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周颖玲;林曙光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使用考试焦虑测验表和自我概念问卷调查某医科大学本科二年级580名学生的考试焦虑状况以及他们的自我概念水平,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各个维度均与考试焦虑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一般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自我概念是影响考试焦虑程度的重要因素.结论提高大学生学业自我概念和英语学习自我概念是缓解考试焦虑的有效途径.
作者:许瑾;解亚宁;赵静波;许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作者:方咏红;张继平;周少雄;郑菊芬;余永卫;晏世刚;范文奎;陈月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核素131I标记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细胞株的特异性杀伤作用.为放射免疫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IODO-GEN方法将131I标记于抗Her-2单克隆抗体Herceptin,用MTT法检测131I-Herceptin对SK-BR-3、MCF-7、A549 3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131I-Herceptin的免疫活性与Herceptin无差异;131I-Herceptin对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株的杀伤作用较Herceptin、131I明显增强(P<0.05),对于Her-2表达阴性或弱阳性的肿瘤细胞株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131I-Herceptin可特异性杀伤Her-2表达阳性的肿瘤细胞.
作者:林菁;罗荣城;李爱民;张军一;吕成伟;严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物水平,探讨氧化还原物水平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83例RA患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其血浆总抗坏血酸(TAA)、脱氢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DHAA/TAA)、维生素E、晚期蛋白质氧化产物(AOPP)、血浆丙二醛(MDA)等氧化还原指标;对RA患者血浆AOPP、MDA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做相关分析,并以3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患者血浆MDA、AOPP及DHAA/TA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P<0.05),AOPP增高则极为显著(P<0.01);维生素E与正常人无显著差异(P>0.05).RA患者MDA与hs-CRP明显相关(P<0.01),AOPP与hs-CRP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氧化还原水平明显升高,是RA病程发展的重要机制;AOPP、MDA两项指标可反映RA患者体内的高氧化水平.
作者:蔡文灿;王海;李瑞青;高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 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 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油+MPTP组在注射MPTP前2 d开始鼻饲灵芝孢子油1.5 g/kg·d,连续8 d.2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Npc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对中脑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1)爬杆实验中肢体出现刻板抖动行为的小鼠数目比例灵芝孢子油+MPTP组较MPTP组显著减少(12.5%vs 68.7%).(2)DA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有差异,灵芝孢子油+MPTP组各项指标均高于MPTP组.(3)灵芝孢子油+MPTP组小鼠在SNpc的TH阳性细胞、中脑TH蛋白含量均较MPTP组明显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MPTP小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DA及其代谢物含量,减少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朱蔚文;刘焯霖;徐浩文;褚文政;叶钦勇;谢安木;陈玲;黎锦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特点.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患者13例.结果 11例患者右心房明显增大,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患者左心室轻度增大.超声心动图观察右心室形态变化,8例以右心室显著增大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右心室弥漫性扩大或局限性扩张,右室壁变薄,右室壁普遍性或局限性运动减弱,心尖小梁部和右室流入部肌小梁粗大,回声增强.5例以右室心尖小梁部闭塞为主要特点,表现为右室腔缩小、变形,心尖小梁部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塞,右室流出道正常或扩张,增厚的右室壁回声增强,心包膜厚度正常.结论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超声显像特点为右室扩大、室壁变薄、运动减弱或右室腔缩小、变形,心尖小梁部明显缩小或完全闭塞等两种表现.这些特征对以右心室病变为主的心肌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赖玉琼;黄新胜;陆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血脂的影响及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探讨204例冠心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位点G/C SNP在两组间、冠心病组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分布的差异及3种等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C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C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ACS组CC基因型明显高于SAP组(P<0.05),C等位基因在ACS组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在冠心病组中,3种等位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临床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 SNP在不影响中国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的情况下增加冠心病的发生,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稳定性相关.
作者:刘凌;郭志刚;王琦光;刘胜林;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D)基因多态性与雷米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病例选择: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AS患者,排除明显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疾病、严重感染或肝肾疾病、恶性肿瘤、影响随访、半年内有1个月以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用药史以及对ACEI过敏患者.样本量估计及分组:随机将患者分为ACEI组(雷米普利5 mg,治疗组)99例和对照组(不用ACEI和ARB治疗)21例,其中ACEI组按ACE(I/D)基因型分为DD、ID、Ⅱ组,每组保证少20例.药物治疗方案:雷米普利2.5 mg开始逐渐加至5 mg,疗程至少3个月.收集所有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相关指标作为基线指标.PCR检测ACE(I/D)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频率.ELISA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入选患者hsCRP水平的变化.随访3个月.协方差分析ACE基因DD、ID、Ⅱ三种基因型患者治疗后hsCRP水平.结果与结论雷米普利5 mg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AS患者3个月可降低患者hsCRP水平,按ACE(I/D)基因型分型DD、ID、Ⅱ三组患者之间治疗后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
作者:王玲;周颖玲;林曙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获得编码人尿酸转运蛋白(human uric acid transporter,hUAT)的全长基因.方法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hUA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EGFP-C1连接,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980 bp的hUAT全长基因,克隆到pEGFP-C1载体后酶切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hUAT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出hUAT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完全正确,为对该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洪权;吴镝;陈香美;侯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1(PAI-1)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收集并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Ang-(1-7)(10、100、1000mol/L)和ox-LDL[25、50、100mg/L(蛋白质含量)]进行单独或联合刺激,并以A-779(终浓度为100nmol/L)进行干预,孵育24 h.以ELISA方法检测培养基上清液中t-PA和PAI-1蛋白含量,RT-PCR法检测PAI-1和t-PA 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使PAI-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t-PA分泌显著降低,PAI-1 mRNA表达升高,t-PAmRNA表达降低(P<0.001~0.05),并呈剂量依赖性;Ang-(1-7)使PAI-1分泌量及PAI-1 mRNA表达显著降低,亦呈剂量依赖性(P<0.01~0.05),而对t-PA分泌及t-PA mRNA表达无影响;在混合刺激组中,与ox-LDL组比较,Ang-(1-7)使PAI-1及PAI-1 mRNA表达降低、t-PA及t-PA mRNA表达升高(P<0.01~0.05),但PAI-1及PAI-1 mRNA表达仍高于对照组,t-PA及t-PAmRNA表达仍低于对照组(P<0.05).加入A-779后,Ang-(1-7)的作用消失.结论Ang-(1-7)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此作用是通过特异性受体介导的.
作者:王立军;马虹;蔡乙明;何建桂;廖新学;曾武涛;王礼春;柳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择缺铁性贫血患儿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服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3次/d,每次2~3 ml;对照组服硫酸亚铁片,5 mg/kg·d,2次/d,两餐之间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贫血症状改善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回升均比对照组快(P<0.05).结论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疗效理想,耐受性好.
作者:李玉权;麦露丝;常惠礼;余炳坚;黄之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 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螺旋CT扫描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忠;练旭辉;叶文钦;文康彦;陈锦垣;容小冰;王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常通口服液对术后粘连大鼠血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β、4、6、10(IL-1β、IL-4、IL-6、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磨汤组及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按Ellis法制备成肠粘连模型.正常及模型对照组予以蒸馏水灌胃(10ml/kg);四磨汤组以10ml/kg灌胃给药;常通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4.3、8.6、17.2 g/kg灌胃给药.各组于术后第7天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因子水平,同时进行粘连程度肉眼分级.结果常通口服液能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肠粘连程度,降低术后肠粘连大鼠血清中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TGF-β1、IL-6水平,但对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无影响.结论本实验初步筛选出有意义的术后粘连疗效评价指标,为术后粘连临床疗效评价和新药研发建立客观、准确、可靠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春霞;侯连兵;刘世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9例采用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0月,骨盆骨折均获良好复位.临床功能恢复满意,9例患者均下地行走,8例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作者:赵明杰;刘宁;林宏生;徐荣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 8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42例采用常规放射治疗,总剂量66~70 Gy/33~35次,6~7周完成;B组44例常规放疗40 Gy后采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24~30 Gy/6次,每次400~500 cGy,隔日1次,5~6周完成.结果 A、B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0%和82.9%,其中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5%和31.7%(P<0.05);两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2.5%vs78.0%和40.0%vs53.7%(P>0.05);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1.4和19.8个月;两组患者早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食道炎和骨髓抑制,后期放射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两组接近.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
作者:王希成;王思阳;杨曙;丁颖;商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 (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33.60±2.71)%]较正常关节软骨[(1.33±0.41)%]显著增多(t=11.59,P<0.01);(2)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t=11.75~18.65,P<0.0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F=73.49~114.42,P<0.01),以表层多[分别为(41.93±12.26)%、(45.60±15.78)%、(53.60±16.49)%和(45.47±14.02)%],其次为中层[分别为(14.93±3.50)%、(13.87±4.32)%、(23.27±4.83)%、(21.67±6.82)%].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iNos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多.
作者:王世捷;郭雄;左弘;张银刚;许鹏;平智广;张增铁;耿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携带人内皮抑素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ndo,介导其体外表达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无需包装辅助病毒的双质粒共转染方法制备rAAV-hEndo,测定其滴度及感染效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内皮抑素蛋白在体外感染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MTT法、细胞周期检测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观察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的影响.结果所制备的重组腺相关病毒滴度为2×1012vg/ml,感染效率达98%.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内皮抑素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胞质.rAAV-hEndo感染细胞培养上清对ECV304细胞72 h增殖抑制率为67.3%.内皮细胞转染内皮抑素基因后细胞周期明显阻滞于G1期,其G1期占(72.5±4.0)%,与对照组(52.1±2.1)%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UNEL法检测实验组内皮细胞凋亡指数为(32.6±3.2)%,与对照组(4.2±1.9)%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所制备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hEndo能有效介导具有生物活性的内皮抑素表达,为进一步肿瘤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动物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晓华;李湘平;李刚;刘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和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955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 557例浸润性宫颈癌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50年来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由1955~1964年的(56.27±8.45)岁降至1995~2004的(43.81±8.90)岁;年轻宫颈癌(≤35岁)的构成比由3.42%升至24.91%.同时,临床早期(Ⅰ~Ⅱ期)的比例和非鳞癌的比例则逐步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病例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年轻人宫颈癌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具有非鳞癌比例高、淋巴结转移率高和临床晚期(Ⅲ~Ⅳ期)比例高等显著特点.针对宫颈癌发病的新趋势和临床特点,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探索相应的治疗新方法十分必要.结论近50年宫颈癌的发病具有明显年轻化、及临床早期比例和非鳞癌比例逐步升高的趋势.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年轻人宫颈癌具有显著不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于生育年龄宫颈癌的治疗应充分考虑其生殖内分泌功能的保留问题.新辅助动脉化疗是现代宫颈癌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赵恩锋;鲍嫘;李超;宋磊;李亚里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