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陈达理;黄涛

关键词:散结抗瘤方, 荷瘤小鼠, 抗肿瘤, 凋亡, Bcl-2, MMP-2
摘要:目的探讨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对荷瘤小鼠(SRS-82瘤株)用散结抗瘤方煎剂灌胃,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并提取肿瘤细胞DNA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体外实验:传代培养SRS-82细胞,用散结抗瘤方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后,检测活细胞数、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MMP-2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散结抗瘤方组瘤重显著减轻,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降低.结论散结抗瘤方在体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在体外对肿瘤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方抑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散结抗瘤方对肿瘤细胞MMP-2的表达没有影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绿茶多酚的主要单体成分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利用1-甲基-4-苯基-1,2,3,6-四羟吡啶(MPTP)及其代谢产物1-甲基-4-苯基吡啶(MPP+)分别造成选择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动物模型和细胞模型,给予不同剂量EGCG,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作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标志,通过体视学方法观察不同剂量EGCG对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同时利用膜抗原CD11b标记小胶质细胞,观察EGCG对小胶质细胞激活的作用.结果在MPP+诱导的原代培养中脑腹侧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模型中,预先给予EGCG 1 μmol/L~100 μmol/L可显著减轻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保护率为22.2%~80.5%.在体情况下,1 mg/kg剂量EGCG腹腔注射对MPTP模型小鼠A9区TH免疫阳性细胞丢失的保护率为71.7%,对中脑区域总TH免疫阳性细胞数丢失的保护率为50.9%,5 mg/kg和10 mg/kg剂量组中脑各区域TH阳性神经元数量均较模型组高(P<0.05),同时,EGCG对MPTP所致的中脑部位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具有抑制效应.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EGC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具有潜在治疗帕金森病的价值,EGCG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在体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密切相关.

    作者:李锐;彭宁;杜芳;李旭平;乐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植物日光性皮炎1例报告

    植物日光性皮炎是患者过多进食或接触光感性植物,并经受长期日晒后引起的急性光毒性皮肤炎症,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蓉;赵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

    目的评估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手术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探讨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验的外科医师如何尽快掌握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方法分析2002年11月至2005年6由同一组无腹腔镜胆囊切除经验医师完成的105例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按手术先后次序分3组(A、B、C),每组35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总数、标本长度、中转开腹率、并发症及住院天数,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三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无显著差别(P>0.05).A组手术时间(196.1±30.3min),显著长于B组(164.8±22.7min)和C组(158.7±20.9min)(P均<0.001);A组出血量(72.4±21.5ml)明显多于B组(48.2±16.3 ml)和C组(46.6±15.4 ml)(P<0.001);B、C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中转开腹率由A组的11.4%降至B组和C组的2.9%,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由A组的17.1%降至B组和C两组的5.7%,但差异没有显著意义;三组住院时间逐渐缩短,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各组淋巴结清扫个数、标本长度、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手术35例在17个月内完成,平均每月2.1例,B组和C组各用时7个月,平均每月5例.结论无腹腔镜胆囊手术经验的外科医师行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大约为35例,手术频度为平均每月2.1例.

    作者:李国新;闫鸿涛;余江;雷尚通;薛琪;程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散结抗瘤方体内和体外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内实验:对荷瘤小鼠(SRS-82瘤株)用散结抗瘤方煎剂灌胃,计算抑瘤率,电镜下观察肿瘤细胞形态,并提取肿瘤细胞DNA做琼脂糖凝胶电泳.体外实验:传代培养SRS-82细胞,用散结抗瘤方含药血清干预细胞后,检测活细胞数、细胞凋亡率、Bcl-2蛋白MMP-2mRNA的表达强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散结抗瘤方组瘤重显著减轻,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出现凋亡特征性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强度降低.结论散结抗瘤方在体内有明显的抑瘤作用.在体外对肿瘤细胞也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该方抑瘤作用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密切相关,机制可能与下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散结抗瘤方对肿瘤细胞MMP-2的表达没有影响.

    作者:陈达理;黄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柴胡总皂甙对对戊四氮慢性点燃大鼠海马 GFAP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柴胡总皂甙对戊四氮(PTZ)慢性点燃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SD大鼠被随机均分为6组,即空白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丙戊酸钠(VPA)组(C组)和柴胡总皂甙高、中、低3种剂量组(D组、E组、F组),除A组不做处理外,其他各组采用腹腔注射PTZ慢性点燃造模,造模同时给予VPA、柴胡总皂甙等不同处理因素,连续4周后取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从阳性细胞数、截面积、灰度值分析结果.结果 B组海马各区的阳性细胞数、阳性细胞截面积高于其他各组(P<0.01),B组海马各区阳性细胞灰度值低于其他各组,经统计分析CAl区与A组、C组、D组差异显著(P<0.01),CA2区与A组、C组、D组、E组差异显著(P<0.05),而在DG区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C组、D组、E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柴胡总皂甙可以抑制PTZ点燃大鼠海马GFAP的过度表达,柴胡总皂甙存在抑制点燃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异常激活的作用.

    作者:谢炜;鲍勇;于礼建;陈育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肾康丸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NO、TGF-β1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康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观察肾康丸药物血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系膜细胞分泌NO、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结果肾康丸药物血清能促进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分泌NO、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P<0.05或P<0.01),上述作用随用药时间及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肾康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机制,与其促进系膜细胞分泌NO、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分泌,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达到防止细胞因子引起的系膜细胞损伤有关.

    作者:陈国宝;魏连波;肖炜;龙海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人膀胱肿瘤细胞的荧光标记及其移植模型的整体荧光成像

    目的对人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并建立其可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下直接观察肿瘤生长及转移的简便、可靠的原位移植模型.方法以绿色荧光蛋白作为标记基因导人人类膀胱移行细胞癌T24细胞株中,经梯度浓度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细胞克隆并扩大培养,然后接种于裸小鼠膀胱壁内及颈部皮下,活体荧光成像系统直接观察肿瘤的生长与转移,并与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比较.结果经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发出绿色荧光,并可在体内、外持续稳定表达.膀胱原位接种5×105个转染后的膀胱肿瘤细胞后1周即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下腹部新生膀胱肿瘤发出绿色荧光,2周后膀胱肿瘤可被触及,4周后经解剖可在荧光成像系统下观察到腹膜后及盆腔淋巴结等远处转移.结论绿色荧光蛋白能够在T24人膀胱肿瘤细胞中长期稳定表达,用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膀胱肿瘤T24细胞建立的裸鼠原位移植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膀胱肿瘤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吴元东;谭万龙;谢毅;郁兆存;赵国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T-2毒素对软骨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以及硒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T-2毒素对软骨细胞主要间质成分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的影响和硒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2毒素对软骨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用TB染色法检测人软骨细胞蛋白聚糖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人软骨细胞胶原蛋白Ⅱ表达:RT-PCR检测人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mRNA表达.结果 T-2毒素在浓度为0.001~2 mg/的范围内,对软骨细胞的作用呈较典型的浓度依赖关系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浓度依赖关系更加明显.T-2毒素(10~20μg/L)可以抑制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的合成及其mRNA表达.而加硒能较明显刺激软骨细胞蛋白聚糖mRNA表达,部分减弱T-2毒素的这种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不显示对T-2毒素引起的Ⅱ型胶原蛋白及其mRNA表达的保护作用.结论 T-2毒素对软骨细胞Ⅱ型胶原蛋白和蛋白聚糖合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微量元素硒对T-2毒素引起的软骨细胞蛋白聚糖改变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陈静宏;曹峻岭;楚雍烈;杨占田;师钟丽;王红林;郭雄;王治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胎盘绒毛滋养层表达与绒毛血管生成

    目的确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胎盘绒毛滋养层的表达,探讨VEGF在绒毛间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取孕6~9周行人工流产术的胎盘10例、孕18~22周行水囊引产术的胎盘(10例)、孕37~38周行剖宫产的胎盘(10例),分3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定量分析并对绒毛血管行体视学研究.结果在3组中,VEGF在绒毛滋养层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28.19±3.01,18.65±2.43,4.95±0.86,P<0.01),绒毛间质血管的管径短轴参数无显著性变化(26.67±7.74,25.08±4.67,2336±5.30,P>0.05),血管的长度密度呈显著性增加(1.46±0.64,5.58±1.31,19.56±1.40,P<0.01).结论随着孕期发展,VEGF在绒毛滋养层的表达逐渐减弱,但血管长度密度却增加,说明VEGF并非调控绒毛血管生成的唯一因子.

    作者:贾建军;王自能;罗新;陈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鼓室硬化手术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6年鼓室硬化锤砧固定型资料完整病例28例(28耳),术中运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14例(14耳),去除硬化灶后撼动听骨链14例(14耳),术后随访3~24月,分析患者言语频率(500,1000,2000Hz)纯音平均听阈(PTA)及气骨导差(ABG),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PTA及ABG较术前均缩小且有统计学意义,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组明显优于撼动听骨链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生物陶瓷人工听骨在提高鼓室硬化病人的听力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万良财;谢南屏;严星;陈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6个STR位点基因频率分析

    目的分析大骨节病患者、病区内对照人群和非病区外对照人群12号染色体上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repeat,STR)位点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荧光标记基因扫描方法,对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区患者和病区内对照及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计算相应人群中6个位点的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对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2号染色体上D12S358、D12S1675、D12S1663、D12S1697、D12S1725和D12S1613位点在大骨节病患者分别检出7、7、7、10、12和8个等位基因,13、12、9、17、19和10个基因型;在病区内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7、9、13和9个等位基因,12、10、12、19、16和8个基因型:在非病区外对照人群中分别检出7、5、5、12、8和9个等位基因,17、16、8、22、14和8个基因型;各组间基因频率进行比较,在D12S1725位点,患者与病区内对照(P=0.0119)及非病区外对照间(P=0.0050)均有显著性差异,而病区正常组及非病区正常组间无差异(P=0.590);其余各位点在三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骨节病患者12号染色体的6个STR位点中D12S1725等位基因分布显著不同于病区与非病区正常人.

    作者:左弘;郭雄;康龙丽;平智广;张宝弟;王世捷;赖江华;耿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导管协助减压治疗交通及张力性气胸

    目的探讨小导管协助减压模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交通性及张力性气胸(简称交通性气胸).方法利用小导管配电子程控式微负压协助排气减压的治疗设施,前瞻性治疗7年来所有交通性气胸共87例,与回顾总结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46例对照.结果小导管治疗组气胸平均闭合时间(4.12±0.98)d,对照组为(6.83±2.06)d(P<0.01),且治疗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除2例自动放弃治疗、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外,均痊愈出院.结论该气胸治疗设施治疗效果佳,与粗管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法相比具有安全,愈合快,操作简单,微创、痛苦及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有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刘贵真;黄艳霞;肖明;陈裕洁;刘静姝;李小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遗传算法优化调强放射治疗射野权重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剂量计算与射野权重优化方法.方法建立基于二维卷积的IMRT剂量计算模型,用Visual c#.Net编写剂量计算及基于遗传算法的IMRT射野权重优化程序,分析优化结果.结果用遗传算法优化射野权重能够在一个临床可接受的计算时间内得到较高适形度的剂量分布.结论遗传算法是一种有效的IMRT射野权重优化方法,在IMTR治疗计划优化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唐木涛;陈超敏;周凌宏;吕庆文;王卓宇;陈光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电子喉镜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下经皮穿刺注射平阳霉素治疗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998年9月至2004年1月收治下咽及喉部巨大血管瘤患者18例,电子喉镜引导下经皮肤穿刺行血管瘤体内注射平阳霉素.注射次数7~14次,平均10.2次.结果治愈的12例,显效6例.经一年以上的随访,未见复发.结论本方法具有微创,患者痛苦小、喉功能保存好、不需气管切开等优点.

    作者:黄益灯;陈建福;夏思文;黄子喜;王光耀;罗兴华;罗春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治疗耳硬化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至2004年资料完整的部分耳硬化症病例63例(73耳),统计足板小孔开窗术27例(30耳)和镫骨全切除术36例(43耳)患者的术后听力和并发症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结果两组术后言语频率纯音平均听阈气骨导差缩小无明显差异,但在高频气骨导差改善及减少术后高频听力损失和眩晕方面,足板小孔开窗术明显优于镫骨全切除术,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足板小孔开窗与镫骨全切除术在提高耳硬化症病人的听力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而足板小孔开窗可更好地提高高频听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严星;谢南屏;林枫;陈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188Re-Herceptin放免导向治疗鼻咽癌裸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188Re标记针对HER2/neu癌基因表达蛋白P185HER2的人源化单抗Herceptin瘤内给药治疗HER2/neu过度表达的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探讨188Re-Herceptin作为肿瘤化疗和放免治疗双重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188Re标记Herceptin采用直接标记法.荷人鼻咽癌裸鼠37只,分为5组,分别经瘤内注射188Re-Herceptin、188Re-鼠IgG、188Re、生理盐水和静脉注射188Re-Herceptin,2 d后每组各取3只作组织分布测定,其余连续观察4周,比较各组肿瘤体积及其生长抑制率,评估其治疗效应和反应.结果给药2 d后,188Re-Herceptin瘤内注射组中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为11.53%ID/g,是188Re-Herceptin静脉注射组的4倍(2.79%ID/g),而血、肝、肾等正常组织摄取均<1%ID/g,明显低于188R-Herceptin静脉注射组(>1.5%ID/g).而188Re-nmIgG瘤内注射组和188Re瘤内注射组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相差不大,约为1%ID/g.放免治疗结果显示瘤内注射188Re-Herceptin对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具有较强抑制作用,4周后肿瘤生长抑制率高于静脉注射组,分别为58.7%和48.8%,在放射性活度为11.1 MBq时瘤内给药抑瘤效果优于静脉给药.结论采用瘤内注射188Re-Herceptin导向治疗HER2/neu过度表达的鼻咽癌可显著抑制人鼻咽癌裸鼠模型肿瘤的生长,为临床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一种较为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作者:李贵平;黄凯;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钙通道激动剂Bay k 8644对重症失血性休克大鼠细动脉平滑肌细胞膜电位的作用

    目的探讨平滑肌细胞外钙内流对正常膜电位和休克后期超极化膜电位状态的影响.方法制作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分离血管平滑肌细胞(ASMCs),用DiBAC4(3)标记细胞膜电位,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ay k 8644和TEA对正常对照组和休克组细胞膜电位的影响.结果 Bay k 8644使正常对照组的ASMCs膜电位超极化,而Bay k 8644对休克组ASMCs膜电位的作用是去极化,但这种作用可被TEA逆转.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外钙大量内流会激活BKCa使细胞膜电位超极化,而在休克后期外钙内流会直接导致ASMCs膜电位的去极化,对于休克后期低反应性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清;赵克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重构与睡眠呼吸障碍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睡眠呼吸障碍(SDB)的患病情况及其对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4名CHF患者行随机的床旁EMBLETTA9导联睡眠HOLTER诊断,测定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并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心脏左室舒张末内径(LVIDd)、左室重量(LVMW)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46例CHF患者合并SDB,患病率62.16%,其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31.1%,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生率17.6%.合并SDB患者的LVIDd、LVMW明显增高.LVEF与AHI呈显著负相关(P=0.004,r=-0.366).结论 CHF患者中SDB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SDB可能加重CHF患者的左室重构,参与CHF的恶化.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对CHF患者的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

    作者:沈倩波;许顶立;林晟;赖文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囊藻毒素LR诱导L-02细胞发生凋亡

    目的了解微囊藻毒素(MC)LR对L-02细胞的毒性机制.方法以L-02细胞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MCLR处理该细胞,观察了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形态改变、乳酸脱氢酶(LDH)泄漏、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基因等一系列指标的变化.结果 MTT细胞增殖实验可知,MCLR在24 h内对L-02细胞有轻微的抑制作用,随后却促进细胞增殖.48 h处理对LDH泄漏没有显著影响,延时处理导致LDH泄漏发生,且MCLR浓度越高,LDH泄漏越严重,此结果显示发生了细胞氧化损伤.光镜下50μg/ml的毒素浓度在60h处理后可造成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如细胞变圆、不贴壁、萎缩、膜发泡,这些都是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36 h不同浓度MCLR处理的细胞凋亡率较低,约为22%~29%,延长处理时间至60 h,高浓度(50μg/ml)处理的L-02细胞的凋亡率可达80%.经高浓度MCLR处理60 h的L-02细胞中,p53和Bcl-2基因产物大量表达.结论微囊藻毒素LR可诱导L-02发生凋亡并上调凋亡相关基因p53和bcl-2的表达.

    作者:雷腊梅;宋立荣;韩博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硬膜外腔吗啡对全髋置换术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

    目的研究阿片类药物硬膜外腔持续注射对全髋置换手术围术期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吗啡组:手术开始前15min于硬膜外腔给予吗啡4mg+0.9%生理盐水10ml,术毕硬膜外腔吗啡80μg/h持续给药48 h;对照组:术前15 min给予0.9%生理盐水10 ml,术毕硬膜外腔给予0.15%罗哌卡因2.0 ml/h持续给药48 h.分别于麻醉前5 min、术毕、术后24 h、术后48 h4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IL-6、D-二聚体含量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 h的IL-6、D-二聚体含量较麻醉前均显著升高(P<0.01),术毕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回落.吗啡组患者术毕、术后24、48 h时间点IL-6、D-二聚体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对围手术期凝血酶原时间和出血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硬膜外腔注射吗啡可抑制凝血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D-二聚体的生成,改善围术期高凝状态.

    作者:王刚;孙怡;罗刚健;林派冲;刘培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