀胱壁内及颈部皮下,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直接观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膀胱原位接种5×105个转染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后1周即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下腹部新生膀胱肿瘤发出绿色荧光,2周后膀胱肿瘤可被触及,4周后经解剖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T24人膀胱肿瘤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吴元东;谭万龙;谢毅;郁兆存;赵国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本文简要介绍了失语症语篇学研究的内容、研究视角和重要发现,分析了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的潮流走向.结构主义注重话语微观层面,功能主义关注总体的结构和意义,话语的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对接将成为研究的新趋势.
作者:吴克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腔持续注射对全髋置换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吗啡组:手术开始前15min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4mg+0.9%生理盐水10ml,术毕硬膜外腔吗啡80μg/h持续给药48 h;对照组:术前15 min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术毕硬膜外腔给予0.15%罗哌卡因2.0 ml/h持续给药48 h.分别于麻醉前5 min、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D-二聚体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 h的IL-6、D-二聚体含量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毕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吗啡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 h时间点IL-6、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对围手术期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可抑制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D-二聚体的生成,改善围术期高凝状态.
作者:王刚;孙怡;罗刚健;林派冲;刘培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的主要单体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及其代谢产物1-甲基-4-苯基吡啶(MPP+)分别造成选择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给予不同剂量EGC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通过体视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EGCG对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同时利用膜抗原CD11b标记小胶质细胞,观察EGCG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结果在MPP+诱导的原代培养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预先给予EGCG 1 μmol/L~100 μmol/L可显著减轻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保护率为22.2%~80.5%.在体情况下,1 mg/kg剂量EGCG腹腔注射对MPTP模型小鼠A9区TH免疫阳性细胞丢失的保护率为71.7%,对中脑区域总TH免疫阳性细胞数丢失的保护率为50.9%,5 mg/kg和10 mg/kg剂量组中脑各区域TH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模型组高(P<0.05),同时,EGCG对MPTP所致的中脑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具有抑制效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C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具有潜在治疗帕金森病的价值,EGCG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在体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作者:李锐;彭宁;杜芳;李旭平;乐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内对照人群和非病区外对照人群12号染色体上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repeat,STR)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内对照及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应人群中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对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患者分别检出7、7、7、10、12和8个等位基因,13、12、9、17、19和10个基因型;在病区内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7、9、13和9个等位基因,12、10、12、19、16和8个基因型:在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5、12、8和9个等位基因,17、16、8、22、14和8个基因型;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在D12S1725位点,患者与病区内对照(P=0.0119)及非病区外对照间(P=0.0050)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病区正常组及非病区正常组间无差异(P=0.590);其余各位点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的6个STR位点中D12S1725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于病区与非病区正常人.
作者:左弘;郭雄;康龙丽;平智广;张宝弟;王世捷;赖江华;耿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导管协助减压模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交通性及张力性气胸(简称交通性气胸).方法利用小导管配电子程控式微负压协助排气减压的治疗设施,前瞻性治疗7年来所有交通性气胸共87例,与回顾总结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46例对照.结果小导管治疗组气胸平均闭合时间(4.12±0.98)d,对照组为(6.83±2.06)d(P<0.01),且治疗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除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气胸治疗设施治疗效果佳,与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法相比具有安全,愈合快,操作简单,微创、痛苦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刘贵真;黄艳霞;肖明;陈裕洁;刘静姝;李小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患者过多进食或接触光感性植物,并经受长期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皮肤炎症,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蓉;赵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微囊藻毒素(MC)LR对L-02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L-02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MCLR处理该细胞,观察了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形态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 MTT细胞增殖实验可知,MCLR在24 h内对L-02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后却促进细胞增殖.48 h处理对LDH泄漏没有显著影响,延时处理导致LDH泄漏发生,且MCLR浓度越高,LDH泄漏越严重,此结果显示发生了细胞氧化损伤.光镜下50μg/ml的毒素浓度在60h处理后可造成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细胞变圆、不贴壁、萎缩、膜发泡,这些都是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36 h不同浓度MCLR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低,约为22%~29%,延长处理时间至60 h,高浓度(50μg/ml)处理的L-02细胞的凋亡率可达80%.经高浓度MCLR处理60 h的L-02细胞中,p53和Bcl-2基因产物大量表达.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L-02发生凋亡并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
作者:雷腊梅;宋立荣;韩博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硫氧还蛋白结合蛋白/维生素D3上调蛋白1(VDUP1)在不同时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哮喘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抽取正常自愿受试者14例,急性发病未经任何治疗的16例轻到中度哮喘病人和通过吸入糖皮质激素而处于哮喘缓解期的35例病人的外周静脉血15 ml进行外周血嗜酸细胞计数和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随后行肺功能检查测定FEV1.0%和PEF%.分离纯化静脉血嗜酸细胞,提取总RNA.RT-PCR同时扩增特异性片段VDUP1和内参β-Actin.取10μl反应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用Gel-Pro软件分析凝胶成像,测定VDUP1和β-Actin灰度值,求VDUP1/β-Actin比值,并比较不同组别之间VDUP1表达的变化,分析VDUP1/β-Actin比值与诱导痰嗜酸细胞、FEV1.0%、PEF%的相关性.结果急性期未经治疗的哮喘病人嗜酸细胞(0.314±0.242)与正常人比较(0.532±0.279)显著降低,而经吸入糖皮质激素处于缓解期哮喘病人嗜酸细胞VDUP1/β-Actin比值(0.612±0.381)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急性发作未经治疗哮喘组嗜酸细胞VDUP1表达与FEV1.0%(r=0.587,P=0.046)和PEF%(r=0.563,P=0.033)呈正相关,而与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呈负相关关系(r=-0.436,p=0.049).结论嗜酸细胞VDUP1的表达与哮喘嗜酸细胞活化相关,并影响哮喘病人的临床症状.
作者:高枫;蔡绍曦;邹飞;李文军;赵海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及德巴金(DP)预处理后氯化亚铁(FeCl2)对皮层神经元膜电位及过氧化物的影响.方法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PBS)、模型(FeCl2)组、NAC预处理组、DP预处理组、NAC+DP预处理组.采用反映细胞膜电位和过氧化物水平荧光强度的荧光探剂DiBAC4(3)和乙酰乙酸盐2',7'二氯氢化荧光素(H2DCF)分别标记,应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动态观察各组神经元细胞相对荧光强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反映过氧化物的荧光强度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NAC组及NAC+DP组荧光强度降低(P<0.01),而DP组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DP组及NAC+DP组可抑制神经元受FeCl2作用后膜电位变化,该两组荧光强度降低(P<0.01);而NAC组变化不明显(P>0.05).模型组较对照组NF-κB染色强度明显增加,NAC组与NAC+DP组较模型组染色强度明显降低.结论 FeCl2对皮层神经元的作用可导致过氧化物的生成,NAC预保护可减少神经元受FeCl2作用后过氧化物等自由基的生成,DP可起到稳定神经元受FeCl2作用后膜电位的作用,两者共同预处理可显著减轻神经元受FeCl2作用的损伤.抗氧化剂联合抗癫痫药可能有助于防治与铁剂诱发有关的癫痫发作.
作者:林元相;徐如祥;姜晓丹;康德智;柯以铨;杜谋选;蔡颖谦;秦玲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对荷瘤小鼠(SRS-82瘤株)用散结抗瘤方煎剂灌胃,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并提取肿瘤细胞DNA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体外实验:传代培养SRS-82细胞,用散结抗瘤方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后,检测活细胞数、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MMP-2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散结抗瘤方组瘤重显著减轻,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降低.结论散结抗瘤方在体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在体外对肿瘤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方抑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散结抗瘤方对肿瘤细胞MMP-2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陈达理;黄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口服胺碘酮对反复发作和持续发作的持续性房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1)有症状持续性房颤患者82例,予口服胺碘酮治疗,负荷量为3次/d,200 mg/次,连服1~4周后减至2次/d,200 mg/次,1~4周,维持量为每天200 mg或100 mg.(2)比较43例复律患者与39例地高辛或倍他乐克控制室率患者心脑事件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 (1)口服胺碘酮后43例复律,成功率52%.18例射血分数从(32±8)%上升至(46±10)%.左房内径从(4.6±1.1)cm缩小至(4.1±0.8)cm.除2例T4轻度升高、1例QT延长和心动过缓外,未发现明显副作用.(2)复律病人中仅1例半年后心衰恶化住院,而室率控制组1例脑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1例心衰合并出血死亡.结论有症状、高危、有可能复律的持续房颤,不宜或不需电复律患者,应尽可能给予药物复律机会;药物复律应用胺碘酮是相对简便、安全且有效的.
作者:赵芙;冯少娴;赵萍;马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光活化杀虫剂K-01对白纹伊蚊幼虫的杀灭效果,并观察其作用后蚊幼虫组织器官病理学改变和组织内细胞凋亡.方法分别在实验室和户外,计数不同药物浓度、不同光源照射、不同处理时间的K-01作用后蚊幼虫的死亡数;对不同处理的蚊幼虫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光镜观察;提取蚊幼虫基因组DNA,0.8%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目的带.结果户外自然光下,高浓度K-01可以快速杀灭白纹伊蚊幼虫,24h后幼虫死亡率为100%;光镜下观察处理组蚊幼虫中肠细胞严重破坏,出现崩解、伸长;脂肪体细胞核被红染的小滴包围,脂肪空泡明显;基因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细胞凋亡现象.结论 K-01是一种高效、实用的光活化杀虫剂,其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有中肠、脂肪体,其主要作用方式包括触杀、胃毒等,经K-01和自然光处理后的白纹伊蚊幼虫的死亡是由多个器官受损及细胞凋亡导致.
作者:王春梅;郑学礼;陈晓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克隆小鼠长型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L)的PGRP结构域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采用RT-PCR技术,从Balb/C小鼠肝组织总RNA中扩增PGRP-L的PGRP结构域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入pUCm-T载体,以PCR、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以PCR从含PGRP结构域基因的重组质粒中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质粒pQE-3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15,诱导表达并纯化目的蛋白.结果 RT-PCR扩增得到约500bp的基因片段,将其与pUCm-T载体连接构建成重组质粒pmPGRPd,其酶切图谱与计算机分析结果一致,该基因片段长518bp,序列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相同.构建成重组表达载体pQE-PGRPd,在大肠杆菌M15中表达,表达产物主要存在于菌体裂解液上清中,为一相对分子质量约29 000的可溶性蛋白.结论成功克隆并原核表达了小鼠PGRP-L分子PGRP结构域基因,为PGRP-L分子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作者:何智;左大明;陈政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即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丙戊酸钠(VPA)组(C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D组、E组、F组),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PTZ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VPA、柴胡总皂甙等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从阳性细胞数、截面积、灰度值分析结果.结果 B组海马各区的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截面积高于其他各组(P<0.01),B组海马各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他各组,经统计分析CAl区与A组、C组、D组差异显著(P<0.01),CA2区与A组、C组、D组、E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DG区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C组、D组、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总皂甙可以抑制PTZ点燃大鼠海马GFAP的过度表达,柴胡总皂甙存在抑制点燃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的作用.
作者:谢炜;鲍勇;于礼建;陈育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锤砧固定型资料完整病例28例(28耳),术中运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14例(14耳),去除硬化灶后撼动听骨链14例(14耳),术后随访3~24月,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PTA及ABG较术前均缩小且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组明显优于撼动听骨链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提高鼓室硬化病人的听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严星;陈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AP)患者牙周附着水平、牙槽骨组织和血清抗牙龈卟啉菌(Pg)抗体亲和力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由26例AP患者、20例牙周健康者组成.牙周治疗前及治疗3、6和12个月后常规临床检查,记录牙周附着水平;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记录釉牙骨质界到骨缺陷底及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治疗前后,实验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抗Pg抗体亲和力水平.亲和力通过二乙醇胺分离ELISA测定.结果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后,牙周附着水平有显著改善(P<0.01);釉牙骨质界到骨缺陷底的影像改变显著(P<0.05);其血清抗Pg表面抗原脂多糖抗体亲和力水平亦明显下降(P<0.01).结论结合四环素的机械性牙周治疗对AP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秀琴;谢敏;张惠芳;黄世光;张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主要间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和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2毒素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TB染色法检测人软骨细胞蛋白聚糖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软骨细胞胶原蛋白Ⅱ表达:RT-PCR检测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结果 T-2毒素在浓度为0.001~2 mg/的范围内,对软骨细胞的作用呈较典型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依赖关系更加明显.T-2毒素(10~20μg/L)可以抑制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合成及其mRNA表达.而加硒能较明显刺激软骨细胞蛋白聚糖mRNA表达,部分减弱T-2毒素的这种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显示对T-2毒素引起的Ⅱ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保护作用.结论 T-2毒素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量元素硒对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蛋白聚糖改变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陈静宏;曹峻岭;楚雍烈;杨占田;师钟丽;王红林;郭雄;王治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改进目前基于PCR的方法制备siRNA表达框,转染细胞后产生高效的RNA干扰作用.方法从K562细胞中提取基因组DNA,以此为模板,PCR扩增U6启动子序列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用载体上的引物进行扩增,所得产物即制成作为扩增siRNA表达框的模板.选择p53为靶基因,扩增制备siRNA表达框,测序验证后,转染SH-SY5Y细胞48h后提取RNA进行RT-PCR,检测RNA干扰的效应.结果测序结果表明所克隆的U6启动子序列正确.细胞转染表达框,在mRNA水平上,p53基因的表达明显受到了抑制.结论本实验所制作的基于PCR的方法制备siRNA表达框可以很好地应用于RNAi作用研究.
作者:郭秋野;马文丽;张宝;吴清华;严律;郑文岭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