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研究

郑悦平;李映兰;周阳

关键词:医护人员, 病人和家属, 临终关怀, 照护态度
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命质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二、三级医院70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积极的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愿意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照护.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缺乏与临终病人及家属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明显比医生积极.结论: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透析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血液透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非生理过程,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很多,既有患者自身因素,也有透析过程中的医源性因素,每一个环节都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近年来发生在山西,安徽等地的血液透析感染事件,暴露出医院在血液透析工作管理中存在问题,给血液透析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敲响了警钟.为加强管理,预防和控制血液透析各环节的医院感染,山西省卫生厅和卫生部先后在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防控措施.本人参与了省内工作,现交流如下.

    作者:杨芸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感染防控关键在执行力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等不断涌现,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努力学习、掌握这些新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应用和推广,使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困惑,如何深入地开展医院感染工作?

    作者:索继江;朱士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之护理管理规范探索

    为了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CT增强扫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而对比剂(Contrast Media,CM)是不可缺少的显影剂.文献报道美国每年约有5000万人次CT检查,其中50%的患者需要静脉注射对比剂行增强检查[1],在中国仅2007年对比剂的用药金额达10.98亿元[2].

    作者:毛燕君;叶文琴;田梅梅;李凤萍;任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空气洁净技术在医疗机构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空气洁净技术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与前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航天航空用电子产品,便提出产品生产环境(空气、物表等处)必须高度清洁的理念,以减少空气中的微粒落入电子元件中,防止短路等现象的出现.为此,空气洁净技术应运而生,并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超高集成电子元件的质量大为提高.

    作者:倪晓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高职护理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的龙头[1].要实现高素质护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改革现有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即要从工作过程出发,基于行动体系重构课程[2].

    作者:田芬霞;王齐;谢秀茹;于红霞;徐志钦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国内化疗防护的临床实践现状及对策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基本方法,随着化疗的广泛应用,大多数护士都会接触到化疗药物的配置、使用以及化疗病人的护理.文献和实践证明,化疗药物对人体可产生多种危害,护士职业性危害防护已引起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在2008年颁布的<护士条例>中明确指出,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的权利[1].因此正确认识目前化疗防护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化疗防护管理是必要的.

    作者:张晓静;刘绍金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示范病房变革护理模式后护理量测试和效果分析

    在卫生部医政司<关于开展基础护理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基础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础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影响着患者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程度,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和谐、融洽.我院作为第一批6个试点医院之一,从院领导到护理部主任都充分认识到开展此次试点工作的必要性和所肩负的重要责任,通过统一思想、充分调研、认真分析、周密准备、逐项落实,保证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了患者满意、医护人员满意的效果.

    作者:吴晓英;王玲;徐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可复用诊疗器械集中管理效果分析

    消毒供应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医院供应无菌器材的重要部门,消毒器材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接触面广、灭菌质量要求严格,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1].为提高可复用诊疗器械的供应质量,确保临床医疗,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2007年3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各科室可复用诊疗器械进行了规范化管理,由原来的各医疗部门自行管理逐步向中心集中管理的模式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可复用医疗器械集中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玉;俞兰;张亿琴;周春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儿童意外伤害及干预研究进展

    意外伤害是指突然发生的事件对人体造成的损伤,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1],它分为非致命伤和意外死亡,该概念不包括儿童忽视.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新报告表明[2]:世界范围内,每天有2000多名儿童死于意外伤害,还有数千万儿童受伤住院,许多儿童因此留下终身残疾.现世界大部分国家开展了有关儿童意外伤害方面的研究,虽然许多发达国家在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后儿童意外伤害死亡人数减少了50%,但因其而造成的死亡人数仍占儿童总死亡人数的40%[2].因此,本文拟对儿童意外伤害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彭利军;任小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免疫能力低下,护理工作中侵入性操作多,住院环境拥挤等,导致新生儿易发生医院感染,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危害极大.因此,我院新生儿诊治中心认真执行卫生部的相关制度,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拟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完善新生儿室的环境及器械消毒,规范基础护理以及机械通气、静脉全营养、PICC等特殊护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先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院低温灭菌技术概述

    随着一些新型医疗器械的推广使用,低温灭菌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些医院因此在选择低温灭菌方法和低温灭菌设备时常常感到困惑.我们近几年在实验室对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环氧乙烷灭菌技术、低温甲醛蒸汽灭菌技术及一些灭菌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合有关资料,将与医院相关的低温灭菌技术介绍如下.

    作者:张流波;张剑;沈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临床护士接受跨科训练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接受跨科训练的真实体验.方法:以该院接受过跨科训练的护士为对象,采用滚雪球方式取样,利用深度访谈及录音方式收集12位护士资料,以Colaizzi的现象学研究步骤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出4个主题:即矛盾,融汇,忍耐与觉醒.结论:临床护士跨科训练经验是个探索、成长的过程,是让自己觉醒的文化适应历程.该研究可作为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者为未来设计跨科训练计划的参考.

    作者:李桂云;袁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信息3则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的结构及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理论分析、文献回顾、德尔菲法、预实验等方法探索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框架,筛选用于核心能力评价的指标形成研究工具;在国内5所护理院校、3所三级甲等医院及1所专科医院选取156名在读护理研究生和194名护理教师及护理管理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项目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探索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结构及内涵,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所建评价指标体系经严格检验,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及同质信度均较好.总体系内部一致性α系数为0.960,各维度α系数为0.773~0.896.结论:该研究所建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7个维度40项指标,其中能力维度包括科研能力、教育能力、临床能力、管理能力、人际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发展能力.

    作者:綦盛楠;于兰贞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研究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对病人和家属实施临终关怀照护的态度,提高临终病人和家属的生命质量,为有针对性地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一、二、三级医院700名医护人员进行有关临终关怀照护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医护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积极的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愿意为临终病人和家属提供照护.医护人员普遍缺乏系统的临终关怀照护知识的专业培训,缺乏与临终病人及家属沟通的知识与技巧.护士临终关怀照护态度明显比医生积极.结论:建议加强医护人员临终关怀教育,进一步改善医护人员临终关怀照护态度,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作者:郑悦平;李映兰;周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履约背景下医疗废物处置佳可行技术和佳环境实践思路探讨

    该文基于POPs公约以及我国在医疗废物处置佳可行技术和佳环境实践(BAT/BEP)方面的探索,并结合我国目前医疗废物技术应用现状及处置技术发展趋势,提出了医疗废物佳可行技术和佳环境实践的选择方法,井分别针对焚烧技术和非焚烧处置技术提出了我国医疗废物领域佳可行技术和佳环境实践的基本思路和实施建议.

    作者:陈扬;丁琼;姜晨;孙宁;殷国良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手术器械跟踪管理系统的临床应用

    手术器械跟踪管理系统通过对每件器械、每个环节及其人员行为进行编码,扫描等,完成对手术器械的申领,发放、使用、清洁、消毒灭菌处理全过程的数字化跟踪管理,是信息系统与条形码技术在手术器械供应链中的成功应用,是做好手术器械管理的重要保障.

    作者:石兰萍;杨楚威;王继梅;卢红;冯子毅;李秋明;陈惠燕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感染丙型肝炎事件引发的思考

    血液透析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机体抵抗力低,各种侵袭性操作多,透析治疗涉及的环节,人员多,治疗过程中暴露于血液的机会大,输血机会也多,同时血液透析病人的流动性大,活动于医院内外;而且这类病人一旦发生感染,治疗困难,后果严重,因此我们应对这类人群的医院感染防控要给予特别关注,血液透析病人管理是我们医院感染防控面临的严峻挑战.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专科组长在综合性医院手术室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专科组长在综合性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在手术室工作8年以上、能力较强,具有护师及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通过竞争上岗成为专科组长,协助护士长进行二级管理.结果:设立专科组长后手术房间的管理,仪器、器械的养护和手术室护士的专科业务技能部有了很大的提高(P<0.05),医生满意度提高了11.96%.结论:充分发挥专科组长的管理作用,使手术室管理上了-个新台阶,形成了协调、有序、高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张静;孙绍琼;李宁;肖筠;康红;杨彬 刊期: 2010年第04期

  • 临床护理新技术准入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目的:构建临床护理新技术准入评估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临床护理新技术准入评估备选指标,运用Delphi法对40位医疗护理管理专家进行问卷咨询,以确定各级指标的内容和权重.结果:运用专家权威性计算公式Ca=(Ci+Cj)/2进行分析,总体平均权威系数为0.82.对专家意见进行汇总整理和统计分析,确定有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4级程度组成的临床护理新技术准入评估指标体系.结论:临床护理新技术准入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为临床护理新技术的评估和准入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规范护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俊艳;魏畅;张黎明;赵诺;王建荣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中国护理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