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启动子缺失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

彭劼;骆抗先;侯金林;郭亚兵;王战会

关键词:病毒, 乙型肝炎, 缺失变异, 表达载体, 转染, 抗原
摘要:目的为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启动子(CP)20/2l bp部分缺失(nt 1 748/1 747至nt 1 767)及同时存在的A1 896点变异对病毒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HBV全基因的重组载体转染HepG2细胞后,对病毒抗原进行EUSA检测及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变异株分泌到细胞外的HBsAg、HBeAg及细胞内的HBcAg表达量较野毒株均明显减少.结论 HBV CP 20/21 bp部分缺失株及同时存在的A1 896点变异株的病毒抗原表达较野毒株显著下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CT与X线胸片比较: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CT在支气管肺外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并比较37例胸部外伤患者支气管和肺组织损伤的X线胸片和CT表现.结果轻度肺组织损伤9例,5例x线胸片漏诊;中度15例,x线胸片显示病变较CT显示的范围小,程度轻;重度13例,4例X线胸片漏诊.支气管损伤3例,X线胸片均不能显示,常规CT扫描显示不肯定.结论胸部创伤的急诊检查,不能满足于X线胸片的粗略显示,还应该重视CT检查.

    作者:商雪林;张玉忠;张雪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染色体的衰老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携带mIL-12基因的增殖腺病毒在鼻咽癌细胞中增殖及mIL-12高效表达

    目的联合选择性增殖腺病毒溶肿瘤细胞和小鼠白细胞介素12(mouse intedeukin-12,mIL12)免疫治疗的作用,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携带mIL12的选择性增殖腺病毒CNHK200-mIL12转染鼻咽癌细胞株CNE3和915,测定其在鼻咽癌细胞株中的增殖能力和mIL12的表达水平.结果 CNHK200-mIL12转染鼻咽癌细胞后,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部分细胞腺病毒六联体蛋白(hexon)阳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24h后CNE3和915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比0 h增高39%和4%,转染72 h后,病毒增殖超过1 000倍,增殖能力同m1520相似,并能高水平表达mIL12,在1×104个CNE3和915细胞中分别达到(84.5±4.6)和(75.6±3.4)ng/105空斑形成单位(plaque forming unit, PFU).结论携带mIL12的CNHK200在P53缺陷的鼻咽癌细胞中增殖,并且高效表达mIL12,为进一步研究体内外对肿瘤杀伤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聂飚;钱其军;车小燕;薛惠斌;岑信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TNP-470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研究TNP47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TNP-470对体外培养的SD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NP-470对细胞周期分布及其相关蛋白CDK4、CyclinD1和p27表达的影响.结果 TNP-470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IC50约为23.3μg/L.TNP-470处理组细胞S期比率[(15.43±5.16)%]和G2/M期比率[(9.49±2.70)%]明显低于对照组[(22.29±6.80)%、(16.51±8.61)%,P<0.05,P<0.05];而G0/G1期则相反,G0/G1期比率[(75.14±6.62)%]显著高于对照组[(60.38±7.23)%,P<0.001];处理组PI(23.76±7.92)明显小于对照组(39.62±7.23,P<0.001).TNP-470处理组CyclinDl蛋白(27.93±4.22)和CDK4蛋白(51.80±6.65)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82.13±3.28、59.65±7.34,P<0.05、P<0.05);但p27蛋白(51.27±3.75)表达较对照组(39.62±7.23)显著增多(P<0.001).结论 TNP-470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该抑制作用与TNP-470影响VSMCs中CyclinDl、CDK4和p27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范应方;黄宗海;聂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的方法研究50位AML病人及16位正常人骨髓细胞及血浆VEGF的表达.结果部分正常人和大多数AML病人的骨髓细胞及白血病细胞系均表达VEGF.AML病人骨髓细胞VEGF表达阳性率(82%)明显高于正常人(30.76%)及骨髓移植后的AML病人(41.76%).难治型和非难治型AML病人血浆中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和AML骨髓移植后病人(P<0.01).除正常人与骨髓移植后AML病人血浆中VEGF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外(P>0.05),另与其他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难治型和非难治型白血病病人骨髓细胞分泌的VEGF分别比正常人高11.0和7.3倍,且两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VEGF在AML病人中存在异常表达,在AML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且可能成为判断AML病人预后指标之一.

    作者:徐丹;孟凡义;张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铁过载和肝脏疾病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为几乎所有人体细胞正常生长所必需.铁缺乏的危害已被人们所共知,但机体内铁过多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以往人们对之却知之较少.本文就机体内铁过剩和常见肝脏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黄聪武;白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分型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 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并与Genebank相应序列比较.结果7例新生儿发生HBV的宫内传播,阳性率为7/139(5.0%),PCR-RFLP方法检测到B、C型各3/7例,D基因型1/7例.宫内传播过程中母婴HBV的基因型保持一致.S基因直接分型与上述结果一致.该7组母婴均无乙肝临床症状与体征.结论广州地区母婴宫内传播HBV以C、B基因型为主,宫内传播过程中及免疫压力下HBV-DNA发生碱基突变,但未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尚不能由HBv基因分型对HBv感染儿的预后进行推测.

    作者:郭培奋;钟梅;侯金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摘要的类型及英文摘要写作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列举了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常见类型,并对目前国内中文医学期刊中英文摘要写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作者:王征爱;宋建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米非司酮对卵巢癌细胞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的增敏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OC1/DDP和敏感细胞系COC1为实验对象,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米非司酮对COC1/DDP细胞的增敏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米非司酮对凋亡蛋白Bcl-2、Bax表达的影响.结果 1.25 μmol/L的米非司酮能够增强COC1/DDP对顺铂的敏感性,并使Bcl-2的阳性率从(23.80±0.44)%下降至(19.40±0.69)%(P=0.000),Bax从(12.75±0.25)%上升至(25.60±0.88)%(P=0.000),其逆转作用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米非司酮逆转卵巢癌COC1/DDP细胞对顺铂的耐药可能与下调Bc1-2的表达、上调Bax的表达、降低Bcl-2/Bax的比率有关.

    作者:秦棠妮;王丽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衰老和DNA损坏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温高湿环境犬肢体火器伤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目的探讨高温高湿环境下肢体火器伤后组织脂质过氧化与抗氧化酶变化的规律.方法将犬随机分为常温常湿组、热习服组、高温高湿组,分别在致伤前及火器伤后1、3、4、6、8、10、14、18、24 h检测外周血和伤道骨骼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每组SOD、MDA的含量在伤后14h内呈正相趋势;(2)高温高湿组中MDA含量开始升高和其峰值的时间点提前,分别为3 h和6h,峰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SOD的含量则相反;(3)热习服组SOD含量较高温高湿组升高;(4)三组14h后SOD、18 h后MDA含量无差异.结论高温高湿火器伤可使机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热习服则明显减低这种作用.

    作者:张旭辉;裴国献;魏宽海;周祥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评估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对我院门诊2000年麻醉性镇痛药全年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药物利用指数(drugutilizationindex,DUI)作为分析判断指标.结果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共6种,主要用于肾(胆)绞痛、癌痛、镇咳,DUI显示无明显滥用现象.结论本院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基本合理.

    作者:郑萍;胡敏燕;张庆;付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通过对15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分析,探讨其诊断和治疗的规则.方法15例中行手术治疗11例,非手术治疗4例.结果11例痊愈,4例死亡,治愈率73%.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手术是成功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关键,对延误诊断的病例,仍应适当放宽手术适应证.

    作者:蔡开灿;王文林;杨锡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长跑训练致股骨干疲劳性骨折8例报告

    疲劳性骨折又称应力性骨折或行军骨折,多为隐性骨裂,常见于新兵基础训练的初期阶段(2~7周),以下肢长管状骨和跖骨多见,发生率高达20%~30%[1].我院自1995年1月以来,收治8例非暴力因素所致的股骨干疲劳性骨折患者,均为5km长跑训练中致伤的新兵.作者对其致伤过程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齐秋长;朱立新;张春民;贺文;杨俊;王立君;朱道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胚胎小鼠组织的特异性转基因技术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托法预防剖宫产儿早期胃食管返流误吸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手托法在预防剖宫产儿早期胃食管返流误吸(GER-A)的临床作用.方法针对导致剖宫产儿胃食管返流误吸的主要原因,根据溺水救治原理,对496例择期剖宫产儿采取促使胃食管、气管内容物排空的手托法.结果所有处理后的新生儿无GER-A发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表明手托法能够有效地促使胃食管及气管中的内容物排出,有效地防止GER-A的发生,同时能够随时进行Apgar评分,安全易行.

    作者:郭会平;李晖;郭靖;李彦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单兵生命状态远程监视及定位系统的研究

    目的研制一种用于战场伤员搜寻、急救的远程无线生理监护、定位系统--单兵状态监视器系统.方法从心电信号中提取心率,用温度晶体测量体温,采用个人状态监视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确定单兵的位置,以扩频通讯芯片组实现生命信息和位置信息的无线扩频传送.结果扩频通讯数据传输可达1000 m明视距离;GPS定位误差小于100m,心率监测在30~250beats/min的范围内误差不超过1 beat,体温监测在25~45℃范围内误差不超过0.1℃.结论实现了1 000 m距离内生命、位置信息融合后的无线扩频传送.

    作者:郭劲松;邓亲恺;龚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化疗的影响

    目的研究抗HPV16E6核酶对宫颈癌CaSKi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法将抗HPVl6E6-Ribozyme、空载体质粒分别导入CaSKi细胞,命名为CaSKi-R、CaSKi-P细胞.点杂交检测核酶在细胞中的表达,Northern杂交检测三种细胞中E6基因的表达.用克隆形成试验检测3种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Annexine/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点杂交证实核酶能在CaSKi-R细胞中稳定表达,Northern杂交证实CaSKi-R中表达E6较CaSKi-P、CaSKi明显降低.CaSKi-R细胞的生长速率较CaSKi-P、CaSKi明显减慢,泰素作用后相对克隆形成率和凋亡率在3种细胞间亦无差异(P>0.05);顺铂作用后CaSKi-R细胞的相对克隆形成率较CaSKi-P、CaSKi明显下降(P<0.01),而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转染抗HPVl6E6-ribozyme的CaSKi-R细胞出现一定程度的生长抑制,且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而对泰素的敏感性没有发生改变.

    作者:饶智国;张积仁;郑燕芳;周惠;屈良鹄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幽门螺杆菌对蒙古沙土鼠胃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基础上,探讨H.pytori感染诱致胃癌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pylori国际标准菌株NCTC11637灌喂蒙古沙土鼠,建立H.pylori长期感染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ylori感染致胃上皮细胞增殖的改变.结果成功建立了H.pytori长期感染蒙古沙土鼠腺胃模型,其胃粘膜的组织学变化显示,H.pylori感染可致正常胃粘膜发生慢性胃炎→胃萎缩→胃上皮肠化生→胃上皮异型增生的发展过程.H.pylori感染能引起胃窦上皮细胞增殖增加(P<0.05),随着H.pylori感染时间的延长,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factor,EGF)mRNA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factor receptor,EGFR)mRNA的阳性信号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P<0.05).结论 H.pylori定植致胃窦上皮细胞增殖的异常,对正常胃窦粘膜向不典型增生进展的过程起重要作用;EGF及EGFR在mRNA水平的异常表达可能是H.pylori定植致胃窦上皮细胞增殖异常的重要原因.

    作者:姚永莉;徐波;宋于刚;张万岱;张亚历;张振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直肠癌远侧肠壁癌细胞的浸润及p53的表达

    目的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方法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68例直肠癌远侧肠壁中癌细胞的浸润规律及p53的表达范围.结果 52.9%(36/68)直肠癌远侧肠壁存在癌细胞浸润,其中88.9%(32/36)的患者浸润距离≤2 cm,均未超出3 cm,并与原发癌的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Dukes分期相关;23.5%(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组织存在p53的表达,其中813(13/16例)的患者p53的表达范围≤2 cm,均未超出3 cm,并与原发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不相关.结论 3cm可作为直肠癌的安全远侧切缘.

    作者:邓海军;李国新;卿三华;黄祥成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广东省教育厅

主办: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