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珍;尹冬梅
在我们日常手术工作中,全身麻醉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全身麻醉时,由于受到麻醉药物影响、手术直接创伤、神经反射亢进以及患者原有病理生理变化的特殊性等,均可能导致某些系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作为一名手术室护士应该充分了解全身麻醉常见的意外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防患于未然.减轻全麻手术病人的伤害,保证病人的安全,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作者:钱淑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以中医“肾主骨”的理论为指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法:用补肾壮骨舒筋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观察疗效,并与服用壮骨关节丸对照.结果:补肾壮骨舒筋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4.4%.结论:以“肾主骨”的理论为指导,用刘柏龄教授研制的补肾壮骨舒筋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孟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估HPV分型检测、液基细胞学及阴道镜下组织活检联合应用在宫颈病变普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病人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细胞学阳性者进行HPV检测,并对其中HPV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分析我院门诊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的发病情况.蛄果:我院门诊就诊患者HPV的感染率为32.47% (1803/5553),HPV阳性患者细胞学低度鳞状上皮病变(LSIL)以上阳性率为:66.6%(1200/1803),组织学CINI以上阳性率为71.9%(1296/1803),两者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宫颈癌患者中高危型HPV感染排序为HPV16、58、52、18、33.蛄论:宫颈病变的发生集中在年龄30-55岁,该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宫颈病变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密切相关,HPV高危型以HPV16、52型为常见类型.液基细胞学检查辅以HPV检测及阴道镜下活检可以大大提高宫颈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郭春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两种培训模式在新护士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度的72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传统培训方法,设为对照组;2012年度的67名新招聘护士给予实施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设为观察组.培训3个月后比较两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自主学习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方法,能有效提高新护士技术操作水平,促进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培训效果,促进教学相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金英;陈毅文;许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分析术中使用抗菌素药师参与会诊心得体会.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参与手术中抗感染治疗的实例进行总结,分析手术中抗感染药物的治疗经验以及药学监护方法.结果:临床药师参与术中抗感染药物治疗的会诊能使较多的感染性疾病得到较有效的治疗,避免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结论:药师参与术中抗菌素的使用治疗,能有效减少药源性疾病及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较安全有效,且能会患者减轻一定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樊贺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重型手足口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重型手足口病患者年龄多在5岁以下,EV71阳性者285例.结论:重型手足口病病原以EV71为主,治疗主要为抗病毒和对症治疗.
作者:朱永杰;陈晓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初次人工流产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方法:我院在2009年到2013年的90例初次人工流产患者,观察孕妇出现的护理问题,根据患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影响手术成功的宫颈内口较紧问题,给予全程个性化,优质的护理.在术前.术中.术后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结果:90例患者均达到恐惧,无后遗症的效果.结论:初次人工流产患者术前心理护理,及宫颈准备,术中.术后观察指导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人流手术的保证.
作者:杨付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胃的:观察通乳络方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的疗效.方法:治疗组75例,用通乳络方治疗;对照组75例,用生乳汁糖浆治疗.蛄果:治疗组总有效96.0%,对照组总有效率74.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蛄论:通乳络方治疗气血亏虚型产后缺乳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胜春;赵学刚;祝佩芹;于伟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围术期护理的专科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126例腺性膀胱炎围术期护理中为专科性护理特证.结果:因重视围术期护理工作,本组患者疗效肯定,未发生术后并发症.结论:重视腺性膀胱炎围术期护理,确保手术疗效,防止并发症.
作者:崔娟娟;党慧;贺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剖宫产手术的同时合并做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手术技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仅单独进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组的患者在剖宫产手术的同时实施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子宫复原和住院时间、手术中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的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安全可靠,在不影响分娩的同时也减少了患者二次手术的几率,具有可行性疗效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刘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灵芝孢子胶囊对慢性肾脏病(CKD)Ⅲ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CKDⅢ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子ACEI、ARB、开同联合灵芝孢子胶囊治疗.对照组予ACEI、ARB和开同治疗,疗程12周.观察GFR、Scr、BUN、CysC、β2-MG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Scr、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GFR、CysC、β2-MG水平显著上升(P<0.05).结论:灵芝孢子胶囊对CKDⅢ期有较好的疗效,能改善肾功能,延缓CKD的发展.
作者:李锐;李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血栓(PVT)形成对肝硬化病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03年至2010年肝硬化伴PVT形成的患者资料.18例肝硬化伴PVT形成患者入选血栓组;随机选择同阶段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无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9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及上消化道大出血发生等情况.结果:血栓组的门静脉宽度及脾脏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食管胃底重度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大出血和大量腹水比例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肿大和门静脉增宽是PVT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PVT形成加重门静脉高压的程度,从而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几率,使腹水难以消退,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并使相关症状加重,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助于延缓肝硬化病情发展.
作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对90例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分别于术前、术后及出院指导时进行,内容包括文化程度、生育史、经济状况、术后疼痛、担心手术及麻醉意外、担心术后容易衰老、配偶支持、担心影响性生活、影响女性第二性征、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等方面.评估患者术前的心理需求和术后的心理问题.结果:病人对切除子宫认识上的偏差,60%的患者出现恐惧和紧张;90%的患者存在担忧,65%患者存在焦虑;75%患者认为子宫缺如会影响性生活,提前衰老.结论:心理护理不但可以明显改善病人对切除子宫认识上的偏差,而且能够让子宫切除术后病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树立真正的人生观.
作者:程新梅;程汝梅;杲桂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普外科患者缓解术后疼痛的科学系统的护理方案.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0月间在本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个组,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监察护理;干预组:给予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VAS评分为(6.29±1.38)分,干预组评分为(3.07±0.96)分(P>0.05),说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2.31%,干预组满意度为97.44% (P>0.05),说明干预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采取的科学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得到患者的广泛认可.
作者:普布永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对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探讨.方法:将120例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的分成A、B、C三组,分别为复方缬沙坦胶囊组、复方缬沙坦片剂组和缬沙坦胶囊组,每组的患者都为40例.在治疗期间,需要让患者按照规定每天服药一次,每隔两个星期,医生要对患者进行观察一次,如果在一个月之后患者达到了标准的规定,则需要按照以前的剂量继续治疗一个月,若没有达到标准,那则需要对患者加倍治疗一个月.结果:在对患者治疗两个月之后,发现C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降压幅度明显要比A、B两组的要小(P<0.05);其次,在对患者治疗一个月之后,发现C组患者因为舒张压达到90mmHg而需加量的人数明显大于A、B两组(P<0.05).在治疗两个月之后,A、B两组的显效率又比C组的要大.结论:缬沙坦与氢氯噻嗪复方制剂在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方面非常安全有效,并且和同类的药物相比,取得的成效更大[1].
作者:王献峰;孙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无生育要求CINⅢ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无生育要求CINⅢ5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疾病合理治疗方法.结果:58例无生育要求CINⅢ经诊断性锥切术后,5例行CKC治疗,13例行LEEP治疗,40例行子宫全切术,经严密随访3-18个月,18例锥切术后6月治愈率94.4%%(17 /18),残留率5 6%(1/18),1年复发率5 6%(1/18).结论:无生育要求CINⅢ行较大范围宫颈锥切术可以取得满意疗效,结合临床情况决定是否需行子宫全切术治疗.
作者:孙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究背俞穴透刺夹脊穴对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把140例腰椎骨质增生患者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80例),分别使用中药腰痛宁胶囊和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取得更明显的临床疗效(P<0 05).结论:把背俞穴透刺夹脊应用于对腰椎骨质增生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鲜佩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介绍了移动护理工作站当前的实施情况,指出相关问题及解决策略,旨在提高医院在这方面的应用水平,起到借鉴与引导作用.
作者:陈梁华;朱伯平;李翊泉;陈智;刘宇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抗生素是微生物学史上伟大的成就之一,关于抗生素的早期历史,可追溯至古代的传说或记载.从我国的古籍里面,可以找到很多利用微生物或其产物治疗疾病的记载.例如《本草拾遗》所说蠕下虫尘土和胡燕案土能治疗疮痈等恶疾,很可能就是利用尘土中微生物所产生的抗生物质的作用.更明确的记载是关于“曲”的应用.早在(左传)中(公元前597年)记载说:“叔展曰:有麦曲乎?日:无.……河豚腹疾奈何?”给人的印象是用麦曲可以治疗消化系统的疾病.关于“曲”在医疗的应用,历代记载甚多.根据近年的研究证明“曲”可能就是繁殖在酸败的麦上的高温菌“红米霉”[1].欧洲、南美等地在数世纪前也曾应用发霉的面包、旧鞋、玉蜀黍等来治疗溃疡、肠道感染、化脓疮伤等疾病[2].所以用细菌的产物治疗疾病很早就有,只是那时不知有所谓细菌和抗生物质而已.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真正揭开了抗生素的发展序幕.
作者:王燕;樊辉;李杰;宋亮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快,很多职业都容易产生职业病,特别是一部分职业(如护士、医生、保安、列车员等)由于常年上夜班,导致睡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造成抵抗力的低下,同样易患各种疾病.作为一名护士,我对此深有感触,为了保证医护人夜间护理工作的质量,稳定护理队伍,提高夜班护士的健康水平,我对我们心内科夜班护士的健康问题提出一些预防对策.
作者:张文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