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瑾;解亚宁;赵静波;许军
脐带缠绕为妊娠晚期的多发病,及时准确地作出诊断,可给临床处理提供有效指导,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死亡率.脐带绕颈发生率较高,而脐带绕头国内文献较少报道.我们回顾已检查诊断的3例脐带绕头,探讨超声对脐带绕头诊断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庆康;田雷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动态监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Ⅰ(sHLA-Ⅰ)血清浓度对预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以W6/32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加被检血清,再加抗β2m辣根过氧化物酶及底物显色.测定63名中国汉族正常献血员sHLA-Ⅰ含量,并对24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不同时间段血清sHLA-Ⅰ含量进行连续检测.结果6例未发生GVHD和4例仅发生Ⅰ度GVHD移植受者sHLA-Ⅰ水平在移植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而发生Ⅱ-Ⅳ度GVHD的14例移植患者在发生GVHD前3~7 d,sHLA-Ⅰ浓度就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P<0.05),在GVHD期升高程度更明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经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至稳定期又降至基础水平.结论动态监控allo-PBSCT患者血清中sHLA-Ⅰ含量对预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GVHD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荣;邱慧颖;章卫平;曹琼;兰炯采;温宏升;王健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血脂的影响及其在冠心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探讨204例冠心病患者和114例正常人的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位点G/C SNP在两组间、冠心病组不同临床表现型之间分布的差异及3种等位基因型与冠心病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与正常人组比较,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具有显著性,CC基因型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5),C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0.0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SAP)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3种等位基因型GG、GC、CC分布频率差异也具有显著性,ACS组CC基因型明显高于SAP组(P<0.05),C等位基因在ACS组中分布频率明显高于SAP组(P<0.01).在冠心病组中,3种等位基因型间体重指数、总胆固醇、总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临床指标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CA1基因启动子区-191G/C SNP在不影响中国冠心病人群血脂水平的情况下增加冠心病的发生,C等位基因与冠心病的稳定性相关.
作者:刘凌;郭志刚;王琦光;刘胜林;赖文岩;屠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及iNos表达分布的特点.方法收集15例大骨节病儿童和15例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脱氧核糖核酸缺口标记(TUNEL)技术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免疫组化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碱性磷酸酶(B-SA)法染色,观察大骨节病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关节软骨的凋亡细胞和Bcl-2、Bax、Fas及iNos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与分布.结果 (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中层凋亡阳性细胞数[(33.60±2.71)%]较正常关节软骨[(1.33±0.41)%]显著增多(t=11.59,P<0.01);(2)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表层和中层Bcl-2、Bax、Fas及iNos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关节软骨中的表达(t=11.75~18.65,P<0.01);大骨节病儿童关节软骨各层Bcl-2、Bax、Fas及iNos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F=73.49~114.42,P<0.01),以表层多[分别为(41.93±12.26)%、(45.60±15.78)%、(53.60±16.49)%和(45.47±14.02)%],其次为中层[分别为(14.93±3.50)%、(13.87±4.32)%、(23.27±4.83)%、(21.67±6.82)%].结论大骨节病患者关节软骨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因子Bcl-2、Bax、Fas、iNos表达较正常人显著增多.
作者:王世捷;郭雄;左弘;张银刚;许鹏;平智广;张增铁;耿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PTC穿刺针在B超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对103例有各种产前诊断指征的孕妇在B超引导下行脐带穿刺术.结果穿刺成功率为98.1%(101/103).发现染色体异常核型5例,宫内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重型α-地中海贫血Hb Bart's水肿胎3例.穿刺术后未出现流产、胎死宫内、胎盘早剥、宫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经母腹脐带穿刺术是一种成功率高、安全可靠的产前诊断方法.
作者:李萍;范瑞莲;周沫;杜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将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40ml加入10%葡萄糖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7d为1疗程.结果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可明显降低血氨和改善肝功能(P<0.05或0.01),治疗肝性脑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左旋门冬氨酸-鸟氨酸是治疗肝性脑病有效药物,无明显不良反应,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陈明妃;李如成;陈长虹;高孝慈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灵芝孢子油对MPTP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行为学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探讨灵芝孢子油治疗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方法 C57BL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MPTP组、灵芝孢子油+MPTP组.MPTP组皮下注射MPTP(30mg/kg×6 d)及喂食生理盐水,灵芝孢子油+MPTP组在注射MPTP前2 d开始鼻饲灵芝孢子油1.5 g/kg·d,连续8 d.2周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物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Npc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对中脑TH蛋白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 (1)爬杆实验中肢体出现刻板抖动行为的小鼠数目比例灵芝孢子油+MPTP组较MPTP组显著减少(12.5%vs 68.7%).(2)DA及其代谢物含量在两组间有差异,灵芝孢子油+MPTP组各项指标均高于MPTP组.(3)灵芝孢子油+MPTP组小鼠在SNpc的TH阳性细胞、中脑TH蛋白含量均较MPTP组明显增多.结论灵芝孢子油能明显改善MPTP小鼠模型行为学,增加纹状体DA及其代谢物含量,减少黑质DA能神经元的损伤,提示灵芝孢子油可能具有减缓PD病变进程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朱蔚文;刘焯霖;徐浩文;褚文政;叶钦勇;谢安木;陈玲;黎锦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简便、有效且损伤小的核移植方法,研究来源于小鼠体细胞重组胚的早期发育.方法用尖锐的去核针在MⅡ期卵母细胞透明带上切开一个25 mm左右的小口,首先将第一极体挑出,再轻轻地挤压和负压吸引卵母细胞,去除包含有MⅡ期染色体-纺锤体复合体的少量细胞质.随后,将直径为10~12 mm的C57BL/6j小鼠卵丘细胞核注射到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下,构建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用电融合的方法诱导复合体融合,并对重组胚激活.体外培养72 h,对重组胚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等各阶段进行观察和计数.结果完成一个MⅡ期卵母细胞去核的平均时间为15 s;Hoechst 33342染色证明可以完全去除MⅡ期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为95.5%,注核成功率为76.7%,供体核-卵母细胞复合体融合和重组胚原核形成率分别为68.2%和62.2%;重组胚体外培养72 h内发育到2细胞、4~8细胞和桑椹胚期的比率分别为57.5%、39.1%和27.6%;用2个微卫星位点D7Mit22和D4Mit204引物,扩增不同发育阶段重组胚的DNA片段,表明重组胚来源于供体卵丘细胞.结论应用改进的核移植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去除卵母细胞细胞核,去核成功率高,而且操作简便,去核迅速,对卵母细胞损伤小,是研究小鼠体细胞核移植的一种简便可行的新方法.
作者:沈新明;乔贵林;江培洲;李欣;黄华;姚开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陈旧性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本组9例采用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切开复位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30月,骨盆骨折均获良好复位.临床功能恢复满意,9例患者均下地行走,8例无腰腿痛、患肢缩短等并发症.结论骶髂关节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可有效复位固定旋转及垂直不稳定骨盆骨折,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作者:赵明杰;刘宁;林宏生;徐荣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B~D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方法比较GenBank中已发表的明确分型的143株HBV全序列,设计特异的组合引物探针,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对兰州地区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B、C、D检测,并随机对检测的基因型各3株标本进行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128例标本中B型检出率为20.3%(26/128),C型71.9%(92/128),D型7.8%(10/128);18株HBV克隆标本S基因测序结果与本分型法完全一致.结论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HBV基因分型法能够简便、灵敏、快速、准确地鉴定HBV基因型,适宜用于HBV基因型的大规模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沈建坤;周荣;王战会;白培盛;马世武;张克;侯金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对26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用前列腺双极汽化电切镜经尿道将前列腺腺体贴外科包膜逆行剥离,断血供并推至膀胱颈后切除,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冲洗时间、拔除尿管时间和术后效果进行评估.经尿道前列腺腔内逆行剥离法是汽化电切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新技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郑少波;刘春晓;徐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MR扫描过程中病人的运动使获得的重建图像含有运动伪影,严重影响临床诊断.本文针对MR图像刚性平移运动伪影提出了一个新的全自动的后处理方法:逆向迭代修正法(IIC).利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直方图的熵函数,IIC通过两个连续的步骤来消除模拟运动伪影:首先,在所有可能的运动方向上添加逆向相位差.然后,利用熵判断函数估计出实际的运动方向和位移,从而消除运动伪影.为了检验方法的可行性,IIC算法被用来消除由于刚性平移运动造成的MRI图像中的伪影.实验结果证明新方法与自动能量聚焦方法相比不仅在运行速度上有明显提高,而且能获得更好的校正图像.
作者:江贵平;陈武凡;候振松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扭转、附睾炎、睾丸炎、精索静脉曲张及睾丸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6例阴囊疾病患者应用二维超声显示睾丸、附睾、精索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睾丸、附睾、精索的血供情况.结果 3例睾丸扭转睾丸附睾内血供减少或消失,8例睾丸炎、26例附睾炎、30例精索静脉曲张血供增多:9例睾丸损伤和损伤程度较轻,见少许点状血流或血流信号减少.结论 CDFI作为一种经济、实用、准确、无创伤、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是目前诊断阴囊疾患的首选方法.
作者:罗晓燕;涂伟娴;吕小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Sorbalgon藻酸钙敷料用于鼻窦内镜手术后鼻腔填塞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50例双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同体比较鼻窦内镜手术后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治疗侧)与凡士林纱条(对照侧)鼻腔填塞止血效果和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治疗侧鼻胀痛少见且程度轻,鼻腔无明显出血;抽出填塞物后鼻腔粘膜反应轻,恢复快,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短.而对照侧多数出现疼痛反应,且程度重,大多有不同程度出血;抽纱条后鼻腔粘膜反应重,恢复慢,鼻腔恢复通气所需时间长.治疗侧和对照侧术后3个月的术腔上皮化情况基本相同.结论应用Sorbalgon藻酸钙敷料止血效果好,在鼻窦内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文光;曹磊;廖涛;胡亿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获得编码人尿酸转运蛋白(human uric acid transporter,hUAT)的全长基因.方法从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中提取总RNA,根据Genbank中hUAT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然后通过RT-PCR法扩增目的片段.所得目的片段酶切后与载体pEGFP-C1连接,经酶切及序列分析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出980 bp的hUAT全长基因,克隆到pEGFP-C1载体后酶切分析结果与预期一致,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hUAT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克隆出hUAT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完全正确,为对该基因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洪权;吴镝;陈香美;侯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肺部感染性病变的螺旋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静脉注射海洛因继发肺部感染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螺旋CT表现.结果 21例中均在首次螺旋CT平扫中发现病灶,表现为:(1)气囊,共13例(61.9%);(2)空洞,13例(61.9%);(3)实变,15例(71.4%);(4)胸膜改变,8例(38.1%),其中胸腔积液7例(33.3%);包裹性液气胸1例(0.48%).单纯一种改变有3例(14.3%),两种及两种以上改变者18例(85.7%).21例均有胸片对照,胸片有异常者20例(95.2%),病灶形态与CT类似,但螺旋CT图像上显示的病灶数和细微变化较胸片多;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者1例(4.8%),CT扫描发现有小气囊.结论螺旋CT扫描检出肺气囊、空洞、实变和胸膜改变4种征象,是静脉注射海洛因所致血源性肺部化脓性感染较特异性的表现,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忠;练旭辉;叶文钦;文康彦;陈锦垣;容小冰;王晓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合成胶原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取大鼠主动脉中膜平滑肌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用第4代传代细胞分为两组,用25、50、75、100ng/ml的MIF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未用刺激VSMC生长为实验组,采用RT-PCR,PCR方法测定VSMC胶原Ⅰ、ⅢmRN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除25 ng/ml外,其他3种不同浓度的MIF刺激SMC,胶原Ⅰ mRNA相对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100ng/ml的MIF刺激SMC,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其余各浓度胶原ⅢmRNA相对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IF与VSMC合成胶原之间有关,MIF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培养的VSMC胶原Ⅰ、ⅢmRNA表达.
作者:李军;林曙光;余细勇;林秋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构建能够靶向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特异性脂质微泡,观察其对微血栓、体外人工血栓的粘附效应.方法用RGDS(Arg-Gly-Asp-Ser)耦联的方法构建靶向微泡,观察其对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微血栓的粘附效应.另在体外制作人工血栓模型,在二维超声下观察微泡造影剂对声学信号的影响.结果血小板聚集后加入经构建的靶向微泡,后粘附在血小板微血栓周围;而加入普通微泡的对照孔则未见这种粘附效应.体外血栓模型中,未加微泡的血栓超声图像周围边界模糊,加入靶向微泡后血栓图像边界明显增强.结论血小板受体特异性靶向微泡对血栓有明显的趋附作用,并且能够增强血栓的超声信噪比.对血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潜在的意义.
作者:区文超;修建成;谢晋国;查道刚;刘俭;郝睿;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是治疗不孕症的辅助生育技术,但IVF-ET术后可能发生异位妊娠、宫内外同时妊娠等并发症.有报道行辅助生育技术治疗的妇女宫内妊娠并发异位妊娠发生率为1%[1].现报道2例宫内外同时妊娠并行妊娠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剖宫产获得2例健康活婴.
作者:刘国炳;邢福祺;庞占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