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从医患关系现状探讨临床实习教学的人文素质教育

姜岩;刘晶;张伟;李晓华;随凤湖

关键词:医患关系, 人文素质, 临床实习
摘要:本文将人文素质教育引入临床实习教学中,加强了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理解,引导了学生积极探讨医患关系规律,认识存在于医学研究与医疗实践中的文化、社会等人文因素,从而拓宽了学生视野,使他们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更加健全,提高了患者对实习医生满意度.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处理方法的效果.方法:将22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输液结束时分别采用夹住头皮软管拔针法和捏住针柄拔针法来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患者疼痛反应轻重、皮下出血、血管损伤方面,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患者对疼痛反应、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情况有显著差异,夹住头皮软管拔针优于捏住针柄拔针,对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输液从而引起皮下出血及血管受损起到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家庭过期药品处理现状研究与分析

    近年来随着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曝光,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家庭药品的贮备数量越来越大,品种也越来越多,由此而造成的家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例不断增高.过期药品在家庭中大量存放或随意丢弃不仅带来了较大的浪费和巨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对环境保护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其严重性已经成为每个家庭及当今社会的大问题.笔者对此走访了河南省南阳市某小区进行了调查问卷,现调查如下.

    作者:张晓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冰土豆泥外敷治疗骨科病人输液后静脉炎的研究

    目的:研究冰土豆泥外敷治疗骨科患者输液后静脉炎疗效.方法:将骨科80例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按静脉炎发生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穿刺点经压迫止血处理后,观察组用冰土豆泥外敷2天后,再用未冷藏的土豆泥外敷1天.对照组用土豆切片外敷3天,将两组的治愈率,疼痛减轻率、硬结减轻率、静脉弹性恢复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统计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冰土豆泥外敷治疗骨科病人输液后静脉炎,疗效确切.

    作者:臧雪英;路跃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手术病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适宜身心状态.(一)病人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我国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通过调查发现患者术前常有如下的心理活动,对手术一是害怕,二是担心.怕的是疼痛与死亡,担心的是是否会出意外,是否会残废和毁容等.他们反映,入院就盼早日手术,一安排手术日就惶恐不安,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尽管在手术日的前一天晚上服用安眠药,仍难以入睡.

    作者:邢红霞;王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参与式教学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参与式”教学,又称“合作式”教学或“协助式”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以有效的方式达到学习、培养为目的.本文阐述外科护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参与式教学及要注意的事项主要是哪些.

    作者:刘丹阳;张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中溶栓治疗1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于2007年2月26日12时20分因“胸痛4小时间”来诊,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病史.吸烟史20年,每天约30支,无饮酒史,但患者嗜好经常用生菜籽油泡微,具体量不详.在诊室问诊过程中突然倒地,表现为双眼上翻,面色紫绀,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呼吸微弱,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到,双瞳孔变大,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辅助呼吸,电除颤,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胺碘酮及多巴胺等药物),经过上述反复抢救约10多分钟后患者复苏成功,心跳呼吸恢复,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V1~V5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约0.3~0.5mV,诊断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立即给予吗啡5mg、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300mg、辛伐他汀40mg、低分子肝素4100U等治疗,但患者仍反复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并发作室颤一次,经胺碘酮和电除颤后转律,持续予胺碘酮泵入,在征得家属同意的情况下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剂滴入后就未再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其间生命体征平稳,并在溶栓1小时后胸痛症状消失心电图提示ST段明显下降超过了50%,维持为窦性心律,提示溶栓成功,至下午5时左右复查心电图示V1~V5导联ST段回落至基线,转入CCU病房继续治疗并于3月27日好转出院至省级医院进一步行PCI治疗.

    作者:杜映荣;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良好,15例产妇均痊愈出院,存活率为100%.结论:对妊娠晚期产妇应细心观察,及早诊断,及时终止妊娠,术后严密观察出血和病情变化,积极地实施支持治疗,做好感染的预防,同时加强急性脂肪肝的处理和并发症预防,保证患者渡过危险期,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王衍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社区优质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优质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社区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方式有否改善.结果:优质护理组无论是血糖水平,还是控盐,运动时间,运动规律等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优质护理,不但改善了血糖水平,对其生活质量也有很大提高,提升生存质量.

    作者:卢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高热肺结核病人15例临床分析

    发热是肺结核病的本身症状,肺结核病引起的发热的体温和热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主要与肺结恢病的病情和病理形态、以及疾病的发展阶段有关.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一般可只表现为低热,体温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8.5℃主要在午后、傍晚或劳累后出现.病情重的患者特别是疾病进展期的患者往往表现为中、高度的发热,体温一般在38.5℃以上有时可40℃以上.但高热表现病人并不多见,我所在2004年1月-2010年12月间,共收治有高热表现的结核病人15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荣天畅;历素萍;于广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3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运用超声诊断不同类型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运用超声诊断的胆囊结石并急性胰腺炎患者36例,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对比胆囊内结石的数量与大小,并观察胰腺大小形态、实质回声与四周声像.结果:36例胆囊结石中,大部分为多发结石30例,占83.33%;单发结石仅6例,占16.67%.其中,有21例属于多发小结石,直径不超过0.6cm,占70% (21/30).结论:对于多发性且直径小的胆囊结石患者来说,出现急性胰腺炎的几率明显上升.利用超声诊断胆源性胰腺炎有不少优点,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之一.同时,为选择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诊断资料.

    作者:赵树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2010-2012年我院麻醉药品用药分析与评价

    目的:了解麻醉性镇痛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趋势,促进合理应用.方法:对医院2010年至2012年麻醉药品的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性镇痛药品消耗金额呈上升趋势,其中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DDDs居首位,而磷酸可待因片呈下降趋势.结论: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已成为我院麻醉药品应用的主要品种,麻醉药品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姜珂;林芳;覃媛;邱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衰竭的护理

    有机磷农药经皮肤、呼吸道或胃肠道侵入人体均可引起中毒,而重度中毒常常导致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这是有机磷农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临床观察与护理对挽救患者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3].现就我科所救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肌麻痹、呼吸衰竭的典型病例分析总结,体会如下:

    作者:周兰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谈心理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在整体护理飞速发展的今天,心理护理也备受人们的重视.为更好的开展心理护理,护士应提高自身素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掌握心理护理的方法、技能,把心理学理论融入护理实践,合理运用不同心理疗法,关注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擅于积累、总结经验,积极开展临庆心理护理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多普勒超声评价冠心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研究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对冠心病人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30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通过多普勒超声对两组患者三尖瓣、二尖瓣、A峰速度、E峰速度等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A峰较高、E峰较低、IVRT以及EPSS有所延长.结论:在对关心病人左室舒张进行评价时,通过多普勒超声能够直观看出患者三尖瓣、二尖瓣以及A峰、E峰的各项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黄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的临床应用

    目的:置胃管技术是现代临床普遍使用的重要治疗手段.本研究参考托下颌置胃管法[3],针对置胃管时易出现的失败原因,并结合人体解剖学原理,提出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旨在探讨适用范围广并能有效提高成功率的新方法.方法:将所抽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和传统置胃管法[2],收集数据并利用统计学方法计算两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二次插管成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和二次插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传统置胃管方法,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表明改良托下颌置胃管法置管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并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圆细胞瘤患者未干预治疗病情好转一例报道

    1一般资料患儿,女,4岁,于17月大时曾因突然不能站立行走就诊,当时查头部MRI示颅脑无明显改变.查体时发现左锁骨上有一软组织样肿物,疑似来源于胸腔,查胸部CT(组图1)见左上纵膈占位性病变,考虑恶性肿瘤,左肺下叶结节影,考虑转移瘤.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转移性小圆细胞肿瘤,倾向神经外胚层肿瘤.当时临床评估患儿继续生存时间为2-3个月,干预治疗风险极大且预后差,遂家长未接受任何干预治疗措施.于2个月后患儿逐渐运动恢复自行站立行走,且左锁骨上肿物自行逐渐减小消退,2岁时该患儿运动语言等发育同正常同龄儿,无症状继续生存.

    作者:袁迅玲;徐洁;陈海军;赵雪妮;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骨折患者入出院健康教育需求的研究

    目的:了解骨折患者在入院和出院时对健康教育知识、方法的需求.方法:用自制问卷在入院后2-3天和出院前1天,采用访谈法对92名住院骨折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具有倾向性和规律性,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有待于护理人员的正确引导.对健康教育方法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在出院后健康教育方式的选择上,护士随访受到青睐.结论:护士开展健康教育时,要根据患者对健康教育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

    作者:付艳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以便血为首发症状的新生儿吞咽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女,年龄1小时,因“出生后便血一次,生后1小时”入院.患儿系G2P1胎龄37+2周因“胎儿宫内窘迫”于2013-07-03剖宫产于本院,Apgar评分9-10分,血性羊水.患儿生后即解一次血性大便,量较多,质粘稠,无脓液,无酸臭味,无呕吐,无面色苍白,无气促、发绀,无呻吟,无口吐白沫,于生后1小时转入我科.查体:T36.5℃,P120次/分,R40次/分.足月儿貌,神志清,精神、反应可,全身皮肤黏膜红润,未见皮疹、出血点,前囟平软,唇红,呼吸平稳,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20次/分,心律齐,未及杂音,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不胀,未及包块,肠鸣音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觅食反射正常.

    作者:郭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74例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其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4例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疗效和康复情况.结果:74例手术均获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4mm,基本无出血,术后平均住院7d,复查示曲张静脉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6~24个月,21例不育症精液分析较术前明显改善,8例在术后1年内配偶成功妊娠,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及预防术后复发更具价值.

    作者:文永安;齐光华;陈世柱;刘磊;王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800名锌缺乏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锌缺乏年龄构成及发病原因.方法:选取2068例儿童进行血清微量元素检测.结果:2068例儿童中患有锌缺乏的有38.68%,其中0~1岁婴儿为严重,锌缺乏症64.98%;锌缺乏病因分析,0~1岁锌缺乏主要是由于辅食添加不合理(52.27%),其次为辅食添加晚(26.30%)、添加辅食困难(13.64%);~3岁锌缺乏主要也是由于辅食添加不合理(52.47%);~6岁锌缺乏全部为儿童自身偏食、挑食、厌食引起.结论:孕期、哺乳期母亲在饮食方面应当补充含锌量高的食物,注意合理喂养,一旦出现锌缺乏症状应当尽早检查、治疗,避免对小儿生长发育造成影响.

    作者:肖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