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危重患者的疼痛评估及护理

陈宁;马慧

关键词:危重患者, 疼痛评估, 生命体征, 急性心肌梗死, 组织损伤, 主观感受, 晚期患者, 内科疾病, 临床工作, 多种疾病, 肿瘤, 症状, 征之, 血压, 学会, 体温, 手术, 情绪, 脉搏, 困扰
摘要:疼痛是多种疾病共有症状,是困扰患者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危重患者中疼痛更是普遍存在,创伤、手术以及许多内科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肿瘤晚期患者都会有比较剧烈的疼痛.2001年国际疼痛学会(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主观感受,伴有现存的和潜在的组织损伤[1].在临床工作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4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5生命体征[2],并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细胞遗传学技术对染色体核型临床分析

    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是诊断恶性血液病的重要依据.许多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和特定的恶性血液病亚型相联系,因而成为恶性血液病诊断分型的重要指标;诊断时的染色体核型对恶性血液病具有独立的预后价值,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染色体畸变可作为监测白血病缓解、复发及突变的重要参考指标,也为分子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比如t(9;22)异常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复杂染色体异常的白血病预后很不好,应尽早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作者:李新伟;张群芝;周伟;郭嘉林;张玲;罗海澜;陆琼;温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枢性高热患者应用冰毯两种不同降温方法的并发症观察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冰毯两种不同降温方法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影响.方法:时伤后2h内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腋温在39℃以上时实施冰毯降温.实验组:用毯温调控法降温;对照组:用体温调控法降温.结果:两组在应用冰毯降温前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应用毯温调控法降温的腹泻这一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体温调控法降温,两种降温方法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采用毯温调控法降温法德患者腹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采用体温调控法患者腹泻的发生率.冰毯降温方法是目前治疗重症颅脑损伤后持续高热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郭雪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浅述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的心理护理

    子宫肌瘤是子宫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妇科常见的疾病,多见于30 ~ 50岁的妇女,治疗的方法以手术为主.(虽然自凝刀、腹腔镜、宫腔镜广泛使用),如何在专科护理的同时,运用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手术成功,术后康复,在工作的十四年中,通过对91例子宫肌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从使病人适应角色转换,术前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掌握病人心理特点不同对待这三方面做好病人术前心理护理,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心理及各种顾虑,取得病人积极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后并发症,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

    作者:郑嵘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初诊2型糖尿病胰岛功能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T2DM)中医辨证分型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将96例初诊T2DM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实证(36例)、虚证(30例)与虚实夹杂证(30例)三组.所有患者均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FCP),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let)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虚证患者的FCP、HOMA-islet、HOMA-IR均明显低于实证患者(均P<0.05).虚实夹杂证患者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虚证的初诊T2DM患者,其B细胞分泌功能障碍比较明显,而实证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更为突出,虚实夹杂证患者介于两者之间.

    作者:陆小强;周夫;梁敏青;吴日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烧伤病人的健康管理

    烧伤病人的发生率、致残率与死亡率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级行政职能部门的监管水平的提升在逐年呈下降趋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烧伤病人及其家属对生存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病人及其家属对生命的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生存,因此对烧伤病人的健康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卜平元;严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产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产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从而找出预防和减少护患纠纷的对策.方法:对我院产科三年来的护患纠纷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得出护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业务素质水平偏低、服务态度不佳等,是产生护患纠纷的根本原因.结论:通过增加产科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整体水平、改善服务态度等措施的实行,大大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鞠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的处理方法

    目的:探讨儿童眼外伤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将我所收治的63例儿童眼外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眼外伤致盲多是穿孔伤,钝挫伤次之.致伤物主要是玩具枪、烟花鞭炮等.治疗前盲目者31眼占46.97%,治疗后盲目者10眼占15.15%,视力恢复0.7以上7眼占10.61%.眼球穿孔伤38眼,视力恢复≥0.3有13眼占34,1%.结论:儿童眼外伤严重危害视功能及时正确处理可获较好疗效.

    作者:崔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腹泻的治疗与药物的合理选用.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腹泻患儿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药物的合理选用,并对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腹泻治疗过程中,加强对药物进行合理选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贝文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前列地尔联合贝复济外敷治疗糖尿病足部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复济外敷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收治疗的60例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复济外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实验组患者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3.33%高于对照组患者86.67%(P<0.05)结论:对糖尿病足部溃疡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贝复济外敷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治疗后没有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患者用药后溃疡愈合时间较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华瑞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

    目的:归纳在社区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普及防治知识、定期体检、定期回访等方式,把家庭护理、心理护理、服药护理、健康教育等方法相结合,使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经常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并通过家庭随访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防病意识明显提高,血压逐渐下降,发病率明显降低.结论:在提供高血压社区护理服务时,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虑,以提供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濮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ICU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强化呼吸机管理、做好环境消毒等护理措施,以预防VAP的发生.结果:本组病例有11例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3%.通过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痰培养,结果显示5例检出大肠埃希式杆菌,3例检出肺炎克雷伯杆菌,1例检出嗜麦芽窄食细胞菌,2例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死亡1例(9.0%).结论:针对ICU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全面了解危险因素及易感因素,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干预,以降低VAP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高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人工半骨盆置换治疗Ⅱ型骨盆肿瘤患者的护理

    目的:分析人工半骨盆置换治疗Ⅱ型骨盆肿瘤患者的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治疗的Ⅱ型骨盆肿瘤患者40例,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结果:40例患者术后都顺利出院,未出现切口感染和假体排异等并发症.术后随访两年,均存活,并未出现髋关节脱位、假体松动等情况.结论:对Ⅱ型骨盆肿瘤患者行人工半骨盆置换术后,给予其全综合护理,可有效预防其出现各种并发症,帮助患者康复,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辉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强迫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两种临床常用精神类药物多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到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73例,随机分组为A、B组.A组38例患者治疗过程中选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B组35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6%,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5.7%,A组治疗效果好于B组,差异有意义(P小于0.05).结论:患有轻度强迫症的人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中重度患者需要药物治疗,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时,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好于帕罗西汀,因此,艾司西酞普兰应在临床上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中得到重视和广泛运用.

    作者:路广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患儿59例,随机分成2组:磷酸肌酸钠治疗组、果糖二磷酸钠(FDP)对照组,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果糖二磷酸钠100 ~ 250mg/(kg·d)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组同时给予磷酸肌酸钠0.5g/次静脉滴注,1次/d,10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心肌酶谱.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1%,明显高于对照组76.7% (X2 =3.082,P< 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在循环改善、心律失常消失、心电图恢复、心肌酶谱恢复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高晓旭;郝健;李春平;黄淑芹;张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30例严重肝脏损伤的治疗效果

    目的:针对严重肝脏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严重肝损伤患者,30例患者均开放上肢静脉通道抗休克输血补液,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前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12例、清创缝合加肝固有动脉结扎术5例、清创缝合加带蒂大网膜填塞缝合术3例、胆囊造瘘或胆总管引流术3例、肝破裂行单纯清创缝合术7例.结果:术后治愈的患者为19例,死亡5例,其中术中死于失血性休克的患者为2例,术后死于急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的继法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患者为1例,死于术后拔出纱布时在出血的患者为2例.术后并发症:在出血的患者为1例,膈下积液的患者为2例,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2例.结论:严重肝损伤后应当尽早诊断,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减低死亡率.

    作者:卓玛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频彩色超声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价值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以腹痛为主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疼痛部位不一,以脐周,右下腹部多见,疼痛性质不定,可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一般无压痛与反跳痛,是小儿急腹症之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可重复性等优点,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已经成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周依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度的72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传统培训方法,设为对照组;2012年度的67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设为观察组.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金英;陈毅文;许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老年人接种流感及肺炎疫苗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与同一年接种过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11月在我区接种点65岁以上患有老年人90例,对比分析接种流感疫苗和同一年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各45例.接种后1年内,观察两组人群减少就诊和住院情况.结果:接种流感加肺炎疫苗组较单一接种流感疫苗组发病率及住院率均有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组比上年同期减少就诊率60%,减少住院率53.33%.接种两种疫苗组比单一接种流感疫苗组减少就诊率28.89%,减少住院率23.44%.结论:老年人同年接种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较只接种流感疫苗就诊率及住院率低,对预防老年人发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作者:胡正荣;梁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提高内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在临床课程教学中,特别是内科学,因其涵盖内容多,理论性强,教学内容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理解,记忆困难,学习难度大,畏难情绪突出.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指导有效学习,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使学生易懂、易学、提高学习的实效性,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目标追求.笔者现将自己的学习思考梳理呈现,和同道们共同探讨其有效性.

    作者:王枚;曹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界面征”及其拓展性研究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明确“界面征”的来源、形成基础及其临床意义,给予“界面征”一个合理的定义.方法:对“界面征”文献资料及人体医学影像学基础进行系统性回顾研究.结果:在人体各种正常组织、器官、结构与疾病的影像表现中,“界面征”具有统一的理性概念与含义.结论:“界面征”来源于超声学“界面”一词的延伸,是自然界中各种物质存在的自然属性,是各种影像学的形成基础,是人体各种组织与器官(结构、轮廓、密度与功能等)的固有表现及各种疾病的异常表现;对其进行拓展性研究,对人体组织器官正常与否、急慢性炎症、良恶性肿瘤的影象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宝忱;曲桂芝;蒋晶;王艳丽;李祎;毕永民;屈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