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东;唐友琴;张魏
目的:开展护理服务示范岗,提高护理质量.方法:确立目标,全员培训,转变观念,创新医院人文环境,规范护士言行,完善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再造,开展特色服务及相关文化活动.结果:提高了产妇满意度,减少了投诉的发生,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士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服务示范岗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李建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我科收治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护理人员给予综合护理措施.结果:本次研究的4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有38例成功脱机,有效率为96 8%,2例患者因病情较重且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做好呼吸机管道的管理、人工气道的护理、气管插管的护理、及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治疗的病情变化及反应.
作者:姚春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临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药物疗效.方法:选取62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E、控制饮食及运动锻炼治疗,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TG(血清甘油三酯)、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及GGT(Y-谷氨酰转移酶)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经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7%,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较优,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G、ALT、AST及GGT水平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较优,两组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2例患者用药期间出现腹痛、恶心等不良症状,但均耐受未做任何处理,治疗3~4d后不良症状消失.结论: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采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用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米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成为世界范围一个严峻的健康问题,与急性脑卒中享有“共同土壤”,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等,肾小球滤过率是评估肾功能早期有效的敏感指标,目前多根据肾脏疾病饮食修正公式进行估算,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本文重点阐明eGFR下降与急性脑卒中的关系,尤其是出血性脑卒中,结论:eGFR下降可能是急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已有卒中史患者eGFR下降是死亡率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
作者:杨淑婷;庄伟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时软化宫颈的效果.方法:输卵管性不孕患者60例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阴道口放置米索前列醇.结果:治疗组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不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随访1年,治疗组的妊娠率为70.0%,对照组妊娠率为30.0%,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宫腔镜下输卵管再通术中的应用能有效软化宫颈,从而改善预后,提高妊娠率.
作者:王宝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时分别采用夹住头皮软管拔针法和捏住针柄拔针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患者对疼痛反应、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情况有显著差异,夹住头皮软管拔针优于捏住针柄拔针,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输液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起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的合理安置方法.方法:通过妇科腔镜手术截石位的摆放,总结术中正确体位的安置方法与护理体会.结果:改良截石位的接放不会因体位不当、护理失误而引起并发症.结论:正确、合理安置体位可有效预防和减少与体位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作者:殷旭婷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影响因素,提高对GDM、NRDS的认识,加强早期诊断、预防和治疗.方法 对450例孕妇,分为GDM组13例,糖代谢正常组437例,分别对孕妇、产儿有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羊水过多、妊高征、剖宫产、GDM、早产、巨大儿、新生缺氧对NRDS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 0.05);GDM对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缺氧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妊高征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可通过多个环节对NRDS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张海霞;陈长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产后出血高危人群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分娩的35667例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出血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以2011年产妇为对照组,2012年产妇为对照组,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干预组进行综合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2011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92%,2012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0.50%,2012年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2011年(x2=22.45,P=0.000),产后出血常见原因为宫缩乏力66.3%,其次是胎盘因素20.49,产道损伤3.3%,凝血功能障碍1.1%.结论:加强对早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识别及早期预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于孕产妇保健非常有重要.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采用高压注射造影剂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也相应增多,使用的造影剂浓度高,用量大,推注速度快,再加上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容易造成造影剂渗漏到血管外使局部出现肿胀、发热、肿痛等,甚至静脉炎,虽然造影剂的发生率极低,但是除了影响检查质量和导致医患纠纷外,处理不当亦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因此对造影剂渗漏的预防和护理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江杏英;李瑞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病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社区医院建立健康档案的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外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每2个月检测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社区医院健康教育可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改善服药依从性,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达标,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过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阳性孕妇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我院2002~2005年孕期或住院分娩期间沙眼表原体阳性的母亲及其新生儿221对,用免疫层析法进行了沙眼衣原体抗原的检测,比较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对新生儿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影响.结果:221名新生儿中自然分娩113人,沙眼衣原体阳性73人,阳性率64.60%,剖宫产108人,沙眼表原体阳性16人,阳性率14.81%.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沙眼衣原体母婴传播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朱玉婷;韦立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针对肝源性糖尿病能量代谢特点,改进肝源性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方法:在总热量控制的前提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用易懂易记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指导,做到通俗化、具体化,对饮食控制采取大致估算加自我感觉的方式,使患者易于掌握,利于实施.,结果:通过对136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及治疗进行专科护理干预,使患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了解遵医服药、饮食治疗、合理运动在本病治疗的重要性,患者依从性提高,营养状况改善,出院后能够自我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杨立英;刘传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医护理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操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护理操作技术包括针法、灸法、推拿、按摩、拔罐法、刮痧法、熏洗法等,中医护理操作技术在老年性疾病、慢性病、预防及康复保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发展潜力巨大.这些技术在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袁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小儿疝气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及技术难点研究,为以后的手术做出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以本院的60例小儿疝气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比较腹横纹小切口在手术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60例患者都成功的完成了手术,并且在术后的回复过程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伤口在经过数天后愈合完全.结论: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方面手术效果显著,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张志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如何做好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方法:通过对现有门诊护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提高各个岗位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通过护理制度的改善和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有效的加强了门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结论:根据目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对策并加以实施能够有效的促进护患关系的进展,改善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张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影响动静脉内瘘功能的相关因素,为延长内瘘寿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透析中心1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功能情况.结果: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为30.95%,女性、高龄、糖尿病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高于其他组别,而头静脉直径大于2.5mm、桡动脉直径大于2mm、规律的锻炼、绳梯穿刺法、内瘘使用寿命短、较低的血红蛋白组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发生率低(p<0.05).功能不良发生于透析期间非手术再速率高于透析间期.结论:女性、高龄、糖尿病是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高危因素,而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条件、恰当的功能锻炼、正确的穿刺和压迫方式、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大可能避免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的发生,及时的处理能减少内瘘功能不良的再手术.
作者:邓剑波;沈莉;史菀萍;吴桂明;张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本文记录了一例很少见的结核性胸膜炎以精神障碍表现为主.表现为狂笑、淡漠、错觉、幻觉等,是结核引起的中毒表现.
作者:罗永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护理.方法:56例AMI患者入院后行介入治疗或溶栓治疗,并对患者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56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AMI患者在开通冠状动脉的同时,积极的护理干预非常重要,能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自锁式经口气管插管固定器,对照组采用传统使用牙垫加胶布固定法,观察两组气管插管移位率.结果:观察组发生气管插管移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自锁式气管插管固定器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移位率.
作者:晏东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