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族妇女产后出血35例临床护理干预

宋曼;王静萍;杨玉艳

关键词:产后出血, 临床护理, 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维吾尔族妇女产后出血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35例维吾尔族妇女产后出血的产妇临床护理资料.结果:产后出血一般在产后2h内发生,多因为产妇乏力造成产后子宫收缩力度弱以及阴道损伤等原因造成,通过使用临床护理干预,34例痊愈,痊愈率为97.14%.1例出现感染,但在一段时间护理之后得到痊愈.结论:通过对产后进行仔细观察,及时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使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减少感染和死亡发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一例“罕见”静脉炎病人的处理及预防护理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引起“罕见”静脉炎确定方法:预防护理及采取措施,方法将一例“罕见”静脉炎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进行处理,结果:此例静脉炎临床罕见、无红肿痛表现、见血管内一类似胶管状异物,结论:给予药物、物理疗法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静;杨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进展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指主要有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围生期因素,造成新生儿大脑缺氧、缺血进而导致脑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本症不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并且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常见的病因之一,如智力障碍、脑性瘫痪、癫痫、共济失调等.但迄今为止,仍没有特异性治疗方法,均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争取大获益.本文搜集近年相关文献,就其治疗方法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丽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康复新溶液坐浴在肛肠病术后的应用

    为观察康复新溶液坐浴熏洗在肛门病术后的临床效果;将214例肛门病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9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溶液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1∶5000PP粉溶液熏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对创面出血、疼痛、水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率高于对照组,创口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结果表明,采取康复新溶液熏洗预防肛门病术后并发症,促进创口愈合是有效的方法.

    作者:常树勋;张红军;吉强;王晓鹏;王宝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107例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分析,了解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临床回报的输血不良反应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010例输血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07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2%,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和发热反应,其中过敏反应79人次,占73.8%,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反应27人次,占25.2%,以输注红细胞引起为主;循环超负荷1人次,占1.0%.结论:严格把握输血适应症,积极开展自体输血技术,严格执行输血技术规范,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林湘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妊高症产妇围产期行舒适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围产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妊高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SAS评分、剖宫产率以及子痫、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妊高症产妇的围产期护理可更好的提高产妇安全,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环节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10月前对消毒供应室进行终末端质量控制,设为对照组,10月之后进行环节质量控制,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质量控制的合格率.结果:研究组在分类、消毒、清洗以及包装灭菌灯各个工作环节的合格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节质量控制可保证供应室物品的质量,对消毒供应室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韩冰凌;王利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临床诊断分析和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于2011-2013年收治我院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98例,分为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并发症及体温降至正常、肛门排气等临床指标作出分析.结果:腹腔镜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人的治疗,因及时诊断,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效果更好.

    作者:魏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产后访视对纯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为提高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促进婴儿的健康.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单胎住院分娩,经母乳喂养教育与指导,出院时乳汁充足,已全部行纯母乳喂养,并且新生儿健康的2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60位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实验组分别在产后42天回医院复查时进行具体指导、3个月电话访视,了解母乳喂养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对照组出院后不进行任何指导,满6个月时,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电话访视了解婴儿半岁前是否纯母乳喂养,对未行纯母乳喂养者,了解放弃纯母乳喂养的原因.结果:两组产妇纯母乳喂养率有显著差异性,放弃纯母乳喂养的原因中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跟踪母乳喂养指导能提高纯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杨蜀红;马丽;杨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的迷走神经反射40例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技术在我国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和治疗的一项重要方法和手段.冠状动脉介入术在挽救众多冠心病患者生命的同时,在其操作过程中和术后亦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迷走神经反射即是一个较为多见并危险的并发症,一旦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则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对我科自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以来发生的4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相关的迷走神经反射病例进行回顾,现分析如下.

    作者:叶承刚;陈开;詹美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的检测在小儿过敏性紫癜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与60例健康儿童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进行对比.结果: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D-二聚体检测阳性率为54.41%,FDP检测阳性率为52.94%.对照组60例中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均为阴性.结论:在68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中近50%患儿血浆中D-二聚体和FDP可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对患儿进行出院后1年的随访,D-二聚体和FDP阳性结果组出现肾脏损害的占30.88%,阴性组出现肾脏损害的占2.94%.结论D-二聚体和FDP的检测对临床合理应用抗凝治疗有指导作用,能及时判定患儿病情及预后.

    作者:宋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乳腺状囊肉瘤13例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囊肉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13年间13例乳腺叶状囊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病在10岁和40岁高发,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表现,愈后良好.结论:辅助检查对乳腺叶状囊肉瘤定性诊断帮助不大,确诊要靠病理检查;治疗以肿瘤扩大切除术为主,局部复发后再次手术仍能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周龙安;贾宗师;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2年某地区居民死因及死因顺位分析

    目的:通过对2012年某地区生命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描述当地居民主要死亡因素和死因构成情况等统计指标,为该区重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方向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国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数据转换工具”将“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的网报数据转入到“死亡医学登记系统DeathReg2005”计算得出.分析2012年死因监测1656例死亡报告,使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DeathReg2005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死因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害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与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其粗死亡率分别为147.12/10万、139.27/10万、71.47/10万、19.37/10万、10.73/10万、10.73/10万;男性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外部原因;其粗死亡率分别为178.66/10万、77.54/10万、63.92/10万、53.96/10万、25.15/10万.女性死因前5位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其粗死亡率分别为97.32/10万、93.66/10万、79.01/10万、49.18/10万、14.13/10万.2012年该区居民首位死因为肿瘤,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苏萍;马亚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治疗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机制研究

    化疗作为恶性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而被广泛应用,其所致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为常见.化疗致白细胞减少易引发感染,导致化疗疗程的推迟与剂量的减小[1],这不仅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2],还威胁着患者生存周期与预后[3].因而,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也就成为临床的常见问题.现代医学对于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的治疗主要以刺激骨髓造血为主,临床使用的药物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为主.近年来,中药对于化疗后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也逐渐被患者接受,而关于其机制的研究亦逐渐深入.本文就其机制进行探讨.

    作者:谢文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儿科优质护理中的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应用评价

    目的:分析在儿科优质护理中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儿科支气管肺炎患儿180例进行研究,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支气管临床路径.结果:护理组的药品比例要低于对照组,治愈率要高于对照组;护理组各项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优质护理中实施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能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家属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出现.

    作者:罗洁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VSD术后引流管堵塞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引流物粘稠,坏死组织多的骨科缺损创面行VSD术后,用三种不同护理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骨科缺损创面难治性病例36例使用VSD术,分别采用对照组、冲洗组、冲洗滴注组治疗护理.结果:冲洗滴注组及冲洗组较对照组的引流时间延长,堵塞发生率减少,尤其是冲洗滴注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VSD术后用0.9%NS行引流管冲洗及引流管冲洗滴注,可有效防止引流管堵塞,保持引流管通畅,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元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在精神分裂患者心理康复的作用研究

    目的:针对精神分裂患者,积极采用心理干预治疗,并观察研究其心理干预对患者心理康复作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研究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同时通过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进行测定两组患者心理恢复情况,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PS)评分测定患者总体康复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中,对照组的BPRS总分和IPROS评分相比较于研究组,均处于劣势,比较其差异,P<0.05,则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的心理康复具备良好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减轻心理压力,快速恢复健康.

    作者:岳红卫;方敏;慕存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主要适用于股骨颈骨折、严重股骨头坏死引起的关节疼痛、畸形、行走不便等功能障碍.老年患者由于疾病痛苦,不能维持正常活动,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康复后能正常行走,减少病痛,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可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情况选择合适价位的髋关节,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做好健康指导,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刘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式新生儿唇裂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改良式新生儿唇裂修补术的可行性以及修补效果,为今后唇裂患儿进行手术提供参考依据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唇裂新生儿40例,术前使用镇静剂、局部麻醉等方式对唇裂患儿进行改良唇裂修补术的治疗,观察并记录修补效果.结果:40例患儿的手术麻醉情况平稳,手术无异常情况发生,术后患儿的伤口也没有出现裂开或是感染的情况,愈合恢复情况良好.患儿在手术进行后的7天时间进行拆线,我院在患儿治疗后半年~1年的时间例对其恢复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复查,所有患儿的吸吮能力都表现正常,在上唇的外部形态以及正常功能的恢复方面家属都表示满意,切口痕迹也不明显.结论:改良式新生儿唇裂修补术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多,这就要求医疗人员在今后的临床上手术中要多参照基础的研究和临床的实践经验,努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使得改良式唇裂修补术在唇裂患儿的治疗运用的更为广泛并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杨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体会

    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确定:伤后昏迷6小时以上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病情极其危重,多伴有昏迷、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易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和缺氧,气管切开能够支持呼吸,改善通气和氧合,帮助患者度过急性呼吸道阻塞,减轻脑水肿,降低肺部并发症,应早期行气管切开术.其术后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如护理不当,不仅增加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引起患者的原发病加重,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经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后改善了缺氧和呼吸道阻塞的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张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整理我院门诊1年的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各种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使用频次居前三位的是磺酰脲类、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应用的品种常见的是格列齐特缓释片(41.3%)、阿卡波糖片(35%)、二甲双胍片(30%);所有患者中单一降糖药应用的占56.2%,二联应用降糖药的占34.4%,其中常见的是磺酰脲类联合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或联合双胍类.结论:综合药效、依从性及价格等原因,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常见的有格列齐特缓释片、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符合降糖药物用药原则,为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张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