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业民;黄文杰;李胜利;梁崐
目的比较左旋布比卡因与布比卡因轻比重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痛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持效时间,阻滞平面固定时间和持效时间).方法下肢手术6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患侧向上侧卧,L3~4腰硬联合阻滞.对照组用0.75%布比卡因(B)0.8 m1(6 mg),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 ml后单次注射,注速1 ml/15 s,注药后保持原位15min后仰卧.实验组用0.75%左旋布比卡因(LB),其他与对照组完全相同.结果①两组比较,阻滞特征的6项指标中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组较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的阻滞前后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的单侧阻滞率均为100%,且单侧阻滞均完善.结论LB和B单侧腰麻的阻滞特征除运动阻滞持效时间LB较短外基本一致,对循环的干扰均较轻,二者应可任选.
作者:廖荣宗;彭健泓;陈耀雄;区锦燕;梁玉萍;周曙;史誉吾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对62例无鼻窦炎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窥镜技术,对鼻腔结构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纠正.结果62例中治愈4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结论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方朝新;甄少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伴或不伴左室肥厚病人运动铊-201(201TI)心肌灌注显像异常分类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54例可疑冠状动脉疾病病人接受了201TI运动-延迟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其中无高血压组84例,高血压无心肌肥厚组93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77例.所有灌注异常者均在显像前或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将灌注异常者分为3类:节段型、非节段型和混合型.对上述病人灌注显像异常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进行长期随访.结果在高血压无心肌肥厚和伴心肌肥厚病人中,节段型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52/60和32/58,非节段型异常率分别为4/60和9/58,混合型异常率分别为4/60和17/58.节段型异常的冠脉造影正常率为17/84,非节段型异常为13/13,混合型异常为10/21.对40例灌注异常且冠脉造影正常的病人进行随访,5例节段型和2例混合型异常出现与大冠状动脉病变有关,且病变部位相符;而非节段型异常无1例发生.结论高血压伴或不伴心肌肥厚病人的节段型异常可能不仅由冠脉大动脉的解剖狭窄引起,而且还可能由冠状大动脉的功能性狭窄引起.非节段型异常则可能只由肌内微血管病变引起.
作者:欧阳伟;钱学贤;何国荣;刘金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异基因成年小鼠之间建立联体模型用以研究双向排斥反应.方法54只雄性C57BL/6(H-2b,C57)小鼠和54只雌性Balb/c(H-2d)小鼠配对分为3组:1组(注射生理盐水)、2组(注射脾细胞+环磷酰胺)、3组(注射脾细胞+环磷酰胺+环孢素A).于术中经尾静脉注入对方的脾细胞;术前3 d和术后1周每日分别腹腔注射环孢素A(30mg·kg·d-1);术后2 d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1次.对经以上处理的部分联体小鼠在术后1周后分开,相互植皮.观察联体维持时间,并分别检测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和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结果第3组联体时间明显延长;第3组联体小鼠DTH,2、3组显示明显抑制,但3组小鼠抑制程度明显比第2组小鼠深.结论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成功建立双向排斥反应联体动物模型.
作者:熊兵;陈华德;赖文;熊仕秋;郑少逸;高辉;卞徽宁;刘族安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比较Herceptin联合紫杉醇(TAX)的生物化疗组和表阿霉素(EPI)联合TAX单纯化疗组治疗Her-2/neu阳性表达的乳腺癌患者的疗效评估以及前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免疫组化法检查Her-2/neu为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为入选对象,以32例接受Herceptin联合TAX方案治疗者为研究组,41例接受EPI联合TAX方案治疗者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上述两组病人的疗效、研究组病人Her-2/neu表达强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及该组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结果Herceptin联合TAX治疗乳腺癌的客观有效率(RR%)、临床受益率(RR+SD%)均明显高于EPI联合TAX组;生物化疗组中,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为Her-2/neu(+)、Her-2/neu(++)、Her-2/neu(+++)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0%、44.4%和63.6%;单纯化疗组分别为8.3%、36.4%和38.9%;Herceptin联合TAX方案化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有不同程度降低,CA153、TPS及CEA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CA125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Her-2/neu阳性的晚期乳腺癌患者,Herceptin联合TAX方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TAX联合EPI方案组,对Her-2/neu(+++)的乳腺癌患者,Herceptin联合TAX治疗的有效率高于Her-2/neu(++)的患者.肿瘤标志物CEA、TPS、CA153在判定疗效上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崔斐;罗荣城;陈锦章;陈斌;黄宇贤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价COX-2在结直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126例早中期结直肠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COX-2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根据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所有病例被分为COX-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其中高表达组有32例(25.4%),低表达组有94例(74.6%).COX-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均无相关.然而,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两组之间生存率具有显著差异(P=0.0067),COX-2高表达组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潜在的预后因素中(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淋巴是否转移、Dukes分期、COX-2表达),COX-2表达和Dukes分期可作为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独立预后因素,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结论高表达的COX-2与肿瘤复发、特别是血行转移显著相关,COX-2的检测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判断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应用组织芯片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优点.
作者:姚红兵;吴爱国;陈佑江;唐斌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构建人CD40的真核表达载体,建立持续、稳定高表达CD40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方法将含有CD40的克隆载体pUCD40酶切后,再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CD40,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然后用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ECV-304,G418筛选转染的细胞.RT-PCR、Western-blotting和流式细胞仪定性定量检测转染后的ECV-304的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鉴定,重组体中已插入目的基因片段CD40.RT-PCR和Western-blotting证实,重组质粒转染的ECV-304中有CD40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的ECV-304的CD40的表达率为95%.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CD40,并建立了高表达CD40的ECV-304,为筛选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维蓉;林蓉;杨玉琮;甘伟杰;刘俊田;吕社民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增强型体外反博(EECP)能否在体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猪动脉内皮细胞(ECs)损伤.方法高胆固醇血症猪反搏36 h后,取前降支进行扫描电镜检查,收集胸主动脉ECs进行蛋白质组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冠脉ECs排列不规则、大量脱落、斑块形成,反搏组ECs呈流线型排列、脱落程度显著减轻;与高脂组相比,在反搏组的ECs检测到6种高表达的蛋白.结论慢性EECP可能通过调节ECs蛋白表达,改善ECs粘附性和代谢及减轻ECs内皮凋亡,从而修复高胆固醇血症对动脉内皮形态和功能的损伤.
作者:陈小林;何小洪;张焰;钱月桃;梁陆光;方典秋;詹澄扬;郑振声;马虹 刊期: 2005年第12期
1临床资料病例,女,16岁,因右眼眶巨大肿物半年,于2004年1月12日入院.病人于2003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耳下肿物,1月后出现右眼眶肿物,进行性增大,生长速度较快.3个月后肿物表面破渍、渗血,患者一直未进行系统治疗及检查.入院时:神志清晰,精神可,偶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饮食可,睡眠可,二便正常.
作者:刘求红;詹宇坚;余杨桂;刘聪慧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下颌骨骨折治疗中内固定材料长度选择及塑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例下颌骨扫描病人进行三维重建,重建后测量拟行内固定的下颌骨长度,然后在下颌骨曲线上选择一些等距的点,分别测量这些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利用自制的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描绘出下颌骨的曲线.结果全部病人三维重建去除软组织及其他骨骼后能多方位观察下颌骨.软件中的曲线测量工具准确量出了下颌骨的长度.测量下颌骨曲线上选定的各点与曲线两端的距离后,利用曲线描绘工具等比例绘出了下颌骨的生理曲线,后准确选择了下颌骨内固定材料的长度并塑型.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并测量后,骨骼曲线描绘工具完全能精确绘出骨骼的生理曲线,后可准确地对内固定材料进行长度选择与塑型.本方法可显著提高内固定材料与骨骼表面的贴附率,增加选材准确性,节省材料,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对病人的副损伤.
作者:胡罢生;张雪林;周锋;昌仁民;谭欢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监护中心住院的38例AMI患者,分成急诊PCI组(A组)26例,非再灌注治疗组(B组)12例.在入院时和入院后第1、7、30天采用荧光免疫法(FIA)分别测血浆BNP浓度,A组只干预相关梗塞血管,B组按一般常规治疗.结果两组病人在入院和入院后1 d BNP水平均升高(A组:243.74±75.68,283.42±88.66;B组:228.65±82.32,275.48±89.67),但两者比较无差异,P>0.05;7 d后,A组下降,B组仍维持高水平(203.63±59.42对388.74±108.52,P<0.05):30 d后,A组下降明显,B组BNP亦有下降,但比较仍有非常显著差异(96.31±43.22对237.66±75.48,P<0.01);急诊PCI干预不同梗死相关血管(IRA)时,血浆BNP变化亦不同,干预前降支较右冠脉和回旋支BNP下降更明显.LVEF和LVEDD的变化和BNP的变化相对应.3例死亡病例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10倍以上.结论AMI患者经急诊PCI再灌注治疗后血浆BNP在7 d开始下降,30 d下降更为显著.
作者:梁健球;周少雄;黄永光;张耿新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股骨近段的形态学改变并以之为基础指导强直性脊柱炎的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假体选择.方法将24例(36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设为强直性脊柱炎(AS)组,所纳入患者术前已出现关节强直,并进行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共30例(45髋),均系非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且进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分析两组患者术前髋关节正侧位片,并且测量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和皮质骨指数,分析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测量股骨假体的髓腔占有率.并且进行组间计量资料t检验,对髓腔占有率和Singh指数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两组间在Singh指数、髓腔张开指数、皮质形态指数以及假体髓腔占有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皮质骨指数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股骨近段出现比较显著的骨质疏松以及形态学改变,髓腔形态更接近于直立,髓腔开口处张口角度更大,骨皮质变薄.结论在没有定制型假体的情况下,对于由于严重骨质疏松所造成的股骨近段髓腔形态呈现烟囱型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选用传统水泥型假体并且应当按照关节翻修术来处理;对于对髓腔形态没有出现显著改变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仍然可以选用传统生物固定型假体;由于其年龄较轻预期生存时间较长,对THA术后髋关节功能期望值较高,根据患者髓腔形态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制备特殊设计的个体化水泥型假体应比现有类型假体更加适合强直性脊柱炎患者.
作者:杨佩;王春生;王坤正;时志斌;宫福良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18FDG PET)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复发或残留再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首程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复发或残留的鼻咽癌患者,采用CT模拟定位,结合18FDG PET确定靶区范围,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CT与18FDG PET确定靶区大小的差异、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6例患者中,18FDGPET较CT而言,大体肿瘤体积大小无变化的占36.1%(13/36)、增加的占16.7%(6/36)、缩小的占47.2%(17/36).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2%、75.0%、58.3%;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4.4%、86.1%、72.0%;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76.6%、56.1%.急性放射反应主要是急性放射性口咽、鼻咽粘膜炎和口干,多为Ⅰ~Ⅱ级.晚期放射损伤包括听力丧失5.6%(2/36)、张口困难25.0%(9/36)、吞咽困难8.3%(3/36)、慢性副鼻窦炎33.3%(12/36)、脑神经损伤13.9%(5/36).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结合18FDG PET确定靶区范围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咽部局部复发或残留中有较好的疗效,同时由于靶区缩小而使放射损伤发生率降低.
作者:丁轶;吴德华;陈龙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致呼吸麻痹的临床实质与抢救措施.方法总结分析33例诊断明确的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不同抢救方法与效果.结果使用阿托品解毒及应用呼吸兴奋剂者无明确的药物治疗作用,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呼吸与生命支持等综合措施抢救,轻、中症患者在10~14 h左右痊愈,极重症患者也可在19~24 h内恢复自主呼吸.结论河豚毒选择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电生理活动,呈非去极化型箭毒碱样作用,致呼吸动力障碍,与呼吸中枢无关.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阿托品及中枢兴奋剂均无明确使用指征,维持有效通气等综合治疗可达到满意疗效.
作者:刘贵真;车嘉琳;肖明;方座华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Kir2.1通道是控制骨髓源性巨噬细胞增殖、活化和凋亡的重要离子通道之一,并且还参与细胞分化.本研究观察Kir2.1通道mRNA及蛋白在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向泡沫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加贴壁黏附法,从男性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经5 d培养后分化为巨噬细胞.在建立人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模型的基础上,采用RT-PCR,蛋白质印迹及免疫细胞化学方法研究Kir2.1通道的表达.结果将巨噬细胞同30mg/L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于37℃孵育60 h后,细胞体积增大,并有许多红色的脂质颗粒沉积于细胞质内,细胞内的总胆固醇(TC)、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的含量分别从(54.79±28.304)mg/g、(47.968±26.787)mg/g和(6.822±3.437)mg/g增加至(229.775±57.453)mg/g、(96.241±24.003)mg/g和(133.535±36.292)mg/g,CE/TC从(14.437±6.781)%提高到[(57.946±3.507)%(n=7,P<0.05)].但是,Kir2.1通道mRNA的扩增量在巨噬细胞和分化的泡沫细胞之间无显著差异[(59.074±10.566)%vs(46.98±12.527)%,n=5,P>0.05];同样,Kir2.1通道蛋白在巨噬细胞和分化的泡沫细胞之间亦无显著差异[(60.527±18.621)%vs(50.243±11.583)%,n=6,P>0.05].结论人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同30mg/LOxLDL孵育60 h后可分化为泡沫细胞,但Kir2.1通道的表达无明显改变.
作者:雷新军;马爱群;席雨涛;张葳;姚艳;杜媛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分离细菌的耐药谱和耐药机制,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的细菌用BD Phoenix仪鉴定,药敏用K-B法,数据分析用WHONET5软件.结果1017株细菌中前6位为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5)、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SA)、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19.37%、17.70%、13.27%、12.09%、11.8%和7.57%.G杆菌中,亚胺培南敏感率高(81.5%),头孢他啶敏感率大于7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阳性率分别为34.8%和45.5%.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分别为99.0%和100.0%,呋喃妥因、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大于70%.CNS和SA耐苯唑西林比率分别为78.2%和46.8%.结论本院临床细菌产ESBLs和耐苯唑西林比率高,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以降低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的扩散.
作者:耿穗娜;芮勇宇;王前;牟成惠;周晓红;张洁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HPC2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重组pcDNA3/HPC2载体上将HPC2 cDNA序列亚克隆至带有flag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上,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cDNA3-flag/HPC2用脂质体瞬时转染HEK293细胞,细胞裂解后,用Western blot分析并观察HPC2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cDNA3-flag/HPC2构建正确,并可在HEK293细胞内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flag/HPC2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PC2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作者:谭康联;李志杰;刘靖华;黄浩;唐靖;邓鹏;姜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73例低血糖反应致脑功能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降糖治疗药物剂量调控不佳是造成该症的主要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偏瘫、癫痫、精神异常等,其发病机制复杂,可能和血糖下降速度快、病人年龄大、存在脑动脉硬化以及低血糖引起脑血管痉挛或神经的选择性损伤等因素有关.结论凡遇诊断未明的脑功能障碍者应常规检查血糖,以尽快确诊治疗.此外,糖尿病病人合理使用降糖药物、定期监测血糖是预防低血糖症的关键.
作者:刘忆星;陆兵勋;刘恋;陈璇;刘忆 刊期: 2005年第12期
斑蝥为芫菁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全虫,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类药物.现代药学研究表明其主要药用成分是斑蝥素[1].以往的文献报道显示,斑蝥素可使人和动物皮肤发红和起水疱,但不损伤皮肤深层,形成的水疱很快会痊愈[1].我院2004年3月18日收治1例因斑蝥素所致深度化学烧伤患者,创面较深,部分创面为Ⅲ度,经手术植皮等综合治疗治愈出院.
作者:胡丽;邱学文 刊期: 2005年第12期
目的在保证与传统胸部切口相同手术效果前提下,探索保留胸部肌肉的胸部小切口在肺叶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连续336例肺肿瘤随机分为胸部小切口组(184例)和传统切口组(152例),胸部小切口长度平均12.7 cm,比较两组单肺叶切除手术病人的术中术后资料,包括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输血量、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离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主要并发症等.结果胸部小切口组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传统切口组(P<0.01),小切口组病人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术期死亡.结论胸部小切口对胸部损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美观等优点.该切口能满足肺叶切除手术的需要,可作为肺肿瘤手术的常规切口.
作者:方丹青;彭品贤;廖成全 刊期: 200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