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玉川;陈村龙;王继德;张亚历;姜泊;熊德鑫
目的观察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在体外对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和Ⅰ型胶原(CoL-Ⅰ)基因表达的直接影响,以探讨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中的作用.方法以胰酶消化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和纯化SD乳鼠的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测定CoL-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 UⅡ对CFs增殖呈浓度依赖性,随着UⅡ作用浓度的增加,MTT光吸收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1×10-8mol/L和1×10-9mol/L的UⅡ作用显著(P<0.05);1×10-7mol/L、1×10-8mol/L和1×10-9mol/L浓度的UⅡ能促进CFs的CoL-ⅠmRNA表达(P<0.01).结论 UⅡ可直接促进CFs的增殖及CoL-Ⅰ mRNA表达,作用大小与UⅡ浓度有关,提示UⅡ在心力衰竭心肌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何艳华;洪介民;郭衡山;韦建瑞;陈辉;左辉华;李志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含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微卡联合化疗方案对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方法将97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7例),对两组分别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以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分别为:菌阴转率(84%vs 42%)、病灶显效率(83%vs 33%)、空洞闭合率(66%vs 26%).另外,治疗组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显著降低;CD4/CD8比值升高.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30%vs 38%).结论应用三药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DR-TB疗效确切,可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作者:郑献民;李松梅;邢宝春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评价碘-131对重度甲状腺肿大伴机能亢进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确诊重度甲状腺肿大伴甲亢后,根据现有公式和触诊经验确定甲状腺质量,按每克甲状腺组织实际投入3.7~5.55MBq计算治疗剂量,1次口服确定剂量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副作用,部分病例进行了第2次甚至第3次碘-131治疗.结果 38例患者经过1~3次碘-131治疗后全部获得治愈,其中第1次治愈23例(60.5%),第2次治愈13例(34.2%),第3次治愈2例(5.3%),4例发生甲低(10.5%),无1例患者发生甲亢危象和呼吸困难.结论碘-131治疗重度甲状腺肿大伴甲亢安全又有效,可以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赵永胜;赵丛雯;黄铁军;何蓓;易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反义hTERT基因对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体外通过SuperFect将已构建好的正、反义hTERT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再经过G418及PCR筛选鉴定分别转入了正、反义hTERT载体的抗性克隆细胞HL60-s和HL60-as.随后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及TRAP-银染法对各组细胞内源性hTERTmRNA的表达情况及端粒酶的活性进行检测.同时还采用MTT法、双层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观察和分析反义hTERT对白血病细胞体外生长增殖活力的影响及是否能诱导瘤细胞的凋亡.结果与空白对照、正义hTERT组相比,反义hTERT能显著地降低HL60细胞内源性hTERT mRNA的表达(P<0.01)和下词端粒酶活性.当各组细胞传至第25代后,与HL60、HL60-s比较,HL60-as细胞的生长速度和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地减慢和降低,同时伴有凋亡率的显著增加.结论反义hTERT在体外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其潜在、广谱的抗肿瘤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是首先通过抑制和下调hTERT表达(端粒酶活性)而终引发瘤细胞衰亡的途径来实现的.
作者:孙来保;李成荣;文剑明;王国兵;张萌;杨军;李若馨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高纯度人活性破骨细胞方法,用于对破骨细胞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在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分选出CD68+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分选效能,体外在10-8mol/L地塞米松及25μg/L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培养条件下用16μg/L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诱导(s-RANKL)分化,用降钙素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及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鉴定,扫描电镜观察骨片贴壁细胞及骨吸收陷窝.结果分选获得CD68+单核细胞纯度为(93.06±0.61)%(n=4),经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诱导后降钙素受体抗体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抗酒石酸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观察有骨吸收陷窝形成.结论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D68+细胞是破骨前体细胞,在RANKL在诱导下分化为成熟破骨细胞.
作者:曾润铭;金大地;张忠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烧伤大鼠血清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引起的纤维状肌动蛋白在细胞内分布变化的时间效应以及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在其中的作用.方法用烧伤大鼠血清分别孵育细胞30min、1 h、2h、4h和6h.或在烧伤血清作用30 min之前或之后使用5μmol/L的ML-7作用30 min.使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探针特异性结合并显示细胞内的纤维状肌动蛋白,并在NikonTE-30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照相.结果正常情况下,纤维状肌动蛋白主要分布在内皮细胞内的外周膜部位.使用烧伤大鼠血清进行30min~12 h的刺激后,内皮细胞内可观察到明显的应力纤维形成,并且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可以通过使用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特异性抑制剂ML-7预处理细胞30min来抑制这种效应.此外,ML-7还能够改善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内皮细胞内肌动蛋白重排.结论本研究表明,大鼠烧伤血清能够通过激活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引起明显的细胞内肌动蛋白排列的改变.在烧伤血清刺激细胞后,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可以改善烧伤大鼠血清引起的内皮细胞骨架重排.
作者:陈波;郭晓华;王述昀;黄绪亮;黄巧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CRF)大鼠脂代谢紊乱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对50只SD雄性大鼠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CRF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模型对照组、吉非罗齐治疗组及肾衰养真胶囊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另设正常对照组.于喂药4周后,观察各组脂谱及脂蛋白谱,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心肌脂蛋白脂酶信使RNA(LPLmRNA)的表达.结果两药均能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时LPLmRNA表达上调,肾衰养真胶囊各治疗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促进LPLmRNA转录而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脂蛋白谱,这可能是肾衰养真胶囊改善CRF大鼠脂代谢紊乱的机制之一.
作者:李玉明;魏连波;袁钢;马志刚;黄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40例CH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hs-CRP和TC、HDL-C测定、分析.结果 CHD患者血清hs-CRP浓度和TC/HDL-C比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应用hs-CRP和TC/HDL-C比值2种指标判别,对CHD患者的诊断阳性率(95.0%)高于分别应用hs-CRP(85.0%)、TC/HDL-C(76.7%)单一指标.结论应用hs-CRP和TC/HDL-C比值联合检测,更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
作者:姜朝新;李志樑;严全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保留更多残根、扩大桩核范围修复牙列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多个预成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制作烤瓷长桥,对40例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缺损修复.结果经随访2~4年,有37例修复效果良好,修复成功率达92.5%.结论保留多个残根,应用多个根管钉-复合树脂桩核,联合制作烤瓷长桥,是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基底神经节损害所致汉语失写症的特点.方法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及汉语失写检查法(CAB)测试基底神经节损害患者的口语和书写能力,统计言语障碍类型,计算各项书写得分和失写指数.结果 38例患者中,左侧基底神经节损害21例,其中失语18例,失写18例;右侧损害14例,其中失语1例,失写4例,左右两侧失语失写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侧损害3例,均伴失语,失写2例.汉语书写障碍类型主要为构字障碍、字词错写和语句篇章层级书写障碍.结论基底神经节损害可导致汉语失写症,其失写语言机制可能有低灌注机制、整合中枢、环路受损、字形在脑内结构的记忆提取受损等.
作者:金梅;刘晓加;陆兵勋;尹文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海马注射淀粉样蛋白β(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蛋白质组双向电泳(2-DE)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机制.方法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1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2向进行2-DE.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 2D-Elite分析电泳图谱.结果海马注射Aβ大鼠与正常大鼠脑组织2-DE图谱分别检出496和491个蛋白点.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11个蛋白点仅在海马注射Aβ大鼠脑蛋白2-DE图谱中表达,而有6个蛋白点只在正常对照大鼠检测到.部分蛋白在2组大鼠脑组织中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初步建立了AD动物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深入理解AD发病机制及研发新药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作者:杨国锋;王鲁宁;赵馨;聂永慧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本院1992~2002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漏诊的9例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漏诊病例占同期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总病例的60%(9/15).漏诊原因为:(1)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掩盖伤情;(2)伤情轻,被忽视;(3)年轻医生经验不足.结论十二指肠损伤易合并其他腹腔脏器损伤,漏诊率高,术前重视受伤特点和伤后临床表现可避免漏诊.
作者:邓伟雄;葛轶群;张年伟;温东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无溶栓药物条件下超声+微泡对血栓溶解的作用.方法建立12只兔双侧股动脉急性血栓模型,对其中6只经静脉注射白蛋白微泡,一侧动脉接受经皮超声(超声+微泡组)而另一侧接受无超声治疗(微泡组).另外6只兔一侧动脉只接受超声治疗(超声组)而另一侧不接受任何处理(对照组).结果单独超声治疗的6条动脉只有2条再通,接受超声+微泡治疗的6条动脉全部实现再通(P=0.014),微泡组和对照组动脉无再通.超声+微泡组动脉再通时间和残余血栓面积比值显著小于超声组(P=0.004,P=0.003).结论超声作用下经静脉注射微泡能有效促进在体动脉血栓溶解.这对临床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有潜在的应用意义.
作者:区文超;修建成;谢晋国;查道刚;刘俭;郝睿;宾建平;刘伊丽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大鼠角膜组织中共刺激分子CD86(B7-2)的原位表达,以了解共刺激分子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制作大鼠角膜移植模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86在角膜、脾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术后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角膜水肿、混浊,基质增厚.CD86在正常的角膜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移植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的角膜上皮层中有大量阳性细胞表达.在脾脏的阳性细胞表达与文献报道的一致.结论共刺激分子CD86在移植后发生排斥的角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能与免疫排斥反应有关.
作者:白浪;陆晓和;周瑾;党森涛;张进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侵袭表型和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16E6核酶、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分别为CaSKi-R和CaSKi-P.测定CaSKi,CaSKi-R和CaSKi-P3种细胞的生长曲线、软琼脂克隆形成率和裸鼠体内成瘤性,RT-PCR检测3种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果 CaSKi、CaSKi-P细胞生长速率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率相近,CaSKi-R细胞的生长速度和软琼脂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CaSKi、CaSKi-P致瘤性无显著差异,而CaSKi-R致瘤性显著低于CaSKi(P<0.05).RT-PCR检测CaSKi-R细胞的VEGF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CaSKi、CaSKi-P细胞的表达,而后者的VEGF mRNA的表达水平相近.结论特异性抗HPV16E6核酶的导入降低了宫颈癌CaSKi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表型,可能与宫颈癌CaSKi细胞内VEGF的表达下降有关.
作者:刘柯;王丽莉;郑燕芳;张积仁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暴发型心肌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表现及在经皮心肺支持系统(PCPS)治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仪动态观察1例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在PCPS治疗术前后房室腔大小、室壁厚度、搏动幅度以及心功能指标,床旁实时监测术中导管位置.结果超声心动图监测表现为PCPS术前后室壁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心脏射血分数与室壁短轴缩短率改善.结论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超声表现为室壁运动明显减弱,心脏射血分数明显减低,左室腔内径增大,少量心包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心脏急症的救治中能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鹏;谢志斌;武文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海水中火器伤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早期救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6只普通级毕格犬分为海水中致伤组(n=14)和地面致伤组(n=2);海水组于海水中枪伤后救出,连续监测早期(53.62±12.19)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地面组作为观察对照.结果海水中火器伤后死亡率随头颅、胸、腹、肢体受伤部位不同而呈递减趋势;海水组早期血流动力学的紊乱明显比地面组严重,时间提前15 min.结论海水中火器伤可引起一系列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机体的损伤程度较为严重,导致实验犬早期死亡率较高;依据火器伤后早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临床救治有助于提高早期救治成功率.
作者:孟辉;申洪;刘高望;朱天岭;张鋆歆;吴正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含anti-HBsAg Fab/pBAD表达载体的工程化大肠杆菌的大规模培养条件.方法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探讨工程菌的生长和表达规律,摸索佳的培养模式及诱导表达条件.后根据摇瓶发酵结果于发酵罐中行补料高密度发酵试验,确定佳补料模式.结果由摇瓶发酵获得的数据表明,以培养体系处于对数生长中期为诱导表达的起点、在25℃条件下以0.2%阿拉伯糖诱导12 h,Fab的得率佳,采用溶氧控制补料模式可使培养体系的大D600达到55.2,相当于湿菌含量110g/L水平;同时,经证实Fab的抗原结合活性良好.结论初步确定了周期短、产率高且稳定可靠的发酵工艺路线,为应用原核表达体系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基因工程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大勇;罗荣城;蔡红兵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1名哮喘发作病人嗜酸细胞总RNA为实验子,治疗后作为对照的嗜酸细胞的RNA为驱动子.检测子、驱动子的总RNA由SMART cDNA合成方法合成双链cDNA,进而由抑制消减杂交方法获得消减杂交产物.消减杂交产物克隆到T载体建立消减文库,对部分克隆进行杂交筛选及序列比对.结果消减杂交文库挑取400个克隆进行PCR扩增,阳性率约为80%.部分阳性克隆经2轮杂交筛选及序列对比后获得6个差异片段,涉及与编码炎症介质、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和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结论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有效地克隆了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和缓解期嗜酸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为阐明嗜酸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为临床防治支气管哮喘、寻找新的药物和方法提供了依据.
作者:徐劲松;蔡绍曦;邹飞;佟万成;赵海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测定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道通透性的改变,探讨消化道肿瘤是否影响肠粘膜屏障功能.方法健康志愿者、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各16名,每人口服乳果糖、甘露醇液后采集6 h尿样.尿样和乳果糖、甘露醇的标准样经肟化处理后通过气相色潜分析仪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甘露醇峰、乳果糖峰出峰时间稳定,峰面积与含量呈线性相关;消化道晚期肿瘤患者与健康志愿者尿样中的乳果糖含量和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乳果糖含量增高,而甘露醇含量2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肠粘膜通透性增加,存在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
作者:姚玉川;陈村龙;王继德;张亚历;姜泊;熊德鑫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